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蔡康永推荐

  • 偷窺狂的國家

    作者:克雷.卡佛特(Clay Calvert)

    從全球通訊網路上二十四小時播放的「監視女孩」網站,到MTV台「真實的世界」,從福斯電視台的「想嫁百萬富翁」,到像「Jerry Springer」的垃圾談話節目,及像「條子」的寫實電視節目,我們成為偷窺狂國度的一員。我們喜歡監看別人隱私的時刻、私人情事、秘密,及骯髒的過去。「偷窺狂的國家」追蹤造成作者所謂「偷窺狂價值觀」的動力與進展。作者認為,雖然旁觀者與煽情文化和目前的新現象無直接關連,今日許多因素——法律、社會、政治及技術——的匯集,卻促使媒體偷窺成為影像為主世界的最前線。我們祈求第一修正案能保衛我們的權力,藉由新技術與與監聽器材窺看其他人最私密的生活細節,而不需要負起法律上的責任。但作者認為,偷窺價值觀犧牲了隱私,並否定民主與第一修正案的原則,即使偷窺最原先是意指觀看,而排除了介入或參與。偷窺事實上超越了民主中對於觀看時不介入或參與的原則。
  • 超腦零極限

    作者:Deepak Chopra 狄帕克.喬布

    震撼當代的新經典 靈修大師喬布拉醫生 & 腦神經科學權威 譚茲博士 聯手教你突破人類極限 釋放大腦的超能力,反轉退化老化的生命歷程! 在生理性的大腦之上, 有一個靜觀一切、超然存在的藏鏡人——超腦。 它是一個全知的創造者,可以讓大腦做更極致的發揮, 讓它成為心智的彈奏者,演繹出超乎想像的人生。 靈修大師們踽踽獨行於禪定的道路之上已經數千年了,他們的經驗無法為科學所證明,卻真實不誤地傳承於一代一代大師之間。21世紀的今天,科學終於追上了禪修者的腳步,以科學方式開始解釋發生在禪修者身上的種種現象,甚至進一步將這種種修練方法轉化介紹給一般人,以改善自己的幸福指數。這一切的關鍵,就隱藏在大腦裡。 【人類大腦的能耐,超乎你的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IQ □自然戒除任何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能力,擺脫病痛 ………還有更多 超腦帶給全人類的遠景: 各種可能性、機會、好運氣,以及實現夢想所需要的一切因素。 大腦是人類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只要出力十分之一,它就能從容地應付日常所需。這樣的基礎大腦敷衍你,讓你誤以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而甘於接受先天體質不良的基因判斷,認命老化帶來的種種病痛與能力喪失……然而,你錯了。 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從一兆到一千兆個稱為突觸的接頭。為了回應周遭環境,這些接頭不斷在重組。這樣驚人的活動量,每天都在你的腦袋裡靜默無聲地運作。但是,這些回應多數是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只能讓你的表現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的限制,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超越的瓶頸裡,或是為病痛衰老而受苦,你該想想,在醫藥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幸運的是,辦法是有的,而且不假外求。 現在,靈修大師喬布拉醫生與神經科學權威譚茲博士,要告訴你一個突破人類極限的辦法:由你的意識當家作主,重塑大腦成為一個超級存在。因為你那不足三磅重的大腦,有能力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的重塑。透過這樣的超腦,可以解決基礎大腦難以或無法解決的人生難題或病痛,提升生命的品質,超越感官的尋常接收體驗,更深刻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聯合推薦】 李欣頻 作家/李偉文 作家/張文韜 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莊凱迪 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Dr. Soul心靈志業創辦人/廖閱鵬 心理學士.佛學碩士.催眠導師/褚士瑩 作家/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狄恩.歐尼斯(Dean Ornish) 預防醫學研究學會創辦人兼主席/韋恩.戴爾(Wayne W. Dyer) 心理學博士.心靈成長大師/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心理學家.作家/威廉.摩布利(William Mobley)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梅默特.奧茲(Mehmet Oz)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拜倫.卡拉蘇(T. Byram Karasu) 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主任/賴瑞.金(Larry King) 名主持人 推薦 兩位各有專長的世界級專家生動描繪大腦的精采故事,洗鍊的深知灼見將幫助你的大腦常保年輕。──梅默特.奧茲醫師(Mehmet Oz),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外科副主任 狄帕克.喬布拉的每本著作都很精采。這次他與魯道夫.譚茲合著了《超腦零極限》,這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著作一定能幫你發揮最大潛能。──賴瑞.金(Larry King),名主持人 充滿說服力的內容探索最先進也最具爭議的議題,建議讀者如何有效開發心智,以便引導大腦用對健康有益的方式運作。《超腦零極限》一書中的故事與科學原理,闡述了內在感知如何讓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打開通往新生活的大門。在這樣的新生活裡,我們將與自己和我們身處的廣大世界有更豐富的連結。何不趁現在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教授;《第七感》(Mindsight)作者 考慮周延、引人入勝、平易近人……一本能幫助許多人改善生活的書。解讀大腦之謎,拆穿最常見的迷思,同時提供有力又實用的做法,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超級大腦。如果想讓自己最有力的工具保持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潛能,一定要看《超腦零極限》。──狄恩.歐尼斯醫師(Dean Ornish),預防醫學研究學會創辦人兼主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歐尼斯光譜保健法》(The Spectrum)作者 驚人巨作……請仔細閱讀,再用全新的超級大腦吸收內容。──韋恩.戴爾博士(Wayne W. Dyer),《正能量修成手冊》(Wishes Fulfilled)作者 整合心智與大腦科學所產生的智慧,喬布拉與譚茲提供了重要而實用的建議,能幫助我們促進幸福,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威廉.摩布利醫師(William Moble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 《超腦零極限》是一本大腦的使用者手冊,立論依據並非過時的資訊,而是世上最先進的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不同觀點,而且確實有效!從過度肥胖到憂鬱症和焦慮症,能幫助各種類型的自我療癒。請閱讀此書,它一定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與人生。──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 Spirituality and Healing in the Life and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作者 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喬布拉與譚茲清楚說明現代科學界最先進的突破,如何幫助你充分利用神奇的三磅宇宙。──拜倫.卡拉蘇醫師(T. Byram Karasu),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尼采說:「人類是唯一需要被鼓勵努力活下去的動物。」精準地點出人不認識自己的神奇,未認知到人本身就是奧祕與奇蹟。兩位各有專精的作者,駕馭豐富的大腦科學新知與靈性洞察智慧,給出了確實可行的應用技巧,足以令人當下活得更好,不愧為一本希望之書。──廖閱鵬,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
  • 植物的秘密生命

    作者:彼得.湯京

    植物的存在現象本來就充滿許多不可思議,但還沒有到這樣匪夷所思:它能夠和悉心照顧它的人靈犀相通,不管離得多遠;它能夠感知旁邊即使只是一個單細胞的生命終結,以明白而強烈的方式;它會記得曾經催折它同類的人,而且顯示它的恐懼;為了欺騙對它有敵意的人它會假裝昏迷,好像不能逃過一劫至少也可換來一個較為愉悅的死亡……難道這是在說,植物也有智慧,而且------它們會思考? 然而這部當代經典並不是要提供一個茶餘飯後的趣味話題,雖然它是那樣神祕而有趣。在它那引人入勝、教人為之屏息的內容中,讓我們看到人與自然萬物無礙溝通的可能,也揭示了一個同時性宇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終極祕密。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作者:Charles Duhigg

    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 讓你不再好習慣學不會、壞習慣改不掉 《紐約時報》排行榜、amazon書店暢銷書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不論你想聰明理財、規律運動、成功減重、養育小孩、增加工作效率、革新企業組織都能利用「習慣的力量」達到目的 一名年輕女子走進實驗室,過去兩年她整個人改頭換面,不但不再抽菸,開始跑馬拉松,工作也一帆風順。神經學家發現,她的腦部活動模式已經完全改變。 寶僑公司的行銷人員觀察家庭主婦鋪床的過程,他們想知道新產品該如何廣告才能打動人心,之後發現一個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行為模式,於是稍稍改變一下廣告內容,最終一年賺了十億美元。 ◎寫「飲食日記」可以減肥? ◎失去記憶的人畫不出住家位置圖,卻能順利走回家? ◎工廠注重安全措施,結果增加營收與獲利,股價大漲? ◎星巴克如何讓一個EQ有障礙的人成為明星級店長? 其實,它們都是透過改變日常「習慣」而達到的。 原來,人每天的活動中,逾40%是習慣,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譬如:我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出門前會跟家人說的話、走哪一條路到辦公室、上班時組織思緒或安排作業程序、上餐館會點什麼菜、多久運動一次等等,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方式,很少不是因為習慣。 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這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成形後,人腦便停止全心全意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或是意識到其他新習慣存在,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啟動上路。 幸好,習慣強而有力,卻也脆弱易摧;習慣會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出現,卻也能刻意培養;習慣常未經同意便自行探出頭來,卻也能被拆卸重新組裝。本書作者引用近二十年科學家與商業界的「習慣學」研究,包括數百篇學術研究、三百多位科學家與企業主管的訪談,以及數十家企業的實地研究結果,分成三部分來探討個人的習慣、成功企業或組織的習慣以及社會群體的習慣。他教我們:只要掌握「習慣迴路」,學習觀察生活周遭的提示訊號與獎酬,就能輕鬆拆解習慣的步驟,達成每一件你想做到的事。 只要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就能讓人生與事業脫胎換骨! 本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每個人的習慣到底從何而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新習慣如何養成,舊習慣又該如何戒掉。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成功企業與組織的好習慣,譬如一家面臨瓶頸的公司如何靠著一個核心習慣而成功轉型,變成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裡的第一優等生;也說明當組織慣例亂了調,會犯下怎樣要命的失誤。 第三部分檢視社會的習慣,看一位精神領袖如何替人們建立新的習慣而成功改良社會觀念與風氣。最後還深入探究棘手的道德問題:英國一位殺人犯若能頭頭是道說服他人自己是因習慣而殺人,能否因此重獲自由?
  • 關懷的力量

    作者:米爾頓‧梅洛夫(Milton Mayer

    很難得有一本書,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他人 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父母關心孩子,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真正幫助他成長? 老師關心學生,但是要如何教導,引領他找到自己的路? 對於公司裡的同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常常忘了關懷…… 一般人忙碌了大半輩子,才幡然醒悟,我這一生為何而來?人生有沒有意義? 本書的作者米爾頓‧梅洛夫,是美國的哲學教授、作家。 他的這本小書《關懷的力量》,於1971年首度出版,是極少數專門討論「關懷」這個概念的一本書。四十年來,本書深深影響了教育、醫療護理等領域,甚至一些企業人士也很推崇它。而本書的文字之美,也創造出一種讓人安心、反思的情境。 從近年來傳出許多教育問題、校園霸凌的問題,不管是為人父母,當老師,或在家庭、公司裏,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關心他人的細微之處,而人又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本充滿啟發的小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如何關心別人。 作者認為:關心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幫助對方成長和實現自我。比如說,一位父親關心他的小孩,他會尊重這個孩子是個獨立的存在,而且有成長的需求。他感覺到孩子需要他,並回應他的需求而去幫助他成長。但是,關懷並不是利用他人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關懷不是一種手段。 關懷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人會與他人產生聯繫,關係得以發展,而透過彼此信任,關係的品質會改善而且深化,友誼也會隨之出現。不論是父母關心他們的小孩、老師關心學生、心理治療師關心他的病人、或先生關心妻子,都具有同樣的模式。 然而,我們也會關心一個想法(idea)、一個理想(ideal)、或是我們所在的社區(community),就如同作家會關心他的著作、音樂家關心他的作品,這些也是關懷的行為,而具有同樣的模式。 關懷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裏,可以為他的價值觀和日常活動建立起秩序,因而他的生活會有一種穩定性出來,他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就定位」(in place),不會四處漂泊、沒有歸宿。他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能在這世界上找到歸宿,不是靠著征服、解釋、欣賞,而是透過關心別人,以及接受別人的關心。
  • 我愛身分地位

    作者:艾倫狄波頓

    每個成人的人生可說都是以兩種愛為主軸。第一種愛──對兩性之愛的追求──早已廣為流傳與記載。第二種愛──對身分地位的追求──則較為私密,而且過程充滿羞辱。然而,第二種愛的強度卻毫不遜於第一種。」 無論古今東西,身份地位如此誘人,芸芸眾生競相追逐。 在這樣孜孜以求的背後,隱藏著一種極少人能夠坦然承認的「地位焦慮」:顧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顧慮自己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而依附權貴、鑽營投機、為了妝點門面而過度消費,都是典型的症狀,造成人們晚上輾轉難眠。 艾倫•狄波頓以他一貫的生花妙筆,援引思想家、藝術家及作家的觀點與行徑,帶領我們抽絲剝繭,探索地位焦慮的根源。不僅如此,為了讓我們抒解心中的焦慮,狄波頓還精心提供了一道道奇特的妙方:效法古希臘哲人和波希米亞文化人,或者看看諷刺漫畫,甚至觀賞廢墟的石塊、在櫥櫃上擺設骷髏頭……。 翻開本書,傾聽狄波頓風趣睿智的分析及忠告,讓我們免去追求身分地位之苦,享受生活的甜美與平靜。
  • 宇宙 諸神 人:為你說的希臘神話 最新修訂版

    作者:凡爾農

    古希臘研究權威凡爾農教授為本書作者,他以深厚的學術知識執筆,擺脫一般片面的故事大雜燴型態,為我們重新解讀這個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浪漫色彩,將自然和思維擬人化,最終表現光明和美麗的古老神話。 作者認為神話故事是活生生的,意義也不僅僅是研究考證,故事必須不斷被講述,代代相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否則就只是棄置於圖書館書架深處,一偏偏僵死的文字,此為與一般坊間書籍的相異之處。凡爾農希望藉由口述者的角色,傳遞、保存古希臘的珍貴遺產。
  • 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

    作者:CARLSAFINA杜默譯

    封面文字 《寂靜的春天》當代版  二十世紀的壓卷之作 我們很難相信自己依存的動物會減少,更難接受的是我自己的行為竟是問題 癥結所在。但動物的悲慘故事和人類善於否認的能耐,卻是我們不該遺忘的。 關於本書 你喜歡海洋嗎? 你知道海洋占全球多大面積嗎? 你曉得海洋和人類生存的密切糾葛嗎?   告訴你一項你應該牢記在心的事實,海洋在四十億年前形成,生命在三十五 億年前從海洋源起,而人類的存在直到五百萬年前才開始。海洋生態作家瑞秋• 卡森曾說:「各種生物,從最小到最大的,生死大權全操在海的手中。」    近年來,素孚眾望的海洋科學家沙芬納,為了觀察探索海洋生態變化,啟程至藍 色地平線外,進行全球發現之旅。他巡訪各大洋及海洋子民,發現了許多令人意想不 到的海洋生態訊息,並且誠摯地將其帶回岸上,寫成這部難得一見的作品。   在這部包羅萬象、文筆優美的遊歷紀錄裡,沙芬納帶領我們到海岸、島嶼、礁 群及大海深淵探險,目睹瀕鄰末期狀態的海洋漁業,傾聽各方人士暢抒己見,讓我 們對海洋生態現況有著身歷其境的見聞與感受。 此外,沙芬納還明確地傳達警告和希望的訊息:我們不能只是袖手旁觀 地監督海洋生態發展,必須立刻行動,才能為後代留下生意盎然、化生萬物 的美麗海洋。 作者簡介 卡爾•沙芬納(Carl Safina)畢生親近海洋,是漁夫,也是海鳥科學家, 提倡復原海洋資源和生命力不遺餘力,曾獲普烏慈善基金會「保育暨環境學 人獎」。 他曾服務於「中大西洋漁業管理委員會」,並曾擔任「史密生協會」的 「海洋星球」顧問委員,以及「世界保育聯盟」的「鯊魚專家小組」成員。   一九九○年,沙芬納在「美國奧杜邦協會」成立「活海洋計畫」,並擔 任計畫主任。 目前他住在紐約,是耶魯大學副教授。 譯者簡介 杜默,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出版社主編、雜誌執行副總編輯,歷任首 都、自立、中晚、中時等報國際組,現任報社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 譯作有《玄奘絲路行》、《美食與毒菌》、《聖經密碼》、《東方與西 方》、《行銷學》等。 左褶口 封底文字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評價──五顆星 本書字�行間盡是沙芬納對海洋「美麗與脆弱」的深刻感受,是一首廣 受歡迎的讚歌。 ──《出版人週刊》 沙芬納是當今保護海洋及海洋生物的頂尖人物。他在本書裡寫下了追隨 漁夫和生物家,奔走於必然成為二十一世紀初期環保大戰場的最前線的親身 經歷。與許多環保人士不同的是,他絕不會裝得比別人更崇高,他深知人事 複雜萬端,這正是保育人士和旅伴中極可喜的特質。 --《新科學家》雜誌  沙芬納的發現悉數記戴於本書,內容絕對令人絕倒,因為沙芬納所要告訴 我們的,正是人人都該知道的事。本書誠屬普立茲獎級佳構,宜列為本世紀末 最重要書籍之一。 ──《四海飛魚》   如果你愛海洋,應讀本書;如果你關心人類在這水星球上的未來,應讀 本書。本書會讓你有種前所未有的感動。 ──《休閒垂釣》雜誌   讀到二十頁左右便會發覺,你不是在閱讀,而是在玩味。似沙芬納這般, 知道如何及何時該跳脫自己的故事的作家,可謂絕無僅有。 ──《全球》 本書敘事激揚,扣人心弦,發人深思,誠為劃時代之作。 --《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以既詩意又強烈的筆觸再現自然魅力,殊為難得,令人歎為觀止。 --《華盛頓郵報》 《海洋之歌》不僅是《寂靜的春天》當代版,更堪稱本世紀壓卷之作。 此外,與邁可•柯里奇頓或彼得•班奇萊之流的魔幻小說不同的是,沙芬納 所說的全是確有其事,卻又更為奇異駭人。 --《洛杉磯時報》   沙芬納為他所摯愛的海洋和岌岌可危的海洋居民,寫下明快、感性、關 懷、理性、憤怒的謳歌,讓人讀後義憤填膺,也讓人為他所描述的奇景稱奇 不置。而本書也令人欣慰,世上畢竟還有沙芬納這般有心人,致力於保護地 球最脆弱也最為人誤解的生態系。 --《洛杉磯時報》書評 環保類著作往往對事物的人性層面略而不提,而本書則著重於為生計憂 心忡忡的真人實事,是一本充滿科學與自然觀察,蘊含出奇張力的佳構。 --《文明》雜誌 《海洋之歌》當屬永遠改變我們對某一課題看法的革命性作品。 --《訪談雜誌》   沙芬納對海洋困境的第一手描述,揭露了人性面和我們利用海洋的代 價。本書權威而客觀,是迄至目前為止在海洋保育上最值得一讀,也最為令 人激賞的作品。              ──茱莉•帕卡德(Julie Packard)                     蒙特婁水族館執行董事 1 1
  • 告别贫穷

    作者:温世仁,林光信

    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这是一本用爱谱写的赞歌。作者林光信台湾人,留美博士,在天津一家电脑公司任总经理。他利用工作之余到了大西北,去看了最为贫穷的一个地方:甘肃省古浪县的黄羊川村。那里的人民一年大约只能洗几次澡,生活在赤贫中。林光信受感动要改变那里的情况。他有了一个异象,要将这贫穷的农村跨越工业社会直接进入信息社会。书中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美国四家电脑公司2000年的产值是2100亿美元,这四家公司只有合计不到50万员工,而中国八亿农民的产值才1700亿美元。这本书不光记录下一个时代最为感人的见证,还给教会的领袖一个思考:我们如何面对网络社会的来临?
  • 14岁开始的哲学

    作者:池田晶子

    本书在日本上市,引起青少年关注,畅销数十万册。一本书胜过家长一筐话。14岁正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转折点,非常不安定,故极其重要;这点对所有国家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日本的孩子、中国的孩子,都会经历14岁这个人生阶段。当今社会,世界各地无论何处,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人心浮躁。我们对这个世界惟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教会孩子自己去思考。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力量,正确的去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自己。希望中国的14岁以及14岁以上的人们,可以将本书当做人生思考的立足点来阅读。   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来自何处,又要往哪里去? 为何不能只爱自己喜欢的人?为什么恋爱? 学校和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规定? 理想与现实真的完全相反吗? 宇宙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子?   人类在进步吗?进步又是什么? 善恶与苦乐有何关系?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不论什么年纪,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需要哲学的慰藉与指引。 然而,当你翻阅浩潮的哲学书籍,映入眼帘的却多是陌生的名词,以及难以理解的论述,让你看得一头雾水。难道哲学真的如此深奥艰涩?   其实,哲学也可以很亲切。   本书作者想告诉你的并不是她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她的答案也并不是标准答案。 作者想告诉你的,也是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用哲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需要的是对生活、对未来、对人生的思考。思考你真正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反思你真正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些问题也许你的父母都无法给你明确的答案。   本书,以日常生的事物为例,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学会思索各种人生问题,让你具备灵活思考的能力,轻松的畅游在哲学思维的天地。
  • 上裸男孩

    作者:席德進

    本我是多奇怪的人啊!我愛同性勝於愛異性,我對於我所感到的人恰適合我心的標準時,我會熱情地表達我的愛,我的極純真的情感和一些別人認為很危險的感情……,而這些都出於天性,我不能把持它們,任其狂蕩。這些奇特的感情,曾給我最幸福、最愉快的剎那,也曾給我無盡的傷心和憤恨,惱悔和苦痛。(席德進) 本書主要收錄席德進四○年代上海美專求學階段開始,迄六○年代遠赴巴黎、英美與歐洲現代藝術接軌的私密日記。日記中除記錄青年席德進在創作道路上一路摸索與尋覓的過程,展現藝術大師自我養成與內在的成長與自省。此外,本書更透露出他私人情愛上的掙扎與渴求,在兩性之間反覆求索,尋找停泊的港灣,不管是對同性猛烈而帶著毀滅性質的愛慾,或者與女性那種纖柔卻無法完足的缺憾之愛。在席德進筆下,我們彷彿看到一個上身赤裸的男孩,在愛慾之間略帶羞赧而猶豫不定的姿態。
  •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作者:Oliver Sacks,奧立佛.薩克斯

    闖過死亡關卡後,他可以嗅出遠方朋友的情緒變化;頂尖的音樂博士,腦中長瘤後,竟然錯把太太當帽子。而這卻是真實的人間故事!人的頭腦,猶如一部魔法織布機,不斷地織出各種人生變化。有時候會因為某種原因,將原本可能潛藏一輩子的能力喚醒。本書收錄了24個腦部受傷患者的故事,作者記錄了在醫療過程中,患者許多讓人無法想像的生命變化。透過本書,我們驚奇的發現,腦中蘊藏的神秘金礦,正等待生而為人的我們去發掘!
  • 無病時代

    作者:David B. Agus

    全新的人體系統觀,顛覆長年觀念的最新研究發現! 改變我們「看病」的方式,修正你「自我保健」的常識, 讓人人找到適合個人體質的療癒之道, 健康地生活,優雅地老去! 這不是自然療法!只是要改變你對健康與疾病的認知,以及你從今以後吃藥、打針、開刀等「看醫生」的方法! 大衛.阿格斯博士,美國極富盛名的南加大凱克醫學院教授,也是南加大西城癌症中心暨應用分子醫學中心主任。身為背景最正統的現代醫學頂尖醫師暨研究人員,這是他從世界的現代醫學重鎮發出的,最誠實、最無畏的呼籲! 在本書中,他重新解釋了傳統健康與疾病觀念上的偏誤,帶領讀者回頭審視現代醫學發展至今對「健康」的認知,放棄繼續迷信許多實際上正在傷害我們、折損我們生命的神話。 但這些宣言與建議並非絕對的,也不能一體適用,而這正是本書作者大聲疾呼「個人化醫療」的基礎。我們每個人帶著不同遺傳因子(DNA)出生、在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下成長,因此所謂的健康,不該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而我們對自己身體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交換作用,系統中的每個單位都在相互影響。 關於健康,唯一的答案,就是真正瞭解我們的身體,跟醫師開誠布公討論,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做抉擇,量身定做一套適合個人體質的療法,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免於病痛。
  • 高塔上的人

    作者:張清龍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介紹歐美漫畫名家及其作品的專書,以國內熟悉的電影作品,及本地過往較為人知曉的角度帶入,介紹十五位國外極富盛名的漫畫家及其作品:法蘭克佛列茲塔Frank Frazetta、喬夫達洛Geof Darrow、陶德麥法蘭Todd McFarlane、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理查寇本Richard Corben、吉姆李Jim lee、麥克米格諾拉Mike Mignola、莫必斯Moebius、勞伯況Robert Crumb、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 、恩奇畢拉Enki Bila、吉米何立特與亞倫馬丁Jamie Hewlett、Alan Martin、亞歷士羅斯等。詳盡介紹這些位於頂尖地位的漫畫家的作品、畫風、發展脈絡;資料齊全、圖片豐富,內容深入淺出,極具收藏與參考的價值。附錄:重金屬HEAVY METAL、歐美漫畫超級英雄篇(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夜魔俠 Daredevil、綠巨人浩克Incredible Hulk、蜘蛛人Spiderman、雷弓彈The Punisher、刀鋒戰士Blade、X戰警 X-Men等。)、Mad雜誌、Wizard雜誌、何處可買歐美漫畫、歐美漫畫展資訊。推薦序--阿推、麥人杰......等。
  • 日本名画散步

    作者:赤瀨川原平

    何謂日本畫的「風情」?古典作品真的都是艱澀而難以接近嗎?即使在東方國家,一般人對西洋藝術反而較本國藝術熟悉。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在年輕時一面倒地崇拜西洋藝術之後,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以往不屑一顧的日本藝術。 書中他一派輕鬆逍遙,舉出日本美術史上十四幅聞名遐邇的作品,以令人拍案叫絕的切點引導讀者進入傳統世界,看出名作與畫家的精妙之處,並重新詮釋古典名作,賦予它們現代的意義。 雖然是數百年前的作品,但赤瀨川以空間、配色、抽象畫、構圖、造型、生活描寫、視角等一般現代人亦熟悉的角度來解說,一舉拉近傳統藝術與現代人之間的距離感,也告訴我們一些非常基本的欣賞原則。只要有心讓藝術之美為生活增添色彩、開拓眼界,《日本名畫散步》可說是非常適切親切的入門導引。 繪畫雕刻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所謂的「繪畫」出現之前,人們覺得只具備功能性的物品滿單調的,於是將身邊用品或道具上色、雕刻得有凹有凸、畫些圖案,因而才有畫的誕生。繪畫與其獨立存在,還不如與各種物品搭配才有意思呢。但是到了近代,卻將「物品」除去,輕視末端、只揀取中心部分,然後稱之為「藝術」,高高地擺到棚架上。 因此,赤瀨川近來不太使用「藝術」一詞,通常以「風情」來表達。從生活中尋找各種觸動心弦的「風情」、也就是「日本之美」,然後從日本傳統繪畫中找到此「風情」的根源。 這本內行看門道、也讓外行不怕看熱鬧的精采小書,文字秀逸,讀來清爽愉快。古典、藝術、傳統在赤瀨川原平浸淫於西方與前衛藝術的眼睛指點下,一點都不遙遠,藝術欣賞變得如此可親有趣!
  • 蒙娜麗莎五百年

    作者:沙蓀

    在打開這本書之前,你可以先問問你自己或身旁的人,你覺得世界上最有名的畫作是哪一幅?相不相信,受訪者往往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蒙娜麗莎。為什麼這幅畫會這麼出名?為什麼拜訪巴黎的遊客,十有八九都會將羅浮宮排入行程,還非得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可?這位以現代觀點來看既不美也不性感的女士,究竟有什麼魔力能激起世人的迷戀與無限遐想?近五百年來,這幅畫和畫中坐者的微笑,一直是神妙莫測而又讓人肅然起敬,這個羅浮宮的鎮館之寶惟一從未受到質疑的地方,就在創作者達文西的身分,除此之外則是疑雲重重。畫中人究竟是誰?和達文西有什麼關係?她那深不可測的微笑究竟帶著何種意義?一幅義大利的名作怎麼會由羅浮宮收藏?誰偷了它?為何杜象、安迪•沃荷等前衛藝術家、漫畫家,或甚至是廣告界,紛紛運用這幅畫大作文章?這幅在完成之初並未受到重視的作品,為何能在今日成為全球偶像? 在這本畫時代的新書中,作者不僅闡述了蒙娜麗莎這幅畫和其歷史、還探討了它耐人尋味之處、層出不窮的各種關於蒙娜麗莎微笑的新主張、摧破群疑的「決定性」理論,以及促成今日聲望如日中天的諸多因素。 世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商機,作家、藝術家在他身上看見靈感,你在這幅畫裡看到了什麼? ◆ Amazon讀者五顆星強力推薦。作者簡介 沙蓀(Donald Sassoon) 生於開羅,受教於巴黎、米蘭、倫敦、美國,曾任目前在倫敦大學瑪麗王后校區擔任比較歐洲史教授,著有多篇論文與專著,包括《當代義大利:1945年後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社會主義百年史》。譯者簡介 黃中憲 民國五十三年生,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曾任出版社叢書主編、網路媒體國際新聞編譯,現專職筆譯。譯作有《企業理想國》、《國家地理攝影精技》、《發現非洲》、《伊斯蘭世界》、《破解古埃及》等。
  • 流氓列傳

    作者:完顏紹元

    流氓群體的活動,與世風清濁、社會治亂、經濟興衰、民生苦樂,息息相關。本書透過具體的事例,對古代流氓的特徵、類型與源流,作了詳盡的報導。◎ 流氓的演化 魏晉南北朝佛教盛行,無賴、罪犯,紛紛「遁入空門」;唐代的首都長安,有外國來的流氓,興風作浪;五代十國,市井流氓紛紛當了皇帝;宋代,色情行業空前興盛,流氓賴此維生……本書勾勒流氓的生態、發展與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流氓的種類 竊賊:會輕功竄房越脊的叫「翻高頭」,凌晨做案的叫「踏早青」。賭棍:賭技過人的叫「慣家」,在賭場放高利貸的叫「賭行經紀」。幫閒漢:奉承富家子弟的叫「貼食」,在妓院廝混、招呼嫖客的叫「陪堂」。訟棍:不怕受刑、出入牢房如兒戲的叫「喇虎」,探人隱私、捏造罪狀的叫「窩訪」……本書細數流氓的類型,與他們的「謀生」技巧。◎ 流氓的作風 結黨夥:以豪魁為核心,或是歃血為盟結成緊密的聯繫。吃會茶:在茶館用「文明」的方式調解衝突。說黑話:自創「行話」,防止外人理解。無信義:為了茍全富貴利祿,可以出賣同夥。蔑鬼神:利用鬼神迷信或宗教信仰,逞惡行騙為非作歹……《流氓列傳》闡述流氓的行為模式、意識形態與共存之道。
  •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我们经不起一次核灾

    作者:刘黎儿

    台灣人對核電太無知了! 沒人告訴過我們: 台灣的核電廠就建在離首都30公里的範圍內; 即使不發生核災,核電廠也不斷在放出輻射線; 台灣的婦癌比率是亞洲之冠,不是偶然! 關於核電的52件事,不僅僅是為了下一代,你,也必須要知道! 核電廠的安全、耐震係數,真的合格嗎? 日本政府救不了受災人民,台灣政府能嗎? 為什麼?核電災變比地震、颱風更可怕,卻全無預警和防範措施?! 怎麼辦?日本的教訓,就是台灣的警訊。你不關心,就會成真! 台灣人捐了一百八十億日圓幫助日本三一一海嘯災後重建,但福島卻無緣消受,因為問題不是出在地震和海嘯,而是核災!目前整個福島縣處在嚴重輻射汙染的狀態,已經有專家估測,十年後將有100萬人致癌,土地永遠無法復原。日本政府害怕承認,這是比廣島原子彈轟炸、車諾比核電廠事故更嚴重的輻射殺傷力,未來日本人民將長期與輻射的後遺症抗戰! 一旦發生核災,我們將無處可逃 台灣與日本同屬地震頻仍的國家,而且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把核電廠建在首都圈內的國家!核一廠、核二廠方圓三十公里的範圍內,人口超過五百萬,其中包括首都台北市。美、日國際專家已經提出警告,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地方!核災一旦發生,我們毫無防禦能力,我們完全經不起任何一座核電廠出事。 劉黎兒在福島核災後,經歷了舉家撤離東京的恐慌,深感核電之可畏,現在她積極參與日本的反核活動,與知名反核人士會晤,取得第一手的資訊,追問大部分人所欠缺的核電常識、受唬弄的粗糙數據及事實。她期待能以日本福島核災為借鏡,提醒台灣人:「廢核電救家園」刻不容緩! 核輻射到底有多可怕? 不關心,就會任憑災難發生! Q台灣若發生核災,規定避難範圍是5公里,這樣夠嗎? Q關閉核電廠要花多少錢?最近原能會說無法保證核四安全,那當然應該停建,不過已經投下好幾千億,不會有點可惜嗎? Q據說有核電廠的地方比較容易罹患乳癌,這是真的嗎? Q輻射能據說對小孩影響最大,到底有多嚴重呢? Q福島輻射汙染什麼時候才會從日本消失呢? Q我們家都很喜歡日本,但現在真的可以安心帶孩子去日本旅遊嗎? Q擁核的人都說核電是最乾淨的能源,真的如此嗎? Q某名人說:「有人因車禍而死亡,但現代社會不會因此就不開車或禁止車輛通行,核電也不能因為會發生核災就不用!」這種推論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