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后浪

  • 被忘录

    作者:忘川山人

    青年插画师忘川山人首部新水墨诗画集

    一天里的生老病死,一瞬的贪嗔痴慢疑

    ◎ 编辑推荐

    ☆ 国内知名青年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忘川山人首部个人作品集。

    ★ 收录彩墨画80余幅、随笔诗200余首,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画”与一些“小话”。

    ☆ 书中常常弦外之音,嬉笑怒骂中尽显俏皮可爱,畅读令人醍醐灌顶。

    ★ 正所谓尽显生活中“一天里的生老病死,一瞬的贪嗔痴慢疑”之全貌。

    ☆ 全书4色印刷,裸背锁线工艺,附赠「春桃 夏瓜 秋柿 冬梨 」4枚彩墨画片。

    ★ 别羞怯,因这余生,皆是启蒙。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内知名青年插画师忘川山人首部图文随笔集。作者常年在微博记录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画”与一些“小话”,其悠然自得的生活巧思、处事哲学一度斩获了读者的喜爱。书中收录彩墨画约80幅、短诗200首,翻读时不由感叹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灵,生活有趣。书中内容常常弦外之音,嬉笑怒骂中尽显俏皮可爱,畅读令人醍醐灌顶。正所谓“一天里的生老病死,一瞬的贪嗔痴慢疑”尽收其中。即使身陷生活窘态,也切莫急躁焦虑,因这余生,皆是启蒙。

  • 七海游侠 : 西伯利亚劫金记

    作者:[意] 雨果·普拉特

    将漫画提升至“第九艺术”的名著

    自由的前海盗、浪漫的海上骑士、

    “反英雄”的代表科多卷入东方混战

    书内书外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同名改编电影正在制作中

    中文典藏版,欣赏经典的正确方式!

    编辑推荐

    “画出来的文学”,既是欧洲漫画的高峰,也是20世纪文学史上的经典

    “图像小说”这个词可以说是为普拉特发明的。《七海游侠》系列是欧洲成人漫画难以逾越的标杆,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在欧洲畅销多年。每年都在世界各地有该系列的原画展览。《七海游侠》甚至得到正统文学界的认可,是法国《世界报》评选的20世纪百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钟爱读物。

    “大师中的大师”,将漫画提升至“第九艺术”的大师代表作品

    雨果·普拉特是卓越的漫画家、航海家、旅行家、共济会会员。他和主人公一样,都是世界公民,环游世界,又将丰富的经历见闻纳入笔下,因此其作品新颖、丰富、高超,遍获意大利、法国、德国重要奖项。作者也被封为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入住艾斯纳名人堂。弗兰克·米勒、蒂姆·伯顿、伍迪·艾伦等都曾在作品中向普拉特致敬。

    “自由的水手”、迷人的游侠、浪漫骑士科多·马第斯卷进东西混战

    科多·马第斯是漫画史,乃至文学史上极其复杂、迷人的人物,永远游走在历史现实和诗意的梦境之间。他生性沉静而不羁,是没有家国的流浪者,拒绝“英雄”标签的反英雄,身无分文的堂吉诃德,末世的浪漫主义海上骑士。他已成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是自由与探险的代名词。

    “科多”源于西班牙语中的“迅疾”一词,在本册中,世界公民“迅哥儿”终于来到了东方,从香港到东北,再到鱼龙混杂的多国交界之地火中取栗!

    经典图书经典待遇,提供舒适的纸质阅读与收藏体验

    本系列中文版采用140g缤纷时代内文纸,厚重硬精装封面,以高级优雅的精装制作匹配经典之作。作品曾被改编成动画长片、游戏,本册内容更是中西碰撞,精彩纷呈,同名改编电影正在筹备拍摄中。但原作不可替代,优质的纸质阅读才是经典的上佳打开方式。

    内容简介

    水手、海盗、冒险家、游侠儿科多·马第斯漂流到了中国!

    马第斯受到神秘的召唤来到香港,又应神秘女子组织“红灯会”所托前往北方三国边界寻找被沙俄将军把控的“黄金列车”,于是不出意外地成为“莫斯科以东各路枭雄的眼中钉”——蒙古革命军、驻扎在西伯利亚的协约国军队、中国军阀、“伪满”土匪、三合会……而他身边只有一位老朋友,越来越疯癫的“疯僧”拉斯普金。这一次,七海游侠该如何从前所未有的乱局中潇洒抽身?

    名人推荐

    “想放松的时候,我读恩格斯散文。想读点干货的时候,我读《七海游侠》。”

    ——翁贝托·埃科 (Umberto Eco)

    “早在《七海游侠》有英文版之前,我就开始研究它了,完全是为了学习它的笔触和画法,这极大地启发了《罪恶都市》的创作方式。”

    ——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

    “……(科多·马第斯)是冒险家,却没有目标。是哲学家,却没有主张。是反叛者,却没有动机。是情人,却没有欲望。”

    ——特里斯坦·加西亚,小说家(Tristan Garcia)

  • 你想与谁相伴一生?

    作者:[德] 海克·法勒 文 / [意] 瓦莱里奥·维达里 图

    感动全球亿万人的治愈绘本《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姐妹篇

    一本你永远不想送人、但又忍不住不断买来送人的礼物书

    ◎ 编辑推荐

    ★ 本书是《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姐妹篇,两位作者再度联手合作,诠释了人在0—100岁都会经历的“情感旅程” ,描绘了一段友谊的诞生、离散以及再度相遇的感动。

    ☆ 风靡全球的“暖心治愈绘本”,让心得到慰藉。没有标准意义上“好的亲密关系”,只有最适合你的“亲密关系”。

    ◆ 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的机会来让读者再次思考人际关系和自己的生活:想与谁为友?想与谁相恋?想与怎样的人一起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 简洁又诗意,俏皮却忧伤。观察各色友谊体贴入微的热情目光,虏获了人心。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韩国CJ 图画书奖得主纯真手绘,传达出超越文字之外友情的各种面向。

    ● 那些你内心深处珍视的人们,都在此了,

    ○ 那些你对朋友说不出口的话,也都在此了。

    ● 那些不小心走失的、或升华为爱情的、有幸持续一生的友谊,都用这本书纪念了。

    ◎ 媒体评论

    一本你永远不想送人、但又忍不住不断买来送人的最佳礼物书。——柏林文学周刊

    是这种观察各色友谊体贴入微的热情目光,虏获了人心。而且,它并不排除友谊中的不美好,甚至是黑暗的一面——比如疏远和冷漠。——瑞士德语广播电台

    很适合把这本书送给你思念的人。——奥格斯堡大众报

    简洁却又诗意,俏皮却又忧伤。——中德广播文化台∣

    娓娓道来朋友间的差异与忏悔,这本书有如难以脱身的迷人漩涡。——书文化杂志

    对友情之爱的告白。——巴登日报

    寥寥几笔,便抓到友谊本质。如诗如画,触动人心。——艾尔维德杂志

    不管什么年龄,人人都需要好朋友,本书完美呈现了友谊的样子。——法兰克福汇报周日版

    多样化的视角启发我们省思自己的友情,并探究友谊中存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斯图加特日报

    ◎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次生日聚会。

    聚会的主角是作者海克•法勒刚认识几个月的朋友。这位朋友将两人的相识称为一见钟情的友谊:一种瞬间萌发、无法解释的好感。“我和这位新朋友为何如此投缘?这段友谊会在中途结束,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怀着对友谊的疑问和感慨,海克•法勒决定再次邀请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探寻友谊的真谛。

    为了更好地了解友谊,她建立了一条友谊链:请一位朋友讲述他一个朋友的故事,再去请那个人讲述另一位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些朋友发展成家人,有些失去了联络,有些升华为恋人,有些却沦为陌生人。她将这些故事融合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友谊的诞生、离散以及再度相遇的感动。

    书中并不定义友情,只单纯勾勒出形形色色的情感旅程。你将随着一幅图、一句话,经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亲密关系。相信,不管你现在正与谁为伴,书中的某个场景都会让你想起内心深处珍视的某个人。

  • 什么造就了城市

    作者:[美] 乔纳森·罗斯

    抽丝剥茧现代城市规划利弊,勾勒人类未来生活蓝图

    《众病之王》《基因传》作者悉达多·穆克吉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激赏推荐

    ◎ 编辑推荐

    ☆ 城市因何而生,又将往何处去?交通拥堵、雾霾污染、贫民窟乱象、阶级割裂等城市困境,是否存在四两拨千斤的解决之道?

    ☆ 执业30余年的美国殿堂级建筑师乔纳森•罗斯,寻根溯源,细致梳理了人类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受巴赫平均律的启发,他提出了解决当前城市病、打造宜居城市的五个原则,并用丰富故事和案例讲述了人类是如何践行这些原则的。

    ☆ 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的物种。建造什么样的城市,决定了我们将如何生活。

    ◎ 内容简介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在拥堵的街道上或地铁的轰鸣中度过一天最初的一个小时,目之所及的是千篇一律的“国际范”写字楼、纵横交错的高桥地道和茫然失序的人群车辆。这就是城市生活的本来面貌吗?城市应如何建造,人类该如何生活其中?

    乔纳森·罗斯认为,城市就像自然界的有机物一样,不断感知并适应周围的变化,而理想的城市,是人类与文明的碰撞和联结。受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启发,作者进一步提出,只有通盘考虑五个方面——凝聚、循环、韧性、社区与同情,人类才能实现文明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城市才能更宜居,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书将历史、社会学、哲学和城市规划理念融为一炉,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全球城市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城市的变革与可能。

    ◎ 名人推荐

    这本关于城市的未来的颠覆性的、构思雄伟的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读物。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环保主义者和音乐家,罗斯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百年城市之旅。我们不禁慨叹城市的韧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巴赫告诉我们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和组织性是什么,城市的新陈代谢又是什么。读毕此书,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城市和周围的世界。我无法放下这本书。

    —— 悉达多·穆克吉,《众病之王》《基因传》作者

    乔纳森·罗斯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分享了他对城市的辉煌愿景。《什么造就了城市》构想了城市、生态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任何生活在城市或关心城市的人,都会有所收获。

    ——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作者

    罗斯对城市历史、规划理念与实践的阐释令人振奋,他将同情心、巴赫的平均律和当代科学理念融合在了一起。

    —— 菲利普·格拉斯,当代著名作曲家

  • 寄生虫:原创剧本

    作者:[韩] 奉俊昊 / [韩] 韩珍元

    《杀人回忆》《雪国列车》《汉江怪物》导演奉俊昊,引发亿万观众热议的现象级电影神作

    斩获韩国影史首座戛纳金棕榈,狂揽4项大奖改写奥斯卡历史,横扫全球电影节,创造亚洲电影获奖纪录

    是枝裕和、文牧野强烈推荐,奥巴马年度最爱,《时代周刊》《纽约客》等国际媒体一致盛赞

    豆瓣 8.8 高分,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 10 亿

    直击阶级话题,戳中社会痛点

    CJ ENM 官方授权,161 幕完整场次拍摄用终稿剧本×深度专访×独家剧照

    完美复刻原版高品质装帧质感

    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操刀封面字体设计

    精心打磨,值得收藏、学习的珍贵幕后书

    献给所有创意工作者

    「剧本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就像活着的生物一样。」

    编辑推荐

    《寄生虫》是近年来热度最高的亚洲电影,社会学系出身的奉俊昊导演以风格化的手法讲述了这一出“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恶人的悲剧”,更融入了对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等现实议题的深入思考,堪称艺术与娱乐的完美融合、职业生涯的集大成作。

    无论是观众的热议共鸣、媒体的争相报道,还是拿奖拿到手软的影史新记录、豆瓣上百万人评出的8.8高分,都足以证明《寄生虫》跨越圈层的成功。而这其中,剧本是尤为人所称道的一方面。从2013年创意萌芽到2017年终稿完成,扎实取材、灵感闪现、架构调整、潜心打磨的“证据”都凝结于此。本书收录了拍摄用最终版剧本,另附深度专访与独家剧照,读者得以一窥社会派天才的脑内剧场、现象级神作的诞生历程,可谓一堂分享创作经验与成果的顶级大师课,值得细细品读、收藏纪念。

    * *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最孤独寂寞的那段时间的记录,是经历拍摄现场快乐的大混乱之前,静谧而私人的瞬间。”

    ——奉俊昊

    * * *

    ◎ 首次引进,享誉国际的著名导演奉俊昊代表作之剧本与分镜

    奉俊昊是韩国电影界“四大天王”导演之一,也是改写韩国影史乃至世界影史的导演。在《寄生虫》斩获戛纳金棕榈、成为奥斯卡“四冠王”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发文道贺,“这是无上的荣耀……我深知一部电影需要导演、演员、工作人员在剧本和制作的各个环节倾注心血”,并邀请奉俊昊导演共进午餐,称赞其“逾越非英语电影面临的壁垒”。

    ◎ 官方授权,披露终稿剧本原貌,包括成片未呈现的戏份,由细节之处看编剧取舍与导演思维

    更完整的故事脉络、前后因果,更立体的心理活动、人物灵魂,从文字中品读诡谲、癫狂、悲悯的艺术气魄。对白与行为中有哪些伏笔、铺垫与呼应?——精准结构一览无余;角色的情感诉求、道具的隐喻象征、转折的微妙把控……编剧巧思耐人寻味。终稿剧本与成片有何不同?那些变化的细节,正是导演“不停扩张自己的触须,不断思考的证据”,拉片比对将更有收获。

    ◎ 对白讲究、金句频出,举重若轻,辛辣幽默中透着悲凉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

    「钱就是熨斗,所有褶皱都能熨平。」

    「晚上“咔嚓”一开灯,蟑螂“唰唰唰”地满地跑……」

    「我们这是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离开这里,味道才会没有。」

    「坐地铁的人身上有种特别的味道……不知道了,好久没坐过地铁了。」

    ◎ 来自资深电影记者的第一手深度专访+独家高清剧照,回味名场面瞬间

    《寄生虫》从故事构思、历次修改剧本到剪辑时的取舍,是怎么考虑的?选角阶段有何趣事?角色取名有何深意?——且听奉俊昊导演娓娓道来幕后秘闻。

    ◎ 导演特别为简体中文版提供专属印签,设计大师黄海操刀封面字体设计,十分具有收藏价值;内外样式一比一复刻,完美呈现原版质感;内页选用纸质细腻厚实的98g米白色胶版纸,搭配方便平摊的PUR胶装订,阅读体验友好;随书附赠明信片一枚,正反面呈现剧照与导演手绘分镜。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影《寄生虫》的拍摄用最终版剧本,并收录了未公开剧照及导演独家专访,全面呈现电影的剧作原貌及幕后故事。

    影片讲述了出身贫寒的金基宇,以做家教为契机,打入上层社会精英朴社长家庭内部,原本失业的金家四口人继而纷纷“成功入职”朴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直到一起突发事件让所有人滑向离奇的命运漩涡……

    媒体推荐

    无懈可击的演员阵容献上了令人激动的表演,他们击中了奉俊昊和韩珍元创作的多声部剧本中的每一个音符与和声共鸣。这是一场悲喜剧的大师课,会深入你的皮肤,吞噬你的电影之魂。

    ——《观察者报》(The Observer)

    电影的奇迹。奉俊昊过去的职业生涯已经成就颇高,如今他更上一层楼。一部狂欢的社会讽刺剧,它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深具讽刺意味。

    ——《帝国》(Empire)

    凭借奉俊昊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作品《寄生虫》,这位50岁的导演清晰地阐述了一条贯穿他之前所有作品的主线:没有战争,只有阶级战争。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奉俊昊是一个隐秘行动的热衷者。如同希区柯克一样,他就像和我们一起搜寻玩具的猫,用爪子抓挠我们,让我们与那些我们原本可能恐惧或蔑视的行为串通一气。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寄生虫》有充分的理由在全球引起共鸣。它讲述了一个你可能不用字幕或任何对话就能理解的故事;这些演员的脸清晰地展示了在一个财富和特权的世界里作为局外人的感受。

    ——《时代周刊》(Time)

    名人推荐

    向还没看的人说明这部电影的内容很无聊。只能说“去看!”,只能说“很有趣!”。总之希望你去看看。

    —— 是枝裕和

    《寄生虫》这部电影在当下的环境非常有代表性,它在所有基础上都具备拿奖的素质。我觉得拿奖没什么问题,我也很喜欢它。它的最小化类型表达让我惊奇,这个片子看上去非常小,却把类型片的手法用到了极致。我看了四五遍了。

    ——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导演

    《寄生虫》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不同的类型,并以诙谐又高效的叙事手法,在如此本土化的影片中,讲述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紧迫扎心又有全球普世性的话题。

    ——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荒野猎人》导演

    用“杰作”这个词来形容是不够的,《寄生虫》是现代电影的一个抵达目标。作为一个导演,我深感压力巨大:电影必须要有趣到这种程度吗?

    —— 滨口龙介,《夜以继日》导演

    在如同蒙着眼睛于黑暗中疾驰一般的兴奋与刺激的深处,不用说教的手法就讲述了社会的不洁和人类之滑稽,我只为这般优雅描绘的力量而倾倒。明明是边笑边看的,但回过神来却被毛骨悚然的冲击吓坏了。极端变态、彻底残酷(最高的赞美之词!),而且夹杂着些微温柔的奉导演所注视的,是不加修饰的“人类的尊严”。我想今后也要继续追逐远处朦胧可见的巨大背影而前进。

    —— 李相日,《怒》导演

    《寄生虫》已经不在电影的范畴内了。写作、雕塑、绘画、建筑……总是从地下放眼世界的奉俊昊导演,经过这部作品,已经是现代的米开朗琪罗了。真不甘心啊,超越他的一定只有他自己吧。

    —— 阪本顺治,《北方的金丝雀》导演

    影片获奖记录

    ★ 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金棕榈奖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

    ★ 第77届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

    ★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

    ★ 第72届美国编剧工会奖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

    ★ 第54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影片、最佳剧本

    ★ 第4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

    ★ 第8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 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最佳外语片

    ★ 第65届意大利大卫奖 最佳外语片

    ★ 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观众奖

    ★ 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

    ★ 第40届韩国青龙电影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

    ★ 第56届百想艺术大赏 最佳影片

    ★ 第56届韩国电影大钟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配角、最佳配乐

    ★ 第94届电影旬报奖 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外国导演

    ★ 第63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最佳外国作品

    ★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 动物去哪里

    作者:[英] 詹姆斯·切希尔 / [英] 奥利弗·乌贝蒂

    ◎获奖记录

    ☆ 2017年英国地图制图学会综合大奖

    ☆ 约翰·巴塞洛缪专题地图奖

    ◎编辑推荐

    ☆ 用GPS跟踪器在非洲追踪被盗猎威胁的大象,用记录磁场强度的项圈揭示獾在地下洞穴中的活动轨迹,让粘上传感器的海豹代劳传回南半球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数据……本书呈现了跨国、跨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以数据采集的不易、科学家的坚持与不断尝试,为动物研究工作、公民科学项目和纯粹的好奇之心导航。

    ☆ 12开精装全彩印刷,内含3幅大地图拉页,覆盖三十多种野生动物。收集全球科学家提供的一手数据,梳理学术期刊与在线数据库,为读者处理海量数据,再以直观且极富设计感的可视化手段,用图解形式示踪动物的去向,为陆地、天空和海洋中的每一个生灵发声。

    ☆ 简体中文版由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工作的专业译者操刀翻译,准确地传递内容与数据之外,也结合国内保育现状,鼓励读者在数据的启发之下思索如何应用数据。本书既适合开卷领略自然之奇妙的初入门者,也适合正在进阶的自然观察和博物学爱好者,还有当下就在追踪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书中的制图、信息图也可以给数据分析师、可视化分析工程师等带去灵感。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通过x,y,z坐标轴来表示,动物的位置也是如此。而随着卫星、雷达、DNA测序、红外相机、各类传感器和手机应用的出现,曾经只留在地上、空中和水里的物理痕迹,已经能通过这些设备传入计算机的硅基芯片。当野生动物研究者开始和工程师合作,人类对动物运动和去向的好奇心不再仰赖偶然事件和为数不多的人工记录数据点,而是能收集到数以十亿字节计的行为、生理和环境数据,再加以处理和分析。

    本书由地理学家詹姆斯·切希尔和设计师奥利弗·乌贝蒂合作,通过可视化数据,带领读者见证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发展,如何让我们更近距离、更全面地追寻豹子、斑马、狒狒、鲨鱼、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踪,又如何通过动物传回的数据认识前所未见的自然,并探索如何通过新技术更好地保护地球。

    ◎名人推荐

    充满美感且激动人心,这是科学和图解的绝妙结合。逐页翻阅能体会到一种探究的乐趣。

    ——E. O. 威尔逊

    这本书既精美又饱含信息量,还让人很有启发。毫无疑问这本书会在野生动物和野生栖息地保护方面助我们一臂之力。

    ——珍妮·古道尔

    ◎媒体推荐

    《动物去哪里》通过精美的形式展现了新技术在动物迁徙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拓展了我们的认知。

    ——《科学》

    近些年来,动物运动追踪技术已经能从越来越远的地方为我们传回越来越多的细节信息……切希尔和乌贝蒂沉浸在海量的数据中,为我们提炼出50张漂亮且细致的地图,示踪了动物们游荡的轨迹。

    ——《美国国家地理》

    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创新技术能如何拓展人们对自然的认知。

    ——《金融时报》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侦探故事。数千年来,人们根据动物的足迹、排泄物、羽毛、破坏的植物和巢穴来追踪动物,现在有更多新技术加入了这些追踪之旅。你需要打开本书,看看有哪些技术分别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做到。

    ——《新科学人》

  • 工作

    作者:[美]埃伦•拉佩尔•谢尔

    工作,它不顶用了。这是后工业化富足时代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背景。

    ◎曾经,“劳动光荣”“勤劳致富”,

    ◎如今,它却只是让你我成了“打工人”。“工作”被恶意混淆为“职业”,“劳动者”被等同于“劳力”。

    ◎虚假的全球化、技术的非道德使用、变形扭曲的教育制度、资本主义的本性,四者 拧成的绳索已经悄然套在了每个普通人的脖颈上。

    是时候行动起来改变这一切了。

    ★编辑推荐

    ◎从历史记录、书本理论、统计数据,到对一线工作者的大量访谈,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提炼理论,用全面的视角审视“工作”难题。

    ◎运用非凡的叙事技巧,在理论观点和个人故事间无缝切换,让每个关心“工作”的人都可以轻松阅读本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劳动收入差距是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作”问题的分析,直指其背后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不止于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也不存在说教,给出自己答案的同时,作者抱着开放的态度真诚邀请读者一同思考时代难题。

    ★内容简介

    工作就像天气,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出了问题,但没人真的会对此做些什么。或许它还不如后者—毕竟近年来,气候问题已是政府之间国际会议上的焦点。

    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经受了雇佣关系性质的变化,从管理层和劳工之间曾经的伙伴关系,转向一个“美丽新世界”。在这里,以前的共同目标被强加给员工,并被包装成“机会”,而对其中的安全感下行、失去健康 / 养老保险、随时失业等风险,人们则闭口不谈。我们接受了这些,并通常视它们为积极的变化,直到一切崩溃。

    在本书中,作者埃伦•拉佩尔•谢尔从历史、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等多个角度揭示现代“工作”困境的形成。她令人信服地表明,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和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力量,正在日益削弱许多人寻找展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的能力;她同时认为,对制度创新的集体想象力和能力,最终将证明人们能够应对挑战,为工作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名人推荐

    埃伦•拉佩尔•谢尔运用她非凡的叙事技巧和远见探索了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她令人信服地表明,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和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力量,正日益削弱许多工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读完这本书,你再也不会以庸常的方式考虑工作了。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贸易与投资学教授

    罗伯特•劳伦斯

    这本书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工作性质的转变。埃伦•拉佩尔•谢尔在个人故事和学术观点之间无缝切换,以此表明,在面对数字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对工作的影响时,我们是多么地毫无准备。但这远非悲观的说法。在她的论述中,集体创新与制度革新最终将证明我们可以成功应对挑战。

    ——哈佛肯尼迪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福特基金会讲席教授

    国际经济协会当选主席

    丹尼•罗德里克博士

  • 你的牙齿还好吗

    作者:[法] 凯瑟琳·罗西 著 / [法] 梅洛迪·登图尔克 绘

    儿童牙科教授,科普大V@华西坝薇薇阿姨倾情推荐

    来自前法国资深口腔科医生30年从业经验

    收下这份超具性价比的护齿锦囊,让牙齿成为健康的终身盟友吧

    ◎ 编辑推荐

    ✦ 牙龈出血、牙周炎症、咬合磨损、牙齿脱落……我们的牙齿寿命为什么早早就结束了?

    ✧ 免疫力差、睡眠呼吸暂停、脊柱侧弯、消化不良……都有可能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

    ✦ 医源创伤、材料过敏、饮食不均、代谢问题……日常隐患和威胁无孔不入,该怎么办?

    ✧ 及时修筑牙齿防御也不晚,守住身体入口,就能打赢这场关乎整体健康的保卫战!

    ※ 本书特色:

    ★ 轻松、可爱的手绘插图,科普知识从零开始,牙齿病痛不再可怕

    ☆ 每个年龄段都有对应预防措施,全家人都会爱上的牙齿保健小书

    ★ 从专业医师角度讲解常用充填材料和生活用品中潜在的健康风险

    ☆ 了解食物养护、天然药物、情绪认知,从不同角度保护牙齿健康

    ◎ 媒体推荐

    当牙齿受损时,口腔就会成为感染源,并对全身产生影响。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护它是当务之急。本书作者详细描述了这些常见的危害行为,而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危害。——《费加罗》杂志

    根据凯瑟琳•罗西医生的观点,专注于“该如何治疗牙齿”只是牙医的常规反应,而想要深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仅要依靠医生的行动能力,也取决于病人的行动能力。——《在你的牙齿里》播客

    ◎ 名人推荐

    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对牙科知识的理解和输出都有自身的特点。从牙科医生的角度阅读,除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之外,也能从书中获得不一样的文化分享。值得一读的一本牙齿保健科普读物。——儿童牙科教授,科普大V@华西坝薇薇阿姨

    ◎ 内容简介

    牙齿是我们zui熟悉的朋友,这反而常常让我们忘了它有多么珍贵!对牙齿的忽视和错误认知不仅会导致牙齿本身的问题,还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异常——颌面发育不良、脊柱侧弯、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

    在本书中,作者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牙齿的秘密,并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从而也让身体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书中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牙齿从萌出、发育再到损坏的生命历程;第二部分具体讲述牙齿常见的各种问题;第三部分则分年龄段介绍牙齿养护的措施。

    不要忽视牙齿的信号,想要保持身体健康,更要好好关爱牙齿,一起努力让它成为健康的zui佳盟友吧!

  •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

    作者:[美] 托马斯·里戈蒂

    恐怖小说大师托马斯·里戈蒂再一次超越定义

    追步爱伦·坡、洛夫克拉夫特、斯蒂芬·金

    改变类型小说写作的短篇集

    ☆编辑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布拉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奇幻奖、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得主,当今zui为杰出的超自然恐怖小说家,是为数不多生前作品即已收入“企鹅经典 ”丛书的作者。

    ◎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是其全盛期创作恐怖小说集,仍然倾注笔墨于小镇、畸人,将爱伦·坡、卡夫卡等传奇作家的风格与技巧融为一体,论者称誉俨然超越了恐怖小说的樊篱,发出了难以定义的独特声音。

    ◎ 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漫画等,对音乐及亚文化圈也有深刻影响。2014 年火爆网络的美剧《真探》,主角的部分台词被指源自里戈蒂的小说,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后坦陈深受里戈蒂影响,无怪乎该剧和里戈蒂的小说基调极为相似。

    ☆内容简介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是一部恐怖小说短篇集,包括三小辑十三篇作品。小说描写普通生活之外的人物、几乎无人涉笔的怪异现场,进而赋予人类生存状况一种阴郁的视像,就像一个永久的噩梦。在他的独特世界里,在那古怪的小镇和黑暗的街角,挤满了小丑和可怕的人偶,而受折磨的人和阴鸷滑稽的怪人上演着他们的厄运。

    ☆媒体推荐

    ◎ (本书)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该领域中最独特的声音之一。他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Science Fiction Chronicle

    ◎ (里戈蒂运用)克制的、抒情的散文和微妙的令人不安的图像,这些都是坡本人可能欣赏的。——USA Today

    ◎ 在恐怖小说史上,托马斯·里戈蒂拥有一个最为安静、最为精彩的写作生涯。他是一位精练、睿智又极富创造力的作家。 ——《费城询问报》

    ☆名人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是超自然恐怖和怪异小说无可争议的大师,并极具原创性。他以令人敬佩的诚实和严谨追求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的方式又令人回味不已……可以说他就是天才。 ——拉姆齐·坎贝尔(英国恐怖小说家、编辑、评论家)

    ◎ 托马斯·里戈蒂是一位不同等级的大师,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物种。要是他试过,他可能无法伪装,然而他从未尝试过。他的写作就像恐怖的化身。

    ——特伦斯·拉弗蒂,《纽约时报书评》

    ◎ 被誉为唯一能与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无论所描述的事件多么可怕,里戈蒂的行文总是精练又恰到好处。

    ——迈克尔·德里达(普利策奖得主,专栏作家)

  • 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

    作者:骆以军

    为华丽而荒芜的世纪末认真悲伤

    华语文学领军人物骆以军短篇代表作

    《红字团》+《降生十二星座》合集

    ♈️编辑推荐

    《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是台湾“小说一哥”骆以军一九九〇年代的出道早期短篇小说合集,这次是初次引进大陆。作家写作生涯早期的幽默感、生动活泼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驳杂跳跃的叙事方式,在本书收录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的短篇小说《降生十二星座》是骆以军的成名作,被视为是二十世纪末中文小说经典作品。星座、电玩、酒吧、三角恋等元素在作家笔下不只反映都市生活的多彩,更深入触碰到人们感情疏离的孤独和无法摆脱自身命运的恐惧,追寻在光鲜表面之下深藏在人心幽微处的心灵样貌。

    受到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小说着重于诉说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虚构文本展示作家对创作本质的探讨和现代人对自身身世的追寻,是这些小说的核心课题。

    本书书末收录了两篇骆以军十几二十年前为当时作品出版所写的序,展现了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和面对自己早期作品的感悟。

    ♈️名人推荐

    《降生十二星座》这篇短篇杰作业已是世纪末台湾中文小说经典之一。

    ——作家 黄锦树

    《降生十二星座》叙述着杨延辉对电动世界的耿耿一念,其令我感动惊异的程度完全不逊于诸多前人伟大作品中对大价值的重量级辩证。

    ——作家 朱天心

    骆以军是以笑:讪笑、苦笑、不明所以的笑,来回应生命的悲伤。

    ——哈佛大学教授 王德威

    于骆以军的《降生十二星座》中,“道路十六”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没有入口。无法进入。人终究是孤独的……这是“道路十六”极其成功的意象与情节设计。而类似主题则反复出现在骆以军的作品之中

    ——作家 伊格言

    ♈️获奖记录

    ☆ 台湾省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红字团》)

    ☆ 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底片》)

    ☆ 时报文学奖甄选奖(《手枪王》)

    ☆《降生十二星座》获选尔雅出版社1993年短篇小说选

    作者曾获:

    ☆ 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

    ☆ 2018 年 OPENBOOK 年度好书

    ☆ 第二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

    ☆ 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

    ☆ 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甄选奖

    ☆ 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

    ☆ 开卷年度十大好书

    ☆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 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

  • 如何管理10人以下小团队

    作者:[波] 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

    谷歌核心团队实现10倍速成长的秘诀

    谷歌全球人才培养战略资深培训师将谷歌小团队建设方法倾囊相授

    ◎ 编辑推荐

    ☆谷歌核心团队实现10倍速成长的高绩效秘诀

    ☆谷歌小团队管理资深培训师专为零基础和中层管理者打造的实用力作

    ☆谷歌115个工程师团队和65个销售团队亲测有效

    ◎ 内容简介

    在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中,谷歌连续多年名列第一。谷歌的魅力主要源自对小团队的重视。

    在连年获誉之前,谷歌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代号为“氧气计划”和“亚里士多德计划”的两项调查分析项目,发现卓越的团队管理者大多具备首要特质即是“当好教练”,而高效率的团队的首要特征即是“让团队成员具有安全感”。

    根据上述两项统计调查结果,谷歌公司制定了人才培养教程。此教程全球通用,不因地制宜,不因岗位制宜,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也要遵循。

    本书作者便是这一教程的资深培训官,培训全球范围内的谷歌小团队。在这本书里,他巨细靡遗地介绍了“20%规则”“一对一面谈”“OKR管理”“同事鼓励”“二人组机制”“不追求完美、尽早交付”“10倍速成长”等教程中各项理论和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作者认为,这一教程就是谷歌成功的核心要素。

  •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

    作者:[瑞典] 斯文·赫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推荐!

    国内首次完整引进,“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第四次亚洲探险全记录。

    完整展现1899~1901斯文·赫定探险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三年。

    ◉ 编辑推荐

    斯文·赫定第四次深入亚洲腹地考察的实录,

    一百多年前我国新疆 、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

    斯文 ·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陈星灿

    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这是一部关于探险家的真实日常之作,完整呈现斯文·赫定成果斐然的一次亚洲探险。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一天,记录沿途三年间 6000 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再次踏足西藏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 内容简介

    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亚洲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从藏北进入拉萨的尝试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楼兰出现在他们面前,为这支备受打击的旅队带来了巨大惊喜,也为新疆现代考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他们未能抵达拉萨,但发现楼兰古城、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等成果让这次亚洲之旅成为传奇。

  • 关于独角兽的几乎全部真相

    作者:[德] 特米萨·塞拉菲尼( Temisa Seraphini)著 / [英] 索菲·罗宾绘

    一份脑洞大开的趣味研究报告,

    为你揭秘独角兽的全部真相

    充满幻想的插画,将神秘的独角兽世界带到大家眼前,

    满足读者对独角兽的所有好奇

    ◎ 编辑推荐

    ☆ 一份脑洞大开的研究报告,为你揭秘独角兽的魔法真相

    作者脑洞大开,认为独角兽是真实存在的生物,并化身独角兽学家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庞大而令人惊叹的独角兽世界。在这本书里,除了有关独角兽的传说外,你还能了解到独角兽的进化历程、身体魔法、种群及其地理分布,以及如何追踪独角兽并与它们进行交流。

    ☆ 一本独角兽沟通手册,手把手教你解读独角兽情绪,以及追踪和交流的技巧

    如何和独角兽亲密接触?本书给独角兽爱好者提供了一套方法:首先,要学会修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拾捡垃圾等;其次,要学会耐心观察,记录下独角兽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然后,要学会读懂独角兽的表情;最后,要保有一个纯净的心。只有遵循以上几点,独角兽才会主动靠近我们,和我们建立亲密联系,重回人类世界。

    ☆ 古典百科插图式的精美绘画,让整本书充满神秘感和戏剧感

    绘者将诸多幻想元素融入古典百科插图美学,为整本书营造了一个神秘的魔法氛围,像是一打开书,就能与独角兽的魔法相遇。

    ☆ 内文用纸考究,完美还原插画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封面大面积烫银,精致感满满

    内文青灰色而略带粗糙手感的特种纸完美还原了插画的色彩。另外,封面大面积的烫银工艺增加了本书的精致感和艺术感,独角兽爱好者可以入手收藏。

    ◎ 内容简介

    你知道独角兽吗? 如果你认为它们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幻想生物,那你真应该了解一下世界独角兽学家的新研究。 自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独角兽就出现了,它们生活在森林、沙漠、山地和荒野。 后来栖息地遭受破坏,它们躲藏到人类很难发现的极乐王国。 想让独角兽重回我们的世界,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并学会保护它们。 你手中拿着的这本书,是独角兽学家耗费数百年时光的研究成果: 从进化、魔法、种群到神话传说,关于独角兽的几乎全部真相都在这里了。

    ◎ 读者推荐

    罗宾将幻想元素和古典百科插图美学融为一体,增添了本书的戏剧感。 而塞拉菲尼的认真,会说服不相信独角兽存在的人们, 甚至可能会感动他们通过捡垃圾和种植物去帮助日益减少的独角兽种群。 ——《出版人》周刊

    我8岁的女儿喜欢独角兽。我们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她已经读了一遍又一遍。她喜欢读独角兽的 "事实",迫不及待地与我们分享她所读到的所有迷人的东西。这本书认为独角兽真的存在,并为它们的存在提供了诸多 "证据"。插图也很美。——美国读者

    这是一本适合睡前阅读的好书。精美的封面和插画还激发了我女儿编写她自己的独角兽故事。——英国读者

  • 刻板印象

    作者:[美] 克劳德·M.斯蒂尔

    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

    ◎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推荐书单

    ☆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

    ☆ 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 “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先驱力作

    ☆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多夫•艾斯格鲁伯;多元智能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霍华德•加德纳 盛赞推荐

    ◎ 内容简介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斯蒂尔教授解释了在每个人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 技术陷阱

    作者:[瑞典] 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 / Carl Benedikt Frey

    300年历史的长时段剖析

    人工智能时代打工人的启示录

    AI 革命,革的是谁的命?

    ★ 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度最佳书籍

    ★ 芝加哥大学推荐必读书目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青年社会学家廉思重磅推荐

    ◎ 内容简介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给社会的主要工作形态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技术进步的历史,以及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分配。

    本书作者将带领读者们遍览各个时代技术进步对人们工作形态的影响,揭示不同时代“打工人”的处境,并最终将目光转向未来,试图分析当前的AI革命将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何种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作者力图说明,技术进步对收入造成何种影响,将决定人们对它的态度。

    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巨大后果。

    正如本书所表明的那样,工业革命从长远来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但机械化的直接后果对大量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中等收入岗位减少,工资停滞不前,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利润激增,经济不平等加剧。

    本书作者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证明,这些趋势大体上反映了我们现在这个始于计算机革命的自动化时代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最终为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利益一样,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潜力做到这一点。

    《技术陷阱》表明,在眼下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过去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面对现在的状况。

    ◎ 专家&媒体推荐

    技术进步始终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即便颠覆性创新颠覆了许多产业、职业,经济学家依旧坚信,这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本书透过漫长的历史镜头,聚焦到“取代技术”对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冲击,揭示了技术进步并不完美的一面,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反思,值得反复研读。

    —— 刘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毁灭。创造是永恒的,能带给人类以福祉,而毁灭是暂时的,但也会给社会带来撕裂性伤痛。这种伤痛正是“技术陷阱”的根源。……技术进步是永恒的,但也需要“间歇”,而我们也需要在“间歇”中思考。《技术陷阱》正是这种思考。

    —— 高德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力图告诉我们,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并非单纯的生产力增长亦或人类对自然的一次次胜利,而是呈现出更复杂的劳动分工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政治力量的更迭乃至国际关系的调整。……本书不仅是一部技术变革史,更是一部社会分层史、劳工演进史和制度变迁史。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如何处理好技术引发的短期变量和长期变量,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无疑是极为深刻的。

    —— 廉思,青年社会学家、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

    《技术陷阱》可能会以其听起来有些不祥的标题吸引那些末日论者的注意。但最终,它一定会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振奋起来。

    ——《经济学人》

    了解21世纪的自动化及其颠覆性影响的一部绝佳指南。

    ——《卫报》

    针对当前的问题,弗雷秉持一种挑衅性的、原创性的观点,去审视过去的技术进步的后果……他的工作,向着批量生产和人工智能迈出了一大步。

    —— 安德鲁·希尔,《金融时报》

    这部著作对过去的工业革命、其中出现的技术以及社会适应这些变化的方式做了出色的分析。

    —— 阿迪·盖斯凯尔,《福布斯》

  • 花镜

    作者:【清】陈淏 著 / 伊钦恒 校注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供图

    ※ 清代介绍花草种植专著,全新修订,植物学家权威校注。

    ※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提供插图。

    ※ 300种花草的种植良方,200幅精美墨线图,一一展示植物细节。

    ※ 据《中国植物志》重新核对拉丁学名,文字的古典美与现代考据的完美结合。

    ◎内容简介

    《花镜》是中国清代主要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全书共七卷。卷一“花历新裁”,就每月在移植、扦插、压条、下种、收种、浇灌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而细微的罗列。卷二“课花十八法”,内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扦插、移植、下种、浇灌、培壅、治虫、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园款设等,是全书着意所在,所陈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卷三至卷六分别介绍植物花木类65种、花果类50种、藤蔓类78种、花草类102种,共295种。卷后附录叙述调养禽鸟、兽畜、鳞介以及昆虫的方法。

  • 不可思议的人体

    作者:[日] 茨木保

    临床医生手绘搞笑漫画

    轻松入门人体解剖生理

    你本身就是40亿年进化的奇迹

    ◎ 编辑推荐

    ☆ 媲美《工作细胞》的漫画人体百科,从零开始的解剖生理学

    日本临床医生茨木保历时三年,以“人是什么”为主题,用搞笑漫画将人体的构造与功能娓娓道来。为什么胃不会溶解自己?为什么人类的阴茎没有骨头?乳腺原来是由汗腺进化而来?朝夕相处的身体,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 怀旧昭和风,日式冷幽默,中二热血医生的跨界之作

    千余幅手绘插图,经典昭和漫画风格,将器官转化为拟人化的形象,用夸张、富有冲击力的笔触呈现解剖透视图难以描绘的细节。每章以日常小剧场切入,比喻贴近生活,冷笑话与谐音梗齐飞,披着噱头的专业科普。

    ☆ 严谨科学与人文关怀的平衡,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盘点诺奖得主的医学发现,揭秘禁忌的人体实验,医学领域的黎明伴随着黑暗;追溯人体器官演化的奥秘,对比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独特之处,解读“发展”与“退化”的意义——“即使不留下子孙后代,也为物种进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便携口袋本+珠光硫酸纸护封+随书附赠精美纹身贴纸

    ◎ 媒体推荐

    怎么会这样有趣!让我想起了学研出版的“学习漫画”,因为作者是大版出身的医学博士吧。故事中的茨木保医生、尤尼蔻护士和猫咪海参,以搞笑的方式为你介绍人体的秘密。如果将消化系统与东海道新干线作比较,到了新大阪站会发生什么?18世纪,研究食物消化的学者们又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人体内数量最多的细胞是什么?不断出现“xx因这项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显然是吉本新喜剧的重复噱头。全书有很多说明文字,但总体而言是一部精心制作的漫画。

    ——日本Amazon读者

    由妇产科医生绘制的人体漫画。这本书信息量很大,不仅关于身体的工作原理,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疾病以及医生独有的经验。作者也谈到了医学发现的历史:学者拿自己做人体实验,吃自己的排泄物,从尸体上割下阳具来研究勃起的机制……科学与变态只有一线之隔!但是,我也因此知道,目前的医学领域正是因为这些研究而得以成立。作者还从进化的角度,通过追溯生物的起源,探讨了人体各功能存在的意义和原因。这是一本我愿意反复阅读的书,身体……感谢……

    ——日本Booklive网站读者

    我从未想过能看到这样的学习漫画。本书分为十个章节:细胞、消化器官、血液等等,以有趣的方式解释了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书中有很多笑话,我在火车上边读边笑。对于“新书”而言,这本书很厚;但由于它是一本漫画,你可以一口气读完。我用这本书来准备针灸师的全国考试,在编写医学口译教材时也参考了它。身体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了解身体内部的最好方法是将其结构和功能可视化。希望这本漫画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学翻译、大阪大学讲师,冈本佑马

    许多人认为漫画是儿童读物,但如果把它看作通俗易懂的说明图册,则是一本令人满意的入门书。本书涵盖了医学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基础医学中研究人体结构的解剖学和人体机能的生理学,也包括内科和外科等临床医学的内容。作者希望让读者了解,“人体真的非常有趣,非常棒!”书中对各种细菌的发现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介绍很平易近人。读完将再次体会到,人体是一个奇迹。

    ——日本Honto网站读者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手绘漫画的形式讲述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难点精髓,用拟人化的形象和脑洞大开的比喻,搭配日式吐槽与冷笑话,将医学名词重现为一个个生动的小剧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全书共十章,从微观到宏观,由细胞讲到组织、器官、系统,纵向梳理身体进化历程,横向对比物种之间差异,多视角解读人体的独特之处。书中回顾了改写世界的医学发现与伟大人物,也穿插着作者行医多年的见闻感悟。在他看来,人体不仅是一部复杂而精密的超级机器,更像一个混沌的微观宇宙,堆积着40亿年进化的历史。

  • 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

    作者:[瑞典] 萨拉·隆德贝里

    梦想是小鸟

    天高任它飞

    一段艺术家追求梦想的童年往事

    一个底层女性震撼人心的成长史

    ◎ 编辑推荐

    ☆ 坚持自我、追求梦想,一个女孩的励志故事。

    本书以瑞典艺术家贝尔塔·汉森的童年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出身农家的女孩冲破生活的牢笼,坚持做自己,努力追求梦想,并最终如愿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的女性无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被困于家庭,得不到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主人公贝尔塔热爱艺术,想获得再教育的机会。然而她总是被反对、质疑包围着,仅有的一点支持也因为母亲的离世而丧失了。在绝望中,她奋起反抗命运的不公,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父亲的理解。

    这个故事诉说了一个女孩的悲伤与渴望,在传统社会中的不易,以及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坚韧。这些宝贵的精神能给予女性乃至所有心中有梦想的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激起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

    ☆ 主题丰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本书是作者萨拉·隆德贝里为儿童创作的图画书,但它所探讨的内容可以影响到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除了最突出的“追求梦想”主题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讨论,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应对命运的挑战、对自由的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象力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力量、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被巧妙地融入故事,被描绘得深刻而动人,同时传递出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诗意的语言、高度艺术性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呈现了一段艺术家的往事。

    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艺术家贝尔塔·汉森的日记与信件,因而整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点像日记的感觉,语言简洁、诗意、饱含深情,对于年龄小的读者理解起来也毫不费力。

    画面色调明丽,暗示着一种希望、一种蓬勃的动力。作者萨拉·隆德贝里是一位具有超高艺术修养的绘者,她利用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水彩、水粉、拼贴,提供给读者难忘的、甚至是惊艳的视觉体验。同时,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蓝色小鸟是一个不断被强化的故事意象,它被很巧妙地融合在故事的叙述中,一步步走向升华。整个故事就是被这种高度的艺术审美包围着,与艺术家的故事原型完美契合。

    ☆ 基于真实事件的传记绘本,故事更有力量。

    贝尔坦·汉森是一位极富个性的艺术家,童年经历在她的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儿时做出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她,这足以证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事在人为。由这段经历写就的故事,比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深受鼓舞。故事的后记再次强调了这种真实感,帮助读者了解更多故事之外的信息,更充分地理解人物。

    ◎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女孩贝尔塔生活在瑞典北部的一个小农庄,妈妈患有严重的肺结核,长年卧病在床,贝尔塔和姐姐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贝尔塔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并且希望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能继续求学。但爸爸很反对,他觉得画画只是浪费时间,对生活没有实际意义,一个女孩子的生活要务是做好家务,照顾好家庭,没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贝尔塔认为这样的生活没有希望,她想追求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妈妈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她很大的心理慰藉。但是当妈妈的去世时,孤独和绝望令贝尔塔爆发了,她鼓起勇气反抗命运的安排,最终,爸爸同意了她的请求。

    ◎ 媒体推荐

    “追寻梦想”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样的牺牲、劳作与痛苦?在《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一书中,萨拉·隆德贝里对艺术家贝尔塔·汉松独特的人生故事进行了思考与诠释,造就了这样一本关于追寻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富有生命力的儿童读物,它激励读者勇于去追随自己心中的“鸟儿”,飞往它们想去的地方。

    ——奥古斯特奖评委会

    这本书不应该被错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它提供了双重的艺术体验——最优质的插图与最亲切的艺术家传记。

    ——英国图书馆协会

    该书提供了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并向读者展现了多层次的故事内容:主人公贝尔塔的生活、她母亲日益恶化的健康,以及她的生活与自己对艺术蓬勃发展的兴趣之间发生的冲突。故事利用不同风格的绘画媒材,有效传达了画面的艺术性,增强了故事的广度。从画面中可以解读到复杂而动人的情感——一种未达成的渴望,还有一些悲伤和难过的情绪。这本书的形式像是一本艺术家的素描本,让人倍感亲切,同时它又是一场视觉盛宴。

    ——凯特·格林纳威奖评委会

    ◎ 获奖记录

    2017年瑞典奥古斯文学奖

    入选dPictus100本优秀图画书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

    2020年Booklist青少年十大艺术书籍

    2021年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

  • 希区柯克传

    作者:[英] 彼得·阿克罗伊德

    英国国宝级传记作家,《伦敦传》《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作者,曾获毛姆文学奖、《卫报》小说奖的“伦敦代言人”

    深刻书写,一位伦敦郊区贩夫走卒出身的传奇导演

    处处设防、被恐惧孤独环绕的一生

    以治史的严谨、小说的笔法、克制的共情

    勘测“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的创意水源和情感地 层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名利场》《卫报》《新闻周刊》等国际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

    编辑推荐

    希区柯克,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惊悚片、悬疑片大师。其代表作《迷魂记》一直是各权威媒体榜单中影史之冠的有力竞争者。

    《伦敦传》作者、英国国宝级作家阿克罗伊德以希区作品为引线,收集、阅读、研究了大量资料,逐步探向这位伟大导演的内心深处,尝试为我们展现其作品和灵魂间的联系。

    对于理解希区柯克来说,这是一部精彩感人的“传记片”,一本精炼易读、不容错过的佳作。

    ★大家风范,以文化史视角关照个人生平

    全面展现希区柯克成长背景,深入20世纪初期伦敦社会,在狄更斯、王尔德、艾略特、卓别林等伦敦大艺术家的源流脉络中理解希区柯克,对比英美两国文化,勾连小说、戏剧、绘画、音乐,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构筑伦敦文化艺术谱系。

    ★深刻书写,剖解内心世界,勘测创意水源

    处处设防,时刻担心遇见陌生人,不苟言笑,毕生被恐惧、孤独所环绕,“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如何将内心的不安转化为银幕上的惊悚与悬疑?

    ★跌宕起伏,出身贩夫走卒,成就传奇一生

    15岁进入电缆公司做技术员,毛遂自荐,跨行制片厂设计字幕卡,后又自告奋勇身兼数职,临危受命独挑大梁,一生马不停蹄,相时而动,锐意进取,终成家喻户晓的一代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逐一清点,全盘整合希区柯克「创作方法论」

    五十余部电影制作过程逐一复盘,探查灵感来源,回顾剧作方法,拆解导演妙诀,揭秘营销之道,阐释美学要旨,总结成败得失。(更有权力博弈奇谈、桃色八卦秘闻……)

    ★严谨「治史」,匠心独运的传记写作方法

    近百本参考书,交叉引用,大量一手资料挖掘,制片日志、人口普查、病历档案、媒体报道……采集众家说法(希区柯克本人、家人、朋友、同事、敌人),“还原事实真相”。

    ★小说笔法,表面不动声色,内里感人至深

    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恰到好处的悬念营造,从容优雅的行文笔调。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无所忌讳,褒贬由心,读罢却令人唏嘘不已。

    ★精心设计,新锐设计师操刀封面

    护封灵感源自希区柯克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双重性”主题,局部采用丝网印刷工艺;绒面材质腰封,暖心触感;内封则复刻“群鸟”意象,由内而外呼应希区柯克的“秩序迷恋”。

    内容简介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希区柯克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残忍,他的真实面貌却始终是个谜。

    在本书中,希区柯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日常的恐惧令他迷恋秩序。他把生活安排得如同军事行动;衣橱里的衣服剪裁必须一模一样,成对匹配;每天下午茶都会摔碎一个茶杯,以此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脆弱;必须事先精确设计每一个镜头,不给任何人留下横加干涉的机会。电影不仅是他的事业,也是他唯一的避难所。

    当然,人来人往的片场本身也足够令人生畏,因此,他始终要求现场要保持安静、整洁、高度可控,仿佛这样方能无坚不摧。最终,他将恐惧和颤抖从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带到了银幕上,以反抗社会留给他的伤痕。

    媒体推荐

    ★希区柯克的正式传记已经出了很多本,但也许没有哪本像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作品这样令人愉悦。——《泰晤士报》

    ★关于这位导演的生活和艺术,以及两者之间的神秘互动,这是一份机智、流畅的概述。——《纽约时报》

    ★篇幅虽小但却富有洞察力……小说家的技艺指引着本书的人物刻画和语言质地。——《纽约时报书评》

    ★像饭后的交谈一样,趣闻逸事层出不穷。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希区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残忍。——《新闻周刊》

    ★阿克罗伊德掌握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悬念。——《名利场》

    ★出神入化,见解深刻……(一部)灵巧、动人的传记。——《卫报》

  • 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

    作者:[英] 贾尔斯·米尔顿

    为打败敌人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无名英雄拖垮希特勒战争机器

    跟随作者打开尘封档案,走近丘吉尔手下最神秘的功勋战士

    ◎ 编辑推荐

    ⭐一批游离在正规军队之外的英国军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不仅在战时备受排挤,在战后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所幸作者通过对尘封档案的梳理,揭开了这些功勋战士隐秘往事

    ⭐作者贾尔斯·米尔顿用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重新回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今天的我们对书中这些无名英雄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面对强大的纳粹战争机器,英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敌人的力量。本书作者贾尔斯·米尔顿通过生动的描写,讲述了英军在二战主要战场之外开展的几次精彩的偷袭和暗杀行动。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几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不顾军队和政府内部坚持传统的老派人士反对,策划领导了这些完全不讲绅士风度的行动,他们发明新式武器,建立培训游击队员的学校,为被占领区的抵抗组织运送炸药……这些不属于常规军队的秘密战士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米尔顿用合适的节奏和华丽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泰晤士报》

    米尔顿是讲故事的大师,阅读这本书让人振奋,这是对那些隐秘英雄的致敬。

    ——《华尔街日报》

    米尔顿既不颂扬也不贬低,他只是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

    ——《今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