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全球化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作者:张旭东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另一门是2002年五月和六月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研究所和中文系开设的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为题的系列讲座,对象是中文系和其他文科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中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就是在这两种语言和课程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的。
  • 失控的世界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从政治、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对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论述了不断增长的全球依赖性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的。书中相继考察了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风险、传统、家庭以及民主这些人人关心的普遍性问题,告诉人们应当如何适应正在被全球化完全改变着的新的现实生活。
  • 休克主义

    作者:[加拿大] 娜奥米·克莱恩(Naomi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描绘了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灾难资本主义——私人财团与政治权力结盟,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旗帜,利用战争、政变,乃至自然灾害造成的休克状态,实行激进彻底的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其结果并未带来民主与繁荣,反而加剧社会断裂,置人民于悲惨处境。《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打破了“资本主义与自由”的神话,证明自由市场制度的扩展,远非自生自发的过程,而是依靠专制、暴力与灾难强行扩张。
  • 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

    作者:《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迂的见证者。 “全球化”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是,对于正在加快进入世界一体化过程的中国来说,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全球化的世界将向我们展示出什么样的前景?本书中关于如何看待今日和未来世界的精彩讨论,表达了作者们重新构建和影响世界图景的努力。 本书研究了今日和未来世界的“全球化”问题,表达了作者们重新构建和影响世界图景的努力,具体收录了:《起火的世界》、《数量优势下的恐惧》、《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被规制的市场》、《破除自由贸易的迷思》、《阿隆与“意识形态的终结”》等文章。
  •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作者:萨拉·邦焦尔尼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是一本难得让人如此喜欢的书,在众多枯燥的经管书中,它有趣、生动、亲切、易读。当我掩卷回味时,嘴角仍不由得上扬,心中的感觉不完全是喜爱、自豪、捧腹、愤恨、沉思,而是五味杂陈。书中对“中国制造”的评价,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而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也必须要从各种评价包括正面负面中辨清真我,从而找到前行的方向。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 中国制造的超级效应! 读过后五味杂陈:1。 真切体会到中国造的产品覆盖之广,连我这个中国人看完了也会瞠目结舌;2。对美国人消费的过度和浪费很气愤!3。看完本书,开始习惯关注国货,开始相信中国不会仅仅是制造,肯定也会有品牌崛起。4。中美消费观差异甚大。 [媒体说] 不知道中国的读者读到,美国人会对买一双 60多美元的童鞋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做何感想?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甚至会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更便宜,这样的出口,这样的制造,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利润,多少福利?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全世界媒体都在关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这本书,你又怎么能错过? 中国远东之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与民众感知相吻合。那么,中国真的成了我们以为的经济火车头吗?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中国产品,我们真的没法活吗?这就是萨拉?邦焦尔尼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一次非比寻常的生活冒险,让我们一起探寻世界的改变! 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在庞大的全球经济中,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片段: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 而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在这一年中,作者还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作者萨拉是位获奖记者,她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的阐释,从而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
  • 全球热恋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塞姆

    国内第一本详解跨国情感与家庭的文化读物 21世纪的情感预言书 展示种种当前世界化的情感奇观,从本地恋协会的抗争,到世界代孕中心印度,让读者看到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世界 全球化必然会造成家庭与情感的剧烈转变,于是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全球家庭”的概念, 国内第一本详解跨国情感与家庭的文化读物 来涵盖如今这个星球上所发生的跨越遥远距离和文化鸿沟的动人故事。 本书讨论了下面这些敏感的话题: 跨国恋爱会比本地恋爱多了些什么,还是少了些什么? 全球的工作流动会让我们的家人从心理上和我们疏离吗? 通过婚姻而移民的男女到底有怎样的幸运和不幸? 全球范围的收养造成了融汇各种肤色、语言和文化的家庭,他们会生活得幸福吗? 贫困、危机、工作、资本,甚至器官贸易是怎样把我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家政移民会让女佣的母爱代替亲生母亲吗? 生殖技术让男女的生殖细胞开始了全世界的旅行,而印度成了世界代孕中心,这让我们的性和生殖也割裂了吗? 本书从社会学、政治学、女性主义和全球化的几个视角讨论了上面所有令人震撼的问题,让那些遥远的世界如此近切地来到我们眼前,激发我们更负责任地思考这个星球的未来。
  • 无情的革命

    作者:(美)乔伊斯·阿普尔比(Joyce Ap

    一部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带您领略过去五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兴衰成败! “《无情的革命》是一项很高的成就,它展示出资本主义内含的价值观、理念与供给、需求、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一样多。这部书意义深远,是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肖恩•威兰茨,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民主的兴起:从杰斐逊到林肯》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是一名优雅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和洞察力的思想家。《无情的革命》是阿普尔比最棒的作品:节奏轻快、立场公正地讲述了一段有关资本主义及其影响的历史。”——T.J.斯泰尔斯,《第一大亨:范德比尔特的史诗生活》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一代领先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还有她对现代经济社会形成的分析都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书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高点,是商业人士的必读作品。”——丹尼尔•沃克•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利策奖获得者,《上帝成就了什么:美国1815-1848年变形记》的作者 “《无情的革命》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这一巨大课题。阿普尔比从中世纪的英格兰开始,到2008年掀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束,探究了资本主义在过去五百多年里的兴衰成败。这部书内容包罗万象,易读又迷人,能很好地启发和娱乐那些有兴趣了解世界经济源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的读者。”——杰弗里•弗里登,哈佛大学,《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的作者
  • 白银资本

    作者: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著作。它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论述。作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与学术界多数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积极的地位。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他广泛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亚洲和欧洲经济史的专家的最新成果。 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 消散的现代性

    作者:[美]阿尔君·阿帕杜莱

    全球化或许意味着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平坦世界”,麦克卢汉所构建的“地球村”,或者马丁·阿尔杜劳的“无国界世界”,而对印度裔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而言,与其说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不如说它建基于想象之上,并日益呈现出流离与散裂的面貌。 《消散的现代性》为全球 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框架,它指出想象在今日世界具有现实的社会力量:不仅为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创造民族-国家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新的能量。作者审视了当今全球化时代——其特色是大众迁移与电子媒体的孪生力量,并对大众消费模式、多元文化主义论争与族群暴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 世界是平的

    作者:[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当学者们讨论世界这20年发展的历史,并把目光聚集在2000年到2004年3月这一段时间时,他们将说些什么?9·11恐怖袭击还是伊拉克战争?或者,他们将讨论:科技的汇集与传播使得印度、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这个世界是否变得如此之小、变化如此之快,从而使我们的政治体系无法调整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结构? 托马斯·弗里德曼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他解释到,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与社会要做出而且必须做出怎样的调整以应付这种趋势《世界是平的》及时地就全球化中的这些问题——全球化取得的成功和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