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神拳考

    作者:止庵

    历史的真实未必只有一种,它也许还呈现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而且,不同种类的真实未必不能并行不悖。 《神拳考》所涉及的发生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言,我更感兴趣的也是当年那些人想干什么,以及他们因此——而不是为了多年之后的我们——干了什么。
  • 舞梦

    作者:[美] 迈克尔·杰克逊

    ∮ 迈克尔•杰克逊亲笔书写的唯一诗文集 ∮ 暌违24载中国大陆首次正式出版 ∮ 迈克尔•杰克逊遗产委员会官方授权 ∮ 独家收录上百幅MJ私人收藏的照片、手绘和画作 ∮ 全彩印刷,英汉双语 ∮ 纪念MJ逝世7周年 《舞梦》,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生前亲笔书写的唯一诗文集。这是他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最为珍视的灵魂之书。书中充满灵性的诗歌和散文均是迈克尔•杰克逊发自内心的至真感悟。 孩童般的天真,仿佛是街头传来的平凡英语,人所共有的基本情感,毫无掩饰的直率,只为读与听的快感而设置的韵脚 ——迈克尔•杰克逊的诗是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表达,这种简单让一切心理背景、语义学、结构学、哲学、诗学都变得不着边际,并且不再重要了。尽管它们的作者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著名的一个人,它们却像无名氏所作的民谣一样,闪烁着诗歌诞生之初,诗与诗人合而为一之时的质朴之光。诗人迈克尔•杰克逊需要的仅仅是他的诗:迈克尔•杰克逊的诗就是诗人迈克尔•杰克逊。
  • 小家伙

    作者:[英] 凯文·路易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家伙凯文出生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生活秩序混乱的家庭,对身体的殴打被视为控制孩子的主要手段。凯文是母亲的“替罪羊”,自小从身体到心灵都饱受摧残。他偶尔从学校老师、同学家长那里获得一些关怀和同情,这些点滴的善意支持着凯文,让他在无边的黑暗里看到些微光亮和希望。最终,这个在严重缺乏关爱、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家伙奇迹般地保持了心智的完好、爱的能力,以他看似柔弱的忍耐与坚持,承受住命运的诸般打击与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做童工、打裸拳、黑市买卖、做生意被骗,始终坚守内心良知的底线,带着对爱与光明的深切向往,终究冲破黑暗,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一个人所能寻求的,正是隧道尽头的一束光。”
  • 灰光灯

    作者:王寅

    《灰光灯》是“第三代诗人”中的重要诗人王寅诗歌创作三十年的自选诗集,其中包括他传播最广、脍炙人口的名诗《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说多了就是威胁》《飞往多雨的边境》《灰光灯》等,也收入不少他近年创作、首次正式发表的新作。这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版的王寅诗歌精选集。 ∮ 诗人王寅是80年代崛起的“第三代诗人”中的代表性诗人。 ∮ 王寅诗歌超然、飘逸,文字纯净自然。 ∮ 书中收录著名青年版画家周蕴智六幅石版画作品,与王寅诗歌相得益彰。 ∮ 北岛、林贤治、多多、柏桦、翟永明、欧阳江河、钟鸣、王家新、陈东东、黄灿然联袂推荐。 ∮ 全国多家独立书店将陆续举办《灰光灯》新书分享会、诗歌朗读会以及王寅摄影作品展。
  • 回来的路

    作者:[波兰] 斯拉沃米尔·拉维奇

    这是史上最伟大的冒险、求生并成功逃脱的真实故事之一。二战期间,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年轻的波兰骑兵军官拉维奇从战场归来,却落入苏联人手中,被诬以间谍罪,获刑二十五年,被押至遥远的西伯利亚集中营服苦役。 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无数囚犯历经数月的艰难跋涉,抵达由部队严密看管的 303营地,开始漫长无望的禁锢岁月。对拉维奇及其同伴而言,待在集中营代表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死亡,这些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勇士,怎能让生命之火就此熄灭?他们必须设法突围,即使自由之光看来如此渺茫。于是,众人策划了一场逃亡行动。1941年4月,7名囚犯成功越狱,随后一路往南徒步疾行。他们凭着双腿与意志力在接下来的十一个月里,走出西伯利亚,横穿无人戈壁,闯过藏区雪域,翻越喜马拉雅山,徒步行走6500公里,最终抵达印度,终于重获自由。 这是一个源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忠实呈现了逃亡途中的千难万险。而抛却了国籍、等级等无形的社会枷锁,暴露在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更显弥足珍贵;“自由”一词,就在众人一步步自心灵与肉体的限制中突围之后,渐渐浮现它的价值与不可取代性。 自195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震撼、感动并鼓舞了亿万读者。
  • 走向绝对:王尔德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

    作者:[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几千年以来,西方称它为上帝;法国大革命之后,“绝对”以“民族”的形式,然后以“阶级”或“种族”的形式被带到尘世。今天,在这些宗教和政治的形式中仍然不想放弃“绝对”的人还有很多。 近代三位伟大的诗人王尔德、里尔克、茨维塔耶娃把“绝对”置于他们人生的中心。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创作出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他们更要以他们本身的生命去达至唯美和完美。然而,这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为什么呢? 托多罗夫通过阅读王尔德、里尔克、茨维塔耶娃生前和友人的通信,梳理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寻“绝对”的生命轨迹,对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提出深刻的质询。三位诗人力图达到无限与崇高,他们的道路各不相同,却都以悲剧告终:王尔德堕落,里尔克抑郁,茨维塔耶娃自杀。他们的绝对追求成就了深刻完美的作品,但他们具体有限的人生却充满辛酸与不幸。托多罗夫在力求理解诗人命运、为我们全面展现他们形象的同时,也对生活的艺术作了一番思索。作者试图激发我们去思考:在有限的、相对的世界里,一个美丽又感觉丰富的生命其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