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社科

  • 守住中国人的底线

    作者:王蒙

    本书为作家王蒙最新作品,有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看法,有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王蒙虽写自己的生活感触和人生领悟,但每句话都是对当下的一种介入。从个人反应社会,从社会发现问题。以高屋建瓴的思想谈论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社会问题,文思矫健,逻辑缜密,自然随和,不事雕琢,既可让作者心灵从容,也可让读者充满领悟。
  • 中国谁在不高兴

    作者:周筱赟、叶楚华、廖保平

    中国愤青为冷战招魂,全球树敌,仇恨文明,主张决裂,会断送现在这个好局面,会把中国推向深渊。对这样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要坚决说:不!对这样的逆流,我们要表示:不高兴!本书旗帜鲜明地对《中国不高兴》错误观点进行批驳:1. 对中国愤青进行精神分析,剖析其真面目,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愤青。2. 以大量事实批驳愤青偏激的言论。所谓“有条件地决裂”本质上是民族主义的无限膨胀,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危险,它会将中国推上完全反西方、与世界为敌的道路。 3. 揭露某些奸商将愤青作为产业,把爱国当成买卖。4.大胆承认“月亮是外国的圆”,只有承认落后,才能奋起直追,才有出路。5. 剖析愤青精神偶像的本质,从理论上批驳他们的错误观点。
  •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

    作者:(美)戴维斯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内容简介: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将贫民窟slum定义为“以低标准和贫穷为基本特征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区”。美国城市理论家迈克·戴维斯预言,未来的地球是一个贫民窟星球。他追溯了非正式人居的全球轨迹:自1960年代以来“希望的贫民窟”开始,经由1970至1980年代债务十年中城市贫困的“大爆发”,直到今天百万人口以上的贫民窟。从利马不断延展的栅栏到马尼拉的垃圾山,城市化与工业化甚至经济增长分离开来。大批被正式世界经济逐出的人群,必须把他们的生活押在危险的山坡、河漫滩或临近散发毒气的垃圾场等不可避免的灾难上。城市重建和“美化”的冷酷机器把数百万贫民驱逐到城市附近灰色地带的绝望处境之中。不是都市未来主义者们一度想象过的“光明城市”,21世纪的大多数城市蜷伏在泥泞之中,被污染和腐烂所包围。未来的城市更有可能是一种“贫民窟城市”。 《布满贫民窟的星球》描绘了21世纪极端扩展的城市贫苦景观:除了里约热内卢、金沙萨到孟买的贫民窟生活状况,还指出了城市贫困的不断加剧所带来的严重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后果。戴维斯对世界城市贫民灾难性困境的忠实描绘不仅是为了唤起愤慨,也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
  • 论美国的民主

    作者: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最新全译本)》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论美国的民主(最新全译本)》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情报日本

    作者:胡平

    作者在充分消化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有关史实的前提下,从日本以情报立国这一国策入手,用汪洋自肆的笔调,纵横捭阖的气局,重点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情报观念、渊源、机构、组织、学校,以及对情报人员的培养、训练、活动、罪行等情况,做了全面、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与描述。
  • 改变,从阅读开始

    作者:朱永新 编

    《改变,从阅读开始:重塑心的文化》选编了十九位智者的讲话(少数是文章摘选)。这是一批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些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虽然从儒家、佛家、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于前一个世纪之交,经历国家危亡、民族动荡,身处“五千年来一大变局”。尽管在当时,他们的声音在全盘西化的大浪潮中显得很微弱,但时值今日,却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回响。
  • 人生与学问

    作者:金克木

    《人生与学问》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 消失的城市

    作者:(英)大卫・沃克

    《圣经》中“洪水与诺亚方舟”的传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而从尼尼微古城带回的楔形文史诗《吉尔伽美什》里也有类似的记录。传说与历史在这里发生了碰撞圻英国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爵士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古城遗址发掘时,找到了大洪水无可争辩的地质证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庞贝:繁华的哀伤、巴比伦:天堂的失落、特洛伊:神谕指引的黄金城、统万: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佩特拉:中东玫瑰红、克诺塞斯:欧罗巴最初的荣华、楼兰:罗布泊的美丽幽灵、高昌:城头变换大王旗、科潘:马雅切肤之痛、马丘・比丘:消失在云雾中的古城等。
  • 中国的品格

    作者:楼宇烈

    《中国的品格》计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是其文化的外化。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有感于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以5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厚积薄发,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引导读者去关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中国iE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这就脱不开作为支撑的中国文化。 肯定中国的品格,我们才能获得做人的自信、经济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
  • 岂有文章觉天下

    作者:羽戈

    史实的真相已经在岁月的热风中淡出了原有的眉目,历经时光的摧折与后世的演义,或被神圣化,或被妖魔化。羽戈却坚守平恕之道和平常心,埋首史料堆中,小心推理、步步求证,重返战火中的历史现场, 让远去的真相重新活现。 光明鸟·主见文丛 系列丛书: 家书中的百年史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21649/ 虽败犹荣的先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52/ 放言有忌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33/ 岂有文章觉天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43/ 在他乡寻找自己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57/
  • 最有价值的阅读

    作者:坎尼

    本书网罗西方经典名著近百种,年代从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到当代的《日瓦戈医生》,每篇以五千字左右的篇幅,深入介绍该书的内容精髓。其取舍原则有三:或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或在知识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突破,或在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见地。一书在手,读者可以尽览西方智慧的殿堂。 本书自1974年出版后即被公认为此一领域的最佳入门书。
  • 视读弗洛伊德

    作者:[英]理查德.阿皮尼亚内西,[英]奥斯卡

    《视读弗洛伊德》成功揭开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发现的神秘面纱。全书轻松诙谐而不琐碎,叙述了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思想。从他在19世纪维也纳所受的教育、他早年的医学生涯以及对可卡因的发现,到无意识、梦和性欲理论逐渐发展的过程。该书将绝妙的插图与深刻的文字相结台。取得国际性的成功。是对心理学之父最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介绍之一。 弗洛伊德改变了我们思考自身的方式,他的心理学术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词汇的一部分。如:本我,自我,神经官能症和俄狄浦斯情结,但我们是否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呢? 《视读弗洛伊德》以精准的文字和轻松的图画。让读者跟随着这位人学者,一同窥探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 视读卡夫卡

    作者:大卫.赞恩.梅罗伍兹

    我和犹太人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我与自己都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没有什么能更好地揭示弗兰兹·卡夫卡的本质。朋友们都说他是个生活在玻璃墙之后的人。   卡夫卡的写作风格继承了意第培语作家的传统。其特点就在于奇思异想,并杂以喧闹和自谦。他给这一传统增添的新元素,则是让人几乎难以忍受的膨胀的意识。卡夫卡独创了一套特殊的文学语言,把自己从自己的传统,自己的家庭,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一“自己的奉身——异化出来,而他则躲藏在这种文学语言中。把自己变成一只蟑螂。一只猿猴、一条狗、一只掇鼠,甚至一十在那些敬佩不已的观众面前把自己饿死的巡回艺术家。   在本书中,大卫·赞恩·梅罗伍兹与罗伯特·克拉坶的精彩合作将帮助我们看到大家熟知的‘卡夫卡式’之外的东西。并使我们的视野穿透那墙玻璃墙,看到展现在里面的那位奇特的人物。
  • 世界通史(6卷本)

    作者:崔连仲等主编

    《世界通史(6卷本)(精)》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1996年初。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 为什么不杀光?

    作者:[美] 丹尼尔·希罗,克拉克·麦考利

    希特勒为什么屠杀犹太人,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一夜之间使多数民族变成了少数民族……集体大屠杀,是因为利益、权力、还是恐惧?集体杀戮与灭族屠杀的起因一直是很多社会评论家和心理学家在思索的问题。 作者以全新的观点与复杂的角度来探讨,并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其呈现出历史与社会学的广度却是所有同类研究所不及的,也为集体暴力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检视历史的向度之中,本书跳脱了概括性的谴责,从杀人者的角度来解剖他们的杀人动机,为的是让这个泯绝人性的行为不只是单一方向的检讨,更且探照杀人者的心境与历史背景,让事件的还原有更丰富的纵深。不仅如此,作者进一步举出多数社会中已经在应用的缓和暴力的机制,从而点出未来防止灭族屠杀的对策方向,全书结论所提出的见解,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决策者、有心的公民深思。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作者:廖信忠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 愛國賊

    作者:加藤嘉一

    「賣國賊」,這我們耳熟能詳,甚至不用提示,都能想出幾個名字。但「愛國賊」呢?「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最佳寫照。「賣國賊」和「愛國賊」的相同點,在於言行的結果,兩者都損害了國家利益;而不同點則在其言行的主觀出發點——是以權謀私還是自以為愛國?當然,「賣國賊」比「愛國賊」更加惡劣,但是在一個正常國家裡,絕大多數的人不是「賣國賊」。與此相比,自以為是個愛國主義者,卻成為實際客觀上的賣國主義者的人——「愛國賊」的數量龐大。 哪些人可能成為「愛國賊」呢?政客、記者、作家、學者、明星、軍人、運動選手、官員、精英分子、知識分子、一般上班族、基層公務人員,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當中的你和我,都有可能。而且,絕大多數的「愛國賊」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愛國賊」。這很麻煩,也是「愛國賊」無形蔓延,卻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中國生活了八年,二○○五年在北京的現場觀察「反日遊行」後,開始認真思考何謂「愛國賊」?並在書中大膽地談論了靖國神社、釣魚台之爭、中日兩國人民的「二戰觀」等敏感議題,以及草根民意對國家外交的巨大影響。「愛國賊」和國家利益非但不是遙遠的存在,還和我們切身相關。「愛國」不應該自以為是,更不應該盲目自大。看完本書之後,我們都該捫心自問:「我是『愛國賊』嗎?」
  • 与鬼为邻

    作者:萨苏

    这是萨苏在日本生活、工作9年,观察日本和日本人最真切的笔录。一本中国人写作的图文版趣味《菊花与刀》。中国人感知日本、解读日本、研究日本,和日本人交往的必备读物。书中初次收入萨苏及家人照片,近百幅图片直接将日本呈现读者眼前。 全书收作品76篇,分为四辑:第一辑“与鬼为邻”。描写中国人在日本和日本人来中国的际遇;第二辑“与鬼为伍”。写作者在日本的工作体验;第三辑“鬼头鬼脑”。作者身在现场,贴身观察日本政坛人物和政治运作;第四辑“鬼脸存照”。是作者在日生活9年对日本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世相百态的感受记录。 如果说,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剑》分析了60年前美国人想象中的日本和日本人,萨苏这本《与“鬼”为邻》展示着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日本人和日本,堪称一本中国版“樱花与刀”。
  •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

    作者:惠文社一乘寺店

    京都超人氣老鋪書店 惠文社一乘寺店 親自領你走一趟私密京都之旅 京都52項人.事.物首公開! 京都的書、京都的電車、京都的咖啡館 京都的家具店、京都的深夜食堂、京都的寧靜角落 京都的職人、京都的故事…… 惠文社一乘寺店,是家位於京都左京區的老書鋪。然而,它不只是如此。如今,在處處都是書店的京都,這間歷史悠久的店家已是京都人最愛去的特色獨立書店之一,更是每到京都的海內外旅人必定造訪的「景點」。店裡販賣的都是經過店家精挑細選的書目,同時也提供量少質優的二手書。除了書本之外,還展售具獨特品味的衣服、手作小物、器皿等生活雜貨。 而這樣懂得生活、對生活自有一番體認的書店,在此書中將透過真摯溫暖的筆觸,以他們的店鋪為起點,領著你一步步穿梭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介紹你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美好人、事、物,像是值得收藏的珍本、適合獨處的鴨川一隅、讓人打心底漾出微笑的庶民美食等。讀畢彷彿在京都悠閒地散步了一回,完成一趟既知性又感性的旅程,心靈因此豐足滿溢,感動久久不散。
  • 没有我们的世界

    作者:(美)Alan Weisman 艾伦·韦

    在《没有我们的世界》里,艾伦·韦斯曼以全新的视角探讨我们人类对这个星球的影响:他引导我们在脑海中勾勒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 在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中,韦斯曼向我们阐述了以下内容: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如何消失殆尽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许会像化石一样万世永存;铜管和配线会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挤压成透着红色的岩石恳为什么我们最早期的楼房可能成为世界上保存时间最久的建筑,而塑料、青铜雕塑、无线电波和一些人造的物质又将如何成为我们留给宇宙的最永恒的礼物。 《没有我们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人类消失后没几天,在纽约地铁系统中泛滥的洪水将开始腐蚀城市的根基。此外,随着各个城市的分崩离析,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将让位于真正的丛林。它描述了充斥着化学物质的农场将如何退回原始状态,不计其数的鸟类将获得新生、兴旺繁盛,而蟑螂则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在没有我们的城市中再也没有供热系统。 他还告诉我们,人类的哪些破坏活动是永不磨灭的,我们最杰出的艺术和文明中哪些将留存最久。这是一部笔触细腻的叙述性写实文学,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使读者易于接受书中的现点。它深刻剖析了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视角新颖独到,不同于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