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评论与研究

  • 寂寞者的观察

    作者:凌越

    本书为新生代学者和专栏作家凌越先生近年评论文字的结集;为“独立阅读书系”之一。 本书分三辑。辑一“此地的观察”既有对当下的文学和诗歌问题做出的即时的批评,也有对日常生活个性化的细腻描述和感受。辑二“蝴蝶的艺术”是关于卡尔维诺、苏珊•桑塔格、杜拉斯、纳博科夫、菲茨杰拉德、萨义德等经典作家的文学随笔,着重于揭示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之间的某种神秘关系。辑三“自我的迷宫”是关于惠特曼、雨果、波德莱尔、兰波、佩索阿、曼德尔斯塔姆、斯蒂文斯、布罗茨基等经典诗人的文学随笔,以文雅的笔触勾勒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诗人们的精彩诗篇。 所有的文字都完整映照着作者的内心,哪怕你所论述的是别人的作品。某种内在的逻辑链条决定着一篇文章的骨架,可是在这个逻辑链条的开端依然会是某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强化的逻辑之源,而这个源头则综合考验着作者的见识、道德和心灵。(凌越)
  • 阴性阅读,阳性写作

    作者:黄昱宁

    《阴性阅读 阳性写作》内容简介:渐渐地,连女人自己也开始相信,她们的句子是流出而不是吼出的,它们理该是缺乏肌肉力度的,理该是精致而匮乏有效营养成分的,理该是斜体的,理该在突然提高音量时变得刺耳。女性写作者承受的“危险”,不只是制度、阶级、经济、历史之类的抽象概念,不只是比男作家高得多的自杀率,而是所有这些因素和现象合成之后掰碎了弥漫在生活细节里的——它们迫使你在下笔时总怀疑有没有忠实于自己的声音,总在怀疑你的风格是否不够女性化或者太过女性化。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女权主义几乎未到鼎盛就开始走向声嘶力竭、理屈词穷。到最后,该呐喊的都呐喊过了,想论证的论证不了,或许我们可以借来狡猾地抵挡一阵的只有那种玩世不恭的的隐喻:阳性写作之于阴性阅读,正是秉承了两性关系的施受传统。坚硬的鹅毛笔在柔软的纸面(在《危险的关系》里,纸更是直接置换成了曼妙的女人的臀部)上自如挥洒,就是这种隐喻的最直观的写照。 如果你既是女性又是作家,如此性别和职业的组合是否自动成为女性主义者,而这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表示你书里不可以出现任何好男人,尽管你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挖掘到一两个?如果你真的勇敢承认自己是那种用F开头的女人,这种自我分类又该对你的穿着打扮造成何种影响(乔治-桑的礼帽和燕尾服闪过)?就算你不是严格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紧张的评论家是否仍会抨击你是女性主义者,只因为你代表了“写作的女人”这种可疑的人物?
  • 乱世书写

    作者:[美] 黄心村

    乱世佳人斯佳丽·奥哈拉姗姗降临一九四〇年炮火隆隆的上海,由一位典型的美国南方佳人摇身一变成为战时上海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公众偶像。这一跨国传奇的成功转型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中层文化的韧性与弹性,而上海完全沦陷后为这一文化持续注入崭新的生命力的恰是刚开始写作生涯的一代年轻女作者。年仅二十出头的张爱玲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才华盖世如张爱玲,她在沦陷上海的出现并非偶然,她的成名也不是什么奇迹。她的周围是一群与她一样在战争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女性作家,她们显然不以民族自救的代言者自封,时代的号召仿佛离她们很遥远,然而她们笔下记录的却是穿越战争与占领的个人旅程。在政治高压环境里巧妙地占据了一席空间之后,她们巩固并发展了一个中层读者群,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也维护了上海这座饱受战争蹂躏的大都市中的文化生活。 《乱世书写》不仅重点论述张爱玲,更将视野投向同时期的苏青、潘柳黛、施济美等女性作家,第一次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这批女性作家如何以各自的书写穿越战争与占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乱世书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沦陷时期上海文 学及通俗文化的细腻体认,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 与马可·波罗同行

    作者:薛忆沩

    本书是关于卡尔维诺的名著《看不见的城市》的解读。这一段特殊文学之旅的初稿完成于2006—2007年间。那期间,薛忆沩在为《南方周末》和《随笔》杂志撰写以“书”为本的专栏。每天一程的“与马可•波罗同行”是薛忆沩为强化训练汉语写作能力而给自己出的“附加题”。这难度极大的“附加题”记录了一个生活在异乡的苛刻的写作者对母语近乎疯狂的思念。 这些精妙的文字于2008-2012年间陆续发表在《读书》、《上海文化》、《作家》杂志上,并得到了来自专家和读者的顶级的评价。跟随着马可•波罗叙述的五十五座城市,作者展示了一段特殊的文学之旅,并回答了“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 钱锺书传

    作者:张文江

    《钱钟书传:营造巴比塔的智者》主要叙述了作家钱锺书的一生经历及其主要作品。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作者:(日)木山英雄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选收了20余篇论文。即《实力与文章的关系--周氏兄弟与散文的发展》、《周作人--思想与文章》、《庄周韩非的毒》等。
  • 我们都爱普鲁斯特

    作者:[美] 安德烈·艾西蒙

    《我们都爱普鲁斯特:28位英美作家解读 》内容简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时,我们是什么身份,身在何处,都在做些什么。甚至,也许我们只是从书店里摆得整整齐齐的那套《追寻逝去的时光》身边匆匆走过,没想过要翻它一下,或者把它带回家去,就是这样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如今也可算是与普鲁斯特的第一次邂逅。当我们还是个孩子,从大人们那儿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时,我们或者会张冠李戴,把他当成另一个人,或者在对他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猜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这些也就成了我们意识到有普鲁斯特这个人存在的第一次。然而,有时候,这种记忆模糊的第一次被彻底遗忘了。我们完全不记得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以怎样的方式与普鲁斯特相遇……倘若我能及时地追忆,恢复第一次阅读时的感受,精确地确定每一个相关的细节,那么,确实,我最后就能把握住我对普鲁斯特的全部体验——从第一次到最近的一次阅读体验。我们常常回想爱情岁月——为什么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忆书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