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女性史

  • 不举子

    作者:劉靜貞

    舉者,養也,不舉子,就是不肯養育從己所出的子女。但是,為什麼要拒絕一個新生命的降臨?是只有賠錢的女兒被溺,還是男女通殺?抑或是在母親腹中,不知性別的胎兒也一併除去?殺嬰、墮胎算不算是殘殺生命?胎嬰兒是否算是一條生命?兒女的性命是父母的嗎?這是一個法律的問題?還是一個道德的問題?一個時至今日仍爭論不休的問題,距今千年前的宋代父母如何面對?距今千年前的知識分子們如何看待?距今千年前的法律如何規範?距今千年前的政府又如何處置
  •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作者:衣若蘭

    何謂「三姑六婆」?她們代表了哪些既有的女性職業?如何造成今日巷街間東家長、西家短婦人的代稱?這類穿梭於市井的下階層女性,與明代婦女生活有何聯繫?以性別的視角來看,「三姑六婆」在明代社會的活動與惡評,具有何種意義? 作者運用明代官書、文集、方志、筆記、小說等文獻,討論文本中的「三姑六婆」,分析其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涵,並呈現「三姑六婆」的實際社會功能,及其所反映的兩性關係等問題。本書藉由「三姑六婆」探索明代婦女之歷史處境,不論是就婦女史、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都是一個饒富趣味、亟待深究的課題。
  • 隐蔽的光景

    作者:陈弱水

    本书主要探索唐代妇女世界,兼及隋朝和五代,试图勾画当时妇女生活的各种风貌。由于妇女的活动场域大都限于家庭,本书对于唐代的家庭样态也颇有揭示。 除了重构妇女生活的实态,书中还设法深入妇女的心灵,揭露女性生活的意义层面。唐代的妇女文化并不完全潜藏于家庭之中,唐代前期女性介入政治极深,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存在不少深具文化意涵的政治行动,本书也有考论。 唐代的妇女生活是什么样貌,有的在当时人尽皆知,有的则锁于家庭的重幕,时人也讳莫如深。本书广搜资料,运用精巧的研究技术,揭露隐藏在模糊抽象的女性史文献背后的一些光景,让被遗忘的得以唤回,也让从未被知被记忆的得以现身。
  • 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史

    作者:周一川

    本书全面论述了近代中国女性赴日留学的历史。全书按时期(清末、民国初期、民国中后期)分三章论述,重点是民国初期部分。迄今为止的中国女子日本留学研究,明显地集中在清朝末期,对民国时期留日女学生的论述大都局限在名单的制作及个别事件的探讨上。本书汇集了分散在中日两国各处的大量的相关资料,理清了进入民国之后女子日本留学的历史线索,重点论证了民国初期女子日本留学状况以及历史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书中使用了大量新发现的资料,因而从各章的论述以及各类统计中可以看到留日学界的整体状况。特别是民国时期留日学生历年总人数的统计表以及主要招收中国女留学生7校的毕业生统计表等,是留日史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书后附录里收录了在国内很难查到的中国女留学生主要在学学校的课程表和日本学者经调查制成的各类中国留学日本女生名单。
  • 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

    作者:曼素恩

    書是一項「改寫歷史」的工作,或說是改寫五四以來一部舊的「婦女受封建制度壓迫史」,重探明清兩代在社會╱政治╱經濟上的劇烈變化與性別關係的強烈互動關係。而近年來不斷挑戰成見、建立新婦女史的努力中,本書正是其中的佼佼之作。 「Precious Records」一詞,是作者直接譯自清代完顏惲珠《蘭閨寶錄》這本最早由婦女編寫的婦女史之書名,因為這被視為盛清婦女典範意識的代表;另一方面,這一書名又何妨解讀為現代婦女史學者珍重處理各種婦女史料的心情──沉埋已久的史料重新「浮出歷史地表」,對整體歷史觀產生重要影響,豈能不視為珍寶? 作者以整體的視野,掃描了影響十八世紀婦女生活的各個層面,舉凡政策、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個人心理等皆包括在內;故婦女由為人女、為人妻到為人母的角色轉換、經濟發展與婦女勞動價值及生存率的關係、文化價值與德言容工的修養等等,在在屬於本書鳥瞰的範圍。在方法學上,作者嘗試結合史學與其他學科,因此大量利用婦女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作。其次,她更有意識地將婦女置於十八世紀歷史的中心地位,揭露男性中心史觀的不足之處,由女性角度出發,探索新的歷史議題。
  • 公主政治

    作者:黃旨彥

    本書主要以「情兼家園」為突破點,探討以公主為中心所建立的各種政治關係。魏晉南北朝的公主,由於獲得制度及文化的支持,得以名正言順地干預政治上「廣義的家事」,這或許能為漢唐之間頻繁出現的女性參政現象,提供一扇理解的窗口。然而公主預政基於家庭倫理與家居情感而生,因此很難超脫父系家族倫理的限制,只能游走於文化結構的間隙中。階級與性別之間相生相剋的各種互動關係,便藉著公主政治的研究,具體而微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 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

    作者:陳弱水

    本書主要探索唐代的婦女世界,兼及隋朝與五代。作者透過精細的研究工作,試圖勾畫出當時婦女生活的各種風貌,並揭示其意義,頗有前人所未見的新發現。本書除了重建婦女生活的樣態,更進一步考察婦女文化,也就是她們生活的意義層面。這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方式。唐代婦女基本上處於男性所建構的文化中,她們大多數或者誠心接受這些文化要素,或者承受巨大的壓力,生活於不得不然的軌道。但本書也發現,婦女和文化的關係有時是工具性的,如果個人的處境許可,婦女也會運用既存的價值或文化象徵來建立自己行為的正當性,乃至開展新的行動,創生新的意義。 總之,本書兼具宏觀與微觀的取向,對一千多年前的婦女世界提供多角度的透視,相信能帶給讀者一些臨場感。
  • 晚明以降才女的书写、阅读与旅行

    作者:(美) 魏爱莲

    本书收的研究对象大致是晚明至20世纪上半叶以江南为中心的闺秀作家。书中记录了西方人到来之前中国女性文学文化产生的多种变革和发展,包括从写作到编辑,从诗歌到小说,从国内旅行到国际旅行,从男性导师缺席到围绕袁枚和陈文述的文化圈形成等变化。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着眼于中国女性写作和编辑选集的最初努力。第二辑探讨了研究传统江南女作家的方法。第三辑的主题是小说中的女性。第四辑有关19世纪和20世纪初现代性的影响。第五辑实为总结之作,旨在向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发问:这部书如何组织,对明清女性研究起到何种推动作用?
  • 缀珍录

    作者:(美)曼素恩 Susan Mann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最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最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作者:夏晓虹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其中,对上海“中国女学堂”的考述锁定女子社会化教育起步期,将中西观念、中学与西学的相互激荡、冲突与调和作为讨论的重点,而该校所标举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在日后各地的办学实践中尤具启示意义。与之相呼合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生屈疆约会信事件的考察,透过双方公开的私函与背后的妇女团体分裂的的隐情钩稽,论者有意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女报的出现亦自晚清始。第三章以发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杂志为标本,清理晚情,“女界革命”倡导者的妇女论述之内涵,文本分析不仅显示出刊物主持人在廷续三年的编辑过程中思想的游移,其间男性与女性声音的同中有异更值得关注。“男降女不降”之说的晚清曾流行一时,这一话语既源于明清之际的历史记忆,也与晚清妇女论独特的现实关怀相指涉。探究其中复杂的多意旨,揭示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理念,是为该章的着力之处。
  • 张门才女

    作者:[美]曼素恩

    本书借助对19世纪常州张氏一门“才女”的研究,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战争、叛乱、外敌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阴影笼罩下的中国历史。通过对张门三代才女的作品、地方志,以及相关回忆文章的深入解析,利用几近文学构拟的合理想象,曼素恩勾勒出她们在文学创作、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个人情感乃至政治立场等各方面的特征,并以“赞评”的方式进行历史学家的点评,成功地再现了大时代下清代“才女”的人生轨迹,以此改变了我们对中国从帝制向共和转变过程中的性别关系以及才女生活的看法,为19世纪的中国史提供了更为丰富与鲜活的历史图景。
  • 女人的历史

    作者:(英)罗莎琳德•迈尔斯,Rosalind

    迈尔斯将女性史置于巨幅时间╱空间脉络下,从宏观角度切入,其目的在于肯定女人对人类演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女人在所有层面与各种领域的杰出成就。本书是世界女人的历史,从太初有道的女神、父神开始,然后是婚姻、宰制与劳动,工人阶级与贵族女性的处境,到现在的职业妇女、女同性恋、性平等,兼及各种宗教中的女性、阳物的兴起、维多利亚时期的性压抑…… 传统的历史观照完全集中于男性。男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取得记录、定义、诠释事件的权力,却并未给予女性应有的关注与荣耀。对于女人,这个过程到十九世纪才开始。女性的声音被压制,女性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然而,女人是有历史的。我们的世界史充塞着数不清的女性故事,有亚马逊女战士、亚述女战士,有母神,有一跃为统治者的王朝嫔妃,有科学家、精神病患者、圣人、罪人……男人的历史已然完成,女人的历史才刚刚开始,需要所有女人共同努力创造。 为了抗衡权能兼备的男性人物,早期的女性史专以搜寻女皇、女修道院院长及女学者的纪事为主,因此我们看到的女性多是英雄形象的翻版:圣女贞德、南丁格尔、凯瑟琳女皇等。这般刻意标高女性形象的女性史,固然在肯定“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全能、强悍”方面有若干价值,却有两个问题:它加强了“历史是由男人主导、支配”的错误观念,因为男性统治者及“天才”比女性多了许多;且它无法道出大多数平凡女性的生活实相。 然则女人的历史应为何?答案是:它必须填补传统历史留下的罅隙,给予女性应有的关注与荣耀。恢复女性在历史中的位置绝非易事,任何女性史都必须留心空白、遗漏及似是而非的论调。它必须倾听静默,让静默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