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哲学

  • 尼采(全二卷)

    作者:[德] 海德格尔

    《尼采》——我们用这位思想家的名字作标题,以之代表其思想的实事。 实事,即争执,本身乃是一种争辩。让我们的思想去探讨这个实事,让我们的思想去期备这个实事——这个目标构成了眼下这本书的内容。 本书原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年至1946年之间。它们是对一条道路的扩建,而当时尚在行进中的各个讲座就在这条道路上为争辩开路。 讲座文本现在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 作者有意地经常从尼采著作中采取同一文本予以多次探讨,当然往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此类文本也许已经为一些读者所熟悉,甚至是被清楚地认识了的,之所以也保留下来,是因为在每一个已被认识的文本中都还隐藏着值得思想的东西。 文中所作的重复言述乃是为了一再重新去深思若干规定着整体的思想。至于这些思想是否、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广度保持为值得思想的,这是要通过争辩来澄清和裁定的。对于讲座文本,作者删去了一些常见的语气虚词,化解了一些复杂的句子,模糊不清处作了说明,错讹处作了更正。 但成文付梓后,也就失落了口头演讲的一些长处。 总体上看,本书意在审视作者从1930年以来直至“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发表于1947年)所走过的思想道路。因为我在此期间付印的两个短篇演讲稿“柏拉图的真理学说”(发表于1942年)和“论真理的本质”(发表于1943年),早在1930年至1931年间就已经完成了。拙著《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初版于1951年)收有1936年至1943年之间写的一篇论文和几篇演讲稿,它们只能间接地让人对这条道路有所认识。 如果有读者亲自动身踏上了本书所走过的道路,那他也许就会看到,与“尼采”这个实事的争辩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作者:(德) 海德格尔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其内容原为海德格尔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的写作计划之一部分 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始存在论的疑难展现出来。基始存在论就是对有限的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出?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一个基始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具体问题,海德格尔在书中论述得非常清楚,为我们深刻领会《纯粹理性批判》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
  • 胡塞尔现象学

    作者:D·扎哈维

    本书作者陈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结合了系统的和编年的视角。这个陈述大概遵循了胡塞尔思想的发展秩序,从早期对逻辑和意向性的分析开始,经过其成熟时期对还原和构成的先验哲学分析,到晚期对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分析。 第一部分集中关注胡塞尔早期的意向性理论。 第二部分,说明了胡塞尔先验哲学里的主要元素。 最后也是最长的部分,转向一些胡塞尔更加具体的现象学分析。
  • 现象学的观念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胡塞尔文集第2卷)作者认为:哲学和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它因对认识论的反思而产生,因而是一门绝对意义上的关于存在之物的科学。过个绝对的存在之物就是隐藏在变动不居的科学对象之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我的纯意识。要认识它,必须根据绝对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验的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时间接知识和当下获得的直接知识抽象掉,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个别的失天设定(也可以用“意识流’的概念来表示),然后再进行“本质的还原法”,把个别的意识普遍化,从而就认识到绝对的真理。因而现象学是一种心理哲学,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绝对的存农之物——“现象”的哲学。
  •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作者:[德] 叔本华

  • 精神现象学

    作者: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精神现象学》新译本首次完全基于黑格尔德语原文,积八年之功而完成。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哲学 学士、硕士)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不仅精通德语,对于黑格尔哲学更有深厚的理解把握。相比之前流行的产生于50多年前的旧译本,新译本准确可靠,文字平实通达而不失深邃,忠实地还原了黑格尔思想的原貌。
  • 物的追问

    作者:(德) 海德格尔

    《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却集中体现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一文,反映的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之争,深刻影响着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学家。此书的出版为国内哲学界研究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 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

    作者:[德]恩斯特·图根德哈特

    图根德哈特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有精深的研究,长期致力于以语言分析的方法解释基本的哲学问题,本书是他的最新著作。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人类语言的述谓结构出发,详细而富有启发性地阐释了说“我”、合理性、责任能力、好、看重自己、承认以及自我主动化等重要的人类学特征,充分说明了自我中心性以及各种情绪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总是看重自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必定是忍受它所带来的重负和痛苦。第二部分从自我中心性出发,重新解释了宗教和神秘主义。图根德哈特认为,神秘主义是通过面对世界放弃自我中心性,从而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印度宗教、道教、佛教做了大量细致的分析,并最终认为,大乘佛教慈悲的菩萨理想是神秘主义惟一稳固的形式。 导论 第一部分 面对自我 第一章 命题语言与说“我” 第二章 “好”与“重要” 第三章 在实践中的说“我”:自我主动化和责任能力 第四章 副词的、审慎的和道德的好;理智的诚实 第五章 面对生死 第二部分 放弃自然 第六章 宗教与神秘主义 第七章 惊奇 附录 论历史性与非历史性
  • 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录

    作者:维特根斯坦

    本书记录了1930年至1935年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所作的讲演,内容涉及语言、数学和逻辑问题。这些笔记原始地记录下了他在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思考的问题,以及他在向学生们作演讲时的思想发展轨迹。这些都是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整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些笔记真实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思考风格和讲演魅力,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他在讲演时的思路变化。
  •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

    作者:孙周兴

    编辑推荐:《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是一篇学术随笔。收录的作品都有着作者深入的研究成果,深刻分析了哲学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文章入木三分、笔力雄健、观点新颖,表现了作者独具的思想慧眼。广大读者不妨细细品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作者:邓晓芒

    本书是邓晓芒教授逐字逐句讲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录音整理,花费7年的时间,用10句话来解释康德原文的1句话,对研读康德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康德经典的基本平台。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作者:[德] 尼采

    本书是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 1873年左右。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而在尼采著作中,专论前苏格 拉底哲学的作品只有这一部,仅此就足以表明本书对于研究尼采思想的意义了。 本书译自德文版《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一卷 (Friedrich Nietzsche,Sa C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B die
  • 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第六卷)

    作者:张慎 主编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6卷)》讲述了:“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体只有作为量的表象才是能够被思维的。其次,这种“量”是一种“广延”的量,即部分的表象先行于整体的表象,且.整体的表象是通过对这些部分的量之表象的延续的综合,始成为可能的。例如,我们表象一条线,总是从某个点开始,然后在意识中产生出所有的部分,最后形成十条线。康德认为,这条先验原理给先天知识带来很大的扩展,因为几何学乃是关于空间纯直观的广延的量的科学。
  •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德]克劳斯·黑尔德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要梳理了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胡塞尔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时间问题的探讨。其中,现象学的时间问题探讨是重点。讲座文稿文风活泼,语言清晰。
  • 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作者:海德格尔,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年)的讲座和论文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正开端。作者在其中尝试了以“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为标识的思想和表达的革新实践。《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收录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三篇重要论文,外加三个讲座稿的关键章节,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进入前期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读物。
  • 生活世界现象学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生活世界现象学》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学学科——现象学。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许多哲学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领域。《生活世界现象学》一书概括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问题:从感知行为类型的特殊分析到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核心内涵、从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研究到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以及对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很有启示,人们可从胡塞尔的学说中,依己所需,搜精取真。
  • 黑格尔导论

    作者:[英] 斯蒂芬·霍尔盖特(Stephen

    黑格尔素有哲学家的哲学家之称,其哲学以一种非常显著的方式渗透进当代理智生活,既艰深晦涩又极端重要;其广博的著作是对大量现代论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王国。 本书涵盖了黑格尔成熟哲学体系的各个领域:历史哲学、逻辑学、现象学、自然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并将黑格尔的思想与路德、笛卡尔、康德、牛顿及库恩等思想家联系起来,对黑格尔作品提供了透彻且独特的解释。霍尔盖特将自由概念作为黑格尔思想的核心,将黑格尔的逻辑学解释为对一种自由的(无预设的)真之逻辑的构想,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解释为对自由在自然—人类历史中逐渐实现之历程的揭示。在此视角下,霍尔盖特深入考察了黑格尔对艺术和宗教的构想,更对以往被忽略了的黑格尔自然哲学予以特别的关注。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黑格尔的思想是一项可行的哲学计划,这些重要理论对我们思考当今诸多争议仍极有助益。 我们能够读到的最好的黑格尔哲学导论。霍尔盖特清晰地、耐心地指引我们注意黑格尔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对于初次接触黑格尔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J.M.伯恩斯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哲学教授 本书将为初次研读黑格尔著作的人们提供巨大的帮助,本领域的专家也会发现它的重要性。自初版以来就一直是对作为整体的黑格尔哲学的最佳研究著作之一。 ——罗伯特·斯特恩,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哲学教授
  • 现象学的方法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本书系“二十一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之一,由二十一世界影响最大的现象学创造人埃德蒙德・胡赛尔所著。    胡赛尔的著作卷帙浩繁,如果说《现象学的观念》一书是胡赛尔对现象学的总体介绍的话,那么本书则将为读者提供与胡赛尔一同进行现象学操作的可能。尤其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现象学研究协会主席克劳斯・黑尔德为本书写的导言,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清晰德现象学导言,它将成功地引导读者进入现象学地世界。
  • 论康德与黑格尔

    作者:里夏德·克朗纳

    本书收录德国著名哲学家克朗纳的三种著作,分别讨论德国观念论的基本特色、康德的世界观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克朗纳以研究德意志观念论史知名于世。本书以一个深刻主题为线索 ,清楚呈现了康德和黑格尔两位大哲学家的终级关怀、思想发展以及历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