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伏尔泰

  • 卢梭与伏尔泰

    作者:亨利·古耶

    《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2版)》内容简介:以“伏尔泰和卢梭”或“卢梭和伏尔泰”为题的研究为数众多,以至人们不敢再沿用类似的标题来写一本厚书。当然,伏尔泰和卢梭的对子很有法兰西精神的特性,在他们之前有过“笛卡尔和帕斯卡尔”、“高乃依和拉辛”、“波舒哀和费纳隆”.在他们之后又出了“保尔·克洛代尔和保尔·瓦莱里”……《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2版)》涉及的不是比较.而是对历史事件的历史性研究。我们想知道卢梭怎样看伏尔泰。伏尔泰又怎样看卢梭。迪德凡夫人在给伏尔泰的信中这样写道:“后人将会把我们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的世纪。”当时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不,后人将会把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甚或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世纪”,那么迪德凡夫人一定会笑出声来。伏尔泰也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伏尔泰生前一刻也没有想过,卢梭其书其人将会在思想和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765年,他非常自信地宣称:“让一雅克·卢梭只配被人们遗忘。”在卢梭的想象世界中,有两个伏尔泰:对其中之一的崇拜,并不必然导致对另一个伏尔泰说过的侮辱话的忘却;两个伏尔泰可以不矛盾地并存。1760年6月17日的那一句“我恨你”没有被划掉,而且也不可能被划掉;它只不过失去了现实的意义。作为一个“孤独漫步者”,卢梭投向文学共和国的眼光是一个智者的眼光,他不仅要求自己超越一切纠纷,而且相信自己已经超脱了。
  • 论宽容

    作者:伏尔泰

    在《论宽容》中,作者概括了对卡拉事件的看法,阐述了他自己的宽容思想。《论宽容》中不仅批评天主教的狂热分子,而且批判宗教狂热。作者明白指出,这部著作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新教徒,他们也应该遵行理性和良心。
  • 卢梭与伏尔泰

    作者:亨利·古耶

    本书是一部在西方影响甚大的名著,从思想学理论上对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两大思想家卢梭和伏尔泰做出了深刻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还原再现的研究,寻找并分析构成卢梭与伏尔泰的对话本。本书对理解西方的思想传统有极高的价值。
  • 路易十四时代

    作者:(法)伏尔泰

    《路易十四时代》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路易十四年代》描绘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遍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路易十四时代》为该丛书之一,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路易十四时代》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
  • 风俗论(上)

    作者:伏尔泰

  • 风俗论(下册)

    作者:伏尔泰

    《风俗论》(下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这《风俗论》(下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风俗论》(下册)的一句话来说这《风俗论》(下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风俗论(中册)

    作者:伏尔泰

    《风俗论(中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风俗论(中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风俗论(中册)》的一句话来说《风俗论(中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老实人

    作者:(法)伏尔泰

    《老实人(中英对照)》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的哲理小说代表作,于1759年首次出版于巴黎,一经问世便引起举世轰动。在故事的机智幽默、揭示人类愚昧与残酷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小说能比得上《老实人》。 民国四大才子之首徐志摩翻译的“西洋《镜花缘》”——《老实人》,用讽刺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类的无尽关怀,用怪诞虚构的情节诉说着对人世的深切关照。 中英双语、徐志摩译本首次合璧出版,精彩演绎伏尔泰的杰作。 它是伏尔泰流传最广泛的作品;它是《西方正典》的必选书目;它是《英国大百科全书》收纳的西方文学巨著之一。——它就是《老实人》
  •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作者:范希衡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 哲学辞典

    作者:伏尔泰

    哲学辞典于1764年匿名出版,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之一。原书贯穿了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理性主义信条,对当时法国政治、社会和宗教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批判,因而遭到专制当局的查禁。中译本选译了主要条目100条,反映了作者的自然神论和经验论的哲学思想,并突出了作者对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的揭露和批判。 本书主要特点有二:首先是突出地反对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反对宗教狂热带来的愚昧迷信与迫害无辜;其次是强调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只有这种一切从合理的理性出发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人类带来一线曙光。阅读这本书,从作者伏尔泰的思考问题时注意从合理的理性出发,不囿于一切固有的成见、探索真理、敢于面对现实为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中吸取教益,对于我们认识现实,寻求真得,采取合理行动是有裨益的。
  • 哲学通信

    作者:(法)伏尔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中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供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 赣第德

    作者:伏尔泰

    《赣第德》是伏尔泰在三天内写成的一部奇书。伏尔泰是个法国人,他是18世纪最聪明的,最博学的,最放诞的,最古怪的,最臃肿的,最擅讽刺的,最会写文章的,最有势力的一个怪物。他的精神的远祖是苏格拉底士,阿里士滔芬尼士,他的苗裔,在法国有阿拿托尔•法郎士,在英国有罗素,在中国——有署名西滢者有上承法统的一线希望。不知道伏尔泰,就好比读《二十四史》不看《史记》,不知道赣第德就好比读《史记》忘了看《项羽本纪》。我今晚这时候动手译《赣第德》——夜半三时——却并不为别的理由,为的是星期六不能不出副刊,结果我就不能不抱佛脚,做编辑的苦恼,除了自己有谁知道,有谁体谅。但《赣第德》是值得花你们宝贵的光阴的,不容情的读者们,因为这是一部西洋来的《镜花缘》,这镜里照出的却不止是西洋人的丑态,我们也一样分得着体面。我敢说,尤其在今天,叭儿狗冒充狮子王的日子,满口仁义道德的日子,我想我们有借镜的必要。时代的尊容在这里面描着,也许足下自己的尊容比起旁人来也相差不远。你们看了千万不可生气,因为你们应该记得王尔德的话,他说19世纪对写实主义的厌恶是卡立朋(莎士比亚特制的一个丑鬼)在水里照见他自己尊容的发恼。我再不能多说话,更不敢说大话,因为我想起书里潘葛洛斯的命运。
  • 路易十四时代

    作者:伏尔泰

  • 老实人

    作者:伏尔泰

    《伏尔泰讽刺小说:老实人》作者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讽刺小说:老实人》是伏尔泰的代表作,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他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终于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老实人行为愚蠢可笑。作者笔调冷静、从容,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 伏尔泰哲理小说

    作者:柳鸣九

    “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所选均为世界经典作家,入选作品突出作家某一方面的艺术特色;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伏尔泰哲理小说》是其中一册,收录了《查第格》、《如此世界》、《老实人》三篇文章。 《伏尔泰哲理小说》由柳鸣九编著。
  • 伏尔泰精选集

    作者:伏尔泰,丁世忠 编

    《伏尔泰精选集》内容简介: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伏尔泰精选集》经过精心选编,收录了他的几篇哲理小说及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让读者领略他优雅明洁、准确达意和舒卷自如的高贵气质的文笔。
  • 伏尔泰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伏尔泰

    伏尔泰不仅是法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在法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一生勤于创作,发表了大量哲学论著、小说和剧作,并撰写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政论文、小册子和专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许多文学批评家将他与歌德和托尔斯泰相提并论。他的中篇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和《小大人》等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传世精典之作。
  • 理性人格

    作者:肖雪慧

    在以启蒙运动和人类理性的自我伸张为标志的十八世纪,伏尔泰以他的智慧探测了人类精神活动的几乎每个领域,以他的理性考问了历史和现实的几乎所有既定之规和既成体系。伏尔泰,成了代表整整一个时代的名字。本书写了伏尔泰绚丽多彩的一生,写他与封建专制的不懈斗争,写他加盟百科全书派的伟大之举,写出他与卢梭的恩恩怨怨,当然,也写了这位大师的爱情故事,更主要的是,探讨了这位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 伏尔泰

    作者:(法)波莫

    伏尔泰,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领袖与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也因此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国门。他那非凡的智慧的和犀利的思想,向旧制度中一切落后丑恶的现象投出一颗颗炸弹,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一粒粒种子。他的笑声中有一种革命性,这笑声“远比卢梭的哭声破坏性更大”。 法国人把18世纪视为伏尔泰的世纪。本书以玲珑篇幅,道出伏尔泰其人其作的鲜活生动之处。随伏尔泰的人生和作品铺展开的,正是那个造就思想者的风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