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版画

  • 印象派遇见浮世绘

    作者:[法]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

    法国国家图书馆倾力推荐

    带你欣赏200多幅浮世绘风格的法国风景画

    全面解读“和风”画师亨利•里维埃的艺术人生

    ‍ 编辑推荐

    ◎法国国家图书馆精心出品,为读者呈现200多幅亨利•里维埃的精彩画作

    亨利•里维埃是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创作型版画家和图片画师,深受印象主义和日本主义的熏陶。本书回顾了亨利•里维埃长达60年的艺术生涯,从黑猫夜总会的舞台画到 “和风”风景版画,再到水彩画,他一直在用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重构法国的自然风光。

    ◎以小见大,挖掘法国和日本文化友好的“大秘密”

    今天,法日之间的文化艺术合作非常密切,法国人也很喜欢日本的饮食、动漫、设计。在这本书里我们能追溯到这种“文化契合”的起源,它会告诉你,19世纪中后期,林忠正等日本艺术商如何为亨利•里维埃及当时的法国艺术圈启蒙了日本艺术。

    ◎以惊艳的技巧与色彩表现了“浮世绘式”法国风光

    从布列塔尼、巴黎、诺曼底一直到普罗旺斯,这位举世无双的“和风”版画大师兼色彩大师为读者呈现了不同季节及不同时刻的“浮世绘式”法国风光,足见其独特的审美以及对彩色版画的创新。

    ◎国内罕见的亨利•里维埃传记及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法国艺术家亨利•里维埃这位不该被艺术史遗忘的创作型版画家和图片画师。在印象主义和日本主义激烈碰撞的那个时代,他的全部作品,从“黑猫夜总会的影子戏”章节里的版画到“曲折之路”章节里的水彩画,充分吸收了浮世绘的创作特点,表现出法国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刻里的自然风貌。他每个系列作品的名字都很迷人,比如《时刻的仙境》《布列塔尼风景》《海,海浪研究》《西北风吹》《巴黎风光》《铁塔三十六景》…… 一一见证了艺术家对大自然诗意又凝练的观察视角。亨利•里维埃是一位举世无双的色彩大师,19世纪末,他在彩色版画领域的创新令人惊叹。

    本书集合了亨利•里维埃的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木版画、石版画、蚀刻版画和水彩画,足见他对图像艺术研究之广博;此外,还精选了他私人收藏的一部分画稿和日本版画,能让我们更接近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 圣地

    作者:[英] 大卫.罗伯茨

    跟随《圣经》中先民们跋涉的路线,走入荒凉而寂静的大漠,重温一个个传说中神迹显示的地方和人类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在这片孕育古老文明的神秘之地,时光,仿佛也被施加了魔咒,即使今天看来,那些面孔深邃沧桑、在艰难中度日的人们,壮丽奇美的石头建筑,流溢着东方情调的嘈杂集市以及天工造化、突越想像力的大自然奇景,依旧与19世纪大师罗伯茨笔下的画面毫无二致,带着某些不死的神圣与尊严。
  • 梅花喜神谱

    作者:宋伯仁

    《古刻新韵:梅花喜神谱》分上下两卷,宋代宋伯仁著,系一部极具审美交织的梅花图谱。喜神著,宋人俗称画像也。《古刻新韵:梅花喜神谱》共有图梅花百幅,每幅配有题名和自作五言诗。实为该类图谱之精品。
  • 黄永玉版画选

    作者:黄永玉

    黄永玉先生是中国画坛的一位奇才,学历不高,但终成一代画坛大家,并执教于中国艺术最高学府;虽是学院教授,但他的艺术没有一点学院气,无论作画还是为文,始终保留着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他一生对木刻与版画独有情钟,倾其毕生精力,孜孜以求。其早年也曾出版过木刻集,但早已绝版。《黄永玉版画选》即是其木刻与版画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选集。本书以时间为序,汇集黄永玉先生1942年―1990年近半个多世纪的木刻与版画精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永玉先生一生的艺术轨迹,也可以折射出中国版画艺术的历史变迁。
  • 中国民间木刻版画

    作者:吕胜中

  • 版画技法(上)

    作者:苏新平,王华祥,张烨

    《版画技法(上):传统版画、木版画、铜版画技法》主要内容:进入新的世纪后,版画教学随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编写《版画技法(上):传统版画、木版画、铜版画技法》(上、下),就是这样两本反映这种变革趋向的版画教材。 《版画技法(上):传统版画、木版画、铜版画技法》以版画技法发展为线索,介绍了传统版画、木版画、铜版画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技法。为了方便教学。
  • 世界版画名作集萃

    作者:言西 编

    本书辑录的作品从时间上判断当属17世纪-19世纪中产生于欧洲的版画作品。从题材上分有故事画、肖像画、风景画、插图等,均手法写实、功力不凡。画面中的道具、人物服饰、建筑特色在画家的作品中如实刻画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生活。仔细品味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通透出那个时代的信息。其中许多物品的形态、装饰纹样和设计风格都为现在提供了研究和参考的依据,对我们感知一个时代的风尚不无裨益。可见绘画反映客观生活的真实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主要从欣赏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简略的评述,各个层次的读者都可以找到各自不同的切入点来读画。总而言之,前人的技艺对今人总是有所启迪和感悟,“过去的总是美好的”,这句话也许符合今天人们的欣赏口味;希望这套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
  • 版画今日谈

    作者:陈丹青,方力钧,古安村,黄洋,康剑飞,李

    2012年,今日美术馆将馆内公益项目“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系列讲座结集出版。第一辑为版画方面讲座的内容整理,讲演者从不同的角度、目的出发,阐释对版画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版画的入门、启示,到西方汉学的图像系统,从基本制作到中外版画的历史传承……本书深入浅出地让读者在品读欣 赏中跨越“看热闹”的门槛,更深一层去体会版画独特的魅力与美感。 ----关于作者--- 黄洋:1979年生于广东揭阳。本科阶段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其2003年的毕业作品《采薇》,将木刻与动画相结合,体现了版画跨界发展的潜质;经过三年版画硕士研究生的研习,2005年开始创作的《古残拓考释》《赤比考》等作品,则将版画进一步推向装置、影像、文本互为补充的综合艺术形态 。此后,黄洋参加了釜山双年展、中捷当代艺术交流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于201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挖掘版画与当代多元艺术对话的可能性。 李帆:1966年3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版画系教学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许向东:1962年生于黑龙江,1991、1997年分别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木版工作室。2005、2007、2010年分别在法国巴黎艺术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时代画廊举办个人展览。作品先后参加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版画展、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国版画展、第七届全国美展等。 李鑫:1977年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2004至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石版工作室技师一职。 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馆《向现代转型》水印版画展;2002年作品《角——2》入选全国版画年会作品展;2005年参加国家图书馆《化旧翻新、穷功极变》传统版画复制展;2006年作品《镜——2》在中央美院展览馆参加中日版画交流展;2006年作品《角》、《影子》参加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全国百人水印邀请展;2007年于798“夸克画廊”组织石版工作室教学展;2007年作品《镜——4》参加深圳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2009作品《对视系列》在北京参加“萌动”京澳版画交流展;2009年作品《镜——7》入选第九届三版展;2011年参加《持守进取: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青年教师汇报展》。 李岩松:1982年生于天津。2007年获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学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院铜版画工作室。 刘国伟:1971年出生于山西省繁峙县。1997年任山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成才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山西版画家学会理事,作品曾获1997年山西省大中专院校美展作品一等奖。2003年起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丝网工作室技师至今,作品参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04)、“第二届全国丝网版画展”(2004)、“‘形式与扩展’——中央美院版画系与名古屋艺术大学绘画交流展”(2006)、“中央美院版画精品展”(瑞典斯德歌尔摩,2010)等展览。 卢平:1961年生于苏州,1979年进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学习雕版,1999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传统版画工作室任教至今。作品曾入选“首届青岛版画双年展”、“深圳观澜首届国际版画展”、“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等,并被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青岛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赵乾宇:2001年进入网络广告行业,设计制作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广告、网站、动画及网络视频,2006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数码印刷工作室负责人,帮助学生解决使用数码设备进行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研究数码手段与传统版画技法之间的结合,对数字色彩管理、数字图像制作、数控设备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较深的研究。 彭金荣:1983年生于江西鹰潭。2003年开始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2007年毕业后就职于百雅轩画廊,2009年至今工作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由学院到社会,又从社会回归学院,他在历练中汲取各方所长,精益求精,完善自我。 王华祥:贵州人。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1989年获全国美展金奖。现为中央美院教授,西安美院、江苏大学、兰州教育学院客座教授,飞地艺术访名誉校长,北京万圣谷美术馆馆长。作品“近距离”系列参加1991年“中国新生代”艺术大展,其无主板套色木刻技术影响全国至今;1993年参加“后八九”世界巡回展,1993年《将错就错》出版,反响巨大;参加过“亚洲新潮艺术博览会”、“中国现代油画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民生美术馆中国美术三十年”、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三年展、成都艺术双年展等重要艺术展览和博览会。1999年创办“北京飞地艺术坊”,出版有《再识大师》、《和静物对话》、《木板家族》、《触摸现实》、《和毕加索一样多变》、《绘画之道》、《王华祥乱讲集》、《喜入迷途》等艺术专著。2011年其设计建选的“万圣谷美术馆”投入使用,艺术事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古安村:版画艺术家古元先生之长女,1945年出生于延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已退休)。现任珠海古元美术馆名誉馆长。 方力钧:中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之一。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艺术家,并被聘任为“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官方合作伙伴和平发展基金会和平大使。方力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的一系列“泼皮光头”形象,已经成为“玩世现实主义”的经典语符。其作品被海内外重要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机构展出和收藏。 康剑飞:1973年出生于天津市。1993年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现任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六工作室主任,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版画的应用性研究”。同时担任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协会秘书长、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设计图稿及样币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参与策划中央美院首届“学院之光”、2011中国版画年系列活动、首届中国青年版画展、“中国版画进万家”、“复数的意义—中国当代版画展”等版画推广展览与活动。个人获得2011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发现奖,并多次获得全国性版画展奖项以及日本冈松家族基金会一等奖等荣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美术馆、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等。 秦风:本名徐宗懋。原籍福建省古田县,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自幼即喜爱历史和美术。1980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西班牙语文学系,毕业后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英语、西班牙语导览,1983年起历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国际新闻特派员、总编辑特别助理、副总主笔,从事新闻工作约二十年,其间曾以自由撰稿人身份游历世界各国。1995年起收集历史照片,2000年成立文史工作室,倾心投入历史影像的发掘与应用,长期合作对象遍及两岸大型文化单位,包括台湾汉声文化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社、《商业周刊》、TVBS电视台、香港《亚洲周刊》、大陆《老照片》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山东画报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闽台缘博馆、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原南京总统府)、北京今日美术馆等。 谭平:1960年出生于承德。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后留系任教;1989年获得德国文化艺术交流奖学金(DAAD),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2002年至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闫辉:1977年生于内蒙古,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1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5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清华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石版、铜版、丝网展、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年会、中国艺术博览会、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美院造型部教师作品展,并在国内外举办个人铜版画展。发表有研究论文《清代战图类宫廷铜版画艺术研究》(《美术研究》2006年第3期),《清代宫廷铜版画战图》(《收藏》2005年第11期)。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现任故宫图书馆善本二组科长,主要从事古籍和书版的整理、研究工作,擅长古籍善本的鉴定。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内府刻书研究、雕版研究。主要著作有《清代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中国佛教版画全集》、《清代内府刻书图录》等。
  • 珂勒惠支

    作者:区础坚

    当我再一次读起珂勒惠支的作品时,内心不由重新涌起曾经有过的感动。我知道,这种感动不属于我个人,它是看过珂勒惠支作品的人们共有的情感,是让人忘不掉、抹不去的。在美术史上,珂勒惠支是一个深深让人们感动的画家。 本书是外国大师素描赏析之一 ,介绍了珂勒惠支的部分素描。其风格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富有超出画面的内涵和冲击力,注重整体的造型力度和情感的表达,或运用粗重的线条,或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舍弃了所有无助于人物造型和性格表现的琐碎细节,把可利用的因素集中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情绪和气氛。因此,当我们面划对她的作品时,看到的不是纤毫毕现的外在形象或精彩局部,而是感受到整体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 藏书票的故事

    作者:[英] 马丁·霍普金森

    这本大英博物馆于2011年出版的图册收录了几百年来欧美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100桢馆藏书票。其中当然少不了镇馆之宝——丢勒为好友波克海姆设计的藏书票。从19 世纪末捷克犹太裔版画大师埃米尔·奥利克,德国象征主义雕塑家、版画家兼作家马克斯·克林格,到20 世纪初美国黄金时期五大家之一的斯宾塞利,从英年早逝的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插画大师奥布里·比亚兹莱,到古典唯美的奥地利颓废主义的代表弗兰茨·拜劳斯,以及德国版画名家希格蒙德·利平斯基,这本图册不仅汇集了英伦艺术家、雕刻家、刻字大师埃里克·吉尔,英国木版名家约翰·莱特的书票作品,欧陆其他地域艺术家的作品也一览无遗,比如:捷克木刻大师约瑟夫·瓦哈尔,比利时雕版画家,邮票设计师马克·塞维林等。 这本精致玲珑的图册应是藏书票玩家的重要参考图鉴,而且以其多视角、图文并茂的解读形式为每位藏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信息。
  • 埃舍尔大师图典

    作者:埃舍尔

    本书将带您认识一位世界艺术史中最特别的绘画奇才,他从事物的数学特性中发掘美,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奇妙之作,他打开您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促使您重新审视内心的既有观念,他像魔术师一般构造起不可能的世界,使我们乐于陶醉在视觉的“欺骗”中。
  •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

    作者:郑振铎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我国版画之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欧洲之版画,为德荷二国所创,始施于博戏之纸牌上,并以刻印圣经图像,时约在公历一千四百年左右(当我国永乐初)。日本之浮世绘版昼则盛于江户时代(当我国万历至同治间)。独我国则于晚唐已见流行。迄万历、崇祯之际而光芒万丈。歙人黄、刘诸氏所刊,流丽工致,极见意匠。十竹斋所刊昼谱、笺谱则纤妙精雅,旷古无伦,实臻彩色版画最精至美之境。其时欧西木刻昼固犹在萌芽也。世人唯知有《芥子园画谱》。
  • 清代宫廷版画

    作者:故宫博物院 编

    《清代宫廷版画》中的版画艺术历史悠久。隋唐时期,佛经图像的版画已大量出现,从唐末到五代,我们所看到的版画多是宗教性的。至宋代,雕版印刷术进入了黄金时期,版画题材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羁绊,书籍插图也大量采用雕版刷印。明代铜活字印刷术、双色、多色套印技术则更为成熟,版画作品大放异彩,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宋元时期,而且题材更为广泛,镌刻更为精王。特别是明万历、天启两朝,堪称中国版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人关后至康、雍、乾三朝,中央政权稳固、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清代统治者为宣扬其文治武功,歌颂升平、臣服四海,“钦定”绘刻了大量宫廷版画,因其刻印地点在武英殿,又称“殿本版画”。殿本版画以皇家的雄厚财力人力作后盾,将绘、刻、印艺术溶于版画作品中,演绎出更为雄浑华美的风格,其规模之宏大、镌刻之精工、纸墨之精妙、装潢之考究,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同时期,西洋的铜版画技术也传人宫廷,得到皇帝的青睞,刷印了大量铜版画佳作。嘉庆朝后,清王朝国力渐衰,西洋的石印、铅印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清宫版画的辉煌历史也随之逐步走向终结,仅留下这些艺术珍品,供后人一窥其本来面貌。
  • 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作者:郑振铎

    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最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最终出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便在东京的中国文化学院召开两次学术会进行热烈研讨,并决定特派该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到北京向出版社赠授“版画史出版功劳”金杯奖。授杯仪式于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中外众多贵宾出席,中央级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1988年冬,该研究会再次在北京友谊宾馆向已故著者敬赠金牌一枚。1986年,此书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佳图书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最美图书奖“。  2006年1月,《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
  • 记忆版图

    作者:林育德

    不同于正史的宏大叙事,作者从小处着手,历史经由前辈回溯到久远的记忆,便有了一种血肉丰满的神秘和亲切。本书介绍的30幅版画均创作于19世纪,介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多半出自那个时期的西方访客,画面上呈现了当时的中国,其中还夹杂着自从《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以来,西方“中国热”中对东方的浪漫想象。版画涉及了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官府的晚宴、北京的灯笼铺、宁波的棉花田、广州的帽子铺、天津的游医等等……这些生动的细节丰富了我们所了解的历史。这30幅版画像一个个取景框,将我们带回至150年前的中国。
  •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徐家宁

    从1850到1910年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英军炮击广州城,清军在大沽的防御图,北京城沦于西人之手,中国人送来赔款,英军协助攻打太平军,蒲安臣使团,同治皇帝的婚礼与祭天,甲午战争中国征兵,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武装的“义和团民”,两宫西巡,八国联军的孟加拉国骑兵,日俄战争的俄国炮兵,中国组建新式陆军——大英帝国的强势传媒《伦敦新闻画报》对当时中国的报道,经常比落后封闭的天朝自己,既来得及时,也来得详实。 1842年,赫伯特•英格拉姆在伦敦创办了一家以图画为主体的杂志,名为《伦敦新闻画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在《伦敦新闻画报》出版发行的一百六十一年里,这个世界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世界的格局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记录者,《伦敦新闻画报》一直在捕捉那些终将成为历史的场景和事件,将这些当时的新闻、将来的历史,通过版画的方式拓印下来。虽然在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中,一份杂志所能提供的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但在它充满开创性的19世纪中后期,在图像尚未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年代,它借由图画提供的视角,就显得独到而珍贵了。在欧洲,这种新鲜的报道方式很快即被大量复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法国《小报》增刊、《画报》、《十字报画刊》,以及英国《图画报》、英国《星球报》等,其精选版画亦收入本书。 至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报道,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始终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主题。这些关于中国的记录和解读,涉及自然地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在今天看来不乏失真和谬误之处;但总体来说,这些基于在西方社会已有一定基础的现代地理、社会、经济等学科的观察,超越了中国人自身在长期的文化传统下形成的固有的视角。作为一面来自外部的反光镜,尤其照亮了那些中国人自己习以为常因而不曾深究的部分。
  • 私想者

    作者:刘春杰

    伟人们哲人们思想着,平常人哪敢奢谈思想。所以,我等只能瞎想,空想,妄想,梦想,狂想,私下里偷偷地想……故,此私想者非彼思想者。
  • 新私想

    作者:刘春杰

    目录(节选) 到底是谁毁了他 先弄点窝边草吃吃 吃奶粉奔黄泉路 回到原始社会 潜规则遭遇陷阱 感情上过不去 补金牙是我唯一的选择 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林妹妹 小毛病不小 神圣的堤坝 长大了别人就够不着了 放羊就够丢人的了 一件小事儿影响她一生 无论现实社会有多么浮躁,存在多少伪艺术与伪艺术家,但有责任的艺术家、有责任的知识分子仍在思考问题,有责任的木刻家仍然是最具有前卫性、最具有先锋思维的。《新私想》的作者刘春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将创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有关这本书,刘春杰说:所谓私想也就是我的瞎想、空想、妄想、梦想、私下里偷偷的想。所谓新私想就是老刘近一年来私下里从事以上个体思维活动的新记录。其中有与妻子女儿的对话,也有平日看到的听说的小事,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让人不屑一顾,它实在平淡如水,稀松平常。这当中也偶尔有议论国家大事、民之大事的。也有对资深小人或新生小人的批评。一个画画的,竟如此自不量力,恐又遭能人耻笑,但我真的时常会冒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念头。
  • 魔镜

    作者:布鲁诺・恩斯特

    本书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精致的图片描绘了世界著名版画艺术家埃舍尔的生平、创作以及他对版画艺术的理解。埃舍尔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自相缠绕的怪圈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它们的不一致性,或者说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出场。借此他创造了一个颇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埃舍尔对“不可能世界”的营造极其成功,使他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很多知名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就非常欣赏埃舍尔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