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關於書的書

  • 一座孤讀的島嶼

    作者:果子離

    他住在廈門街,他是一座孤讀的島嶼,他的生命因為孤讀而不孤獨。 果子離,左手寫歷史,右手寫散文。白天看電影、讀書,晚上寫稿、上網。他的視野寬廣,博學多聞,可以從「爾雅的規矩」談到「當張洪量不宏亮」、從「你他媽的也是」說到「脫內褲比大小的一頁少棒屈辱史」;他的思路多奇,筆路無礙,可以從「雞口•地獄•詹宏志」聊到「孝女白瓊•孝女白琴」,可以從「我喜歡這樣想你」寫到「我的月經來過了,剛走」。網路時代,全民書寫,從虛擬到真實,「果子離」堪稱最具創造力的一個! 本書蒐羅果子離近年創作散文50篇,共分『流放書鄉』、『流轉聲影』、『流散頁碼』、『流動人口』、『流離思索』五輯,並由「台北書展金蝶獎」得主唐亞陽裝幀設計,配合攝影圖片,完整呈現「台北達人」果子離行住坐臥、來去晃蕩,「日常」卻不太「平常」的讀寫生活種種。也是遠流『綠蠹魚』書系,繼《生涯一蠹魚》之後,又一擺脫傳統窠臼,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散文新作。
  • 纸上的行旅

    作者:薛冰

    本书由薛冰著,书中所谈及的多是二十世纪早期问世的有关旅行的图书,共分五辑。所述之书,皆为作者私藏,多已绝版,颇为罕见,甚或大图书馆亦无藏。早年的旅游书,窥见彼时彼地的风貌风情,具史料价值。 中国的纪游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偏重于记事,一偏重于抒情。至于所谓“情景交融”,不过是中学课堂上的套话,因为纯记事而不及于情,或纯抒情而不及于景的文字,已不可称为游记。对于前人的游记,我偏爱记事一类的。 本书所涉及的,主要是二十世纪前半叶问世的行旅类文字,以“旅”为主,兼涉有趣味的“行”。书中插配的图片,主要是书影和老照片。照片在反映事物上,可能较文字更直观、更客观一些,它甚至可能保存了摄制者未必意识到的内涵。希望它们能增添阅读的趣味。
  • 讀者

    作者:梁文道

    要數香港成功的書籍中介人,絕對有梁文道的份兒。他的書評既有角度,又不會流於孤芳 自賞。《弱水三千》是他的書評集錄,透過這本作品,他分享了自己的「課外閱讀報告」,深得一眾愛書之人的支持。經過兩年時間,《弱水三千II》載譽重來,為大家介紹更多好書。
  • 生涯一蠹魚

    作者:傅月庵

    本書傳聞已久,為眾多讀者暨台北文化圈內人士所垂詢期待者。書中精選傅月庵自1980年代迄今,「閱讀與寫作」相關文章,謂之「私閱讀」,可也。內容按張潮《幽夢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 【春】之篇,追述包括《帶子狼》、《堂吉訶德》、《獨白下的傳統》、《圍城》、《宮本武藏》、《長夜漫漫路迢迢》……等經典作品,通俗小說、漫畫、劇本背後種種曲折故事與深刻的閱讀心情;【夏】之篇為書緣回顧,包括書店、舊書店、禁書、師友追憶……等,以閱讀身世,為時代顯影,點綴若夢浮生;【秋】之篇專談作家,從老舍之死、周夢蝶之誠、司馬遼太郎之博,一直談到葛林之感情軌跡、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樹之文學面向等,遊走評論與札記之間,聽作家之言而觀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論筆名、作家、八卦、讀詩、抄書、網路書店、作家與死亡、作家與城市、旅行與閱讀……等等,所見廣,所論遠,撩人遐想,發人深思。 全書由屢獲金鼎獎肯定之著名美術設計家楊雅棠負責攝影與裝幀。愛書人傅月庵自在隨意的閱讀身影,在巧妙的捕捉與高明的編排之下,更與各篇主題扣合,書中書、影中人,說明了作者何以生涯即蠹魚。
  •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作者:黄集伟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是黄集伟继《晚安纸家具》后的第二部阅读笔记。书中涉及中外近200册小书、大书、新书、旧书、闲书、杂书。
  • 天上大風

    作者:傅月庵

    2002年,《生涯一蠹魚》出版,由於其多樣充實的內容,為台灣掀起一股「書話」熱潮,馴至「書籍與閱讀」(books about books)這一類型閱讀的確立,同時創造了「書人」這一名詞。而其別出心裁的圖文搭配,素潔雅淨的裝幀形式,更為讀者所珍愛,且獲得第一屆金蝶獎書籍美術設計組榮譽獎。 經過三年的積累,傅月庵於2006年推出《天上大風──生涯餓蠹魚筆記》,此書仍以「書籍與閱讀」為主題,談書、談人、談閱讀、談作家、談編輯出版、談買書經驗……。涉獵古今中外,履及海峽兩岸,在他筆下,一本舊書、一個故人、一名老去的作家,彷彿被重新注入生命力,悠然返轉,回到了滄桑人間。圖像部分,除相關書影,還搭配由楊雅棠所拍攝,世界各地愛書人之閱讀身影,用以詮釋「天上大風‧人間讀書」之意境。此書美術設計也繼續由金鼎獎、金蝶獎得主楊雅棠擔綱,其最近作品,無論《天地有大美》、《巴黎的憂鬱》、《我自己的世界:夢之日記》均深獲讀者好評。此書如何與文字搭配編輯,而能超越《生涯一蠹魚》,蓋已成為台北文化圈內人士所拭目以待者也。 《大風吹,吹所有愛書的人》 果子離 (2006-03-31 ) 傅月庵出版的3本書,主題集中,訴求清楚,定位明確,就是愛書人寫給愛書人。依網路產業術語,這叫B2B:booker to booker。 傅月庵是書蟲,不是書呆子,但始終收起浪漫多情的一面,以書人面目示眾。或許因為傅月庵所稱,寫作非其本業,編書、買書、看書之餘,才來寫書,寫書成為副產品。依食品製造產業術語,編書買書看書像豆漿豆腐,是結構主體;寫書像豆皮豆包,是附加程式。 傅月庵以書結緣。人緣書緣,往來多書人、讀者和作家,不惟物以類聚,書氣相投,更為傅月庵愛書愛到不寡占、不獨吞,為人所樂道。 依對書本的占有慾,愛書人有兩種,一種是守書奴,一種是散書童子。前者標榜錢可借也可不還,老婆老公典當也不妨,但書不可借,借了會還也不借;後者愛書及書,有成人之美,總會把書送給最需要、最適合的人。 善送者,或許個性阿莎力,說送就送,毫不猶豫;或許送書前歷經痛苦掙扎,對著愛書喃喃自語:我很愛你,很想跟你共度一生,但我想你和他在一起會比跟我幸福。於是牙一咬,送了。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高的情操。 不知道傅月庵是哪一型。在一些人心目中,像傅月庵這種勤於跑舊書攤的愛書人,尋書一技在身,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書兒送了明天還是一樣的買回來,沒有「書到用時方知被借走」恐懼症,反正千書散盡還復來;即使書一去不回,也看得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我眼。殊不知這樣想大概小看了愛書人眾裡尋書千百度的辛苦汗水,忽略了找到寶書的感動淚水。傅月庵筆下有與書相逢的快意,也有對某些好書絕跡的憂心。傅氏三(不是富士山)書常披露他個人或其他藏書家尋書的過程。透過不同管道搶救孤本,救不回來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錐心之痛,救回來後,午夜夢迴,回首這段因緣,感觸特多,時有「二十年成一夢,此書雖在堪驚」之慨吧! 熟稔於書籍版本、掌故、源流,逛起舊書店,就和凡夫俗子不太一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外行頂多喟嘆:「哇,書好多喲!」「書架好大!」嘻嘻嘩嘩就過去了,不太識貨。傅月庵新書《天上大風》有文<十年之後當思我>,用「一步一驚呼」形容逛戴國煇的書房的感受,他看到「許多傳說之書,一一出現在眼前。」哪些書?《媽祖》、《台灣風土記》、《台灣繪本》、《華麗島民話集》、《皕歲前的台灣》……。這些書,一般人不曾聞問,遑論驚呼。 這些卻是傅月庵的強項:識得很少人知道的書,識得很少人知道的人。 但看《天上大風》介紹的讀書人、寫作者,(是的,本書以書人為主,書講什麼,不是重心。)多的是傅月庵如數家珍,我輩全然陌生,甚且大都為上一個時代的遺老,且不說往者已矣,在世的平均年齡沒有九十也有七八十。他們那分屬於舊時代才有的風範、風采和風度,一去不返,傅月庵在字裡行間,撫今追昔,不時流露出今昔對比的喟嘆,這些牢騷也為他在網路社群招來不少麻煩。 歲月無聲流逝,對傅月庵來說,哀樂中年,如何抵抗滄海桑田?無非閱讀、閱讀、再閱讀。不做閱讀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閱讀這件事,一如品玉、賞花、觀畫,整天把玩,不知老之將至。每一本有趣的書,就像佛典聖經,有鎮痛、解熱、排憂、解悶之功,這是愛書人的特異功能,傅月庵偶或寫到自己的心情,也以這類閱讀排憂為多。 閱讀力量大,這本《天上大風》,比起《生涯一蠹魚》,更見明朗大器。固然美編楊雅棠功不可沒,傅月庵出書,成家,主持網路社群,生涯走到這個階段,突然一大步就跨了出去,走路有風,使本書予人大開大闔之感。──連簽名題贈也變得落落大方,不知道是練字有成還是反映生命情境,傅月庵字體渾圓娟秀,落落大方,不信,請參加4月17日下午3點簽書會,比對生涯一二蠹魚不同之處,當知字如其書,書如其人,人如其字,不我欺也。
  • 书简三叠

    作者:谷林 止庵 编

    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 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 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 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 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 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 生涯一蠹鱼

    作者:傅月庵

    本书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目录: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属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一天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秋[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写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光景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 戀上書

    作者:松田哲夫 (Matsuda Tesuo)

    一趟書籍世界的奧德賽之旅 看著書架上一本一本的書,您知道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或許您是一位愛書人,或許您是出版業界人士, 然而,這樣的問題肯定難以全面回答! 日本知名編輯大師松田哲夫深究此一課題, 與細密畫家內澤旬子聯手,帶領您從拆解一本書開始, 梭巡裝幀、手工書、紙張、印刷……的世界。 書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當您捧著手上這本書,請試著想想: 書本的版型如何選?開本如何定? 內文如何排?頁數有定規嗎? 紙材如何選擇?裝訂有學問? 印刷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習於翻讀書本,對於「書的身體」了解卻很少; 除了愛書人,即便編輯、美術編輯等書業人士亦是如此。 日本以「編輯狂」知名的書界聞人松田哲夫, 以「作為物件的書籍」為興趣起始了這趟旅程, 進入各個現場觀察並參與實作,直接訪問專業職人, 以輕鬆的心情說解書籍製作的堂奧。
  • 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

    作者:唐諾

    在台北,14位作家,在咖啡館,遇見唐諾,坐下來,喝杯焦糖瑪奇朵、卡布其諾或拿鐵,遇見14位作家 吉拉爾、朱天文、艾可、果戈理、波特萊爾、波赫士、契訶夫、柯斯勒、海明威、納博科夫、康拉德、葛林、路易士、福克納…… 閱讀19至20世紀14位重要作家,14種書寫、14個故事、故事中的故事、故事以外的故事 14種人生風景,14幅心靈圖像,我們看見、聽到、觸著 唐諾在固定的咖啡館、桌子和椅子上寫下了文字書寫的美好時光、閱讀的盛世 一座城市一本書,一位作者多種閱讀方式 讀書不分大眾或小眾,就是要純粹的享受!! 一本書讀不完?沒關係,最重要找到專業的讀書人陪你伴讀 ──迅速和輕易進入一個作家的靈魂深處、書的內容重點 唐諾的導讀讓你比別人先了解整本書! 一種非關評論家,來自讀者自己的聲音 有別於學院派、不同於文學創作者,每篇導讀讓讀者叫好,為大師如林的書海提供細緻的閱讀體驗。 讀這本書的理由和原因: 這是一個陪伴閱讀的年代,我們需要最好、最專業的導讀 書太多,讀不完?書太厚,看不完?沒關係,看完這本就了解作家們說什麼: ‧海明威有寫過爛作品嗎? ‧讀康拉德的小說,一面讚嘆一面咒罵? ‧多買一本契訶夫的小說,多讀一本契訶夫的小說,很重要嗎? ‧波特萊爾和大麻、鴉片有什麼關係? ‧福克納在領諾貝爾獎時說了什麼稀罕、不合時宜的話? ‧從《荒人手記》到《巫言》,朱天文下一本會寫什麼? ……還有還有 結論 在你還沒讀完一本書前 作為最「專業」的全職讀者,唐諾的銳利觀察、犀利精準的筆鋒 從14位作家的文字中先為我們從頭閱讀、導讀至最後一個字! 本書結集自唐諾為一本又一本了不起(但所知者甚少)、及其背後一個一個了不起的書寫者所認真閱讀、思索並寫成的文字。作為一名閱讀獵人,唐諾的書單涵括了吉拉爾、朱天文、艾可、果戈理、波特萊爾、波赫士、契訶夫、柯斯勒、海明威、納博科夫、康拉德、葛林、路易士、福克納等14位名作家。 唐諾導讀這些偉大的說故事者,也解讀了「閱讀」這件事,是讀者經典閱讀前必備的一本書。 這本書最適合: ‧一年只買一本書的人(對了,就是這一本) ‧自己找書來讀(相信自己)的人 ‧有個性、不要讀書時有人在旁邊嘮叨(最好給我閉嘴)的人 ‧要寫讀書報告就到處找資料(讀這本就通了)的學生族群 ‧準時出席讀書會,又擔心找不到對象(就是書單)的人 延伸閱讀 唐諾 《文字的故事》 《讀者時代》 《閱讀的故事》 《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 目次 前言 渡過這條河,到樹林子裡死去 神說,只有我能令日頭停止──有關亞瑟‧柯斯勒的《正午的黑暗》 大海‧作為一個史詩舞台 一本沒讀過的契訶夫小說和小說的無限之夢 大麻‧鴉片‧人造天堂 普寧‧以及納博科夫 《八月之光》,以及約克納帕塔法小說 被思想扭曲的小說靈魂──論果戈里 有關認識波赫士的幾點補充 一個燒毀的麻風病例 我想,也可以這樣讀《波多里諾》 關於《巫言》 走過神蹟之門──有關美國聯邦大法官 集體性暴力迫害的祕密及其終結
  •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作者:[美]玛丽·安·谢弗,安妮·拜罗斯

    ★读书 / 写信 / 分享爱 / 沐浴春天的气息 ★这本书有一种“幸福的魔力”,看完会有很幸福的感觉,是疗愈系的翘楚,我会推荐给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范玮琪 ★创兰登书屋有史以来平装本首印量纪录 ★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泰晤士报文学畅销榜第1名 — — — — — — — — — — — — 伦敦女作家朱丽叶收到了一封根西岛的陌生人来信,信上说在一本二手书里看到了她的姓名和住址。 由此朱丽叶结识了独特的“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开始与这里的农夫、裁缝、园丁、渔夫们来往。这群淳朴的人阴差阳错地组成了读书俱乐部,却都因此爱上了阅读,有的为了求爱读起诗歌,有的为忘掉战争的忧伤读起了莎士比亚,有的因为《塞涅卡书简》摆脱了酗酒,有的则喜欢在读书会上朗读食谱。 这些奇妙而生气勃勃的时光,让朱丽叶决定踏上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