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庄子

  • 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全162册)

    作者:方勇 总编纂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其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搜辑影印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提要旨在考述著者生平事迹,揭示著作内容,探究版本流变情况。 首先出版的《庄子卷》,精装全162册,收录庄子历代注释、研究专著300余种,版本精良,内容全面,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必将大大推动全球的庄子学研究。
  • 哲学的天籁

    作者:罗龙治

    《哲学的天籁:庄子》是由《庄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采选出来改写而成。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的哲学。许多哲学家是把一棵活生生的树砍死了,才作分析。庄子则就一棵活生生的树来体验他的生命。世俗的人说庄子是消极的、避世的、颓废的、虚无的。但事实上,究竟谁才是真正面对生命的真实呢?世俗又说庄子是个人主义、神秘主义、无政府主义。其实,庄子的睿智却高高地超出了这些主义。这些主义和庄子没有什么相干。正如一切的知识不能附丽在大道上面一样。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庄子所要追求的却是“有生命的无秩序”。人,喜欢树的形状和颜色。庄子却喜欢树的生命。 海报:
  • 庄子还原

    作者:杨义

    《庄子还原》内容简介: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对死亡哲学思考得最深透、最潇洒的一人。他写了一个生命与梦的春天。《庄子》书以一只栩栩然的梦里蝴蝶,点亮了人间黯淡的觉醒时的够。
  • 听大师讲庄子

    作者:马志明 吴建雄

    《听大师讲庄子》内容简介:国学巨擘,如椽之笔,释谈中国人的“心灵圣经”。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淑弟子。——鲁迅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李泽厚如果中国每一个人都履行他儒者的责任,而每一步都按照理性来走,则中国不能延长到二千多年仍然存在……中国有幸,中国人有一半时间道家……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林语堂 复兴国学,拒绝文化快餐,拒绝学术泡沫,请国学大师登台。 真正能读懂《庄子》的,真正能讲好《庄子》的,是鲁迅的,是胡适,是李泽厚,是闻一多,是冯友兰,是南怀瑾…… 《听大师讲庄子》一本货真价实的“《庄子》心得”,使人读后若醒醐灌顶。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之学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然能穷本而得其初,不亦快哉?
  • 庄子洗心

    作者:何宗思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妻子死了,非但不伤心流泪,反而击盆而歌; 即使是今天,我们依然被庄子那种独特的人生观念所折服。庄子,当为天下第一旷达大师,他兼容哲人的睿智、诗人的灵性、隐士的飘逸、仙家的风骨,是道家、道教、文人共同仰慕的鼻祖。当我们为了虚名薄利在嚣嚷的大都市里奔忙时,当我们在烟尘弥漫的天空下,穿行于川流不息的车流人群中呼吸着污染的空气时,庄子无疑是拯救于我们的那股超然于世的清泉……   作者热爱庄子,攻读《庄子》长达十年,该书是作者多年的读庄心得。兼具通俗阅读和理论研究的特色,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上篇根据《庄子》原著中的寓言,演绎成24个白话小故事,串联为简约的庄子传记,勾勒出生动的庄子形象,并展示出庄子思想的概貌。下篇选取《庄子》内七篇加以详注,并就各段文字发表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评析。另外,全书配有五十余幅手绘插图,文图并茂,通俗直白的叙述为读者扫清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障碍。
  • 莊子補正

    作者:劉文典

    《庄子补正》十卷,刘文典(1890—1958)撰,赵锋、诸伟奇整理。是书收《庄子》全部原文和郭象注、成玄英疏及陆德明音义,并广泛征引王念孙、王引之、卢文弨、俞樾、郭庆藩、章太炎、刘师培、马叙伦等人的校勘成果,刘氏补正置于各篇相关内容之下。陈寅恪先生曾为该书作序,并评价曰:“先生之作,可谓天下之至慎矣。其著书之例,虽能确证其有所脱,然无书本可依者,则不之补;虽能确证其有所误,然不详所以致误之由者,亦不之正。”
  • 漫画庄子 逍遥的宗师

    作者:

    漫画庄子(逍遥的宗师),ISBN:9787108033895,作者:
  • 自然与自由

    作者:李大华

    《庄子哲学研究》为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为作者积多年研究的成果,也为近些年来的代表之作。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庄子内外杂篇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道的问题”、“相对主义问题”、“认知、相知与真知”、“道与德——伦理与仁爱”、“逍遥与自由”、“无言之大美”、“庄学诸派”。本书在几下几个方面有所斩获:一、在文献上参照了古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内外杂篇的诸问题作了深入而独到的研究,尊重前人,但不泥前人,尤其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传统,如词语、排除法与精神类似方法等的运用,展现内外杂篇新的生面;二、参考了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以纯粹哲学的维度展开推理与说理,着力在研究中发现、阐发出庄子哲学的隐微之义,相信在诸多方面有超越前贤之处;三、研究过程虽则充满了对比,使得庄子哲学的问题性更为显明,但又使研究对象完全在中国哲学语境下进行,在表述上除非实在必要,一般正文不出现西方哲学的引文,只在脚注上体现出来。希望这部著作能够在当今学术水平基础上改写庄子哲学的研究
  • “逍遥游”释论

    作者:邓联合

    本书在全面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逍遥游作为庄子哲学思想的灵魂,并且力反前人大多采用“玄远高明”的阐释思路,把逍遥游归结为精神境界和生存方式两个方面:精神境界层面的安顺自适与忘我超拔、生存境界层面的随顺委蛇与疾俗孤傲,又表现为复杂且内宰相同的二重结构。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二重结构,所以逍遥游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复杂深远的历史影响。全书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条理一贯,新见迭出,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 药地炮庄

    作者:【明】方以智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的一种。《药地炮庄》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的号,炮的意思是烹炮,"会诸家于一鼎"的意思。 《药地炮庄》始刻于康熙三年(1664),世称此藏轩本,是《炮庄》的唯一刻本。后来虽有增补重印,但变动不大,存世的目前仅见安徽省博物馆藏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本、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本和四川省图书馆藏本几种。 此次出版的是《药地炮庄》的校点本,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本(广文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序跋部分分别参考了安徽省博物馆藏本(大集堂本)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本(天瑞堂本),正文缺页亦据此两本予以补足。另外,由于此藏轩本庄子原文与传世本有少量出入,此次校点选取王孝鱼先生校勘整理的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作为《庄子》原文的对校本。《炮庄》中汇集的诸家评论,亦尽量找原书作了核对。 对于关注方以智本人思想演进、关注庄学史、关注明清两代思潮变迁的研究者们,《药地炮庄》都是不应被忽视的作品。
  • 逍遥游

    作者:王凯

    本书是以对庄子的核心著述——《逍遥游》的深入分析为基础,从心灵、自然、语言、人生、生态等多重维度,依据现代阐释学的视角,对庄子美学进行系统阐释的专著。
  • 漫画道家思想(上册)

    作者:蔡志忠

    《漫画道家思想(上册)》内容为:看一张画儿当然比看一段文字有意思。画儿虽不能有动作,可是有含义,你越细心地瞧,越能发现它里面的精辟所在。书中有了插画更能增加读者的兴趣,如只重图,不重文字,把一张张的图连接起来,那便是连环画。您不要以为这两种图都是从西方传入的方法,其实在中国早就有了。中国的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聊斋志异》元代的《缀白裘》曲本等木刻本内全有插图,在第一本内先把书中重要人物的全身像画出来,每页一人(无布景),或三人(有布景),然后在每一回的文字之前加两页(中国线装书每页是用一张纸对折成两面)的图画。有些木版画刻得极为精细。当然也有粗劣不堪的。
  • 庄子

    作者:陈业新 编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际会,既出现了一些所谓的“乱臣贼子”,也诞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庄子乃其中之一。作为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颗璀璨的巨星,庄子及其所著《庄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 《庄子》一书犹如一泓池水,可供众多的学者和《庄子》追随者畅游于其间。《庄子》一书同先秦诸子百家作品一样,不是庄子一人所作,而是庄子学派著作总集,其中有的出自庄子手笔,有的是其弟子根据庄子的日常谈话整理而成,还有的是庄子的后学所撰写。 《庄子》一书以其怪诞神异的人物形象、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恣肆汪洋的行文风格和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赢得了无数文人雅士的交口称赞,可以说,《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 《庄子》入门

    作者:张涅,韩岚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创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之源,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当今读书界与出版界出版的“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应时代需求,约请专家学者撰写一套“经典解读丛书”。每本著作由三大块组成:背景辞典;原著助读,包括基本概念与范畴解读与文本赏析;原著选(全)编,内容有原文、注释与翻译,本丛书的特点是形式独特、新颖,阐发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丰富的现实意涵,适合各种读者阅读。本书中,作者既有对庄子思想平实又中性的介绍,又有他多年从事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所积累的独特见解,许多观点即不妄断又富启发性。   庄子的思想浸透了生命的情感,应该借助感性的语言来叙述。我们在开始撰写“原著助读”时,也有这样的意愿,但天赋不够,只努力到如此。   庄子是绚烂晚霞中的大海。站在岸边,看海天一色,听潮起潮落的声响,自然迷离而神往;但是,乘小船进入其中,那么汪洋一片,四顾茫然,你找不到彼岸在哪里。
  • 庄子注译

    作者:王世舜

    《庄子》一书,大约在战国后期已经成书,并且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荀子·解蔽篇》把庄子作为批评的对象进行批评,便说明了这一点。 对《庄子》一书最早进行研究的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刘安著有《庄子略要》和《庄子后解》,但均已亡佚,其说已不得其详。西汉末年刘向曾对《庄子》一书进行过校勘和整理。《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当是刘向所校理的本子。 在汉代,庄子的文章及思想虽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对《庄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应该说是从魏晋时开始的。 魏晋之初,玄学兴起。《周易》、《老子》、《庄子》成为研究的热点,时称“三玄”。清代学者洪亮吉《晓读书斋初录》:“《庄子》一书,秦、汉以来,皆不甚称引。自三国时何晏、阮籍、嵇康出,而书始盛行。陈寿《魏志·曹植传》末言晏好老、庄之言,《王桀传》末言籍以庄周为模则,于康则云好老、庄。老庄并称实始于此。于是崔误、向秀、郭象、司马彪等接踵为之注,而风俗亦自此移矣。”(注) 根据史书及其它资料记载,魏晋时注解《庄子》的书,达二十种以上。这些注解,最重要的有四家:崔馔、向秀、司马彪、郭象。据《经典释文·叙录》记载,司马彪注本为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另有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司马彪注本与孟氏注本均为五十二篇,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篇数相同。因而,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认为:“《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陆德明认为这个本子“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其中有“后人增足,渐失其真”。因此,魏晋时期的注《庄》者,对刘向校理本“以意去取”,又作一次整理。郭象所注的《庄子》,便是这样的本子。郭象认为五十二篇本为“一曲之才,妄竄奇说,若《阏弈》、《意修》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可见,在郭象看来《汉志》五十二篇本,后人“妄竄”部分占十分之三。既是“妄竄”,当然应该删去,所以郭象的注本为三十三卷,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将五十二篇删去十九篇,保留三十三篇。 按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的说法:“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子玄是郭象的字,这就是说在当时学术界最为看重的是郭象的注本。郭象的注本,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本子,其他注本在唐代以后均先后亡佚了。 魏晋时代是一个历史大动乱的年代,玄学就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中兴起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玄学则是对汉代学风的反动。它推动了抽象思维的发展,《庄子》是抽象思维高度发展的产物,魏晋时代的《庄子》研究对当时抽象思维哲理思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唐代是儒、道、释三家鼎立的时代。唐代虽崇尚儒学,而道、释也同时受到尊重,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尊为《南华真经》。因此,在唐代对庄子的研究依然十分盛行,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注解《庄子》的书达二十三种之多,在这些著作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三十卷。 成玄英是唐代初年的道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加号为西华法师。成玄英在《南华真经注疏》的序中称:“玄英不揆庸昧,少而习焉,研精覃思三十年矣。依子玄所注三十篇,辄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复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跻指归;不敢贻厥后人,聊自记其遗忘耳。”可见,成玄英的疏,所依据的是郭象的注本。
  • 庖丁解牛

    作者:夏可君

    本书是夏可君关于庄子的无用解释学的系列研究之一,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何以当代的问题视域重新打开庄子文本?庄子“游刃有余”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穿越当前混杂现代性的迷障?庄子的“三言”(重言、寓言与卮言)写作可以启迪跨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思路?作者尝试以庄子的“无用解释学”与打开“余地”的思想姿态推进哲学解释学,以“器物-身体-自然”三重世界的理论,反复逐句解读“庖丁解牛”,让庖丁的身姿、解牛的刀,还有沉默的牛,第一次焕发出哲学思想的光芒,使之成为哲学默化的事件,建构起一个当代中国解释学的研究范例。
  • 老庄哲学精神

    作者:罗安宪

  • 庄学研究

    作者:崔大华

    庄学研究的起点,无疑地应该是对庄学创始者庄子其人和庄学最主要的思想资料《庄子》其书的考论。因为漫长的历史岁月给我们的这个研究对象留下许多模糊的、可疑的、至今仍争论着的问题,必须对这些存疑的问题有较确定性的阐明,然后才能进入对庄子思想的内容及其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影响的考察分析。
  • 庄子注译

    作者:孙雍长

    《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庄子注译》为《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庄子注译》的注释、译文读本。《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庄子注译》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庄子注译》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但从总体来看,这三十三篇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形成了以庄周思想为主体,包括他的后学的发展变化的一个庄子学派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