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楚辞

  • 闻一多学术文钞.楚辞校补

    作者:李定凯 编

    楚辞校补,ISBN:9787806594056,作者:闻一多著;李定凯编校
  • 屈原赋注

    作者:戴震

    本书为清代著名学者戴震(1723-1777)对《楚辞》中屈原各篇注释的汇编。 戴震为乾嘉时皖派汉学的创立者,其治学由声音以求文字,由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典章制度,由典章制度以求义理。其著述范围广泛,举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韵各学科悉有涉猎。其对于屈赋的诠释亦从此一治学原则出发,以文字肇始而至于义理,故言之有物,见解独特,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为戴震诠释屈赋著作的汇编标点排印本。其中除七卷《屈原赋注》外,尚收有通释两卷,音义三卷,及《屈原赋注初稿》一册。
  • 楚辞全译

    作者:

    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春秋时,乐歌已有“南风”“北风”之称。战国时,楚国地方音乐已极为发达,歌曲就有《涉江》《朱菱》《劳商》《薤露》《阳春》《白雪》等等,《楚辞》中都有提及。《楚辞》里不少诗篇都有“乱”辞,有“倡”“少歌”,这些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楚辞》中保存这些乐曲的形式,就说明它的产生同音乐有关。 其实,“楚辞”是在出现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他在自己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基础上,吸取了北方中原文化之后,才真正产生的。 “楚辞”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词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这不但指出了楚辞的地方色彩,而且说明,正因为具有地方色彩。这种新的诗体才被人称为“楚辞”。楚辞大量地使用楚国的方言。语气词“兮”“些”“只”的运用,不但数量很多,还成为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及其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在诗的节奏变换和表情达意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楚辞运用了很多双声叠韵字和联绵词,也增加了诗句音节的谐适美。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四言格律,利用了民歌的自然韵律。以五言为基础,每句有动词,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它的结构、篇幅都较大,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丽,文学意味浓厚,因此,它成为中国文学的主干。 第二,楚辞充分反映了它那个时代政治变革的斗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 楚辞所提出的,并企图解决的问题是带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别是屈原的诗歌,不仅与他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而且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与历史的客观进程相一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期。各国的经济基础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摆在所有诸侯国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完成上层建筑的变革,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楚辞,,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就在于它充分地反映这种变革的斗争。它表现了需要变革的进步倾向,尖锐地揭露了阻碍变革的反动势力的腐朽性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楚辞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楚文化的结晶。它不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代表着一种根柢深沉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中充满了浪漫的激情,保留着绚烂鲜丽的南方远古传统,残存着强有力的巫术宗教,充满着奇异想象的神话传说。因此,楚辞本身就是一个既鲜艳又深沉,既炽热又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里,原始的活力,无羁的联想,狂放的思绪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表现。楚辞不仅是楚文化的代表,也是汉文化的代表,楚汉文化是不可分的。在汉王朝建立以后的一个长时期中,楚辞仍然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出现的典型汉赋,也是和楚辞一脉相承的。楚辞不但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而且还主宰了四百多年两汉文学艺术思潮,给予中国文学艺术极大的影响。
  • 天问正简

    作者:苏雪林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苏雪林相信这是由于古书竹片错简、脱句造成的。通过她的研究和重新排简,发现《天问》可分为五大段,每段句子多寡一定,即天文、地理、神话各四十四句,夏商周三代历史各七十二句,乱辞(楚辞的结尾)二十四句。她 她在其它论述中也多次提到,《天问》是一篇“域外文化知识的总汇”,屈原的行文与其说是“发问而待后人解”,不如说是“提问而待学生(反过来)问(他)”。 苏雪林根据其天文、地理、神话、上古半神话历史的内容,推断《天问》中最庞大的三个神话皆来自域外,因为“中国人先就感觉陌生,出典虽可觅之《山经》、子书却毫无系统”。苏雪林认为战国时代在北方大国齐国出使时候的屈原,可能跟像邹衍(推断其可能为西亚来的学者)那样的人学习过域外文化,而这个域外指的就是西亚,正是《圣经》故事的祖籍地。 《天问》共有三个神话。第一个是“洪水传说”,苏雪林认为屈原只用了二十句约八十字来介绍《圣经·创世纪》的全部内容。比如“登”字是“安登”的省略,指的是亚当,在我国古代基督教(译成“一赐乐业教”,即“以色列”的音译)的石碑中确有此说;“女娲”指的则是夏娃。 第二神话是“后羿射日”,实则是“颛顼与共工之战”。而苏雪林认为后羿的形象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有关。 第三神话是“印度诸天搅海故事”。 这三个神话都以生命树(或不死树、不死草、不死药)为主题。在战国时代进入中国的域外文化中,长生不死药对中国人尤其是古代帝王的影响力最大,遣使出海求仙药的行为屡见不鲜。 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方向,苏雪林最大的贡献即是,她以平和、包容兼蓄的精神,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的交融在时空上做了一次大提前。她在此书的《自序》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基于民族自尊心理,任何民族总想将文化创造权攘归己有,尤以保守性特强的我中国人为甚。他们总爱说: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关起大门创造出来的,不受别的国家丝毫影响,以为这样才是光荣。所以我的话无论如何是不爱听的。他们不知道文化之物单独发展殆不可能。各民族间单纯的文化互相接触以后,彼此感染启发,激荡融会,而后始能逐渐进步形成一个较高级的文化。这样转辗相生,始能诞生今日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 最后,以一句苏雪林书中的话作结:“关于屈赋里世界文化之发现与时代有关,时代未到,这个宝矿的蕴藏是无从显露的。”
  • 楚辞

    作者:汤漳平

    《诗经》成书三百年后,地处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其作者中最享盛名 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西汉时期,人们将屈原及其后的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成书,这便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楚辞》与《诗经》一起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本书以《楚辞补注》为底本,细致校勘,详尽注释,精心翻译,又据《文选》、《古文苑》补入了底本未收的一些宋玉的赋作,使其成为现今收入屈、宋作品最全的文本。
  • 楚骚新诂

    作者:苏雪林

    《楚骚新诂》是苏雪林教授《屈赋新探》第三集。在《楚骚新诂》中,作者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汲取历代楚辞笺注者的成果,对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九歌》、《远游》、《招魂》等进行了疏证,并反复强调,论证“域外文化”(西方文化)对屈赋的巨大影响。
  • 楚辞集校(全三册)

    作者:黄灵庚

    本书充分运用已有的《楚辞章句》的各种版本,包括主校本27种、参校本100多种,校出多种版本的异文6000多条,并考订其是非优劣,同时运用《楚辞》文献内部用语词例及王逸用语词例进行本校、运用出土简帛文献考订《楚辞》文字的是非,为当代学人研究《楚辞》提供较多重要的版本材料和真切的文献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楚辞笔记

    作者:张炜

    楚辞笔记,ISBN:9787542622099,作者:张炜 著
  • 楚辞解故

    作者:朱季海

    楚辞解故,ISBN:9787532561018,作者:朱季海(撰) 著
  • 巫系文学论

    作者:[日]藤野岩友

    《巫系文学论》是一部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楚辞》的专著。自问世以来,在日本汉学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南方的文学起源史,为《楚辞》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奠定了新的鉴别方法,创立了中国上古时代巫系文学的宗教起源说,在日本汉学界有很大影响。本书亦受到我国楚辞学界的关注。当代屈学专家曾撰文推崇此书道:中国楚辞学界很有了解它的必要!本书著者藤野博士熟悉甲骨卜辞及先秦典籍,既大量吸收了中国《楚辞》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深入世界各地从事实地调查,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民族民俗学资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论证严谨,因而很具说服力,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楚辞灯

    作者:林云铭

    清林云铭所撰《楚辞灯》是古代很有特点与影响的楚辞注本,它不依傍王逸《楚辞章句》,不附合朱熹《楚辞集注》,独辟蹊径,发明旧说,考订旧诂之讹。在体例上,《楚辞灯》按时序结合叙述屈原事迹,又从《史记》和黄文焕说,以《大招》、《招魂》为屈原所作,突破了《汉书·艺文志》著录屈赋25篇的传统成说。汉以后所谓的“续离骚”亦不收录。每篇对正文逐句诠释,旁加圈点,逐段分疏,最后以总论概括全文。品笺相间,评注结合,重于疏通文义而略于诠释训诂。对各篇结构、意境、语言的分析,常有可取之处。
  • 楚辞与简帛文献

    作者:黄灵庚

    《楚辞与简帛文献》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黄灵庚教授主持的2006年6月批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与简帛文献研究”(06BZW024)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最终成果名称是《楚辞与简帛文献》,专著,全书分十章,计三十二万字,外加战国秦汉出土实物的插图二十九幅。内容丰富、完整,新见纷呈迭出。2009年5月结题,等级为“优秀”。2010年10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批准号为10KZW001。《楚辞与简帛文献》运用战国楚地出土的简帛文献、秦汉简帛文献以及战国时期楚帛画、楚文物等等新材料,对传世《楚辞》十七卷作品,从文字、文学、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全面研讨,为新时期《楚辞》研究开拓新途径。
  • 屈原及其诗歌研究

    作者:常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超越和承继:屈原诗歌与原始传统;屈原诗歌的艺术符号;“寄情寓言”以及屈原的“形式主义”等。
  • 楚辞选评

    作者:褚斌杰

    本收是对伟大诗人屈原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其方式是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点评,或称评点、批注,乃是中国古代曾习用的一种文学品评、鉴赏和批评的方式,其特点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评骘的缜密性和对读者的启迪性。例如在品评作品时,可以有见则评,无见则省,且可长可短,一依点评者有否心得独见为转移,故能避去许多浮文废词;在评骘中,可以就作品构思、诗艺、风神、妙语,随文进行点评,以帮助读者对作家作品的文心胜义有较深细的了解和领悟。这都是采用别的方式所不易做到的。本书正是采用这一方式,对屈原的诗篇做了解读。如前所述,楚辞作品博大精深,文化含蕴丰富,诗艺卓绝,但也由于年代久远,文句艰深,文献不足,而往往求解不易。
  • 《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

    作者:梁志锵

    本书为作者长年年从事古代音乐尤其是经典《诗经》和《楚辞》音乐研究的心得,并结合作者自己的音乐实践。书中系统论述了《诗经》和《楚辞》音乐的发展情况,古谱的翻译,及现代音乐如冼星海等对《诗经》和《楚辞》音乐的创作实践。其中许多乐曲都富有五线谱,并录制成DVD,附于书后。因作者集古代诗词音乐研究和实践于一身,故其论着当有很大的价值和权威性。
  • 楚辞笔记

    作者:张炜

    《楚辞笔记》内容简介:我不断记下自己的叩问和低吟,甚至是呼唤。我被淘洗被冲刷,接受着真正的神启与惊愕。遥想一个既浪漫又淳朴、既依附又自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美,是屈子所体现的。
  • 楚辞

    作者:林家骊 译注

    内容简介: 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建议上架】文学——中国古典文学
  • 楚辞新注

    作者:聂石樵

    《楚辞》包括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本书作者聂石樵先生根据明人重印宋本《楚辞补注》和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编注,同时参考了历代其他重要注本,并对各本文字的不同,择善而从,并将有足资参考的异文,一一摘要注明。作者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本书。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雅俗共赏、值得一读的好书。
  • 屈原与他的时代

    作者:赵逵夫

    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体系而又自成体系。丛书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可百方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作者将本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