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何兆武

  • 西方哲学精神(插图本)

    作者:何兆武

    作者在分析、评价从古代到近代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流派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由中西比较的视点出发,以西方哲学和文化的若干特质进行阐述。此外,本书选录了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经典著作的部分材料。本书深入浅出,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体会,适用于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社会公众。
  •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

    作者: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帕斯卡尔、卢梭、康德、罗素、迈内多位大师代表作,是何兆武先生译作的首次结集出版。 《思想录》 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的入门必备书 《德国的浩劫》 尽管秉性谨慎而保守,他却不是一个沙文主义者;他接受了魏玛共和国并忠诚地支持它直到最后。他是一个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但他不能接受不人道的行径。在风烛残年,他也未曾向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低头。 《社会契约论》 没有《社会契约论》,就没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历史理性批判》囊括了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 《哲学问题》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西方哲学精神

    作者:何兆武

    《西方哲学精神(插图修订版)》深入浅出,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体会,适用于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作者在分析,评价从古代到近代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流派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由中西比较的视点出发,对西方哲学和文化的若干特质进行阐述。此外,《西方哲学精神(插图修订版)》选录了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经典著作的部分材料。
  • 西方哲学精神

    作者:何兆武

    《西方哲学精神》深入浅出,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体会,适用于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社会公众。
  • 中西文化交流史论

    作者:何兆武

    何兆武文集:中西文化交流史论,ISBN:9787216051279,作者:何兆武
  •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

    作者:何兆武

    编者序言 三年前商务印书馆委托我编纂一部近现代西方有关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选集。这里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其涵义大致相当于当今西方通常所谓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以及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史论”。经过和几位同志磋商之后,我们都认为这对我国历史学界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遂决定承担下来。 不用说,这方面的资料浩如烟海,要想编纂一部比较全面的选集,诚非易事。我们从此前斯特恩(Fritz Stern)、盖德纳(Patrick Gardiner)、梅叶霍夫(Hans Meyerhoff)和张文杰兄的各家选本(而尤其是迈纳克[Friedrich Meinecke]的巨著《历史主义的兴起》一书)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线索;但最后的选择和取舍,终究是要由自己做出,而不能、也不应简单地抄袭前人。古往今来的一切选家,总是根据自己当时的理解来进行选择;因此没有两种选本是雷同的,我们目前的这个选本也不例外。虽然为了搜集、挑选和翻译这些资料,我们也曾付出不少劳动,但遗憾的是有些材料仍一时未能找到,有些选择限于我们的水平未必妥当,而我们译文中的错误和抵悟也不敢自保。这项工作已进行三年有余,不宜再拖,所以暂先结集出版。如有可能,希望过些年后出下一版时,根据专家和读者们的意见以及我们自己今后可能有所提高的水平,再加以增删和核定。 书中所选材料,凡是有中文译本的,我们都尽量采用中文译本;至于没有中文译本的,均由我们自己动手译出。可能我们的译文在数量上要比已有的译文,还更多一些。由于译文不是出自一人一时之手,所以从文字到内容都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已无法强行统一。这一缺点,尚乞读者垂鉴。原文的出处、选者、译者,都已在各章的末尾注明。 参加本书编选和翻译工作的,是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的以下工作人员(按姓名笔划):刘鑫、李春平、何冰、何兆武、张立平、柳卸林、程钢、程捷、蒋劲松。最初的提纲是由我草拟的,后来在工作过程中又经过各个参加工作同志的商讨和修订,最后遂呈现为本书目前的面貌。主编工作原请柳卸林同志担任,其后他因工作调动不能继续担任,遂仍由我承乏。程钢同志对全书的组织和统一,做了许多工作。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的羊涤生、钱逊、胡伟希、张金华。韩晓华、阎秀芝、张淑琴等同志,商务印书馆的陈应年、武维琴、陈兆福等同志,都曾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何兆武谨记 92年9月 北京清华园
  • 思想与历史

    作者:何兆武

    本书是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之邀所选过去的一些文字,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阅和批判。 我原籍湖南岳阳,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一年级;9月全家间道南返故乡,在长沙入中央大学附中(由南京迁校);1939年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1946年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研究生。1946年后,按时间顺序,我基本的简历如下:1946-1949年任台北建国中学、湖南第十一中学教师,1949-1950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毕业,1950-1952年北京图书馆编目员,1952-1956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6-1986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1980年曾任中美文化交流委员会中方交换访问美国学者,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鲁斯基金访问教授,1986-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3-1994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作者:[美] 卡尔·贝克尔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 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 历史与历史学

    作者:何兆武

    本书荟萃了作者历年发表的有关历史、历史学、历史观念和历史哲学的学术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对历史哲学问题的思考,特别是作者对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如康德、克罗齐、柯林武德、伽赛特、波普尔、罗素、沃尔什、德雷、梅菌以及卢梭、柏克等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历史与历史学的本性。
  • 历史理性的重建

    作者:何兆武

    本书为作者近年最新论述的结集,主要论域为西方思想与历史哲学。收入论文30篇,分为四辑:一,“一个世界公民的历史哲学”,康德历史思想之专题;二,“历史理性的重建”,历史哲学之探讨;三、“本土和域外”,中西文化之会通;四,“写在历史的边缘”,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雪泥鸿爪。
  •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作者:[英] 布莱德雷

    思辨的历史哲学无论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而批判的历史哲学却要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算起,更确切地说是从布莱德雷1874年《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一书的问世算起。本书是布莱德雷在1874年发表的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尽管篇幅不长,但它却是批判历史学的哲学反思的标志性的开山之作。同时,本书适合作为布莱德雷哲学的入门读物,其中不仅蕴含了其思想的若干要义,而且体现了他鲜明的哲学风格,例如典型的轻视例证,以及按照现代标准来看艰涩的行文。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作者:何兆武,陈啟能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评价西方史学理论一百年来发展史的专著。 本书内容不仅包括历史哲学方面的重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如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史观、自由主义、生命派的历史理论、分析的历史哲学等,还包括当代西方重要的史学流派的理论,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法国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美国新科学史派等。此外还有当代自然科学与史学、苏联及中国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   本书的特点尚有: 一、各章都由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执笔; 二、各章作者都是根据原著和第一手资料写成; 三、各章夹叙夹议,注意分析,是一部研究性的作品; 四、注释详尽,资料翔实,文字深入浅出; 五、作者注意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态度对西方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
  • 沙龙的兴衰

    作者:何兆武

    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ISBN:9787501219520,作者:(德)瓦·托尔尼乌斯著;(英)阿·普拉特英译;何兆武译
  • 启蒙时代哲学家的天城

    作者:卡尔·贝克尔

    卡尔·贝克尔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本书旨在研究启蒙运动思想的基本特色。   作者提出,启蒙思想家们并不像人们一般所认为的那样理性,而是以现代的思路重建了一座思想上的,有似于基督教神学奥古斯丁那样的天城。本书已成为思想史上研究启蒙运动的经典著作。
  •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作者: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作者在本书中考察了关于历史和历史学性质的思想的深刻变化,以及自 19世纪职业历史学出现以来作为其基础的基本原则的发展,描述了二战以后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如何改变历史学,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历史学的巨大挑战,并得出结论:当代的历史学正从经典的、宏观的形式走向微观史、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本书是新版,增加了题为“21世纪初的回顾 ”的后记,考察了从后现代主义向新的社会科学方法的进展,特别注意文化因素和全球化问题。本书已被译成十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
  • 历史哲学导论

    作者:〔英〕沃尔什,W.H.Walsh

    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第一部分探讨历史思维的逻辑,亦即分析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的解释、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因果性等问题,第二部分探讨思辨的历史哲学,也就是对历史的形而上学解说,或者说,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其意义何在。在历史哲学的学术史上,沃尔什最早提出了分析的历史哲学与思辨的历史哲学这一划分,而他本人的研究更为注重的是前者。可以说,沃尔什接续了布莱德雷、柯林武德的研究传统,将英国学者对于历史思维的哲学思考加以总结和提炼,正式奠定了历史哲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基础。 沃尔什此书是继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之后,英国哲学界在历史哲学领域的又一部名作,自1950年代问世以来,多次修订再版或翻印。中译本参酌原作不同版本,在文字和内容方面,均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 这部小书,……在英语学术界有关“历史思维的逻辑”的讨论中,可谓一部最好的简明论著。尽管这本书首先是写给哲学研究者,而不是写给历史研究者的,不过,所有学历史的人,假如想对他们的学科有关反思的话,应该人手一册。——小约翰•兰德尔(John Herman Randall, Jr.) 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是有关历史哲学问题的最好的一部总结之作。 ——威廉•德雷(William Dray)
  • 德国的浩劫

    作者:[德] 梅尼克

    编辑推荐:本书是他晚年的压卷之作,被看作是德国思想自我反省的代表作。作者从两个世纪的德国历史文化背景着眼,对于导致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战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现象是德国近代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挺身为德国历史文化辩护,认为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导致了法西斯的暴政。这是作为思想史家的梅尼克在历经浩劫后对德国历史文化所作的深刻反思和再评价。
  • 上學記

    作者:何兆武、文靖

    1939至1946年,我在西南聯大度過了整整七年,讀過四個系,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一生中最愜意、最值得懷念的好時光。 本書作者何兆武先生為清華大學教授,曾譯有盧梭、羅素及康德等人的重要西方歷史與思想著作,他在本書娓娓道來自己年輕時的求學生活,解釋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艱苦的環境,尤其是在西南聯大唸書的那段日子,為什麼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好時光,以及為什麼在那短短幾年中,中國得以培養出聞名世界的學者、諾貝爾獎得主、思想家等等,如楊振寧、鄧稼先、張守廉、王浩等。 他認為主要歸結為兩個字,自由。那種學習的自由,學術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等等,無不成讓西南聯大眾多學子發揮自己特長,學到真正的知識,而最關鍵的是,養成他們獨立的思想人格。 作者同時也為我們描述出許多那一代文人及學者的故事點滴,如王浩、殷海光、聞一多、馮友蘭,為我們重建了那一代的學術、歷史和文化環境,讓讀者認識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中,教養出他們那一代的知識份子。
  • 历史理性批判论集

    作者:何兆武

    本书主要收录作者历年发表的有关历史哲学以及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论文(或为译序),集中展现了作者多年思考历史哲学问题的思想成果、对历史与历史学的本性有深刻地反思。
  • 经典七日谈

    作者:何兆武

    《经典七日谈》从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视野,选择了七部对人类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用通俗易懂、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经典之作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让读者对它们的作者、内容、价值、影响等有了一个准确无误的认识。《经典七日谈》能够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切入经典,深刻地阐释经典;又能以敏锐的洞察力从经典中走出来,把经典与我们的现实结合在一起,让经典指导我们的人生。它是一部当今难得的经典入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