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韩松落

  • 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

    作者:韩松落

    在《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中,作家、书评人韩松落精选22位中外作家的文学作品,用一个写作者的眼光看向这些作品,并将他的阅读体验融汇成一本深刻而治愈的读书笔记,告诉读者故事何以成为世界的“解药”。本书借虚构作品所讲的故事传达对真实世界的洞察,同时挖掘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和哲学,剖析故事中蕴含的生机和希望。

    ------

    ※前有“为了报仇看电影”,今有“为了疗愈读故事”

    著有影评集《为了报仇看电影》系列、散文集《怒河春醒》《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涉足电影、音乐、文化评论等多领域的作家韩松落,全新读书类作品《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为读者打开一瓶名为“故事”的解药。

    ※这本书告诉你,故事何以成为世界的“解药”

    无论多么精妙、多么宏大、多么沉重的文学作品,也是在安心地讲一个故事。本书改编自作家、书评人韩松落在知乎开设的讲书音频专栏节目,精选22位中外名家的代表作,从“故事”的角度出发,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为读者全方位还原作品中一个个纷繁而复杂的世界,剖析其中蕴含的生机和希望,用故事的力量治愈生活的所有顽疾,拨开生活的所有迷雾。

    ※一本兼顾深刻性、社会性、幻想性的故事指南

    本书精选22部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涉及各大热门与小众题材,从严肃文学到类型小说,读者不仅能领略《白鹿原》《追风筝的人》等史诗式纯文学名著的魅力,也可以深入探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使女的故事》等作品高度的社会话题,还能与《克苏鲁神话》《羊毛战记》等小众作品来一场美妙相遇。

    ※带你读真正优秀的故事,为你提高阅读审美

    作为文学界具有很高活跃度的作家、书评人,韩松落将多年的写作经验代入名著的解读,用写作者的标准告诉读者何为真正有价值的优秀故事,为读者提供更开阔的阅读视野,更高级的阅读意趣。

    ------

    读松落的随笔,不管是影评还是文学评论,都让人如沐春风。他的语言简洁、凝炼,每一篇文章都像一次迷宫探险,沿途细节无穷、意趣盎然,它们显示了作者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和极深的艺术修养。——作家、学者 梁鸿

    韩松落老师的这些文章可以同时发生于阅读前后,既是绝妙的引导,也是温柔的判定,如需吞服两次的药丸,一次用以提神,一次用以安眠,需常备于心灵。——作家 班宇

    松落的这部读书文稿,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他庞杂的阅读趣味和美学诉求,当严谨、通达又不乏趣味的文本分析带领阅读者体验小说的魅力时,也彰显了松落对文学的严谨判定。如果你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好奇者,这部色彩斑斓的书稿将带你领略不同类型的文学之美。——作家 张楚

    听韩松落解读文学,有一种体贴、开阔和自由的感觉。在他这里,只有文学,不分中外、雅俗。好的,就是好的。——作家、书评人 魏小河

  • 老灵魂

    作者:韩松落

    GQ年度专栏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韩松落首度谈音乐,讲述经典老歌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 韩松落音乐随笔集,探寻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不唱了?他们现在状况如何? 近百篇文章,讲述周梦蝶、刘蓝溪、杨庆煌、杨明煌、黄舒骏、罗大佑、郑智化、李宗盛、齐豫、张艾嘉、张琼瑶、张清芳、童孔、“燕舞”之歌、艾敬、张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岛美雪、多丽•帕顿的故事,甚至有萨顶顶的前世今生。还有那些传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来历,“牯岭街少年合唱团”的来头,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么成型的,寻找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迹的声音的来龙去脉。
  • 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

    作者:韩松落

    本书是专栏作家韩松落的娱乐随笔,时间跨度为2008年到2012年,对“艳照门”、莫少聪吸毒事件、贾宏声去世、王菲复出、王晶北上、李宇春崛起等重大娱乐事件,进行了描述和评点。文章当时发表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周刊》、《新闻晨报》、《南都娱乐周刊》、《GQ》、《瑞丽》等报刊杂志上,许多句子和段落,被读者摘取在博客和微博上,有广泛影响。 书分五辑,分别是《浮世》、《浮生》、《浮情》、《浮花》、《浮光》,对娱乐圈世事、娱乐圈沉浮、娱乐圈情感、娱乐圈女性生活,以及电影现象,进行了剖析。
  • 我们的她们

    作者:韩松落

    全国100家媒体娱乐版主编联名支持 最懂女人的,永远是男人 南有连岳,北有韩松落 韩松落 我知道她们她们性格中一切虚荣、浮夸、乖戾和摇摆不定的善良,知道她们多么自信和不自信,知道他们是怎样被台上荣光和场后寂寞的落差毁损,因为我就曾是这样的人。 这是《最好的女子》的姐妹版,写的是60多个港台女子。 她们都是正当红和红过的女子,然而时光有限,走红有年,人生真的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当初红到发紫的,现在寂然无人问;昨日爱笃情深的,今天劳燕各自飞。时光带来的,又会一样一样收回去,这就是人生大义。 韩松落以己度人,以情运笔,在她们热闹的人生中读出苍凉,在她们起伏的命运中读出嗟叹,两岸三地女子人生的起落沉伏、悲欢爱怨,都透过他的笔尖传出殆尽,绕纸不散。
  • 来自天堂的歌声

    作者:韩松落,陆宜 等编著

    目录 张国荣……恩宠 邓丽君……一个虚拟的邓丽君自传 陈百强……歌者恋歌 黄家驹……再见理想 张雨生……时速两百云层 罗文……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 书摘 她比烟花寂寞—一个虚拟的邓丽君自传 —那时候,如果你在台北,如果你去过那些夜总会,你也许会看到我,梳着奥米加发型,穿着迷你裙,百摺长裙,在灯光迷离的舞台上歌唱,《人隔万重山》、《花落谁家》、《断肠红》、《郎是春日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人们在想,啊,她真是应该唱歌,她天生适合这种发型,这种衣着,她天生适合歌唱。 —事情在那里发生了变化,他认出了我:“你是邓丽君!我是你的歌迷!”我认出了他:“成龙!我也是你的影迷啊!”他笑了:“不如我们来交换签名吧!” 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另外的地方,例如,一个酒会上,结果也许大不一样,但那时街上有着轻快的口琴声,黄昏的落日映照在山坡的芒草上,于是,结果只能有一个。 —我在那里像是很久了,更好像是生来就在那里,从未稍离,我有时像是在等待,然而人不来,天黑了,我看见山间的烟水苍茫。 是的,我人将永不会来。 那是我感情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我再也无力承担爱情。 —我已到达那林木幽深之地…… 就这样,站在原地,痛苦涌上心头,毫无办法。
  • 窃美记

    作者:韩松落

    在速朽世界里飞奔,在流沙世界里行走 《GQ》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韩松落最新作品 林奕华、李海鹏、廖伟棠、张晓舟、马良、孟静 诚挚推荐 在那些迷离嘈杂的娱乐现场,窥见人性的常识,寻找时代的秘密 娱乐圈的美,其实远不是那些光鲜的面孔,而是它背后的隐秘、癫狂、凶险和复杂 。前者是色彩,后者才是质地,韩松落的娱乐评论给我们展现了后者,这是审美层次的提升。 ——《GQ》中文版主编 王锋 行万里路,不如读一卷书。 浪费鞋底,不如听有趣人娓娓道来。 这世界没什么好看的,韩松落好看。 ——作家 叶三 韩松落的写作,以多样形式、稳定产量的文体实验,不厌其繁地探索着汉语写作的极致之美。他以己度人,以情运笔,老辣慈悲,腾挪自如。既书写这时代里的鸳鸯蝴蝶,也书写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既爬梳自身切肤的生命体验,也不作孤冷诛心之语。既与读者呼吸与共,也为时代留下温暖底色。既能站在历史角度观照,也能细勘人性刀锋。虚实之间,在这个诗意与情怀欠奉的年代里建造起一座蔚为奇观的文字桃花源,春风化雨,滋养人心。 ——《南方都市报》编辑 徐词 龚琳娜的歌为什么动人?莫文蔚结婚为什么让人紧张?贞子为什么会变萌?苍井空为什么赢得夸张的拥戴?盗墓小说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时代的神话?从这些流沙一样掠过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里,在这些迷离嘈杂的现场,韩松落寻找着我们时代的秘密。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话语系统——参透的,毒辣的,带有哲思的,甚而悲凉的。一如廖伟棠所说:“韩松落的文字敏感于七、八十年代朴素之美又不止于美,按耐不住的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那些锐利的悲伤,或明净的怒火。” ...(展开全部)
  • 猛虎细嗅蔷薇

    作者:韩松落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有的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 随书赠送电影索引小手册:“与韩松落一起看电影”,收录了为了报仇看电影1和2中提到的所有电影与电视剧,约八百部电影。 本书是畅销书《为了报仇看电影》的续集,却比前传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质地。本书分为六辑,共93篇文章:“红粉与黑水潭”、“回不到水的水”、“漾开”、“又冷,又暖,又洁净”、“黄色黑条练功服”、“桥上的爱情”。 王佳芝放跑了易先生,坐在人力车上,望着车头的风车出了神,那一刹那,我懂了;黑色大丽花案发,中年妇女跑到警局去,热情地承认自己是凶手,那一刹那,我懂了;漆黑的电影院里,众人之间,我仿佛看到剧中人突然转向我,定定地望着我,单只为我说出那一句台词。 有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因为懂得,所以成为一种馈赠,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最隐秘的馈赠。或许它同时赠给许多人,但那一刻,那馈赠仿佛只属于我。 我把我收到的馈赠晒在这里,分为六辑。 所谓馈赠,也不过是若干玻璃球、几对蝴蝶翅,我把它深藏在我的花园里,邀你同来翻检,共享喜悦。花园,在僻静小路尽头,钥匙,在你我汗湿的手中,走过去,打开。暮色里,雀鸟惊飞,红果坠地。 电影,你我的秘密花园。
  • 为了报仇看电影

    作者:韩松落

    电影是真实的虚构 生活是虚构的真实 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 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 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 怒河春醒

    作者:韩松落

    心之形 《怒河春醒》序 韩松落 从新疆回到内地两年后,陆天明的小说《桑拿高地的太阳》刊登在了一本文学杂志上,母亲读过这部小说后,向许多人推荐,从新疆回来的,没去过新疆的,喜欢读小说的,不喜欢读的。或许,她是急切地想让周围人知道她的感受,从新疆那座有白杨树和花园的小院,落到这个荒山下的小镇后的感受。 在许多人手里传阅过后,那本杂志到了我手里。我十二岁,但我怀疑我读懂了。前半段,知青在新疆的生活,后半段,他们回到上海后,油然而生的失落。更磨人的,是经历过那种天高地阔、折根柴棍当筷子的生活后,重新回到人际半径很小的上海,在种种琐碎计较中陡生的怅然,那是一种被逐出乐园的怅然。 二十四年之后,把1995年到2009年写作的散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本来像碎片一样的文章,一旦放在一起,也显出这么一种怅然,从丰盈走向溃败后的怅然。这些碎片,分散的时候,像不那么明显的病症,拼接在一起,却隐隐呈现出一个始终如一的精神形象,甚至可以提供给精神科医生,作为家庭创伤、童年阴影的案例进行分析。 但是……“但这都不是我的心的形状……”斯汀在《心之形》里唱。 二十四年里,我常常会想起农场的春天。石蒜兰、蒲公英、火绒草一起开花,云低低地垂在空中,像是银子的制品,走在旷野里,隐隐听见什么地方有轰轰的声音,水声,或者雷声。还有秋天,一种红紫的矮草覆盖满山坡,根须苍劲结实,叶子蜷曲着,开着小花,或者小小的穗子。许多许多,几千几万几亿棵,充满柔情地覆盖在柔缓的山坡上。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它们的形状,从叶脊到叶子边缘的颜色变化,叶子的纹路在手里的感觉,还有那种被红紫的细草覆盖的山峦在落日里的那种苍茫和神秘。但一种“我怎么可能经历过这一切”的怀疑瞬间到来。这些景象,或许经过了我的篡改、修饰,或许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时间,让过去成为异域。一个没有可能经历过的异域。 所以我一直用小说化的方式来写散文,固然是我的小说力比多没个地方发散,也是因为这种隔膜,这种对异域的隔膜。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存在过,就只有把它变得陌生,把自己变成被叙述的人,以说明我的不确定,以确保我的诚实。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后来的经历也不是。 2005年、2006年(后来是2007年、2008年),我彻夜没睡,但早上还是醒来了,凌晨六点,天有种昨夜暗暗修补过的、稚嫩的、多汁的蓝,附近的KTV,唱了一夜的人们还在唱,带着包厢里的那种混响。心脏紧扭着,像是一股橡皮筋搅在一起。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这些文字也不是。2000年开始,它们陆续发表在《散文》、《人民文学》、《天涯》、《大家》、《母语》以及《文学界》、《江南》,还有颜峻主编的《书》上。它们有别于我写的那些娱乐、电影、音乐类的文章,它们是我的黑桃,我的红心,我的方块,我的梅花,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有的时候,写得越多,隐藏得也越多。即便是自以为最诚实或者最无耻的袒露,也还是一种隐藏。袒露是最大的隐藏。 “这只是几个音符,几笔颜色。一个#F,bB,一道稍纵即逝的金黄色。或者,是那已经脱离了地球,向着黑暗的宇宙折射而去的光柱里,翻滚的形象中,扑朔迷离的一个。” 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要特别感谢与这本书有关的朋友和老师们,颜峻和乔颖,《散文》杂志的刘雁老师,李敬泽老师,还有老友张海龙,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能够落实到纸上,是因为他们。而它最终能成为一本书,要特别感谢三联的黄韬先生和彭毅文,他们接受了这部在写作取向上多少有点古怪的稿子,毅文无数个短信和电话的催促和讨论,则让它渐渐面目清晰起来。最后要感谢的,是阿涩(多西)——他用一周时间,专门为这本书画了一幅画作为封面,还有沈遇(江湖),他先后设计了二十个封面供我们选择,那棵泡桐树、白色的花串、树下的少年,玫红色的书名,非常妖娆阴郁,显然,他们比我更懂得属于我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 2011 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