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鲁迅研究

  • 鲁迅的饭局

    作者:薛林荣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原点,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

  • 鲁迅:在言说与生存的边缘

    作者:徐麟

    徐麟,男,1949年11月出生,199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调入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现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主讲课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鲁迅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专著有《鲁迅中期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鲁迅:在言说与生存的边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等。
  • 鲁迅年谱

    作者: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 超乎左右之上的鲁迅

    作者:李春阳

    "真实的鲁迅,什么样?尤其是他的思想。自鲁学成为显学以来的八九十年间,除去人为的遮蔽和认识的局限,我们是否自我迷失了?还原真实的鲁迅,不仅要在他与章太炎、瞿秋白们符号化的右、左关系思潮中去探寻,更要从中华文明千年来的思想史演进过程去打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借助鲁迅本人的言说。 果如是,一个超乎左右之上的鲁迅,呼之欲出。这就是真实的鲁迅?我们还不敢这样说。然而作者颇有意味的勾勒和独特的感悟,试图为人们找到并打开鲁迅思想世界的钥匙提供了一种可能,由此弥合当代知识界左右分裂的愿景,这无论如何是值得期许的。"
  • 现代如何“拿来”

    作者:高远东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所收三辑,以“现代如何‘拿来’”为贯穿的问题,探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大都为笔者置身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等变革语境下的理解之声。
  • 鲁迅六讲

    作者:郜元宝

    本书系“三联评论”丛书之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迅六讲。全书理论丰富、观点新颖、语言通俗、分析精辟、材料翔实。本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主流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

    作者:齐宏伟

    鲁迅之为鲁迅就在于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绝非各种文化因素的简单拼凑。但从什么角度能更准确阐释鲁迅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则定要引进某种文化坐标作为参照。 本书沿着基督教文化这一独特的坐标和方向对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细致解读,提出鲁迅最深的精神资源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是启蒙思想的人道主义,而是“希伯来精神”影响下的“个”的精神和“幽暗意识”这一重要观点。鲁迅对《圣经》经典及摩西、耶利米、耶稣等人物都很熟悉,他与某些基督教作家心心相印,他的某些观念更可溯源至基督教文化,表明鲁迅与基督教文化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全书贴着鲁迅入思,学术视野开阔,既为“回到鲁迅”提供了台阶,又为“超越鲁迅”架设了天梯。
  • 鲁迅的艺术世界

    作者:王锡荣

    本书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充分地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它填补了鲁学界对鲁迅艺术领域研究的空白,是一项创举。
  • 鲁迅《故乡》阅读史

    作者:(日)藤井省三

    这是日本学者藤井省三专写的一部独特的文学史。它“小题大做,旁敲侧击”,仅仅从鲁迅小说《故乡》于1921年发表后被阅读、评论的变迁情况以展示20世纪现当代的中国文学空间,其中涉及了许多文学史未曾涉及或较少涉及的学科领域。正是传播美学和接受美学批评方法的运用使这本“阅读史”获得了崭新的文学是品格。这种特殊的文学试验旧方法显然对传统的文学是构成了挑战。
  • 鲁迅的最后十年

    作者:林贤治

    鲁迅的最后十年,ISBN:9787801864116,作者:林贤治 著
  • 吃人与礼教

    作者:李长之

    《吃人与礼教:论鲁迅1》主要收录了许多议论鲁迅的论文专著。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吃人与礼教》、《鲁迅先生》、《论阿Q》、《鲁迅与尼采》、《鲁迅的创作方法》、《鲁迅的社会思想与政治思想》、《叶公超教授对鲁迅的谩骂》、《鲁迅的杂文观》、《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等等。
  •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王富仁

    初版序 引言 第一章 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 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 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第一节 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 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 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 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 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 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 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 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 无数人们与无穷远方

    作者:张宁

    “鲁迅与左翼”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课题。其核心命题“鲁迅‘向左转’”,在漫长历史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流动性的,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本书从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这个核心入手,启发我们对待类似左翼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这种复杂的历史现象时,假如不具备分层意识和某种分寸感,那么就会将甲等于乙,将历史结果推断为历史过程,从而丧失真切而有效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契机。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关于鲁迅的“向左转”,下篇:鲁迅的左翼文化实践。
  •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

    作者:汪晖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论鲁迅2》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 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作者:伊藤虎丸

    《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共收文16篇,分作四个部分,即绪论、鲁迅与明治文学、创造社与大正文学、附录。是对近现代中日比较文学的一个初步尝试。
  • 耻辱与恢复

    作者:[日]丸尾常喜

    本书所收内容,第一部分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表的系列论文,第二部分为1997年出版的《(野草)研究》,第三部分为近年的学术报告。在翻译中,我对丸尾先生的研究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历史还原法”,就是把鲁迅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放回到鲁迅自身的精神发展脉络与作品生态群落中去。正是顺着这一思路,我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在方法论上亦有收获。我想,丸尾先生之所以一再自谦,也是因为他的学术方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日本鲁迅研究学术传统的发扬光大,其中融会了增田涉对研究对象及其历史背景的深人体察,竹内好的思想史视角和以鲁迅自身作品来解释鲁迅的方法,丸山昇严谨的实证,伊藤虎丸绵密的思辨,木山英雄富于穿透力的哲学与诗性的交织……当然,丸尾先生在汲取传统的同时有着个人聪慧的感悟与灵性的发挥,至于扎扎实实的文本细读与历史追溯自不待言。
  • 鲁迅与竹内好

    作者:薛毅,孙晓忠(主编)

    本书部分内容选自2005年12月举行的“鲁迅与竹内好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编收入板井洋史、韩毓海等先生的论文。第二编收录了参加会议的学者在会议召开之前发表的谈论竹内好的文章,也收录了会议之后与会议话题有延续性的文章。第三编收录了竹内好的三篇文章。 第一编 “大时代”中的“现代文学”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竹内好的鲁迅论及其民族主体性重建问题——从竹内芳郎对战事日本鲁迅研究的批评说起 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再读《近代的超克》 文学与政治——从竹内好对鲁迅文学观的诠释出发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也谈“竹内好悖论”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 日中战争的文化空间——周作人与竹内好 战争、技术媒体与传统经验的破灭——论鲁迅小说中的“暴力”与“破坏” 作为问题与实际的“鲁迅转变”——一项简单的历史考察 何谓“文学的自觉”?——读解“竹内鲁迅”过程中的困惑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文学家的基本立场——竹内好的鲁迅论 竹内好的启示——《鲁迅》阅读札记及其学术史考察 略谈“竹内好”应该缓论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圆桌会议(一) 文学、文化与政治——圆桌会议(二) 第二编 鲁迅的“原点”——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狂人日记》的解读 竹内好的中国观 现代价值与东方理想——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从那霸到上海 孙歌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薛毅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阅读竹内好与阅读历史 第三遍 文学的独立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 编后记
  •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李欧梵

    《铁屋中的呐喊》是海外研究鲁迅的一部名著。它吸收和发展了西方汉学界鲁迅研究中的 前人成果,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全面研究,从心理 上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书中所描写的鲁迅不仅仅是高声呐喊的斗士,也是一个 活生生的人,他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内涵,有爱也有恨,有希望也有绝望,对中国传统有继承 也有“抗”,并在这些悖论与矛盾中抗争前进。�
  • 心灵的探寻

    作者:钱理群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个评价不管是在鲁迅生前生后,亦不管是在鲁迅受人批评或受人敬仰的时代,都不会引起人们的质疑的。也正因为如此,从鲁迅生前,到40,50,60年代,进而到80年代,直到今天,人们一直未停止过对鲁迅的研究。对此,钱理群教授在《心灵的探寻》中做出了解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鲁迅’本身即是一个充满着深刻矛盾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体。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读者、研究工作者,都按照各自所处的时代与个人的历史哲学,思想情感,人生经验,心理气质,审美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鲁迅’本体,有着自己的发现,阐释,发挥,再创造,由此而构成了一个不断接近‘鲁迅’本体,又不断丰富‘鲁迅’本体的,永远也没有终结的运动过程。也正是在各代人广泛参与的过程中,‘鲁迅’逐渐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钱理群的思考,正是从鲁迅开始的,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 鲁迅·革命·历史

    作者:【日】丸山升

    本书收录了日本汉学界著名学者丸山升的16篇论文,围绕鲁迅与革命文学的关系,关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和论战,呈现了现代中国史的若干侧面,并对日本的鲁迅研究及现代文学研究状况作了介绍。此书是左翼学者丸山升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之作,体现了其坚持立场,迎接挑战的学术精神和深邃的学术思想,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一本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