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词

  • 婉约词

    作者:惠淇源 编注

    本书选唐五代以至晚清257家词人的作品518首,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
  • 青花瓷:隐藏在釉色的文字秘密

    作者:方文山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 在潑墨山水畫裡 妳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炊煙裊裊昇起 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 為遇見妳伏筆 ──〈青花瓷〉 東方的古老事物一直是方文山關注的焦點,包括古物、文化、歷史、建築等等,如此的興趣,深深反應在其創作的歌詞中。 他與周杰倫合作的中國風歌曲,大受歡迎,開闢流行音樂新視角。而由於對古老中國懷有濃厚情懷,他甚至自己做了一座將近1公尺寬、2.5公尺長的長安城建築模型,一座方文山心目中的長安城。 正如《青花瓷-隱藏在釉色裡的文字秘密》名字所透露的,方文山再次以文字為載體,跟讀者分享他創作時的思考脈絡,娓娓說明他為什麼用了甲字而不用乙字,不同的用字會引發出何種意境與心情;而一首絕妙好詞又是如何構思產生;該怎麼用最少的文字,傳遞出最大的意義,讓最濃厚的情感共鳴,穿透每個人的心。 除此之外,在情意綿綿、豪氣萬千或俏皮灑脫的字裡行間,還穿插他手作的長安城建築群精緻圖片,宛若身歷實境。 建議你不妨好整以暇泡杯茶,在氤氳飄渺中,讓方文山的一單字、一首詞、一幅畫,帶你進入古風悠悠的世界。 目錄 【自序】何謂中國風歌詞──從編曲、旋律、唱腔與詞意去解讀 壹、歌詞裡的中國風 1.《花戀蝶》 由《花戀蝶》漫談中國風創作 2.《小小》 當愛情來臨時,每個人的心裡都住了一個人 3.《東風破》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4.《牡丹江》 牡丹江,一個視覺上的美滿 5.《千年之戀》 其實能穿梭千年的,也就只有文章! 6.《菊花台》 菊花已殘,兩鬢已霜 菊花台之白話散文 7.《娘子》 我說店小,三兩銀夠不夠!? 8.《敦煌》 敦煌,一個光聽名字就具有歷史感的地方 9.《髮如雪》 那一年,我們在長安 10.《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 11.《茶湯》 茶湯,迴盪在大年夜裡的歌聲 12.《胡同裡有隻貓》 憧憬中的北京胡同 13.《上海一九四三》 一九四三,一個充滿魅力的年代! 14.《爺爺泡的茶》 由茶道漫談日本文化 15. 《周大俠》 一邊寫中國風,一邊搞笑中 貳、素顏韻腳詩裡的中國風 1. 燈下 2. 潑墨山水 3. 心事 4. 腦前葉的某些記憶層 5. 英雄塚 【附錄】 中國風歌詞獲獎與入圍紀錄 中國風歌詞創作年表
  •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作者:姜夔,夏承焘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内容包括二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作品的编年笺校。这是根据各种版本和有关文献,将姜词作了编年,校勘异文和笺释词语。第二部份是《辑传》、《辑评》、《版本考》、《各本序跋》、《行实考》、《集事》、《酬赠》等,特别是《行实考》,对研究姜氏生平、交游及其著述有参考价值。最后所附《承教录》,是对书中有关资料和论点的补充。这是一本广征博引、考证详明的著作,为研究姜白石作品及其生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 吴梅讲词

    作者:吴梅

    《吴梅讲词》内容简介:“方家”就是“治方术”的人,常以偏概全,故庄子称为“一曲之士”; “大方之家”是“治道术”的人,能超越一偏之见,故能得真理之全。 “大方之家”与“方家”其实并不是一种家。 禅宗中有“盲人摸象”的公案: “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褒;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在这里,盲人就是“方家”,在一旁观战的不盲的国王就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知道“一”。但却不可守“一”,故有“大一”之视野;知道“阴”,却不固守“阴”,故有“大阴”之视野;知道“信”,却不固守“信”,故有“大信”之视野;……《庄子·徐无鬼》以这样的视野为最高境界: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方之家”就是通“大一”、解“大阴”、视“大目”、缘“大均”、体“大方”、稽“大信”、持“大定”的一批人。
  • 东坡词编年笺证

    作者:苏轼

    东坡词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于后世者,至为深远,而笺注寥寥,传世者包括宋人傅干残本,两家而己。今人龙榆生之《东坡乐府笺》,人称详备,至谓为宋词三大笺之一。然龙著笺多采自传干,编年几本于彊邨,虽间有补充发明,对传、朱之误亦时有匡正,而对两家失考不当未加详察而袭用者,亦不时可见,余当惜之。 东坡词龙笺原编年贰估零肆首,其间似是而非、不尽确当,《笺证》正之者数十首。其原未编年,经博考羣籍,证之以本词及东坡之行止,新予编年者又佰拾叁首。是则《笺证》所收东坡词叁佰陆拾首中,编年者已近十分之九。即此一端,对东坡词之研究,当亦助益良多。
  • 词学十讲

    作者:龙榆生

    《大家小书:词学十讲》根据龙榆生先生词学学习创作课上讲义编辑而成,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词学渊源、选调、作法等内容。作为与夏承焘、唐圭璋齐名的词学大家,文中多本色当行语。其论选韵、重去声、析比兴,皆鞭辟入里,富远见卓识,可说是讲解宋词欣赏的优秀读物。
  • 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

    作者:(唐)温庭筠//韦庄

    《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内容简介:晚唐温庭筠(约801一866)、韦庄(约836-910)为早期文人词代表作家,词作大都见录于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词史上并称“温韦”。温庭筠,字飞卿,本名岐。(庭筠,又作廷筠、庭云。夏承焘《温飞卿系年》疑其“本名庭筠或庭云;字‘飞卿’,则当作‘云’;被辱后乃改名岐,旋复本名。飞卿弟名庭皓,其一证也”。)祖籍并州祁县(今属山西)。史称庭筠貌丑,号“温钟馗”。
  • 東坡樂府箋

    作者:[宋]苏轼著,[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笺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 词学通论

    作者:吴梅

    《词学通论》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所谓通论,含综论、统论之意,即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研究词。它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更是两者结合的。在1933年8月出版的《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期《词籍介绍》中,曾这样说:“本书先论平仄四声,次论韵,次论音律,次论作法。于《论音律》章内,又附《八十四宫调正俗名对照表》、《管色杀声表》、《古今雅俗乐谱字对照表》、《中西律音对照表》,最为本书特色。自第六章以下,论列唐五代以迄清季词学之源流正变,与诸大家之利病得失。”归纳起来,主要是论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词的发展史,以及对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的评价。就中,自第二章至四章,分别标日“论平仄四声”、 “论韵”、“论音律”:皆围绕音乐问题而论词;而第六章至第九章共四章,皆标日“概论”,实是历代作家作品论,贯串起来,便是一部词史的雏形。谈词之作法的仅有第五章,实际上每一章中皆有所涉及。在全书之前,冠以“绪论”,作为第一章,揭示有关词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 稼轩词注

    作者:(宋)辛弃疾 著,俞樟华 注

    本书以大德本为底本,同时参阅了涵芬楼影印汲古阁影抄四卷本《稼轩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等版本和注本,文字择善而从,篇目多于大德本,注释力求简明,注重典故出去。
  • 南唐二主冯延巳词选

    作者:(南唐)李�,李煜等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望远行(碧砌花光锦绣明)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浣溪沙(苗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词 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一斛珠(晓妆初过)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谢新思(秦楼不见吹萧女)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长相思(云一(纟呙)) 喜迁莺(晓月坠)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捣练子令(深院静)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泪)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菩萨蛮(人生愁恨何能免) 清平乐(别来春半)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全唐五代词(上下)

    作者:刘尊明,王兆鹏,曹济平,曾昭岷

    《全唐五代词(上下)》为唐五代曲子词之总集,旨在纲罗放佚,存词存人,故虽断章残句,亦加摭拾。《全唐五代词(上下)》分正编、副编两部份。正编主要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副编主要所录;一、属诗属词,唐宋人有争议之作品;二、明清人词选集、总集、词谱、词话等词籍所载录而可考原为诗后被度入声律演唱并赋予词名之作品,以及可考原为乐府或绝句而被明清人改加词调之作品;三、明清词籍所载录而未见于唐宋词籍且与唐宋人其它同调长短句体相*之齐言体作品;四、调名字数句式同正编所收词作而唐宋词籍未载录、属诗属词难以判定之作品。
  • 唐宋词选释

    作者:俞平伯 选释

    《唐宋词选释》是提供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用的,因此,这里想略谈我对於词的发展的看法和唐宋词中一些具体的情况,即作为这个选本的说明。有两个论点,过去在词坛上广泛地流传着,虽也反映了若干实际,却含有错误的成分在内:一、词为诗馀,比诗要狭小一些。二、所谓“正”“变”——以某某为正,以某某为变。这里只把简单地把它提出来,在后文将要讲到。首先应当说:词的可能的、应有的发展和历史上已然存在的情况,本是两回事。一般的文学史自然只能就已有的成绩来做结论,不能多牵扯到它可能怎样,应当怎么样。但这实在是个具有。基本性质的问题,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唐宋词选释》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又分为三部分:一、唐,二、《花间》,三、南唐;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这“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唐宋词选释》选词面稍广,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 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共选录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分三卷,详加注释,将词中真义尽数挖掘,兼及作者情况与时代的背景,使读者对词的了解更深一层,对词的品评更进一步。此书实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一本。
  • 晏殊词新释辑评

    作者:刘杨忠

    《晏殊词新释辑评》主要内容包括有:前言、谒金门(秋露坠)、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浣溪沙(阆苑瑶台风露秋)、更漏子(舜华浓)、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点绛唇(露下风高)、凤衔杯(青菽昨夜秋风起)、清平乐(春花秋草)等。
  •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作者:杨敏如

    本书收录南唐中主李璟、南唐后主李煜词。其中李璟词4首,李煜词36首。 南唐二主词一扫《花间词》的浮艳雕琢,清雅自然,沉哀入骨,变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在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枢纽地位。 本书对二主词进行了全面的注释、讲解,并将历代有关评论辑录于词后,供广大读者欣赏研究二主词之用。
  • 词品

    作者:[明]杨慎,岳淑珍 导读

    本书分为六卷,明杨慎著。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官至翰林学士,嘉靖三年因争大礼廷杖遣戍云南永昌卫。杨慎此著正文共304则,可谓宋代以来词论首部巨著。书中所论,多为唐宋词,或理论,或鉴赏,或考证。其论填词,穷本溯源,直至梁陈隋六朝,为前人所未及。升庵博识,颇有佚篇断句,赖此以存,如宋梁山领袖宋江之《念奴娇》一词,即未见于他书。但由于作者远戍西南,落笔多凭强记,故难免讹误。此次出版,则对此多加以校订。
  • 唐宋名家词赏析(上下)

    作者:叶嘉莹

    《唐宋名家词赏析》(上下)内容简介:这一系列的唐宋名家词赏析,原是作者近年来在各地讲课时的一些录音,后来由听讲者根据录音带整理出来的文稿。因为讲课的场所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所以每篇文稿的长短详略也有所不同,不过却大体上是可以成为一个系列的。
  • 词-国学经典

    作者:陈洪治

    在这本短短二十万字的书中,全面地展现了词-这一伟大文学形式的魅力所在,并尝试着用现代的理解去复现那个朦胧幻美的背影。在第一编中,整理编撰了词肇兴于唐、盛于宋,中衰于元明,复兴于清的简要历史,读者能够对词产生一种整体的印象,第二编,则选择了历代最具代表性的词人词作,并采取了感悟式的赏析,将词体最深婉的美勾勒出来,第三编,介绍了关于词的一些基本术语的常识,不仅有利于读者加深对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每一个喜好者进行实际的创作。
  • 姜夔词

    作者:韩经太,王维若

    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编选宋人词集,每每感叹于其作品数量的“少”,的确,和宋人的诗歌作品(其实,词也是诗)比起来,他们的词作简直是稀缺产品,虽然不能因此而身价陡增,但编选起来就往往有难以割舍的心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从姜夔本来也不多的八十多首词中,和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家相比,姜夔词所反映的生活世界自然相对狭小,即使和柳永比起来,他的词世界的内容也显得单纯,所以,我们的选择标准便倾向于艺术特色,只要在艺术表现上别具匠心,并因此而创造出独持的词的意境,我们就选入。
  • 李清照词集

    作者:[宋]李清照,吴慧娟 导读

    宋代乃是词之最鼎盛时期,词人灿若星辰。而作为女性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作品多描写闲适的闺阁生活,表现女性词人特有的多情和敏感。后期词作则充满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表达对故国、故事的眷恋。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清新隽永,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本书备搜李清照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徐培均先生的系年,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