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蔣勳

  • 寫給Ly’s M-1999

    作者:蔣勳,蒋勋

    Ly’s M猶豫憂愁,內心柔順徬徨。當他從書店的旋轉梯走下時,我知道,經過幾世的流轉,要在此刻與宿命相認。也許,記認和遺忘竟是同時並存的一種因果。Ly ’s M,我時時記認,是為了時時遺忘嗎?終有一日,在另一個不可知的旋轉梯的某處,我們或許再也認不出彼此。在另一個一千年的盡頭,寫給Ly’s M的種種,灰非煙滅,也不再有人可以記憶辨識吧。
  • 美的曙光

    作者:蔣勳

    人類的手是一切美的起點,在曙光照耀下,一雙雙的手開始了雕刻、摶揉、編織,開始了切、磋、琢、磨...... 讀藝術史,我喜歡上古的一段,喜歡那初露曙光時,初民單純的創造。單純,卻是一切的開始。 文明——所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和經驗,背後的動力在於生存,也奠基於對更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勇敢的創發。 美是甚麼?美是當我們隔著玻璃櫃,忍不住對數千年前先人所創造的事物發出讚歎! 美是甚麼?美是當我們意識到:在時間之河裡,我們想把自己完成的事物做得不一樣! 美是無目的性的快樂,有意義的創造。 當「美學經濟」、「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主流之時,《美的曙光》為我們整理出人類在創發文明和美的時刻,是多麼歡喜、多麼雀躍、多麼的不凡! 美學大師蔣勳的著作,加上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和金蝶獎設計大獎得主王志弘的全書設計,讓我們重回美的根源,讓《美的曙光》帶領我們,回到最初的感動...... 目錄 自序 第一講、創世紀——藝術的誕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獸」之別∕脊椎直立的意義∕空出雙手開∕Chaos,世紀最初的渾沌∕從「野合」到「婚配」∕盤古開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記憶 第二講、石破天驚 ——舊石器時代 人類在曠野的卑微、無助∕人對動物的崇拜∕創造他所感覺的高貴、崇高∕人類不斷超越,最後變成動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話中的龍與鳳∕當人類希望恢復動物野性時 ∕感覺一種「概念」∕人類的進步,從編織開始∕纏足與田徑場 第三講、形狀的發現與工具利用 當雙手變得「萬能」∕人類懂得創造工具了∕思索、記錄到整理 ∕從「矛」到「髮簪」∕鋒從磨礪出∕極簡風潮釋放的美∕嚮往圓潤之「美」∕從實用到無用∕因脆弱對堅實的想望∕經久不衰的器物∕淬鍊與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講、新石器時代與土陶製作 安全感的來臨∕玩泥巴是檢驗手指進步的方法∕讓手保有感覺∕仰韶文化時代的手拉胚∕手的進步,須要記憶經驗∕人類的手,因進步而退化∕蒙恬造筆之前∕千萬年前的象徵藝術與抽象藝術 第五講、安土敦乎仁——農業定居與陶器製作 土地是人類安全感的來源∕從遷徙到定居∕手工編織的情感∕讚頌土裡土氣∕消逝的島嶼記憶∕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國∕清明時節雨紛紛∕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講、河流與文明 西區老台北∕巴黎的零座標∕Croissan ——肥沃月彎∕愛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與死之河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善待這位母親 第七講、埃及金字塔 - 對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國兩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鑰∕克麗奧派特拉(Cleopatra)——因她還原了埃及文明∕拿破崙喚醒沈寂已久的埃及之謎∕神祕的吉薩金字塔∕上帝遺留的指紋∕金字塔——翻過來的舟∕埃及古文明的縮影∕無法解釋的埃及古文明之謎∕殊途同歸的絕對與綿延 第八講、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黃沙漫漫中的巴比倫∕民主與帝制∕河流與帝國∕威武的飛獅與可愛的石獅子∕巴比倫的占星術影響了全世界∕文明的起源之謎?∕宇宙循環的心得∕嚴格:貫徹天上人間的態度 第九講、黃河半坡、仰韶、馬家窯文化 被掠奪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門∕從穴居到構木為巢∕文字能力晚於繪畫能力∕一脈相承的吃魚文化∕古文明與現代之間∕多產的馬家窯∕「美」,就是「秩序」∕藝術品是手跟腦的思維,達到的極致表現 第十講、長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紅山文化 先民的蛛絲馬跡∕死亡,復活的希望∕豐潤的女體之美∕被改寫的歷史∕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南方——最優雅、細膩的文明∕複雜多樣的遺址特色∕千年,不過一剎那 第十一講、上古人像造型比較——埃及、印度、中國、希臘 古遺址——小國寡民的悠閒生活∕如蓮花般開落的埃及王朝∕期待永恆的肉體之美∕以最謹慎的姿態等待復活∕穩定嚴肅的沉重之美∕嫵媚的流動之美∕兩個美麗極端∕嬉皮與大麻文化的發源∕在動作間歌頌和諧 第十二講、青銅時代——夏二里頭文化人類的價值,因思想而存在∕從咿呀學語到美感形成∕人類文明的曙光∕青銅——成就人間典範∕製作青銅器物的皇家祕方∕技藝的巔峰∕鼎——安和樂利的象徵∕問鼎中原——古代的政黨輪替 第十三講、文字時代的來臨:歷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燦爛王朝∕家天下世代的來臨∕中國的醒酒瓶∕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何許人也?∕散氏盤,古代的停戰契約∕文字,是自我意識的符號∕甲骨文重現了商朝,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第十四講、美是心靈的覺醒 美,是心靈的愉悅∕夕陽——綻放生命中最燦美的笑容∕喜怒不形於色的東方哲學∕輕狂少年,冷漠長大∕美轉圜了人間紛擾∕沒有目的的快樂∕當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隸∕走在鋼索上的人
  •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

    作者:蔣勳

    美學大師蔣勳親自帶您與元朝四大畫家之首黃公望, 共遊六百年前富春江山水, 如坐舟中,舟行江上,忽遠忽近,忽快忽慢, 如見四季,晨昏晦明,變化莫測。 聽-悠然遠山婉轉起伏,餘音嫋嫋,迴盪山水; 看-濃墨淡墨交錯重疊,虛虛實實,綿延悠長。 猶如閱盡萬般繁華,愛恨恩怨,船過水無痕------。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四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這幅圖卷在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順治年間收藏家吳洪裕得到此卷,愛不釋手,臨終下令火殉。雖經搶救卻燒成兩段,前端51公分現由浙江博物館收藏,後段640公分則收藏在台北故宮。這幅山水圖卷流傳至今六百餘年,經過兩岸藝文界多年奔走努力最近,總算讓前後兩段巨作將於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為了讓看展和無暇看展的讀者更容易瞭解這幅中國十大名畫瑰寶,信誼基金會特別邀請美學大師蔣勳執筆、設計大師王行恭設計指導,親自帶領讀者認識富春江山水之美,進入富春江與傳奇收藏的故事,細細體會黃公望靜觀豁達的人生體悟與老莊道家哲學,以及〈富春山居圖〉長卷與〈剩山圖〉的雋永情懷,讓讀者能更清楚了解這曠世鉅作,也讓觀畫者獲得不可或缺的觀畫基礎。 黃公望,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大家」,並被推為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圖〉是他八十二歲上下富春江創作的山水長卷。原作為六張紙連成的畫卷,接裱而成大約長近七百公分。畫中描繪富春江一帶秋天景色,近山線條皴擦,遠山淡墨渲染,沙渚兩岸,樹石錯落,極富變化。這幅長卷在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富春山居圖〉寫江岸山巒疊嶂,渾厚大氣,是在描繪客觀風景,也同時抒寫胸中豁達的襟懷。圖卷裡傳達了他信仰的老莊道家哲學,萬物靜觀,沉澱出清明悠遠的生命情懷,對生活在匆忙急迫中的現代人,更可以提供精神上的另一種嚮往。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導讀是故宮合璧展期中唯一展覽導讀,由設計大師王行恭美學指導、美學大師蔣勳執筆,全書雪銅紙全彩精緻印刷,並附完整拉頁全覽圖,兩大名師合作推出,絕對值得您傳世珍藏。
  • 大度.山

    作者:蔣勳,蒋勋

    『萍水相逢』、『大度山』、『今宵酒醒何處』 蔣勳的文字像山一般篤實厚重,在寂靜無聲中含蘊著豐沛的生命力;蔣勳的散文如水一樣委婉明澈,有說不完道不盡的餘韻。 廖玉蕙在評『大度山』一書時曾說,多情的蔣勳面對寂闊蒼涼的現世,為我們在抑鬱無奈之中,尋找出一角明麗翩翩。 「山水三書」是蔣勳散文創作的精品結集。 『大度.山』是蔣勳繼『萍水相逢』之後的又一散文集。由別具深意的書名、淺淡的封面、簡筆勾勒的插畫到豐沛深情的文字,『大度.山』是一貫的簡淨素雅。蔣勳以婉約、凝練之筆寫蘊藉深沈之情,敻然有獨往之致,允稱當代小品散文中最動人的聲音。 讀蔣勳的散文,常為一片動盪飄搖的悲慨所籠罩。『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的萬般情懷,隨著他意到筆隨的高才,不但展現於字裡行間,且撲面向讀者襲來。其中既有入乎其內的真切感受,也有出乎其外的澄明觀照,這種塵世無常的『悲』的感慨與『智』的覺悟,如此水乳交融的巧妙結合,叫人不得不擊節三嘆。
  • 美的覺醒

    作者:蔣勳

    「美的覺醒」演講活動 主 講 人:蔣勳老師 講  題: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活動日期:2007年1月13日(六) 14:00-16:45 地  點: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 凡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免費參加!!(請至遠流博識網報名或洽遠流出版-讀者服務部TEL:23926899轉899)序 廣播是一個有趣的工作。我坐在播音室裡,一個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安靜的空氣裡震盪。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我很珍惜這樣孤獨的時刻。完全孤獨地與自己的相處。 聲音像潮汐,一波一波,或輕或重,或低沉或飛揚,在空氣裡蕩漾。我好像「看」得見我的聲音,是一種波浪的起伏迴旋。我「看」著我的聲音,像潮汐漲退,包圍著我自己。聲音變成一種安靜的獨白。 也許,有人認為聲音是用來與他人溝通的工具,可是在播音室裡,我覺得聲音首先是自己與自己的獨白。沒有充足的獨白,「溝通」也許只是虛假的來往。我們有太多「call in」「call out」,但是,我們缺乏與自己聲音的對話。沒有聽到自己聲音的迴盪,沒有真實的獨白,太多「call in」「call out」,人其實是最寂寞而空虛的。我聽到了自己的聲音,我「看」到了自己的聲音。 好像月光下粼粼的水的波紋,一圈一圈,緩緩在空氣中盪開。我想用線條勾繪下這舒緩的波紋,像孟克(E.Munch)在「吶喊」畫裡記錄下聲音的波浪。但是聲音的波不只是線條,聲音像一種光,在空氣裡飄飛。 聲音像一種煙,比風還輕的煙,我想用手去承接這煙的重量,一縷一縷,一絲ㄧ絲,我閉著眼睛,感覺煙從指隙間流過,如此柔軟,如此細緻。聲音可以用手去觸摸嗎? 我不經意聽到電視裡一個政客的叫囂,忽然覺得胸口被尖銳的玻璃刺傷,一陣劇痛。聲音可以是母親的手,如此溫暖寬厚;聲音也可以是最銳利的狼牙,殘酷噬咬人最柔軟的心靈。聲音或...MORE>>目錄 自序 尋索美,感覺美 說不清楚的美? 美學的來源 知識不等同感受 解脫知識的負擔 味覺之美 萌芽較早的感官世界 羊大為美? 五種味覺反應 品酒師的考驗 遠離動物的層次 聽覺之美 聽覺的感動力量 找回純粹與美 身體是最美的樂器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 自我節制 渴望的象徵 嗅覺之美 一種奇特的提醒 利用嗅覺做判斷 美,是一種智慧 重新儲存美好記憶 不妥協的梅花 智慧從領悟得來 視覺之美 文字語言一無是處 見證生命的存在痕跡 變成文化,形成歷史 看不見的競爭力 辨識形狀 三種造形的母型 觸覺之美 最強的渴望 沉睡的感官重新甦醒 勝過千言萬語 身心中的五感平衡 生命華美地綻放 愈分享,擁有愈多 無目的才會快樂 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 美:無所不在 莊子哲學 來到美的現場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 真正的平等
  • 孤獨六講有聲書

    作者:蔣勳

    人群中,我們—— 該是時候,跟自己,有一次全新又全心的交談。 美學大師蔣勳(主講‧文字‧繪畫)和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藝術指導‧創意顧問),以及許多知名品牌網頁設計者黃聖哲(美術設計‧印製執行),三人聯手打造出孤獨的華麗自負── 孤獨是一種習慣,一種貼近,一種最親密的說話方式。 為自己點一盞燈,為自己沏一壺茶,跟自己在窗邊小坐片刻。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孤獨能與天地精神往來,孤獨常常是一種創造。 在人群裡,沒來由的寂寞總讓人心驚。這種不安與倉皇,只是寂寞,只是害怕——害怕孤獨。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孤獨,但不須心生恐怖。孤獨可以是我們華麗的自負,我們獨有的美德。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的關係,讓我們好忙碌。我們渴望接觸,渴望溝通,渴望滿足,渴望被擁有。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尋求互動。 但是,忘了跟自己互動,忘了讓靈魂和自我對話。 當我們孤獨時,可以吶喊、嘶吼,可以笑、可以哭,可以任憑想像力與創造力馳騁天地,或是靜靜地面對一方空白。 生命似花,孤獨如蜂蝶,帶領我們尋找一次又一次的前生。 有孤獨,才有更大的空間。 聆賞蔣勳的文字、繪畫和聲音,聆聽自身。 享受孤獨,自在快意。
  • 蒋勋散文精选集

    作者:蒋勋

    新世纪散文家·第一辑。 得自史学、佛学、美学等多元的熏习,使蒋勋对岁月、礼仪、人世间的各种符号,有异于俗众的敬重。常民生活的细腻体贴,养护他一颗敏感温热的心,使他能自在地行走在繁华与废墟的迁变里,而不虞元气消散。 像在洒金的绢帛上摹写着一篇篇眷恋红尘的诗篇,蒋勋的散文,但有悲情而无愤意,也因慧智,一些不要紧的话从他口中出来,竟变得十分要紧了。
  • 此生

    作者:蔣勳

    面對生死、探討肉身,讚嘆人在脆弱中的美好 最廣大的觀照、最深層的感動,圖文唱和 美學大師蔣勳首次呈現給您:「此生」與自己最美麗的相遇 ★想了解世界文明關於肉身、美學、生命的歷程與浩瀚? 唯有透過《此生》。美學大師蔣勳,第一次用最直接的筆觸在書中談生活經歷與生命議題,而發想古今文明關於,肉身、人像與生死的美學藝術,第一本談人類肉身與文明的書! ★蔣勳用生命的感受、巨大的能量,書寫生命與美的深邃。透過文字與照片解說敦煌壁畫、秦俑、基督教與羅馬時代人體美學、印度人體美學……等等。一場橫跨世界各大文明,對「肉身」之美的追尋,最動人最浩瀚的生命之書、美的寶典! ★4年內全球巡演200場,締造崑曲奇蹟的《牡丹亭》專屬國際攝影名家許培鴻、海洋作家廖鴻基、雲門「流浪者計畫」(《轉山》作者)謝旺霖等,用精采攝影貫穿全書。 ★本書中之畫作、書法俱為蔣勳作品。全書大25開全彩呈現,內頁編排比照中國書畫卷軸行雲遊走,多位藝術家、知名建築師、設計師參與規劃設計。 2010年底,因為心肌梗塞緊急入院,蔣勳在加護病房住院數天後才逐漸康復,回歸正常生活。這場大變,讓他對「生死」以及「肉身」的意義有了更深層的的體悟。 《此生──肉身覺醒》輯一中,蔣勳從埃及、兩河、希臘、羅馬、印度、基督教,以及中國藝術中出發,探討人類古文明的「肉身」美學。 《此生──肉身覺醒》輯二則以北涼曇無讖譯之《金光明經》中〈捨身品〉所記載的佛陀本生故事以及敦煌莫高窟壁畫為本,談肉身「覺醒」,以及何謂「布施」與「捨身」,並深入剖析生死一瞬時的深刻感受。 全書搭配豐富的古文明藝術作品、石窟壁畫,以及實景照片,閱讀時文圖互為主體,讓讀者有如跨越時空,重回古文明孕育之初,除了詠歎藝術之美,進而反思生命無比珍重的意義。
  • 多情應笑我

    作者:蔣勳

    多情應笑我,笑我青春轉老,笑我痴愛貪美,笑我歌哭無常…… 這冊《多情應笑我》中有頹廢、耽溺,有貪美者至死不悔的痴愛執迷,有南朝繁華匆匆一夢的愴痛與自負。──就讓我們一同來探索蔣勳的詩世界吧! 出版已二十一年的《多情應笑我》,現在讀來像老酒越陳越香,現改以25新開本上市,以饗讀者
  •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作者:蔣勳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 今宵酒醒何處

    作者:蔣勳

  • 捨得,捨不得

    作者:蔣勳

    人間有情,如此萬般眷戀,你會捨得呢,還是捨不得? 蔣勳書寫以來,最最柔軟心的一本書。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散文集 文字、攝影、書法,一次收錄蔣勳近年對天地、對生命、對心最深邃、銘刻之作。 蔣勳念誦《金剛經》CD(全長33分鐘) 二〇一四年一個日常的春天早晨,陽光燦爛,河水清明, 蔣勳在八里住所念誦《金剛經》,用簡易器材,為病友祝福所錄。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蔣勳 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乃潤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中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我們渴望出走,在遠行與回歸間尋找意義── 看盡熱鬧繁華,能從吵雜中出走,洪荒總會為一、兩個出走的人準備一片乾淨山川吧。……洪荒留此山川,是給來這裡的生命嚴峻的考試嗎?我遊走在洪荒的島嶼,立春,驚蟄,所有蟄伏的生命都在沉埋的土中蛹動,他們要甦醒復活了。 我們貪戀著美,在理性與叛逆間濺迸血淚── 美,勿寧更是一種叛逆,叛逆俗世的規則,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叛逆知識的僵化呆滯,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知識與理性,叛逆自己習以為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美是一種「痴」。知道了知識的不足,知道了理性的貧乏與脆弱,知道一切定義與條理的荒謬。「痴絕」的生命,長嘯而起,山鳴谷應,在文明的絕境使歷史濺迸出血淚。 我們耽溺文學,在字裡行間尋找生命力量── 文學不是一味自我炫耀、自我表現,文學,不是聒噪的囂張。文學,或許有一種力量,使青年可以向內對自己做更深的生命質問──我活著為了什麼?我可以不再只是現在的我嗎?我可以告別親愛的人,告別俗世,獨自一個人出走嗎? 我們渴望出走、貪戀著美、耽溺文學,也許,到頭來只要問自己,到底捨得,捨不得而已。
  • 吳哥之美

    作者:蔣勳

    「最早看到吳哥的雕刻是在巴黎的居美美術館,一尊闍耶跋摩七世的頭像,雙眼低垂,頭髮整齊向後梳,眉眼之間透露出難以形容的寧靜安詳,卻又帶著看透一切人間苦難的悲憫。」「過去世界上許多古老的文明所在,埃及、希臘、印度、中國,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吳哥窟,使我陷在一種茫然中,好像觸碰到內在最本質的生命底層,美的震撼竟然變成一種心痛,美竟成了不忍。」 「吳哥窟還是五百年前的吳哥窟,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 以上是蔣勳在《吳哥之美》這本書序文所寫的數段話。 《吳哥之美》一書,蔣勳從「一條生命源源不絕的大河」談起,引領讀者閱讀觀看吳哥遺跡與吳哥王朝的藝術之美,並附錄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蔣勳說:旅途中有一本書可以閱讀,可以反省,可以思考,是無比快樂的事。希望你有機會帶著《吳哥之美》,同遊吳哥!
  • 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平)

    作者:蔣勳

    因為美 我們就可以繼續前去∼蔣勳老師說:寫完「中國美術史」,很大的心願是寫一本大眾通俗易懂的「西洋美術史」。這個心願終於在2002年夏天完成了。「中國美術史」是對自身傳統文化的了解,「西洋美術史」則是打開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借助這一扇窗口,眺望和瀏覽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觀念、材料、技法;借助這一扇窗口,省思人類共同的美的嚮往與創造。 作者簡介 蔣勳 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福建長樂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先後任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現專事寫作並從事藝術美學研究工作與創作。蔣勳十五歲便開始學習新詩、小說創作,寫作文類包括詩、散文、評論,尤以詩和散文最具個風格,由於從事藝術工作多年,使其作品處處顯露豐富的視覺意象。彷彿以文字代替線條,透過藝術組合而產生美感。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 ●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 ●王徽之《新月帖》 ●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 ●王薈《癤腫帖》 ●王慈《(木百)酒帖》 ●王珣《伯遠帖》 ●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少年台灣

    作者:蔣勳

    蔣勳 孤獨而青春的流浪筆記 踏進心靈原鄉的美感對話 這本書闔起來,就可以揹起背包,準備出發了。 你,當然就是書中的「少年」。 為一個奇特沒有聽過的地名出發吧,揹起背包,隨意坐車,搖晃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 台灣的少年,應該可以這樣在島嶼上四處流浪,習慣在孤獨裡跟自己對話吧。 你有多久沒有一個人走出去,體驗這塊土地上最厚實的情感? 蔣勳說:「我不為什麼,寫了《少年台灣》,那些長久生活在土地裡人的記憶,那些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這麼真實,這麼具體,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島嶼天長地久,沒有人可以使我沮喪或失落。」 不論世界如何忙碌轉動,你都能以緩慢平靜的節奏閱讀這本書,看見台灣各角落每個人獨特的故事,淚水、感動將取代沮喪、失落;不管歷經多少人生低潮,只要像個少年一樣揹起背包在島嶼上浪蕩遊走,在孤獨裡和自己對話,你的生命永遠都可以重新出發……
  • 欲愛書:寫給Ly’s M

    作者:蔣勳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首無題詩,難以言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愛欲書,無法描繪,不可道破。 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可裝載不知去向氾濫情感的合適容器: 岩井俊二《情書》、王家衛《花樣年華》; 《少年維特的煩惱》、《戀人絮語》、《愛情的盡頭》…… 上個世紀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Ly’s M」, 「Ly’s M」不知高矮胖瘦,更不知何許人也。 「Ly’s M」像一個裝不滿的水瓶, 每個人都可以填入他∕她獨一無二的口口。 始於一只握不住的玻璃杯,一雙掙脫離去的手; 終於天崩地裂的世紀災難,無望的深情凝視。 八里、威尼斯、羅馬、翡冷翠、阿姆斯特丹…… 島嶼、平原、廢墟、河海交會處、三萬英尺以上的高空…… 匯聚成一座座傷城,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放逐漫走的吟遊詩人, 譜出世紀末的最後十二封懺情書。
  • 无关岁月

    作者:蒋勋

    《无关岁月》是一本散文随笔,选取了蒋勋由一九八四年起出版和发表的经典散文佳作,描写的内容以作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旅行中的见闻以及对早年台湾生活的回忆等为主。《蒋勋:无关岁月》中大部分的主题都较贴近生活,文辞优美,描写细腻动人,感情自然真挚,亦展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是对蒋勋散文作品的最佳总结。
  • 吳哥之美

    作者:蔣勳

    新版《吳哥之美》,還原重現 蔣勳 旅遊文學的閱讀質感──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新版《吳哥之美》,還原重現 蔣勳 旅遊文學的閱讀質感──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蔣勳 我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勳 吳哥,位於柬埔寨西北方,以建築雄峻和浮雕精細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 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