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作者:伯尔基(R.N.Berki)

    可以说,有一个大观念贯穿着这四个讲演。这一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属于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的主流传统……马克思思想具有潜在的统一性……在一个更深且历史范围更广的层面上,它表明从最早的源头上就镶嵌在欧洲思想里的两种基本视角完成了统一;两种视角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本质定义。 这里所称的我们传统的两种根本视角,是经由很多源泉“蒸馏”的过程得来的结晶……一方面,这里提出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包含一种超越的传统……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包含一种理解的传统,以及一种主要来自唯物主义及现实主义之古代哲学的冷静的、“科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现在也许可以越来越清楚和显著地看出来,它的“诞生”恰恰是西方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从真空中出现的,它也没有走进死胡同。马克思留下了他的痕迹。
  • 资本论

    作者: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
  • 保卫马克思

    作者:[法] 路易·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名是一声呼喊,几乎是一个口号般的呼喊,今天它仍然在回响着,或者说它又一次回响起来,其声音还如同三十年前一样响亮。不过,这种回响有另外的原因,并且是处于完全不同的境况中的。阿尔都塞这部著作现在面对着新老的读者,而老读者们再次阅读阿尔都塞的著作之前,自身却已经有深刻的改变了,其接受作品的方式也有巨大的改变了。
  • 读《资本论》

    作者:[法] 路易·阿尔都塞,[法] 艾蒂安·

    《读〈资本论〉》的第一部分即主要部分是阿尔都塞于1965年初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资本论》研究会上所作的几篇哲学报告。这些哲学论文是阿尔都塞在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斗争中构思、写作和发表的。阿尔都塞本人在1970年5月《读(资本论)》英文版正文前面的按语中写道:“关于这部著作写作时(1965年)的形势,关于它作为对这种形势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干预的性质,以及关于它在理论上的局限、缺陷和错误,读者应该读读《保卫马克思》中的介绍——《致我的英语读者》。”阿尔都塞这里所说的形势就是指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在法国共产党内和法国哲学界出现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形势。阿尔都塞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就是对这种形势所作的“干预”和“反应”。
  • 马克思的幽灵

    作者: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作者雅克·德里达,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咱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咱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
  • 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

    作者:(美)维塞尔

    《马克思与西方传统: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一书是西方英语学界一部研究马克思思想与德国浪漫派联系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与西方传统: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的角度相当独特,选择马克思的早期诗歌为分析对象,通过详尽的文本阐释,在德国浪漫派的美学以及诗学的背景上,梳理了马克思思想中独特的德国浪漫派因素。而正是这一独特的因素,使得马克思的思想,得以通过费希特、黑格尔思想中的德国浪漫派的特质,真正地承续于伟大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
  • 大众哲学

    作者:艾思奇

    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一本诠释性和比较性的论著,作者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简洁而又全面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三位建立了现代社会学基本框架的思想巨匠。《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社会学领域初学者无法绕过的参考文本,被誉为“了解社会学三大古典传统的系统入门书”和“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生命线”。 在《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前三篇中,吉登斯分别对三位大师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此揭示他们在社会理论贡献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在结论篇中,吉登斯讨论了将马克思与另两位大师作比较的主体思路,并厘清了以往在这一主题上的一些误解。 《大学译丛•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197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至2011年该版销量超过15万册。
  •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作者:(英国)奥兹本著、董秋斯译

    本书尝试说明人的主观生活(如弗洛伊德所描写的)与经济过程的客观世界(它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所考察过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看似不相干,甚至似乎是矛盾的学说,其实是有内在的一致性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纯实验的科学,在观点上是辩证唯物论的,因此它能补充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辩证的对立,统一起来,人类行为才能得到适当的描写。本书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一般人对于这两种学说之更精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先例。正如引言所指出的:“关于奥兹本先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他不曾解决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他的辉煌的贡献便是他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
  •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作者:【美】埃里希·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是弗洛姆论述新弗洛伊德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以分析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种种幻象为逻辑起点,论述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与弗洛伊德人道主义的不同。弗洛伊德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母爱而自我解放的人;而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压抑而解放了的人。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压抑,使人们的意识分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无意识;前者是通过社会过滤器过滤出来的,它反映着社会的意志,对个人来说,并不真实,因而只是一种幻想。而那些被压抑在人内心即锁在幻想彼岸的"社会无意识",才是真实的东西。要铲除这一矛盾,就必须消灭剥削和阶级。 本书中既表现出作者对马克思的景仰,又表现出他以精神分析理论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企图。
  • 资本论

    作者:卡尔·马克思

    《决定经典005·资本论(全新修订版)》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意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全部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将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 马克思传

    作者:[英]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这里翻译的是该书2006年出版的最新版本。它的最大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 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作者:乔纳森.沃尔夫

    《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可能是近二十年来关于马克思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是马克思哲学公共和智力理论的转折点。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日渐式微。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19世纪

    作者:林国荣

    《海国图志丛书:马克思 与19世纪》内容简介:知识与权力的直接结合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时代精神”。19世纪中晚期的欧洲,主流史学传统的基本意识无不透露出某种进步论诉求,而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则否定了任何具有普遍性的意向,只凸显偶然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暴力碰撞,成为鲜明的反潮流存在。 《海国图志丛书:马克思 与19世纪》作者以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变迁为轴线,探讨了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借以缘起的时代精神和政治—历史—经济背景。通过和当时不同潮流的“世界观”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对照,为《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的欧洲史学传统中做出了定位,同时也探讨了自19世纪中晚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割裂式解读的弊端。 知识与权力的直接结合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时代精神”。19世纪中晚期的欧洲,主流史学传统的基本意识无不透露出某种进步论诉求,而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则否定了任何具有普遍性的意向,只凸显偶然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暴力碰撞,成为鲜明的反潮流存在。
  •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作者:韩毓海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上述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

    作者:(德)亨利希·库诺

    亨利希·库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马克思的历史、社社和国家学说》是他的一部主要的理论著作,是他对马克思学说的解读。他说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之时就有人试图篡改、歪曲马克思的学说,法国幻想马克思主义者曾使马克思说出“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话来。再者库诺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抑或社会学的观点没有系统的表述,大多散见于各种著作、论文和报刊文章中。所以他说:“本书的任务便是: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学论述剥离出来,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并且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然后用它们来系统地表述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
  • 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作者:(德)马克思 (Marx, Karl 1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写的一部史学手稿,大概写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共有四本笔记本。马克思在这份手稿中按编年顺序摘录了公元前1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政治历史事件。关于各民族经济发展史的材料,马克思在另外一些笔记本中做了专门的记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这份手稿时,给他加上了《编年摘录》这一标题。 马克思对世界史各种问题的研究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历史过程作为人类所创造的历史的实际进程来研究,始终主张只有仔细研究具体的事实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他一生阅读过许多历史书籍,做了大量的提要和摘录,这副篇幅巨大的手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部史学手稿。
  • 伟大也要有人懂

    作者:韩毓海

    所有的伟大都起自于平凡,伟人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意志毅力的强健与理想目标的设定,《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告诉你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马克思,引领你走向灵魂的高地!《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提醒大家一个普通的、但在当前却常常被人遗忘了的真理:马克思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提供了一个框架:有了它,知识就能站起来;丢了它,就丢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作者:郎咸平,杨瑞辉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写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经过对欧洲一千年历史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同时,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 马克思的事业

    作者:韩毓海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