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地理

  • 侯仁之与北京地图

    作者:岳升阳主编

    本书是一部以民国时期北京城的老地图、历史图集、专业教学科研用地图为主线,辅以文字介绍和说明来描述北京城的历史地位、城址沿革、城市发展、城市设计等内容的历史地理图集。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在一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收集并绘制了数百幅北京地图。《侯仁之与北京地图》一书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图147幅,共计148个图面,分为教学、研究绘图,教学科研参考图两部分,每一部分按年代先后排序,并辅以必要的说明,在描绘北京城历史地理和区域发展情况的同时,以地图的变化揭示北京的历史环境演化和城市发展历程。作者:侯仁之,中科院院士,历史地理学家。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在我国这是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2011年12月6日,侯仁之院士度过了100周岁生日。推荐理由:本书是记录侯仁之院士学术历程的珍贵资料,亦是历史地理文化的知识精华。
  • 中国地理学史

    作者:王成组

    本书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先秦至明末地理学史的发展脉络。采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表现出我国地理学上的新观点、新观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创立与因袭的过程,以及少数正误观念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并通过对于大量而丰富资料的考察与分析,以探讨历代的各种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观点与地理方法为主轴,对于地理学史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呈现了东方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和特征。作者本人对于古代地理作品的内容不是盲目的迷信旧说,而是通过自己的大量客观而科学的分析考察得出结论,拨开重重迷雾,让真实愈见清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带领我们遨游在一个独特的史学世界。本书对于地理学研究者和历史学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晚明旅游地理研究

    作者:魏向东

    《晚明旅游地理研究(1567-1644):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内容简介:地理学是理论经常出新的学科,有些理论绵延长久,影响深远,有些理论可能倏忽一时,但也会打下自己的印记。地理学也是分支众多的学科,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分支越来越细微,旅游地理就是这样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建设至今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质言之,过去的旅游可能是很个人化的事情,后来慢慢演变为一种群体化的事务,最后则成为一个大产业,旅游经济对于一些国家与地区而言,变成是财政的主要支柱。这样一来,地理学的实用性的一面,也自然会在这个直接与地理相关的产业中展现出来,旅游地理学的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作者:文榕生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整理了我国部分历史文献中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分布的记录,并遵照现代动物地理学分类原理,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主要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是文榕生先生继其《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付梓后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我国历史文献中富含大量宝贵的野生动物生存和生活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隐藏在海量文献里,且多错讹。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动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摘录、考订、鉴别、梳理历史时期我国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科研工程。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我国现存于国内外的各种地方志8264种。文先生在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条件下,几乎是尽一人之力检索、翻阅了其中470余种方志,并经科学校勘、辨伪和考证,整理了这些方志中记载的1200余种野生动物,如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秦汉以降我国主要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大部分被细化至地(市)级行政区,少部分甚至被细化至县级。 文榕生编著的《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自然环境的变迁、动物疫情流行和自然疫源地等研究,而且可为当前世界面临的动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变化等重大问题,提供动物物种与分布的演变历史资料,为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探讨其因果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不仅适合动物、地理、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植物、林业、生态、自然史等专业人士阅读,或进行更深入研究,而且可供历史、人口、社会、经济等多种专业师生和有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此外,对动物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本书也具有某种科普作用。
  • 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

    作者:前田正名(日)

  • 童书业历史地理论集

    作者:童教英

    本集共分三部分: 一、中国疆域沿革略:此为童先生据张芝联、方德修两行生在光华大学听他讲课时所作笔记整理而成的通论性著作。 二、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此为童先生将历经辗转后手中保存下来的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重新整理成集之作。一九六二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 三、拾遗:此为散在各书、报、刊中未收入上两部分之作。本书尽可能收集童书业先生历史地理方面之著作。对所收集的论著进行编排,基本上按时间为序。只是拾遗部分,将童书业先生、杨向奎先生、唐兰先生对天间的不同解释为作一个小专题集中在一起。对论著引文进行核对。
  • 边界、边地与边民

    作者:安介生,邱仲麟主编

    明、清两代于中国疆域研究而言,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本书是“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结项成果。本书对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环境与生态篇,开发与转型篇,文化与移民篇。
  •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作者:朱海滨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内容简介: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与戏剧等文化要素为切入点,对近世时期(宋元明清)浙江的文化区域特征与地域差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描述、分析、总结,解剖其形成、发展、成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了文化区划,揭示了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轨迹。《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为认识中国各地传统地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典范,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作者:王建革

    华北平原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农业基地,也是灾害频发、社会矛盾较尖锐的地区之一。考察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乡村的生态和社会变动,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对了解当今华北平原的农业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在满铁资料为主的乡村调查资料基础上,收集大量方志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历时十年,写下了这部专著,使华北平原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以及乡村社会诸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 《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

    作者:刘迎胜 编

    读者眼前的这本论文集“《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中古时代后期东亚的寰宇图与世界地理知识”,是2008年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所支持的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古时代东亚的舆图与世界地理知识——以大明混一图及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成果。 全书主要探讨了“混一疆理图”中的南亚和东南亚;《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相关诸图间的关系;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等内容。 目录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西域地名释读 《混一图》海上地名杂识 “混一疆理图”中的南亚和东南亚 《疆理图》错乱了的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与非洲地理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的五国城等地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相关诸图间的关系——以文字资料为中心的初步研究 《大明混一图》中国部分来源试析 《过洋牵星图》起源阿拉伯与中国发展、提高的贡献指迷解难——创建中国海学新学,复兴中国海国文明研究之一 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 古地图中的台湾——以《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中心 卫匡国《中国新图志》书名、性质“新”的正解与其二重性 究任务的方向、道路初论 金富轼访宋路线运河段考 使用GIS映射陈诚的行程
  • 通鉴地理通释校注

    作者: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校注》虽冠“通监”之名,实则泛考古今地理,依次为历代州域总叙、历代都邑考、十道山川考、周形势考、名臣议论考、七国形势考、三国形势考、晋宋齐梁陈形势考、河南四镇考、东西魏周齐相攻地名考、唐三州七关十一州考、石晋十六州考,敍述历代疆域政区沿革及攻防形势,该书编撰体例对后世影响亦较为大。《通鉴地理通释校注》版本众多。本次校注整理以经过精校的浙江书局本为底本,校以元至元三年庆元路儒学刻本、合璧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爬梳相关文献,旁徵群书,补其脱漏,正其讹谬,力求把该书所引资料来源梳理清晰,对於一些引用过於简略之处则加以补充,一些专有名词及由於用典而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注释,力求为相关研究者和文史爱好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校注整理本。
  • 秦代政区地理

    作者:后晓荣

    《秦代政区地理》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史学科十分关心,但限于财力尚未充裕,资助项目难于面面俱到。我们是一群有志于东方史研究的中青年学人,有鉴于此,几年前自筹资金设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现为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 人在时空之间2

    作者:葛剑雄

    《人在时空之间2》内容简介:作者站在当下,关注千年的时空转变,他,谈世界史中的中国,也谈王朝疆界、都城和行政区划的变迁;他,用随笔来说人论事,更有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深思。他,从社会与自然来谈文化遗产,并用自由的双脚游览天下,他,深深追忆故去的师友,并在如烟的岁月中刻画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这就是一个历史地理学者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作者:郭声波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九五”、“十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本卷依据《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唐会要》、《太平寰宇记》、《旧唐书》、《新唐书》等百余种文献,并充分吸取古代沿革地理和近现代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及文物考古资料,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及精心考证,展示了唐代各级行政(含监理)区划变迁的全过程以及变迁的细节。 本卷分三个部分。 上编以唐代正州县(经制州县)地区的行政区划建置为主要内容。绪言论述了唐代政区的发展变化概貌和层级划分,阐述了作者对道、都督府性质等有争议问题的观点。正文十六章分道详述跨高层及准跨高层政区(行台、大总管府、大都督府、道)、准高层政区(总管府、都督府、方镇)、统县政区(府、州、郡、军、镇守军)、县级政区(县、城、监)等各级政区(含侨置政区)的领属关系、名称由来、数量、沿革、治所变迁等,并概述了割据政权的疆域演变及政区沿革。 下编以唐代边疆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建置为主要内容。绪言阐述了唐代羁縻地区可分为羁縻属国(藩属国)、羁縻政区、羁縻部落三种类型,羁縻政区可分为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个层级,它们都属于唐帝国疆域组成部分的观点,并论述了各级羁縻政区的设置与管理机制。正文十章分道详述羁縻县以上各级羁縻政区的建置沿革、领属关系、数量及治所,对藩属国的历史沿革情况亦予以概述。 附录有贞观、长安、天宝、元和、咸通五个时间断面的唐代全国行政区划(含羁縻地区)总图,以及各道州级以上政区沿革表,从横、纵两方面将政区沿革变化作了直观展示,还附有近五百种参考文献目录,便于读者查阅核对。 本卷以正文形式叙述各级政区的建置沿革情况,以近乎一半字数的注文注明资料出处,进行互勘,扼要阐明考证过程,并尽可能介绍与评价各家观点,极为翔实。 本卷以盛唐时期的天宝十三载行政建置为基本时代断面,对其前后曾置政区,均列为附目加以考述,并在各级政区概述中列有贞观、长安、元和、咸通四个时代的政区统计,以反映唐代各阶段的行政区划面貌。 本卷将唐代新置(含名称变更)政区的治所及其迁移后的新址,尽量精确到今乡镇一级,可与《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部分互为表里,并可供编制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参考使用。
  • 明代九边史地研究

    作者:刘景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代九边史地研究》以研究明代九边地区的历史、地理问题为主要内容。在章节设计上,主要围绕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或专题来进行研究,而没有更多地拘泥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考虑。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明代九边史地问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论述和解决的基本问题还很多,围绕一些基本问题作专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也能够更好地将我们四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吸收进去,以体现我们的研究心得。
  • 俄国历史地图

    作者:马丁•吉尔伯特

    《看地图·读历史:俄国历史地图》通过175幅地图将长达2000余年错综复杂且常常居于动荡不安中的俄国历史生动地描绘出来。《看地图·读历史:俄国历史地图》除了描写俄罗斯的战争和扩张之外,还大量表现那些并不那么引入注目的细节:从饥荒和无政府丰义,到海军扩张和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时间跨度从公元前800年至苏联解体,是了解俄罗斯历史的必备手册。
  • 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

    作者:张文华

    《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本书由张文华著。
  •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

    作者:何玉红

    本文选取南宋时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诸多地域特色的川陕战区为研究对象,力图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野下,将川陕战区置于南宋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突破就"川陕"论"川陕"的局限,由对川陕战区政治演进的探讨进而深化对南宋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