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港乐

  • 歲月如歌

    作者:朱耀偉

    粵語流行曲陪著香港人成長,我們在緬懷過去時,有時少不了會哼上一兩段歌詞,這並沒有半點誇張。朱耀偉教授在本書中與你一起回顧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歷程,藉歌詞檢閱不同時期歌曲的特色,探析不同名家的填詞風格,帶領讀者細味粵語流行曲這份香港獨家的文化珍饈。「當世事再沒完美,可遠在歲月如歌中找你。」且讓我們透過歌詞從新的角度去欣賞香港粵語流行曲那時樸質或濃豔,時深沉或狂野,時柔雅或激揚的百變風貌。
  • 夜話港樂

    作者:何言

    有粵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 華語樂壇第一作詞人林夕、歌手古巨基誠意推薦 香港的流行音樂是香港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成長過程中某種意義上的必修課。本書介紹了填詞人林夕和黃偉文,作曲家陳輝陽,歌手陳奕迅、王菲、楊千嬅、古巨基等人創作及演繹歌曲的心路歷程,並且從歌詞出發,講述了港樂之所以能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的靈魂所在,以及音樂背後的各種故事。 名人推薦 《夜話港樂》這本書的宣傳口號,我是非常鍾意的,因為,它是比較浮誇,但浮誇得來我又覺得很真實,它說:“只要有廣東歌,就不會有世界末日。”我聽了之後覺得,我替香港很高興,因為我發覺香港有很多東西是仍然值得我們去珍惜、堅持、維繫、搏命的。 ——林夕獲2012年叱咤樂壇填詞人大獎後發表的感言 曾經看過一些戲迷問我為何這些年都不太接戲,此樂評能告訴大家這些年我的時間心血都花到哪裡去。一篇把我十多年音樂演進分析的文章,不錯。 ——古巨基
  • 夜话港乐

    作者:何言

    香港的流行音乐是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长过程中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这本随笔是一位资深港乐迷所写,细腻的笔端触及港乐的方方面面,当中介绍了香港流行乐的台前幕后,如词人林夕和黄伟文、曲作者陈辉阳、歌手陈奕迅、王菲、杨千嬅、何韵诗等,从歌曲出发,讲述了这些曾经感动我们的音乐中的种种情愫,以及背后各种不为人知的故事。
  •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作者:邹小樱

    那些曾经伴无数人走过青葱岁月的香港音乐如今依然是流行音乐的“焦点”,藏着并不等于被遗忘,那些响亮的金曲依然流淌于人们的脑海深处,等待着被激发,被升腾的一刻。作者邹小樱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界人士,用他深沉的笔调讲述了“港乐”中的那些人,那些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情感喧哗和沉淀。 2013年对于香港流行乐坛来说是特别的一年。Beyond乐队成立30周年,黄家驹逝世20周年,陈百强逝世20周年,张国荣逝世10周年,及新世纪以来最令港人刻骨铭心的“沙士事件”(SARS“非典”)10周年,关于它们的纪念,从年头一直排到年尾。这些人,这些歌,更让我们坚信,无论遭遇多大的风浪,维多利亚港依然能展开她宽广的臂弯,保护着里头的小渔船…… 「专业推介」 马世芳(作家,广播人):假如我是一首歌,我最希望遇见的,或许便是小樱这样的聆听者。我将十分乐于让他写我述我,毕竟他烧尽青春,只为了爱我、懂我──我将任他远观近看,任他把玩耙梳,任他絮絮倾诉,任他把我织进不只一代人记忆中最珍惜的那片风景。 陈健添(华语乐坛王牌经理人,一手发掘Beyond、王菲等巨星):香港乐坛有过辉煌的时期,天王天后、四大天王、还有乐队组合潮,我正值在那个年头开过自己的独立制作公司,当过经理人,见证过那个美好的时代。小樱这本书横跨香港乐坛最近的两个时代,以另一种角度、另一种眼光去给我们分析当年多姿多彩的香港乐坛。它有新意、有深度,除了见证了当时的音乐,还一同重温那个年代的文化。 林一峰(香港歌手,旅行家):作者小樱有媒体人的洞察力,也有乐迷的热忱,适度感性地把香港流行乐坛进行了一次侧面探究。小樱让粤语歌的人和事都有血有肉地存活下来了。
  • 人生如此艰难

    作者:公元1874,何言

    《人生如此艰难,你要学会自己取暖》是公元1874的一部叙事散文随笔。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有爱得不能爱的绝望,有甜蜜幸福的温馨,有对人生的质问,也有对生离死别的感叹,多少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化作了这本传递温暖的小册子。书中的故事,因为太过真实,所以书中人物都用了化名。或许阅读的一刹那,你会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似曾相识,这不正是从前的自己吗?没错!因为《人生如此艰难,你要学会自己取暖》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书。 作者公元1874,讲故事的方式非常特殊,他讲最真实的故事,不夸大幸福,不淡化悲伤,不矫情,不做作,把生活写得痛快,把人生写得透彻。他传递正能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他就是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无码生活记录者。 每天,微博上有10万人在听公元1874讲激励人心的故事;每天,豆瓣有2万人在线咨询公元1874,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人在倾听这个叫做公元1874的人。 《人生如此艰难,你要学会自己取暖》出版了,公元1874说:“我带着诚意,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痛苦无助的人。你虽脆弱,但必坚强。如此,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