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上文库

  • 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

    作者:马家辉

    本书系马家辉专栏作品汇编。包括“书页上的事情”和“城市里的情事”两部分,前者体现读书人对于文化、尤其是香港本土文化的理解,后者则是作者对于生命中诸多私事的感悟,从幼年跟随父母出入澳门赌场,到求学时期学校墙上的英女皇头像,再到成人后的各种经历,以及为人父母后的各种思索。作者行文老道风格辛辣,时富有卓见。 自序:让时间迷路 In the mood of Love 樱花下的脸容 凤凰似火 摄影机前的小习作 我的死亡笔记 春节两帖 足球的身体政治学 前进澳门:To赌,or not to赌? 伤城:梁文道,和我的香烟 小女孩和她的香港十年 In the mood of Sex 色欲观音 湿吻王家卫 因为不问,所以美好 Happy Enough? 别低估了张爱玲 墙上的英女皇 In the mood of Reading 有一个人,有个夜晚,死在书下 死在这里也不错 星期天的早上 哈德逊河畔失去了一位沉思者 In the mood of Viewing 长江上有一艘船叫作七号:我们仍爱周星驰 谁最快乐? 电影明暗 自大狂曹操 因为他叫赵子龙 人在棋盘 含蓄的悲恸 日出之所在 英伦男子与纽约女子 愚蠢的好人 怒目蜘蛛 蝙蝠侠遗忘了我们 这一群沧桑的男子 谢谢了,大师 Fin 女孩四帖:Love is永远一起看电影
  • 浮世物语

    作者:李长声

    《海上文库:浮世物语》内容介绍: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共收200首短诗,内容涉及日本历史及风俗,以至当时的维新,每首诵一事,对刚刚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的社会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 温柔的战曲

    作者:田艺苗

    本书由作者发表在《书城》等刊物上的音乐评论结集而成。既有针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有针对音乐家知人论世的评论。 作者学院派的出身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她写起音乐文章来流畅通达,另有一番关照。也使得本书既有音乐爱好者品鉴艺术的作用,也有入门者了解音乐欣赏途径的作用。
  • 闲来翻书

    作者:黄荭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而成。
  • 城市九章

    作者:陈冠中

    《城市九章》系知名作家陈冠中所撰的一系列城市笔记,共有九篇,其中北京、台北、香港各占两篇,余下三篇里,《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分析不同文化的相互包容,《三城记:上海、香港、台北的流动盛宴》分析这三座城市的异同,《坎普·垃圾·刻奇》则是对于新兴城市文化的评论,另有附录题为“爱富族社交语言——英文关键词”,列出了约二百条时下流行的文化精神的英文词汇及中文解释,饶有趣味。作者生于上海,长于香港,有六年的时间以台北为家,现在则定居北京。如此“精彩”的经历,使作者把香港、台北、北京、上海的本质、灵魂“参透”,以文化人的敏感触觉和独特的眼光审视都市前卫现象与观念意识,对这几座城市作出精彩生动的比较、品评,勾勒出一份异彩纷呈、令人颇有“目不暇接”之感且无形有神的城市印象地图,将每座城市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
  • 说来话儿长

    作者:林行止

    《说来话儿长》正文收文五篇,前冠以黄永玉的序《出恭如也》及黄手绘的“出恭十二图”。从插图及序可以看出,全书的主题正在于人类的“出口”。中国人讲究“进口”,而对“ 出口”之事不太在意。在长达两千年的文明长河里,此等污秽之语绝少见诸记载,只有少数发生在厕所里的事故借史册流传至今,如《左传》记载:“ 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欧洲留下来的资料多,我们因此看到许多令今人瞠目的细节。在中世纪,虽然有法律明令禁止,巴黎人仍然当街倾倒粪便,致使巴黎有“臭都”之称;别的城市也好不了多少,在思想璀璨、群星闪耀的启蒙时代,欧洲的城市还是污秽连天,大街小巷堆满了无法处理的粪便;“太阳王”路易十四居然有坐在马桶上接待王宫贵族的癖好;伦敦桥最初是公共厕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欧洲城堡外围的护城河,因为积满了城堡主人的粪便,倒是真正起到了防止外敌入侵的作用。作者知识广博,视野广阔,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论是谈“便便”,还是谈“那话儿”,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插图的故事

    作者:黄裳

    《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连藏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器物名目,乃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而且还能享受到十三篇优美的散文。
  • 作家的隐私

    作者:鲲西

    本书收录了作者三十余篇散文,内容广泛而生动,从西洋歌剧到京剧,从《同学少年都不贱》到《庄子》《文选》之争,从《红楼梦》研究到《柳如是别传》的出版纪实,从E.M.福斯特到劳伦斯,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人丰富有味的精神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书评极富个人特色,他不同于国内外一般的职业评书家,他写的书评时时与散文合流,脱离了书评常有的框架,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个人内心的冲动,而他深厚的学养又使得他评析指陈得当,因此他的书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令人信服。
  • 下一站,天后

    作者:吕明方

    《下一站,天后》系作者历年来的随笔合集,讲述自己游历各国之体会感悟,以及生活在不同城市(尤以香港为代表)之心得。因作者任职企业管理人员,故笔下对企业文化也多有触及,为本书之特色。
  • 普利茅斯的冬日花朵

    作者:宋明炜 著

    这本小书,收录十九篇随笔,一部文体含混(虚构和纪实杂糅)的实验小说(共七章),还有一部批评家传记(共九章)。作者谦称此书所收皆所谓“不务正业”之作,把这些闲时所作的文字,说成是在正经学术工作之外的自我逃逸。但这类写作,或许因在心里占有长久的记忆,而更加宝贵。作者有着浓厚的文学批评功底,对中外文学如数家珍,以流丽文字娓娓道来,无书袋气、无头巾气,只有淡淡的冬日花香。
  • 跳舞的螃蟹,明前的茶

    作者:郑培凯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发表在香港《明报》等刊物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每篇约1000字,篇幅不长,好读易懂。其中有旅游感怀、美食心得,还有对文艺创作的文化意义追索。
  • 书商的旧梦

    作者:沈昌文

    《书商的旧梦》是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的散文集。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 一烟一纸

    作者:蔡翔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的随笔结集而成,既有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张承志等作家学者的人物印象,兼具“学术”和“小品”韵味。
  • 今日无事

    作者:孙甘露

    《今日无事》是孙甘露的随笔集,分四辑。“读写”收录的多为书评;“电影眉批”收录的多为影评;“事物”收录是杂感、笔记;“演讲”收录两篇,一是在2006上海双年展“超设计”系列讲座上所作题为“从影像看设计”的演讲,二是在电台“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上对《安娜·卡列尼娜》所做的解读。孙甘露以独特的文体和文字描绘各种事物与情感,谈论音乐、电影、书籍、都市生活、离别与重逢,或爱与幻想。
  • 闲话三分

    作者:陈迩冬

    《闲话三分》是一本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与三国时代历史事实的略带考证性质的随笔。《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故事经由这本小说的渲染已深入国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说情节等同于历史事实。然则,小说与历史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章学诚评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这样的比例对不对?作者在构思小说时为什么要“虚”?又究竟是“虚“ 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好?好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不好,为何不好?在“虚”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实”的,是从陈志和裴注中取材的?这些材料又有哪些张冠李戴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闲话三分》中得到一一解答。
  • 感官的盛宴

    作者:严锋

    《感官的盛宴》为作者的一部随笔集,书中收录了其22篇作品,具体包括《冷热足球心》《感官的盛宴》《虚拟的枪和真实的血》《〈兄弟〉夜话》等。《感官的盛宴》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先生的随笔集,全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他作为一个超级大玩家,从小时候制作飞机模型、矿石机、望远镜,到现在玩电子游戏、电子音乐等等,他以穷其究竟的好奇与热情,把他的业余爱好上升到一种专业的了解程度,从文学的角度看游戏,再从游戏的角度看文学,考察它们之间的分合与同异,探讨电脑游戏和文学之间共生同源的现象。后半部分是他和余华等作家之间关于网络与人性、王安忆的小说、《兄弟》等的对话。
  • 废名·桥

    作者:吴晓东

    《废名•桥》是对废名《桥》一书的诗学解读,统观乃一部诗化小说研究,散读则为一组文化散文。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他花了十年光阴精心创作的《桥》被朱光潜称为“破天荒”的作品,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中充满了镜花水月的幻美色彩,它的乌托邦般的田牧歌情调是通过对女儿国、儿童乐园、乡土的日常生活与民俗世界等几个层面的诗性观照体现的,最终使小说生成为一个东方理想国的象征图式。在技巧上,《桥》运用了“唐人写绝句”的手法。这种诗化特征又使它成为一个晦涩难读的文本。《镜花与水月》从诗学的角度对废名这部小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和手法的层面切入《桥》的世界,通过对“心象”范畴的捕捉和辨析,揭示了小说的诗学独特性,并展示了一个学界尚未充分触及的微观诗学的研究视野。
  • 门外谈红

    作者:黄裳

    黄裳自幼爱读《红楼梦》,也一直在努力收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谈“红楼”的著作,久而弥笃。这本小书就是黄裳读《红楼夢》的心得,从语言风格到版本考证,从曹雪芹的头像到林黛玉的眉眼,于雅丽、工致的辞藻间,展现了“红楼”之魅。 目錄 前记 《红楼梦》的语言及风格 《红楼梦》杂谈 读《红 楼梦》札记 周汝昌《献芹集》序 春夜随笔 “新”“旧”“红学家” ——春夜随笔之二 关于“自叙说” ——春夜随笔之三 麦克风之类 ——春夜随笔之四 冬日随笔 一夜北风紧 论焦大 话说乌进孝 林姑娘的眉眼 林黛玉的“遗产”承受 荔枝与《红楼梦》 《红楼梦》与电视剧 《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 文采风流第一人 闻高鹗被解脱有感 曹雪芹的头像 “曹雪芹画像”新说
  • 电影,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作者:彭小莲

    本书收录了彭小莲撰写的影评43篇。既有对候麦等电影大师的回顾,也有对《无耻混蛋》等最新影片的评论。导演看电影的视角,使得本书具有了不同于通常影评的分量。作者系情感充沛之人,写道情绪高涨处,能不断抛出新鲜观点,不温吞,也不避讳。这都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有力道的电影随笔。
  • 最难的事

    作者:袁筱一

    本书是法语文学翻译家袁筱一的散文随笔,收入文章13篇,既有作者在翻译法国文学过程中的随性感想,又对杜拉斯《情人》、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内米洛夫斯基《法兰西组曲》等的评论,更有对翻译理论的探讨。语言随性“轻盈”,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