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口述史

  • 浮木

    作者:杨本芬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 浮木

    作者:杨本芬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 重建中国社会学

    作者:周晓虹 编

    本选题全称《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旨在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正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最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 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

    作者:

    《口述历史丛书:马超俊 傅秉常口述自传》内容简介:马超俊、傅秉常是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马超俊,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他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英勇作战、九死一生。后主持建立民国空军,创立南洋烟草工会和中国机器总工会,成功领导了著名的香港大罢工。著有《中国劳工运动史》、《比较劳工政策》等。他的这部口述自传,情节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傅秉常,早年随伍廷芳步入政坛。现将《马超俊口述自传》、《傅秉常口述自传》合集出版,以飨读者。该书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更具史料价值,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中国外交史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农民中国

    作者:曾维康

    《农民中国:江汉平原1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作者通过对江汉平原一个普通村落26位乡民的访谈,(包括出身于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种田农民、老干部、乡村教师、赤脚医生、乡村道士、私营企业主、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新问题。
  • 我在神鬼之间

    作者:吉克・尔达・则伙(彝)口述,吉克・则伙・

  •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

    作者:李方桂

    李方桂(1902-1987)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1924年由清华学堂赴美留学,先后爱教于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著名语言学大师;回国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并当选为首届院士。其后,留美执教哈佛、耶鲁、华盛顿大学等名校二十多年。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开创之功,历史比较语言学、汉语历史音韵学以及北美印第安语研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被誉为“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本书是李方桂先生晚年留下的口述史记录,生动记述了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事业,其中对20世纪语言学的演进多有反映。本书可供语言学专业师生,以及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

    作者:卢敦基 编

    《永康手艺人口述史》讲述了在江西,农历十二月了,过年时间将到了。我们在一个山坑里,离县城大概是一百八十来个公里。那时候,路上结了十几个公分厚的冰,像玻璃一样的。我们就是一路担着来,跌着来;担着来,跌着来。所有好丢的东西全部都丢掉,为了赶到县城来,再回家过年。一路上只看到我们这几个担着担子的人。农民没有出门的。我们用铁丝一根根地捆扎在脚上才好走。如果碰到有墈头的地方,就挂一根绳,手拽着绳子刷刷刷地滑下来。如果有上坡,就一个人先空手爬上去,再放下绳予,把下面的人拉上去。那个路就像玻璃一样,一走就叭一下跌倒……
  • 中国远征军

    作者:李立

    《口述历史辑要丛书•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讲述了1942~1944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中国远征军反攻胜利,大放异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口述历史辑要丛书•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口述者多为参战将士,他们的口述全面还原了中国远征军历史。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

    作者:程郁,朱易安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 与历史对话

    作者:杨祥银

    本书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关于口述史学的专著,既系统地介绍了口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比较全面地综述了中国及世界十三个国家口述史学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口述史学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其中外国口述史学及有关专题,系邀国外著名口述史专家共同完成,具有权威性。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实用的口述史学入门指南。
  • 藏族妇女口述史

    作者:杨恩洪

    《藏族妇女口述史》内容简介:西藏有文字的历史近两千年,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对于妇女贡献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可以说,其文字所记录的只是一部西藏男性的历史。这种事实相对于藏族妇女对历史所做的贡献是极大的不公正。藏族妇女占西藏人口的51%,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她们有过辉煌的从政史,同时又经历了地位低下的沦为男子奴隶的岁月。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聪明才智,在社会的生产劳动、文化传承以及人类延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藏族妇女赢得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于广大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来说,她们经历了西藏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更是在从传统社会步人现代社会的同时,正在走向世界。把她们的生活经历、感受记录下来,不但可以使人们了解20世纪藏族妇女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个侧面,同时对于传统的文字记录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 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

    作者:宫崎勇

    《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述了:作为日本资深的官厅经济专家,宫崎勇参与了日本战后众多的经济决策过程。作者以口述史的方式为我们再现了政策形成现场的实景,我们可以据此了解到这些政策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了日本作为一个先行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日本经济决策界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的。他们的经验,特别是有关日本如何克服石油危机、调整贸易顺差和进行“结构改革”的部分,对于当前面临类似情形的中国显得尤为珍贵。
  •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

    作者:袁晞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是写给经历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看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民日报》社论影响着中国社会,甚至改变了许多个人的一生。《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也是为更多想了解中国过去、关注中国现在和思考中国未来的人写的,鉴往可以昭来。《人民日报》社论曾经是可以呼风唤雨的。
  • 亲历现代中国

    作者:杨善华 编

    《亲历现代中国》,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主编的口述史著作。 20世纪这100年是中国城乡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在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中国社会其实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断裂,而仍然体现出一种延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延续是通过生活在中国社会,而又跨越了不同时代的人的延续表现出来的。 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一段埋藏在普通人记忆中的城市生活历史。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以及默默无闻的街道中,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或随波逐流,或起身反抗,这里没有英雄史诗般的传奇,也没有置身政治和生活旋涡之中的紧张和激动,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恒常。但这恒常中蕴含的何尝不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轨迹?
  • 小谈往事

    作者:邢小群

    权力对历史给定的解释是粗线条的、单色调的,但我们都想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口述史以更细致、更丰富的内容瞻望社会名流、关注平民百姓,还原历史的真实写照。本书中,知名学者邢小群采访了昔日望族建德周家的后人周启博、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孙女黄且圆、前国务院总理纪登奎之子纪坡民等人,重新记录那些被尘封的家国往事。
  •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作者:胡頌平

    胡頌平,浙江溫州人,他是前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1958年至1962年去世前的秘書。 胡頌平編過《胡適之先生譜長編初稿》,全書長達三百餘萬字,是研究胡適的必備參考書。胡適晚年常同他談到一些歷史、文化、人物,胡頌平都記在《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裡,他曾經想讓胡適看這些記錄,但胡適最後還是沒看,胡適說「你還是當做我不知道的記下去,不要給我看」。唐德剛在《民主先生與自由男神》一文中曾暗示胡頌平本來是奉命監控胡適,但後來竟成了「胡學」的「程門立雪派」。
  • 记忆

    作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编

    “北大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院庆之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制定了一份北大考古口述史编写计划,对北大历年的考古师生进行大规模、不设题目、不限时间的访谈,请他们把自己记忆中的北大考古描述出来,把他们人生与北大考古千丝万缕的关系梳理出来,把他们对北大考古的评价与期望贡献出来。这将是研究北大考古历史的最为生动和直接的宝贵资料。本书首先采纳了49级至52级17位先生的访谈笔录,分别请他们审阅定稿后,汇成《记忆——北大考古口述史》的第一集编辑出版。
  •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作者:张朋园、郑丽榕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被称为“云南王”,主政云南18年,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周恩来在龙云去世时,曾明确指出,龙云一生有三大功绩:抗日、反蒋、联共。《"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是龙云之子龙绳武先生的口述纪录,讲述龙云由地方军阀到抗日功臣,再到“民主斗士”的曲折一生,揭开龙云与蒋介石之间矛盾的由来。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对民国前后的云南社会文化状况、政局演变、时事人物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讲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研究民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 中国知青口述史

    作者:刘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