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隋唐

  • 江山2·南征北讨

    作者:墨武

    萧布衣蓦然成了东都的新权贵,开始涉足复杂高深的政治权力角逐。大隋正面临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局势。先是旧阀势力李敏家族突谋叛乱,其后各处农民军纷纷起义,塞北的突厥族始毕可汗也突谋染指中原,还有太平道的神秘势力暗中涌动……萧布衣以太仆少卿的官职,渐渐积累智谋、能力和威望,南下北上,江山胜景在这个青年人面前渐渐展开!
  • 江山4·金戈铁马

    作者:墨武

    萧布衣以淮南为据点,开始图谋扩张。先是只身进入东都,取得摄政西梁王的资格,然后破李密率领进军东都的百万瓦岗大军,取得中原之地;再入巴蜀,订立和平盟约;仗李靖之力,取得荆楚;败王世充,战窦建德;同时,李渊也在关中加剧吞并的进程,并联合突厥,欲借突厥的兵力入主中原。中土版图终于渐渐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 江山5·三分天下

    作者:墨武

    经过数度角逐,江淮军败亡,一代枭雄李密也死于对萧布衣的暗杀一役,宇文化及一干人也被窦建德除掉,徐圆朗被灭,李靖尽收西南河山。天下逐渐显出萧布衣、李渊、窦建德三分的局势。与此同时,全书所埋的诸多谜团也渐渐显明。李玄霸到底有没有死呢?萧布衣的父亲萧大鹏好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昆仑是谁?思楠为何和假陈宣华如此相像?
  • 三十六英雄

    作者:连阔如口述,贾建国、连丽如整理

    《三十六英雄》,即《隋唐》、《响马传》,根据1934年7月3日起连载于《新北平报》上的文本整理而成,此次出版系首次结集上市。这套书最热闹的节目当属贾家楼三十六友歃血为盟,内中有程咬金劫皇杠,引出秦叔宝三探汝南庄,染面诈登州,反山东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三斧定瓦岗,隋亡唐兴,瓦岗散将,最后以李渊父子得了天下而结束。隋因响马而亡,唐以响马而兴,故名《响马传》。此书是连阔如的代表作,书情细腻,结构严谨,尤其在悬念设置处极其巧妙,令人欲罢不能,手不掩卷。 为使本书既保留评书话本的行文风格及口语化特征,同时又符合现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出版时除了更正原文讹误,还做了以下修订: 1、调整版式。原文繁体竖排,旧式标点,字行之间局促繁密;现改为简体横排,新式标点,版式大方疏朗。 2、重新划分回目并增加小标题。原文共800回,回目字数长短不一;现调整为99回,回目均为两句八字。 3、重新划分自然段。原文不分段,一回即一段;现根据情节变化及上下文逻辑关系重新划分。
  • 隋文帝传

    作者:韩昇

    《隋文帝传》主要内容:艰难时世、家世疑云、多事之秋、政变建隋、除旧布新、御侮安邦、开皇之治、君臣之间、统一大业、偃武修文、太平志逸、家族纷争附表、苍凉晚景等。
  • 响马传

    作者:陈青远 口述,宫钦科,穆兰 整理

  •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两册)

    作者:任半塘,王昆吾 编著

  • 唐人行第录

    作者:岑仲勉

    在唐人诗文集中,经常发现以行第相互称呼的例子,后人颇费考索。本书以姓氏笔画和排行为次序,详加考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工具。另外还收录了作者的《度全唐诗札记》、《读全唐文札记》和《唐集质疑》三种著作,以备互相印证。
  • 正儿八经说隋唐

    作者:王玉伟

    《正儿八经说隋唐(1):历史挑山工》内容简介:那是一个带着一丝血腥的时代,但那也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想被别人统治,唯一的选择就是统治别人。生于一个那样的时代,他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把时代当作自己的舞台。于是,顶盔贯甲的武将来了,他们在万马军中拼死冲杀,哪怕到头来身首异处,马革裹尸。摇着鹅毛扇的阴谋家来了,他们在庙堂之上设谋划策,滔滔雄辩,哪怕到头来家国俱碎,只是画饼。 许多人不喜欢做历史研究,但历史本身却以无可阻挡的魅力让我们沉迷在了他的怀抱。
  • 隋亡唐兴七十年

    作者:蔡磊

    《隋亡唐兴七十年》是一部关公战秦琼式的作品。作者在隋亡唐兴的大背景中,将隋文帝、隋炀帝与唐高祖、唐太宗这两对父子,尤其是唐太宗与隋炀帝这对历史上好坏皇帝的典型,做一番对比阅读,别开生面。关心历史其实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隋亡唐兴七十年》既有对历史事实的拨乱反正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剖析,又有对历史独具一格的反思,在探求历史真相的同时,启迪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 忠义响马传(一卷 上、下册)

    作者:马连登,李鑫荃,马岐

    《隋唐演义》是讲史类评书的重要书目之一,历来被说书艺人称为“袍带书”之冠。它又名《说唐》、《兴唐传》、《大隋唐》、《瓦岗演义》、《响马传》等,南北评书、评话艺人会讲述者甚多。评书艺人说《隋唐》一般从秦琼出世(或程咬金出世)开书,经七杰反长安、伍云召反南阳、贾家楼聚义、英雄会夺金堤关、程咬金三斧定瓦岗、杨林三打瓦岗山、十八路反王会盟等关目,说完李元霸锤震四平山即剪书,鲜有说完《说唐前传》全本的。 北方评鼓书名家马连登家传传统评书《大隋唐》可称评书《隋唐》的范本。从《忠义响马传》(一卷,马岐、李鑫荃整理,工人版, 1987/12/一版一印,32回,948页)中我们依稀可见马连登先生说书的风范。陈荫荣《隋唐》固然影响甚广,但究其根本,仍不如马家。(关于《兴唐传》,后文另述) 缘何作如此说呢?马连登《隋唐》特色就在于一个“评”字。评论古今得失,纵览世间风云——这是评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其评书语言的运用,既鲜明生动,又不失文采。此外,在刻画人物上亦有独到之处。像对秦琼和杨林的关系,每多肯定秦琼的“仁义”观念,是非无所褒贬,而本书着重从秦琼的思想、心理状态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增益了一些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设置更为合理。剪书处“断龙山义放杨林”即是独家书,徐茂功智激秦琼去阻截溃不成军的杨林,借秦琼的“仁义”观念放走敌手,既表现了徐茂功的深谋远虑,又暴露了秦琼的弱点,有助于听众对书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 唐六典

    作者:李林甫

    《唐六典》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图,此书本应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故书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与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实际上还是按照唐代国家机关体系进行编纂。此书分三十卷,其篇目为:三师、三公、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官侍中省;御史台;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铸钱监等;将作监、都水监等;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太子三师、三少、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内房内官;太子家令、率更寺等;太子左右卫诸率府;诸王府公主邑司;府、督护州。 《唐六典》曾否颁布施行,历来学者间颇有争论。参与修书的韦述说,此书于开元“二十六年奏草上,迄今在直院,亦不行用”(《直斋书录解题》)。唐宪宗元和(806-820)初,吕温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也说,六典“星纪六周未有明诏施行”(《吕温集》)。宋范祖禹也认为“唐六典虽修成书,然未尝行之一日”(《范太史集》)。但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卢杞奏事引用六典,唐宪宗元和中刘肃撰《大唐新语》称六典“迄今行之”。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取一种折衷的观点,一方面说“唐人所说,当无讹误”,承认韦述、吕温书未颁行的说法是正确的,一方面又说“疑当时讨论典章,亦相引据,而公私科律则未尝事事遵用”,认为六典并非全未实行。近人岑仲勉认为,六典未经朝廷颁布施行无可怀疑,但六典是排比现行令式编成的,现行令式本来具有法律效力,为人遵用,不过其中有一部分,编书时就已改变,或后来改变,因此未能事事遵用。 书名,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注。《直斋书录解题》引韦述《集贤记》注:“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是书,帝手写白麻纸六条曰理、教、礼、政、刑、事,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张说以其事委徐坚,思之经岁莫能定。又委毋□、徐钦、韦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并入注中。后张九龄又委苑咸,二十六年奏草上。”唐刘肃《大唐新语》和《唐会要》也有类似的记载。根据这些史籍,可知此书是臣下奉玄宗之命所撰,自奉旨至成书历时十余年,中间曾多次换人,最后经李林甫进奏皇帝。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作者:唐长孺

    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 唐大诏令集

    作者:(宋)宋敏求 编

    《唐大诏令集》是唐代以皇帝名义颁布的一部分命令的汇编。全书一百三十卷。北宋宋敏求(1019~1079)编。宋仁宗时,敏求父宋绶为知制诰兼史馆修撰,曾将唐代诏令加以汇集。宋绶死后,敏求将其父所辑唐代诏令区分为十三类,编成该书。 诏令是官方文书。魏晋以后,把册书、诏、敕等总称为诏。该书所收诏令含有唐朝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且个别诏令已不见于现存其他史书。该书自宋至清末都是抄本,错别字多,而且缺佚第二十三卷。其余各卷也有若干残缺。清末光绪年间才据明抄本刻版,收入适园丛书。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排印本,据诸校本改了一些错误。此次我局据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排印本重印。
  • 陆贽集(上下)

    作者:陆贽

    《陆贽集(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陆贽是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本文收录了他任翰林大学士及宰相期间所拟制诂、奏议、奏草、共二十二卷,另附补遗一卷,附录三卷。陆贽任职期间,逢政局动荡,他所制诂、奏议等,大多为一时匡正规劝之作,但论谏讥陈时病、剖明是非得失,并且情理并重,兼有骈文与散文的长处,因此深受后世推崇。文集所录文章,也是了解中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资料。陆贽集历代都有传刻,此次主要以本世纪初董士恩汇注汇评本为底本,加以标点、校勘而成。
  • 隋亂典藏套書

    作者:酒徒

    《隋亂》1~6冊 + 典藏精緻書盒 《隋亂》全系列簡介: 大隋將亂,群雄並起,這是一個災難,也是一個天賜良機。 像李旭這樣一個平凡的農家子弟,若非身逢亂世,也沒有機會多遇轉折,歷練成扭轉大時代的不世豪傑。 14歲離家前,李旭生平最大的志向,不過是當個縣丞,讓父母過幾天不受欺負的安穩日子。怎知一踏出家門,等待他的,竟是天崩地裂的成長之路,要不就懦弱倒下,要不,就挺直背脊迎戰命運。 原本淳厚懵懂的李旭,憑著耿直勤懇的性格,歷經數度奇遇,一路快速成長,和大唐開國功臣徐世勣一起縱橫塞外、初犢小試;為大漠女兒射鵰、贈狼;捲入世家大族與權臣之爭,在爾虞我詐中浮沉;與李世民並肩作戰,出奇計大破突厥四十萬雄軍;和受業恩師官賊兩立、為同族表兄出賣;和李婉兒、李萁兒、紅拂女情場糾葛;和秦叔寶、程咬金結成莫逆之交,指揮千軍萬馬亦從容不迫……,終成唐代最受稱頌的經典俠義傳奇──虯髯客。 酒徒以歷史上謎樣的缺口,寫就了一部飽含人間曲折際遇、讓人不忍釋卷的歷史巨構!
  • 唐高宗的真相

    作者:孟宪实

    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功来衡量,他都是个成功的皇帝。然而,传世史书却多把他描绘成“软弱无能”的人。这是因为他培养的武则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因为后来的史家要为防止出现女皇专政的局面提供可借鉴的史实,他们宁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牺牲历史的真实。作者在爬梳、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 隋书(全六册)

    作者:魏徵

    《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的内容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 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

    作者:曲昌春

    《唐史并不如烟》内容: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在山呼海啸的人群中,青涩少年李渊静静伫立,此时他的身份是大隋独孤皇后的外甥。没有人能够想到,36年后,当年的青涩少年成了大隋王朝的掘墓人。 在隋末的乱世中,李渊不是起事最早的,也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他却是笑到最后的人。遗憾是,他生活在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夹缝之中,跟隋炀帝的身后臭名相比,他太黯淡了;跟唐太宗的身后盛名相比,他太平庸了,但风云三百年的大唐开国却始终无法绕开李渊。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对手,也照出了自己,大唐开国是强者李渊奋斗的结果,也是隋朝无意中成全的结局,大唐开国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王朝更替的宿命。
  • 隋唐长安

    作者:荣新江

    出版说明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与当今中国学界之极力推崇‘专著’不同”,陈平原先生坦言:“我欣赏精彩的单篇论文;就连自家买书,也都更看好篇幅不大的专题文集,而不是叠床架屋的高头讲章。前年撰一《怀念‘小书’》的短文,提及‘现在的学术书,之所以越写越厚,有的是专业论述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剪裁,以众多陈陈相因的史料或套语来充数’。外行人以为,书写得那么厚,必定是下了很大工夫。其实,有时并非工夫深,而是不够自信,不敢单刀赴会,什么都来一点,以示全面;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才把书弄得那么臃肿。只是风气已然形成,身为专家学者,没有四五十万字,似乎不好意思出手了。” 关于该丛书的编选,作为主编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与其兴师动众,组一个庞大的编委会,经由一番认真的提名与票选,得到一张左右支绌的‘英雄谱’,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这既非学术史,也不是排行榜,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书人,以他的眼光、趣味与人脉,勾勒出来的‘当代中国人文学’的某一侧影。若天遂人愿,旧雨新知不断加盟,衣食父母继续捧场,丛书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我相信,这一‘图景’会日渐完善”。 关于丛书的编选宗旨,陈平原先生有三点说明:“第一,作者不限东西南北,只求以汉语写作;第二,学科不论古今中外,目前仅限于人文学;第三,不敢有年龄歧视,但以中年为主─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历史原因,选择改革开放后进入大学或研究院者。” 于今,陈先生的宏愿,经由我们的“加盟”和大陆读者的捧场,可以说已部分得以实现;无论如何,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做点传薪的工作,也是复旦出版人的志趣所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