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英国文学

  • 一个无赖的一生

    作者:维基·柯林斯

    《一个无赖的一生》主要内容简介:弗兰克·索夫特里出身高贵,但却向往自由生活,厌恶世俗中的繁缛礼节,和人与人之间虚情假意的客套。在与家庭决裂之后,他开始了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意外地,他爱上了货币伪造者杜希弗的女儿——美丽的阿莉西娅,并且为此他糊里糊涂地卷入了她父亲的造假活动之中。在杜希佛将女儿送到威尔士后不久,这个造假币点就因内部人员的出卖而土崩瓦解。弗兰克侥幸逃出,开始了向威尔士的寻找爱情之旅……
  • 圣诞老爸的来信

    作者:[英]J.R.R. 托尔金

    *英国文豪、《霍比特人》作者托尔金经典亲子绘本故事 *萌娃多多的睡前枕边书,多爸黄磊带多多及小闺蜜共同翻译,导演赖声川悉心英文指导 *带给孩子所有属于圣诞的快乐、无邪与甜蜜,今年最好的亲子礼物 近100年前的圣诞节,一位父亲在壁炉旁,看着渴望听故事的孩子,冒出了一个想法,用圣诞老爸的口吻给他的孩子写信。这一写就是二十余年。第一封信带着亲手绘制的图画,和父亲精心挑选的礼物一起被放在圣诞袜里,来到了三岁的最大的孩子手中。从此,一个由满满父爱、纯真之心描绘的北极生活在孩子们心中发芽、生长……那个世界里有会说话的北极熊,有多才多艺的精灵。 近100年后,这本充满父爱的绘本,连同北极圣诞老爸的故事和图画,成为了中国小女孩多多的睡前枕边书。她的老爸黄磊,陪着她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将它翻译成中文,进入那个快乐无邪甜蜜的世界。更多的中国小朋友,能够在父爱的陪伴下,在心中种下纯真的种子,伴随他们成长一生。 每年十二月,托尔金家的孩子们会收到一个盖着北极邮戳的信封。信封里装着圣诞老爸写给孩子们的信,以及画给他们的画。每一封信都是圣诞老爸用冻得抖抖抖的手亲手写下画下的。孩子们超爱圣诞老爸在信里讲的故事——他在北极老家的朋友、房子,以及许多或滑稽或奇妙的事儿:驯鹿把缰绳扯断了,搞得礼物四散到处都是;爱唱反调的北极熊爬上了北极柱,却从圣诞老人的房顶摔进了他的客厅;北极熊还把月亮摔成了四瓣儿,让住在里面的人掉到了后花园里;还有他们与住在圣诞老爸屋底洞穴里的半兽人部落之间的“战争”……北极熊偶尔会潦草地留个便条,精灵伊尔贝斯有时也会用他优雅飘逸的笔迹写上一些北极生活的细节。 写信的圣诞老爸其实就是托尔金老爸自己。第一封信写于1920年,当时最大的孩子约翰只有三岁。圣诞老爸的来信一写就是22年,托尔金的几位孩子都曾为之深深着迷,给圣诞老爸回信交流。最期盼圣诞老爸来信的小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至今仍在守护父亲创造的中洲传奇。 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一个由满满父爱、纯真之心描绘的圣诞老爸的无邪甜蜜北极童话在孩子们心中发芽、生长……
  • 金字塔

    作者:【英】威廉·戈尔丁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一九八三年因其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艺术以及神话的多样性与普遍性,揭示了当今世界的人性状况”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金字塔》是戈尔丁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入探讨在黑暗的人性与世界中爱如何可能的佳作。小说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截取了主人公奥利弗人生中的三个片段:十八岁那年的夏天,牛津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以及四十五岁的旧地重游——小说的结构仿照贝多芬的奏鸣曲设计,极具艺术性而且寓意深刻:在这座金字塔的尖顶上熠熠生辉的主题就是“爱”:“与人相处要有爱心;有爱心则生,无爱心则死。”
  • 现代英国小说

    作者:布拉德伯里

    本书是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对1878至2001年间的英国小说进行的综合性评论和研究。它就像一个过滤器,精心拣选出这一百多年间的重要小说家及其作品。探讨了小说承载的社会与道德关怀以及其所蕴含的种种艺术潜力和可能性。作者在1993年初版的基础上,于此修订版中对1945年以降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改写和补充,增添了新的章节,将小说研究带到了世纪之交,带入了新的千年。
  • 英国文学史(第一册)

    作者:陈嘉

    This is an attempt to write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dmittedly with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he traditional as well as the more modern views in the West on literary movements, schools, traditions and influence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on individual English authors and their major and minor works are here given due respect and serious consideration, but with the reservation sometimes to differ and occasionally to introduce new and totally contrary judgme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e., the writers and their writings are to be given their proper places in each ca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les, healthful or otherwise, that they play in the progress of history, social and literary. Of course,whether or how far have I succeeded in these pages in living up to the theory advanced above awaits judgment from my readers.  This history is written primarily for Chinese readers, in particular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ith the aim to give them 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 century. As man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oday are being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nglish literature in any systematic way,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the major writers and rather detailed resumes of their major works are generally provided in this history, before I enter into any serious discussions on the authors and their writings.  A companion-book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selections from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representative English authors, arranged chronologically and accompanied with introductory remarks and notes, is expected to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as this history. It is hoped that the two books together, this history and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ll give the students a rudimentary knowledge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vastly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icien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mong English major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day, a shorter history than this, written in simpler language, seems also necessary for the present. Such a book is now being prepared.
  •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

    作者:亨利・菲尔丁

    本书以反面人物力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卑鄙无耻的伪君子形象。作者以十八_世纪英国当朝高官为原型,用歌功颂德的文字加以“吹捧”,实质上是揭露鞭答了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是英国文学史上写法极为独特之佳作。
  •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笛福 Daniel Defoe

    摩尔·弗兰德斯生在新门监狱里,母亲是盗窃犯,即将被流放到弗吉尼亚。这个被遗弃的女孩子在富有同情心的科尔切斯特市长家中长大,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15岁时,遭诱奸,但是她后来体面地结了婚,扭转了命运。可是当第一个丈夫去世后,她一再婚嫁——先后嫁过五次,有几次甚至还嫁给了有妇之夫,并且为捞几个钱与各种人私通。有一次,她访问了弗吉尼亚,结果发现她眼下的丈夫竟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兄弟,于是撇下他独自回到英国。在过了一段极端穷困的生活后,她竟成了一个非常高明的扒手但终究还是被抓住了,并和她母亲一样,被投入了新门监狱。在狱中,遇到了一位被宣判有罪的拦路抢劫犯詹姆斯,这人正是她许多前夫中最喜爱的一个,他俩都被发配到弗吉尼亚。他们设法带去了所有的不义之财。到了弗吉尼亚,摩尔发现自己还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个种植园。从此她和詹姆斯在发家致富和痛改前非的气氛中度过余生。
  • 英国当代诗选

    作者:(英)莫里森

    《英国当代诗选》原书序言 文/马永波 译 文学史中有一些关键点那时感性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新的,通常是攻击性的特征被打击;转变被质疑粉碎或简单地作为转变被曝光;形式的革新伴随着不熟悉的主题材料开始讨论。一段时期有着非常不同背景和气质的青年诗人可能感觉他们自己,或被批评家感觉成,在沿相似的路线工作。尽管它的长期影响依然是不清晰的,这样一种感性的转变最近在英国诗歌中已经发生。它以延伸,占据着1960年代与70所代的大部时间,那时似乎──至少在英格兰──还没有什么要发生,那时英诗的成就被戏剧和小说所遮蔽,尽管存在着强大的单独的作家,但仍缺乏一个整体轮廓和方向。现在,在一段昏睡期之后,英诗再次经历着一次转机:一大批作品已经创造出来,要求被重视,要求改革诗的口味。本着这种转变是真实和重要的,并需要引起更广泛的公众注意这一信念,我们编辑了这本选集。 当然,我们不是本世纪作出如此声明的最早的编辑者。这是每个时代以做出某件非凡之事而自傲的特权──正象每一时代正在进行的冒险在历史的眼睛看来是荒谬的一样。“英诗正再次演出一种新的力量与美”:爱德华.玛什在1912年这样介绍最初的乔治亚选集。类似的坚信也存在于埃兹拉.庞德和艾米.罗厄尔1914和1915的意象主义者选集,迈克尔.罗伯茨1932年的《新签字》,40年代初期的新启示派选集,1956年罗伯特.康克斯特的《新路线》,以及A.阿尔瓦雷兹1962年的《新诗歌》。在这些标题中“新”这一词语是显著的,而革新是所有编辑者最古老的艺术。以声明做出一点怀疑的面目出现是唯一适合的。但是这是自英诗最后重要的选集出版以来二十年的现在:──是否在这个世纪的文学史的循环中没有任何东西要去经历----那是一个不寻常的长久的空隙,而用一个象征性的选集去填充它便一定是它自身的某种机制。我们相信我们可能做得更多;这是一部最近数年,许多严厉的观察家正逐步认同的新英国诗歌的选集。 英诗的新精神在60年代末期于北爱尔兰开始为人所感知;更近一些,一大批四十岁以下的天才诗人,也已经涌现。有代表性地,他们比以往的诗歌时代显示出更崐大的想象自由和语言学上的勇气。不受直接的战后生活逼迫的影响,不抗拒对他们自己的文化的威胁,他们发展了一些荒谬和关于现代主义者怀旧的文学自我意识。这不是暗示他们的作品是轻浮和不道德的。关键之处在于,作为使熟悉的再次陌生化的一种方法,他们用已经成为邻居的诗人或熟悉的局内人已被接受的思想,交换了人类学家、外国侵略者或者记起的流亡者的态度。(确实许多诗人都是流亡者。)它是景观的一次改变,在一些诗人那里表现为,喜欢隐喻换喻的诗性奇异和朴素的语言;在其他人是很明显的对叙述的更新了的兴趣──对细节和事件复杂性(经常是戏剧性的)的描述,也在于记录下包含其中的重述的困难和策略。换句话说,它表明,对相对主义的全神贯注──而这象征了与五、六十年代英国诗歌中以菲利浦.拉金为首的明显的经验主义模式的根本分离。新诗经常是结局开放的,不愿指出寓意,或者过于优雅地结束它选择来转述的东西。并且它重新主张诗歌中想象的首要,逐渐看见想象不是如过往时代那样,是现代历史(希特勒,纳粹和苏维埃阵营)黑暗力量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敏感和更新的潜在源泉。 这种进步始终反感坦白的个人诗歌的生产。大多数由青年诗人发展出的技术是为了强调他们自己与主题之间的空隙。这些诗──用借自希默斯.希内的“暴露”的一个短语“心灵的逃亡者”来说:不是他们自己生命的居民,而是好奇的观察者,不是牺牲者而是旁观者,不是在一间温暖的白色忏悔室工作的诗人而是戏剧家和讲故事的人。这一点值得强调,因为阿尔瓦雷兹在《新诗歌》中希望发生的变化,已经产生出了非常不同的一种诗歌。我们的选集不得不十分注意阿尔瓦雷兹的选集:它巨大的影响和它战斗性的序言──对“优雅”的攻击和冒险在第一版中采用两个美国人(罗伯特·洛厄尔,约翰·贝里曼)的诗,在1965第二版中又选了西尔维亚·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顿,和一个英国人(特德·休斯)──是确实有名的。但它已经变成了历史档案。四个美国人已死;特德·休斯是一个非凡的作家,但不再是英国诗歌的精神领袖;而阿尔瓦雷兹固执于“崩散的力量”是表现在诗歌中的,不是由英国人的端庄所隐瞒起来的,已经逐渐显得过度单纯。《新诗歌》所暗示的在主题的严肃和成功的质量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关联,是许多青年作家──如詹姆斯·芬顿──所轻蔑的: 他告诉你,以最阴郁的音调, 如果诗人们要得到他们的燕麦粥 第一步是撕开他们的喉咙。 把诗的绵羊与山羊 分开的办法 自杀。 有另外一个原因为何近期的英国诗歌采取了与阿尔瓦雷兹所提倡的那些十分不同的形式:希默斯·希内的出现和榜样。最后十五年中最重要的新诗人,我们非常有意地放在我们的选集之首,希内是阿尔瓦雷兹在那时不能预见到的并从那时起一直在攻击的一个人。就表面判断,阿尔瓦雷兹对希内作品的敌意似乎仅仅是刚愎的。事实上这与《新诗歌》所采纳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阿尔瓦雷兹赞扬洛厄尔,休斯等等,因为他们对经验处理的“赤裸”,并且他提出语言仅仅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治疗术的处理设备。希内的特征则是更加间接;而且他以语言为乐,享受它----如“布洛赫”等诗──作为某种嵌在政治、历史和当地中的东西,同样有它自己的宜人之处。 希内的力量和技巧在逐渐被称为“沼泽诗”的作品中十分引人注意,这些诗通过一个从前的北方文明的苦难和它祭祀的牺牲品折射了当代爱尔兰问题的经验。沼泽人,被按照仪式谋杀的尸体在泥浆保存了几个世纪,变成希内真实的关怀。这一系列诗中最有名的一首是“格劳巴尔人”,描述了一个细微的典型的修复过程: 仿佛被倾倒进 柏油里,他躺在 一个草泥的枕上 似乎要为 他自己的黑色之河而哭泣。 他手腕的谷物 象沼泽燕麦, 他足跟的球 象玄武岩鸡蛋。 他的脚背已经皱缩 冷得象天鹅的足 或者一根潮湿的沼地树根。 他的臀部是分水岭 和一只贻贝噘起的唇, 他的脊椎骨是一条 泥浆闪光下面捉到的鳗鱼。 头颅抬起, 下巴是一个帽檐 在他砍坏了的喉咙的 通风孔上升起 已经晒成褐色变得坚韧。 那治愈的伤口 向内打开一个黑暗的 有接骨木果实的地方。 谁会说“尸体” 面对他生动的特质? 谁会说“躯体” 面对他晦暗的睡眠? 而他生锈的头发, 象一个胎儿 不可能的一绺。 我最初看见他扭曲的脸 在一张照片中, 一个头和肩膀 从泥浆中出来, 象一个产钳夹出的婴儿被碰伤, 可现在他 在我记忆中完整地躺着, 一直到他指甲的 红色号角, 悬挂在天平中 用美和恶毒: 用死去的高卢人 过于严苛地包围在 他的盾牌上, 用每一覆盖的 被鞭打,和砰然倒下的牺牲者 真实的重量。 这首诗以两个步骤将掘出的尸体恢复到我们的意识之中。首先,似非而是地说,似乎只是在希望远离和驱散它。当希内的眼睛徘徊在解剖学上时它把皮和骨转换成了一堆零乱的无生命之物:手腕成了“沼泽燕麦”,足跟成了“一只玄武岩鸡蛋”,致命伤成了一个“黑暗的有接骨木果实的地方”,如此等等。但是这文学的客观化的凝视事实上意味着主观;在用探索它与事物的相似来断言尸体的死亡性的同时,希内也用他的术语再次构成了它。治泽的牺牲品被交付给一种后来的生活,不仅作为一纪念性的非凡碎片而存在,也是对它返回的世界的一个生动注释。它是对当代暴行,今天仍被“鞭打的砰然倒下的”牺牲者的一个悲惨预言。希内在“格劳过程也有这样庞大的象征意义:它演示了我们经常面临的“崩散的力量”如何被最好地接近,不是赤裸和歇斯底里地,而是随着“晦暗的睡眠”(不要混淆于感觉的匮乏)使那更大的历史构架成为可能。这是许多他的后继者们要注意的一点。 认为希内总是以这种间接的方式写作可能是一个错误。象许多其他北爱尔兰诗人一样,包括德里克·马洪和迈克尔·朗利,他师从菲利浦·霍布斯勃姆,60年代初他在贝尔法斯特执教并完全忠实于50年代的运动派作家。运动派的日常感觉,精巧的技艺,和细致等优点在所有这些诗人的早期作品中都是很明显的,只是逐渐地他们发展了一种更为象征和关联的模式。希内与马洪,朗利及其他人的同盟出现──那就是贝尔法斯特“集团”──是为什么他必须不为单独看待的原因之一。尽管他是超群的人物,他没有独立实现被称做北爱尔兰的“文艺复兴”。要理解在阿尔斯特成就了什么你应该也看看这些诗,如马洪的“在威克斯福德一间废弃的小屋”,朗利的“伤口”,保尔.穆东的“爱尔兰航海传奇”,汤姆.波林的“黄昏的港口”和米德布.麦古凯的“搬家”。沉思北爱尔兰写作的复兴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是有趣的。诗人们全都经历了“生活在重要之处”并在值得考虑的压力下做出“反应”的那种感觉。他们被带到艺术与政治,私人与公共,有意识的“制造”与直觉的“灵感”之间关系的严重问题面前。但在总体上他们避免了一种直接记录的新闻报导式的诗歌。爱情诗和家庭诗──例如朗利的“纺织工”──已被创作出来的适应一种不同寻常的宽范围的社会反应,同时有些诗人面向其它文化,作为一种方式将其即刻和直接地放入一个更宽的透视远景中去。希内的沼泽诗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类似的意图充满了马洪的考古学挖掘,穆东的杂货商的旅行和波林的20世纪初期俄国的再创造。 近期的北爱尔兰诗歌给人如此深刻的印象(这里包括了六名来自北方的诗人)。以至发现如此经常地在它的影子里讨论英国诗歌便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如何阅读”(1928)中埃兹拉.庞德便声称“是语言在保持着爱尔兰”。但正如奥登和其他人在30年代拯救了英国诗歌的声誉,在70和80年代新时代的诗人已经开始做同样的事情。两个关键人物是道格拉斯.敦和托尼.哈里森,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背景和幼年的教育把他们安置在一个文化建设的角度。敦的“野蛮人”承担着对敦称之为“权威”的“一种默许文化”的温和的恢复,两个作家都坚持他们改变传统的力量和价值,是外省的和工人阶级的。但是宁愿一起拒绝文化建设,敦和哈里森也不为他们自己的目的,采纳并改变诗的形式。这种张力巧妙地表达了他们最有优势的主题之一:在学习诗意地清晰表达情感思想之中,他们已被切离了他们的背景。工人阶级作家与他们的社会脱离的刺激在哈里森的“我泰山(美作家柏辽兹所著丛林冒险故事中之英雄)”中被幽默地处理: 在呼啸的人群外面,第二十街的旗, 一个泰山为一个厌倦的小伙子用真假嗓音互换而唱, 他的手放在他的热带葛藤上……不,背对 拉比钠斯和他发出火焰的剑。 离开雷金,然后所有男孩去鱼油商店, 离开塔廷,出发去看反复上演的电影, 折叠式牌桌,绿色厚羊毛毡桌布, 贝娄.格利科和拉丁字典。 这只是他爪上的肌肉绷紧成一块 他不能舍弃的被触怒的狗屎; 带着多音节字,他反对 所有的灰脸凯撒,为了杰罗尼莫。 他粗暴推开覆霜阁楼的天窗,叫喊 血腥不能染红拉丁散文。 正在伸出的他无躯的头 象正在流着玫瑰血的可尊敬的同性恋。 与杰弗雷.温莱特一道,敦和哈里森表现出一种暗示爱尔兰诗人远非只是最近才把他们自身与政治事件相关联的经济与阶级差别的意识。但是当他们的社会承诺不容置疑的同时,他们认识到它无需采取热诚说教的形式。哈里森近期诗歌的语言学游戏经常是极端地复杂。同时敦已经渐增地引向某种率直的小说化的事件,如“一个等在乡村空屋中的艺术家”。正是这种认同把敦和哈里森与英诗近年的又一发展联系起来,在其他方面可能显得明显不相似的一派:“马希尔”诗派。这名字取自克雷格.雷纳的“一个马希尔人寄明信片回家”,在其中通过一个迷惑的异国人之眼来观看熟悉的世界的一首诗: 只有年轻人被允许公开 受苦。成年人去一间惩罚室 带着水但没有吃的。 他们锁上门独自忍受 噪音。无人被赦免…… 在希内,哈里森和敦于数年间逐步扩大他们作品边界的地方,雷纳立即带着雄伟的自信断言了他的自由。克里斯托弗.里德也是如此,他的第一本书和雷纳一样,出版于70年代后期并立刻被视为“马希尔”派。尽管实质上两人诗的个性不同,雷纳和里德在一种无法无天的直喻中分享一份快乐,并喜欢扭曲和混淆语言以便复活平凡的东西。两人都大量涉及到儿童,因为这是以好奇和纯真来观察平凡事物的一种方式。在许多方面他们的作品似乎适合约翰逊博士对形而上诗歌的描述──“异质的思想…….被暴力结合在一起”。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他们演示了如果一首诗在一个事件或经验的区域周围画出界限,落入它环境的观察将彼此寻觅并建立起联系,尽管这样的关联是狡猾地安排下的。认为马希尔们的聪慧阻止了他们激情的表达也是错误的:他们看的方式也是一种感觉的方式。这是其他诗人开始认识并解释缘何雷纳和里德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便证明了如此影响的一个关键点。若干年以前,可能看上去遥不可及和梦想的东西现在已作为诗性想象中新的自信之一部分而显现。大卫.斯威特曼,米德布.麦古坎和潘奈洛佩.舒特勒的作品提供了英诗中这种展现的更多例证。 既然雷纳和里德通过直喻的使用重新解释世界,一些其他青年诗人通过叙述的艺术也这样做了。作为时代赞许的诗歌中的一个孤立和被重申的因素,它并不是十分新颖的。对叙述的兴趣一直是诗歌尤其是“诗的革命”的一个特征。但是在它今天的采用和它的被使用──比如说华兹华斯.丁尼生或弗罗斯特之间一个重要区别是,当代诗人写他们的故事时更多地涉及过程所包含的东西。小说化的事实被品味就象被实现一样。詹姆斯.芬顿在他的“一份空财产”中就此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难以取悦的客人在询问他的对手。 他正在走来走去同时她斜倚在 一个生青苔的水桶上,里面,我们能看见, 生命数不清的形式在舒展着。 凭借指示出诗是一种发明,并创造它自己的世界──既非客人,也非同伴,亦非作家,读者能看见被说成在那里的“数不清的生命形式”──芬顿把注意力引向他的文本的技术和自治。在其他诗人通过语言学,和隐喻游戏再次将熟悉的陌生化时,年轻的叙述诗人凭借将注意力引向理解的问题上来演示了一种相似的功能。在芬顿、波林、穆东和其他人的诗中,我们经常被引见给一般被认为是未完成的基本信息或被否定的故事。读者经常被迫发问,“谁在说话?”,“他们的环境和动机是什么?”和“他们是可信的吗?”在抒情短诗的一段统治期之后,长诗艺术---无论是象穆东的“爱尔兰航海传奇”这样完整的还是安.斯蒂文森的“通信”系列或者杰弗雷.温莱特的“托马斯.芒泽”──再次被探索。杂志对于诗歌空间的压缩威胁着长诗的生存,但一些青年诗人持济慈曾经表达过的观点: 难道不是诗的爱好者们喜欢拥有一小片领域在其中漫游,在那里他们能拾取和选择,那里的形象无可尽数它们许多被遗忘并在第二次阅读中发现是新的:能够作为夏天中一周漫步的食物?不是他们喜爱这个更胜于在威廉姆斯夫人下楼前可以浏览的东西?至多一个早晨的工作。此外一首长诗是创造力的一次测试,我认为创造力是诗歌的北极星,幻想是帆,而想象是舵。我们的伟大诗人们曾经写过短的片断吗?我指的是以故事的形式──这同样的创造近年来似乎确实作为诗的一个长处而被遗忘着。 在强调最近十五年间涌现的诗人所要求的权利时,我们不希望低估他们前驱者的成就和影响。希内与洛厄尔和塔特.休斯的文学关系,例如,敦与拉金……这样的债务是严重的,并且装做明显存在着与过去的绝对分裂很明显然应是错误的。但此处囊括的诗人确实表明了一种分离,它可以被称为展示了某种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东西。并且虽然如我们强调过的,选集中的作品存在一些不同的“派别”和倾向,在所有诗人都具有明显不同的个人天赋的同时,我们被强烈震憾的是共同意的感觉:扩展想象的公民权。
  • 权力与荣耀

    作者:[英国]格林

    一场反教会的革命席卷了墨西哥,波及到了偏远的南方小州。当地教区的神父们被迫害致死,只剩下了最后一名神父过着逃亡的生活。在逃亡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不同的事物和人,心灵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最后,他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但此时,另一名神父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 恋爱中的女人

    作者:劳伦斯

    本书是D.H.劳伦斯震撼人心的力作之一。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英国,一面是追求金钱享乐人生,一面是累死累活养家糊口。厄秀拉、戈珍姊妹俩在如此社会环境中,经历了各自的情感历程,也体会到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劳伦斯之笔直逼人性最深处,刻画出活生生的时代真实。
  • 谢利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Struggling manufacturer Robert Moore has introduced labour saving machinery to his Yorkshire mill, arousing a ferment of unemployment and discontent among his workers. Robert considers marriage to the wealthy and independent Shirley Keeldar to solve his financial woes, yet his heart lies with his cousin Caroline, who, bored and desperate, lives as a dependent in her uncle's home with no prospect of a career. Shirley, meanwhile, is in love with Robert's brother, an impoverished tutor - a match opposed by her family. As industrial unrest builds to a potentially fatal pitch, can the four be reconciled? Set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 at a time of national economic struggles, "Shirley" (1849) is an unsentimental, yet passionate depiction of conflict between classes, sexes and generations.
  • 女房客

    作者:安妮·勃朗特

    First published in 1848, a novel in which a woman flees from a disastrous marriage with her child to a desolate moorland mansion. It portrays one woman's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t a time when law and society defined a married woman as her husband's property.
  • 空袭中的沉思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

    《空袭中的沉思(英汉双语)》的作者有时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万能的上帝看到腋下夹着书的读者走近时,只能转过身来,不无欣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
  • 勃朗特姐妹的世界

    作者:(英)简.奥尼尔(Jane O'Neil

    一个多世纪以来,“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吸引、鼓舞、震撼了千百万读者,她们的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亘古永恒的文学话题。本书展现了处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的勃朗特姐妹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文学世界。作者把她们置于当时的背景之下,探究了社会环境对她们的创作的影响。
  • 吉本自传

    作者:(英)吉本

    吉本自传,ISBN:9787108016447,作者:(英)爱德华·吉本著;戴子钦译
  • 罗斯金散文选

    作者:约翰.罗斯金(英)

    罗斯金是英国19世纪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艺术评论 家。他的散文长于说理,精于分析,工于描绘,作品内容大多 是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重大问题及现象的思考和 评述,其深邃的思想,非凡的气度,鲜明的爱憎,博大的情怀 往往使人在获得教益的同时而生发高山仰止、大河奔流之 慨叹。 本书从罗斯金的代表作《芝麻与百合》、《野橄榄王冠》 以及《现代画家》等著述中选译了部分经典之作,共计10 篇。
  • 芝麻与百合

    作者:约翰·罗斯金

    《芝麻与百合(英汉对照)》出自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学者约翰·罗斯金之手,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欢迎的一本。作者对现实中的诸多错误思想进行了冷静而犀利的批判,并用幽默而机智的语言,提出了许多独树一帜的深刻见解。这些见解时至今日仍然焕发着智慧的光芒,发人深省。
  • 那么,你最后一次见父亲是在什么时候?

    作者:布雷克·莫里森

    《那么,你最后一次见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充满着柔情、直率、恼怒与忠诚。布雷克•莫里森从一个逐渐走向独立的儿子的角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强势父亲的生活、疾病及死亡过程。那种细腻的情感和毫无掩饰的坦荡有着一种直射人心的感动力量,更因为书中所写的父与子的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亲身经历,所以读来更加百感交集。《那么,你最后一次见父亲是在什么时候?》获得了包括JR Ackerley文学奖在内的一干奖项,由此书所引发的研讨会及各种研究、评论则更是数不胜数,在成为畅销书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崎路父子情》。
  • 狗的故事

    作者:(英)吉米·哈利

    《狗的故事》指出“哈利的真正天赋就在于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我们对他书中人物,还有狗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哈利让我们明白了,生活是多么的欢乐且不可预知。”“哈利有一种能力,可以用他那看似不起眼的关于宠物及其古怪主人的故事轻而易举地触动人们的心灵,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读者们带回到约克郡溪谷那片美丽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