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墨子

  • 墨子与墨家

    作者:任继愈

    本丛书的前身在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 墨子学案

    作者:梁启超

  • 墨学研究

    作者:徐希燕

    《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是关于思想研究的优秀专著,作者从横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逻辑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宽广视野里,展现了墨子思想的精华要旨,呈示出墨学智慧的灿烂火花;并赋予了墨学全新的生命活力,论著准确地把握了史料,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运用了哲学思辩方法。比如,对墨子管理思想的阐述,体现了东方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本质特征。总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 墨子集诂(上下册)

    作者:王焕镳

    《墨子集诂(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包括:《墨子集诂(繁体竖排版)(上册)》和《墨子集诂(繁体竖排版)(下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有英杰,人才辈出,曾经出现遇许多堪称经典的著作,涉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学科。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历朝历代的学者俊彦,或身体力行,或著书立说,为了阐释发挥,形成更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宝库。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经典连同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注释,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在时代背景和语言叙述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距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学人也有义务有责任要为这些经典及其注释加以整理总结,为新时期读者所用。为此,经王元化先生倡议策划,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特主持并资助出版《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以总结二十世纪之前的学术成果,为新千年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 十家论墨

    作者:蔡尚思 编

    《十家论墨》选辑了近、现代十大墨学研究知名学者研究先秦哲学典籍《墨子》的论著,这些论著对墨子其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地发掘与研究。分为梁启超论墨子,桐龄论墨子,伍非百论墨子,方授楚论墨子,郭沫若论墨子,杜国痒论墨子,严灵峰论墨子,詹剑峰论墨子,蔡尚思论墨子,任继愈论墨子。
  • 墨经分类译注

    作者:谭戒甫 编著

    《墨经分类译注》为“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在《墨经分类译注》中对墨经的用字现象,如通假字、省文、繁文、古今字等的处理有值得商榷之处。通过对全书所注用字的归纳、整理、统计、分析后认为:有的用字现象有主观臆测、穿凿附会之嫌。 约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业已经过悠久的辛勤劳动和建立了繁多的文化事业;他们由创造而改进而发展的经验积累中所得到的成果,汇集起来编为几部奇书,其中之一叫做墨经。
  • 墨辩发微

    作者:谭戒甫

    《墨辩发微(繁体竖排版)》是谭戒甫编著的,内容简介:墨辩正名第一墨经證羲第二、经说释例第三、别墨衡異第四、名墨参同第五、墨辩原文第一、旁行句读第二、经上旁行句读表(表一、表二、表三)、经上三表流变之臆测、经下旁行句读表(表一、表二、表三)、经下三表流变之臆测等。
  • 墨子说粹

    作者:孙中原

    墨子及其后学在当时称为墨者,后来叫做墨家,其代表作品是《墨子》一书。《墨子》是墨家学者在科学、哲学、逻辑、政治、道德。军事等各方面长期凝聚的智慧结晶。本书选取《墨子》一书中的精粹内容,给予必要的评述论说,以便于当今读者了解墨者在各方面的深邃智慧,共同继承、发扬先人所创造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 墨子

    作者: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次约请专家以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 墨子城守诸篇研究

    作者:史党社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墨学源流、《墨子》书研究的基础上,对《墨子》城守诸篇的结构、作者、成书时代、学术价值,以及与秦汉简牍的关系作了新的探讨。 前言 墨家是东周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学也曾与儒学并称“显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活于春秋战国之际。《墨子》书是墨家学派的著作结集,自墨子时代起,《墨子》的一些篇章就开始成型,西汉后期刘向等人“定著”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一篇,自第五十二篇《备城门》以下所存的十一篇,内容是讲守城的技术和法令的,一般被称为城守诸篇。秦汉以后墨学衰微,《墨子》书也散失了部分篇章,其间只有晋鲁胜《墨辩注》以及唐乐台为三卷本《墨子》的注释,两书皆已失传。至于明清之际,傅山为《墨子•大取》作注,墨学开始重新受到关注,出现了许多校注著作,而以清末孙诒让《墨子閒诂》集其大成。清代以来的校注著作,许多都包括有城守诸篇,故对后者的研究,也当自清代算起。 城守诸篇属于《汉志》所说的“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兵技巧家著作,但《汉志》所列的兵技巧家著作十三家一百九十九篇,至今都已失传。城守诸篇中的兵技巧著作,大概正是由于入了《墨子》,所以才得以流传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岑仲勉先生曾经指出:“《墨子》这几篇书,我以为在军事学中,应该与《孙子兵法》同当作重要材料,两者不可偏废的。” 但是,在清代以来墨学的“复活”过程中,由于以下因素的存在,致使城守诸篇的研究一直处于冷寂的状态:一是吴汝纶以来的“伪书说”的存在;二,胡适等人的研究,一开始就重于哲学,并认为称守诸篇“于哲学没甚么关系”、“不必细读”。梁启超也说,《备城门》以下“十一篇是专言守御的兵法,可缓读”,“而且我国学人,向来多偏重玄虚,忽视现实,重文轻武,久成陋习,武备方面,更不值得文人注意”(岑仲勉语);三,城守诸篇为墨家不同弟子各记所闻而成,语言也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文辞古奥,又多军事术语,故意思不容易理解。这个情况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有所改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为《墨子》全书作注的著作,是清代中期毕沅等人所注的《墨子》,毕注于《墨经》、城守诸篇都有很大功劳,其于《墨子》研究具有草创之功。1948年出版的岑仲勉先生《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一书,采用了清代毕沅、王念孙以来的校注成果,为了城守诸篇作了全面的注释,使其在至今可以看到的毕沅注释的基础上,基本可以读通。岑注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专门为城守诸篇作注的著作。 二十世纪初,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河西、银雀山出土了大量汉简,湖北云梦等地也有秦简发现,这些简牍有许多与城守诸篇相似的内容。另外,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还有大量战国秦汉城址、长城、关隘的的新材料发表,这使对于城守诸篇的重新研究提供了可能。学者们利用这些地下新出的简牍、考古材料,对于东周秦汉时代的城防技术作了很好的研究,如劳榦、陈梦家、陈直、初师宾、李学勤等人,他们对新出材料的利用和研究,都涉及到了城守诸篇,这代表了城守诸篇研究的最新进展。虽然如此,与《墨子》的其他篇章相比较,对于城守诸篇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虽然自清代以来,有许多校注著作问世,在内容校勘、注释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有城守诸篇本身存在有许多讹、脱、衍、倒、借的情况,现在主要的校勘著作——孙诒让的《墨子閒诂》、吴毓江的《墨子校注》、岑仲勉的《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叶山(Robin Yates)的《被围攻的城——〈墨子〉城守诸篇的重建和翻译》等几种,由于对城守诸篇的成书过程那样的基本问题意见不一,在许多地方,上述诸家还有不同的校勘。我们知道,城守诸篇是墨家弟子各记所闻,最后又由后来汉人编订成书,各篇之内、前后篇章之间,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故不应把相似内容轻易连缀。在此方面,日本学者渡边卓的观点是最为精当,他对城守诸篇内部的结构、成书有精审的分析,我们的校勘必须立足于这样的认识之上。其二,城守诸篇乃乃战国人作品,基本遵循着当时的语言习惯,文字古奥;其中又多军事术语,有的攻守设施器备已经失传,对战国军事情况有的我们也不能完全了解,对城守诸篇的内容,至今并不容易完全搞清。从现存的毕沅的注释,到孙诒让、岑仲勉,诸家对于城守诸篇的注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起前人,我们可以利用新的考古、简牍资料,弥补某些不足,对城守诸篇难懂的部分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其三,城守诸篇作为存世不多的兵技巧著作,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是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学派的著作,城守诸篇虽然不能完全当作东周军事的实际材料,其中具有理想成分,是墨家对于城防技术的“设计”结果,但城守诸篇仍是研究东周军事的重要材料,是可以适度利用的。对于墨学的源流等等当时的学术状况,也可从中窥见一斑。例如《韩非子•显学》明确记载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当今学者大多以为三派即东方齐鲁宋卫、南方楚、西方秦之三地之墨;城守诸篇的作者,清人苏时学首先把《备城门》等篇与秦相联系,认为乃商鞅辈所为,历经栾调甫、蒙文通、岑仲勉、渡边卓、陈直、李学勤等人的论证,其成书与秦墨关系密切,已无疑问。 当代一些学者,都认识到城守诸篇重要的学术价值,认为其不可忽视,也从不同角度,作了一些相当有益的研究,综观起来,以往的研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缺乏全面系统的发掘和研究。近十余年来,笔者尝试对城守诸篇的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索,前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见即将出版的本书的姐妹篇《墨子城守诸篇校注》一书,此书偏重于城守诸篇的校勘和注释。此处呈现给大家的《〈墨子〉城守诸篇研究》,主要从学术史的角度,在对墨学源流和《墨子》书探讨的基础上,对上述第三个方面即城守诸篇的成书、价值作了探讨和发掘。笔者以为,在探讨城守诸篇之时,单纯去谈城守诸篇,而不把其与墨学源流、《墨子》的其他篇章,以及更深刻的东周社会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是不能察其实质的。同时,新出简牍和考古材料的利用,也应是十分注意的事情。 对于书中的错误与不当之处,深切希望读者能给予批评,以有利于以后更正和学术的进步。 感谢 我是专治秦史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陕西师大上研究生的时候,何清谷先生在课堂上讲过《墨子》城守诸篇与秦的关系,这使我对城守诸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到底与秦是什么关系,可是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这个工作。直到1998年,我下决心要研究这个问题,并从此时开始收集资料。我本不懂文献,对学术史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做得很辛苦,许多东西是边做边学的,没想到这个工作竟断断续续做了10余年。其间的2001年,以“《墨子》城守诸篇疏证”为题,被国家文物局立项并资助,使我备感压力和骑虎难下。经过十分痛苦并愉快的磨砺,2006年初稿成,大约50万字,分上编校注和下编考证两个部分,交给国家文物局结项验收获得通过。此后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加以修改补充。中华书局的先生们建议我把上下编分开出版,于是就有了《墨子城守诸篇研究》以及姐妹篇《墨子城守诸篇校注》(暂名)二书。 本研究形成如此结果,得益于许多先生的帮助。许多同行一直给我鼓励,使我能坚持把这个课题做完。我曾经去山东滕州墨子研究中心、河南社科院以及鲁山等地访学,实地考察相关遗迹,山东墨子研究中心的李广星;河南社会科学院萧鲁阳;平顶山社联刘耀华;鲁山当地学者郭成智、陈金展、张新河诸先生多给帮助和指教。在资料收集方面,得到了我国大陆田静;台湾地区陈文豪;日本池田知久、鹤间和幸;美国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加拿大叶山(Robin Yates)等先生的帮助。秦俑博物馆秦仙梅女士帮助翻译所有的日文资料。中华书局历史室的李解民、王勖先生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特别是孙文颖女士为出版作了很多工作。对以上人士,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国家文物局和秦俑博物馆对我的研究工作及本书出版的资助。
  • 墨子与墨家

    作者:任继愈

    《大家小书:墨子与墨家》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既肯定了其积极进步的优良思想,又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采用辨证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墨经》对科学的贡献在《大家小书:墨子与墨家》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旧资料互相对照、科学的论述参以清晰的图解说明,从而对原著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 墨子今注今译

    作者:谭家健,孙中原

    《墨子今注今译》内容为:《墨子》是公元前5至前3世纪墨家著作的总集。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一家,曾与儒家并盛,同称显学,后一度中绝,近现代又受重视。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有深厚的科学、人文精神和重要的历史意义、现代价值。 今存《墨子》较早、较好的版本,是明正统十年刊行的《道藏》53篇本。《道藏》本《墨子》,比《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少十八篇,《节用下》,《节葬》上、中,《明鬼》上、中,《非乐》中、下和《非儒上》八篇,只剩篇名,正文失传;另有十篇,篇名和正文都失传。为阅读方便,《墨子今注今译》《目录》暂据今存53篇排序,暂不取《道藏》本篇名下标“第一”至“第七十一”的顺序号。为便于读者阅读,把《经上》与《经说上》、《经下》与《经说下》四篇并作两篇。所以《墨子今注今译》的目录,标为第1至51篇。
  • 墨子 惠施公孙龙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墨子•惠施公孙龙(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5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墨子校注(全2册)

    作者:吴毓江

    《墨子校注》(上下)内容简介: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清秀的作品。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於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 墨子

    作者:李小龙 译注

    丛书概况:“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墨子》为其中之一。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鲁迅先生说:伟大也要有人懂。而伟大的《墨子》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沉默了两千年: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沉默,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乃至取消了她对中华文化建构的发言权,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伏在中华文化的潜流之中,或沉默,或偶尔嗫嚅着发出微弱的声音。然而,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以暂时寂寞,但她不会永远寂寞,她终究会迎来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一发言必然是黄钟大吕,天下耸动。转机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目光触及到了黑暗中的《墨子》,才惊讶地发现,她原本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 墨子閒詁

    作者:孙诒讓

    《墨子間詁》是孫詒讓全集之一種,充分代表了孫氏的學術水準,也奠定了其在近代墨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孫氏在畢沅本的基礎上“旁摭眾家,擇善而從”,充分吸收了王念孫、王引之、洪頤煊、戴望、俞樾等人的校勘成果。除了校勘,書末還附有《墨子附錄》一卷、《墨子後語》二卷,對墨子生平、《墨子》篇章的辨偽、墨家流派以及墨學思想的進行了考證和梳理。此書是有關《墨子》諸整理本中最佳一種。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作者:岑仲勉 撰

    《新编诸子集成·墨子城守各篇简注(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简介: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著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
  • 墨子閒詁(上下)

    作者:孙诒让

  • 墨子

    作者:徐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