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性别

  • 消解性别

    作者:[美] 朱迪斯·巴特勒

    继《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之后,巴特勒的这部论文集对她自己提出的性别操演观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开始将对性别的关注点从哲学话语转向现实生活与政治。她针对身体解剖学、美学以及社会与政治等领域对性与性别的各种限定和标准,提出了消解性别这一应对策略。在本书中,她考察了乱伦禁忌的意义和目的、新型亲属关系、性别跨越、双性、性别诊断和变性手术等问题,将对性别规范的批判置于人类生存与延续的框架之内。巴特勒的论述涉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性别政治”的各个方面。
  • 像女孩那樣丟球

    作者: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

    艾莉斯.馬利雍.楊 Iris Marion Young 1949-2006 美國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 「在我心中,楊無疑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在女性主義與左派政治思想界,無人能出其右。」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暨政治學系教授 繼羅爾斯(John Rawls)之後,美國政治哲學界在二十一世紀初又殞落了一顆明星。 楊於二○○六年八月一日病逝,使得這本輕舞於學術論述與自傳敘事之間的《像女孩那樣丟球》成為她的最後一部作品。 《像女孩那樣丟球》收錄了楊就女性在現代西方社會裡的身體經驗所寫下的文章。在書中,楊援引了多位二十世紀歐陸哲學家的觀念,包括波娃、海德格、伊希迦黑、克莉絲蒂娃與梅洛龐帝,為肉身化主體性的詮釋建構出嚴謹的分析範疇。這些文章不僅對女性身體經驗做出理論性的描述,也對女性今天在自由與機會上依然蒙受的不義限制做出規範性的評斷。 本書以楊對女性主義理論中的「性別」範疇的再思考開始。在隨後的文章中,楊討論了各種與女性∕陰性相關的經驗,包括隱私、家與空間,也處理了甚至連在女性主義理論裡也鮮少提及的主題,例如乳房的經驗、月經賦予女性生命故事的節奏,並描繪了懷孕身體的現象學以及衣物所帶來的觸覺愉悅。 雜揉了學術研究的嚴謹冷靜與自傳體敘事的動人懇切,《像女孩那樣丟球》記錄了這位傑出思想家的個人生命軌跡。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介紹 林芳玫 # 讓活生生的女體走出政治新地圖: 悅讀艾利斯楊(Iris M. Young)肉身化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 孫瑞穗 # 把活生生的女體找回來 陳美華 # 女性主義與現象學的握合 劉亞蘭 作者簡介 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 1949-2006)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美國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楊的研究領域包括女性主義理論、正義理論、民主理論、歐陸政治理論、公共政策等,作品已譯為二十多種語言。 楊不僅是傑出的思想家,也是草根政治行動的積極參與者,活躍於婦女人權、非洲國家外債減免、勞工權利等領域。 其他著作包括《正義與差異政治》(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1990)、《交叉的聲音:性別、政治哲學與政策的難題》(Intersecting Voices: Dilemmas of Gender,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licy, 1997)及《涵容與民主》(Inclusion and Democracy, 2000)等。
  • 被建构的女性

    作者:沈奕斐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问题 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概述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制度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存在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三节 性别平等理论 第四节 中国的性别平等历程 第三章 理论之源:女性主义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 第四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二节 规训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健康中的性别问题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一节 性的建构 第二节 性的等级和性解放 第三节 女性情欲 第七章 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一节 公与私的划分与性别分工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 第三节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 第八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一节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两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 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 第九章 知识、语言和空间 第一节 纯真知识的终结 第二节 语言与主体建构 第三节 性别化的空间 第十章 社会理念和社会价值 第一节 惯习和风俗 第二节 宗教与性别系统 第三节 教育中的性别问题 第四节 媒体与再现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一节 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社会制度 第二节 以性别分类公共政策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主流化 第四部分 理想中的社会性别 第十二章 社会性别与发展 第一节 妇女议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参考书目 有关女性和社会性别研究的部分网站 后记
  • 身体之重

    作者:[美]朱迪斯·巴特勒

    《身体之重》聚焦于身体和性别的物质性和述行性。巴特勒在本书中引入“征” 、“复现”等重要概念,厘清了她首次在《性别麻烦》中提出并引起广泛争议的“性别述行”理论。通过解读柏拉图、伊瑞葛来、拉康、弗洛伊德、德里达等人的相关论述,以及威拉·凯瑟和詹妮·利文斯顿等人的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本书详细考察了霸权话语如何形构了身体、性别和性属,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排除、错综复杂的身份认同及其不确定性。巴特勒还在书中提出了诸多尚未解决的议题,这意味着身体政治将进入一个更具开放性的话语空间。 巴特勒认为性别的规制力是一种生产力,它具有生产它所控制的身体的力量。性别是被强行物质化了的理想建构——它不是身体的简单事实或静态状况,而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律法的反复征引和复现,管制规范强行对身体和性别加以物质化。而这种物质化从来不曾真正完成,事实上,规制性律法的权力可以被反戈一击,生成质疑这种霸权的再表述。
  • 脑内乾坤

    作者:[英] 安妮·莫伊尔,戴维·杰塞尔

    《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指南手册,而是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深入浅出地将人类大脑的奥秘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最具争议的“性别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阅读《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并使你发现一个两性互补的新世界。 《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作者安妮·莫伊尔为遗传学博士,前BBC节目制作人;戴维·杰塞尔为英国电视节目的编剧和主持人。 为什么男性有较好的处理空间能力的技能?为什么女性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听力、视觉、感觉、味觉、嗅觉、敏感度等方面较佳?为什么男女两性取得成功的领域各不相同?……《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作者认为,使男女各有所长的正是大脑的性别。大脑,这个掌管我们情绪、主宰我们一切的总指挥,它的建构是男女有别的。两性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并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知觉、优先顺序的设定和行为也各不相同。
  • 男性特质论

    作者:[澳] 雷金庆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作为一部跨文化研究的专著,以“文”、“武”的独特视角对许多传统与当代文本进行了重读与诠释,打破了以往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男性特质从阴阳二元对立出发的逼仄理解。书中对近年海外汉学研究的大量成果也广有涉猎。《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所分析的文本从《三国演义》、《西厢记》到成龙、周润发的电影,不光时间跨度很大,更涵盖了文化思潮、经典文学、民间话本和电影作品等诸多体裁。《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还对海外华人进行了分析,用以审视男性特质在中国内外的发展。这本书的理论构架综合了中西的研究方法,除了本土化的社会建构分析,作者还借鉴了西方的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因此,无论是西方读者还是中国读者,很多时候都可能觉得这本书是一部“颠覆”之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读者既有的阅读体会,使《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成为这一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中的一部独到的精彩之作。
  • 性别来了

    作者:王向贤

    《性别来了:一位女性研究者的性别观察》主要内容:王向贤是与社会性别理论方法传入和本土发育同步成长起来的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青年学者,她向我们推出的这本《性别来了》的新书,展现给读者的是这样的一些话题:与身体相关的如美貌、性欲望、性行为、性愉悦、色狼、阴道、国骂、避孕、流产;与情感家庭生活相关的如爱情:谁爱谁,怎么爱(包括浪子和痴情女间的、为一晌贪欢的一夜情);婚姻家庭:嫁谁、家暴、离婚,这些议题如此熟悉而又陌生,寻常而又震撼! 以往,这些事大多心知肚明,可付诸行动却三缄其口,可窃窃私语而羞于公开言说,更不登大雅之堂(如教室和学术),于是,在这些看似人生最寻常的物事行为、心理情感中,认知的光明却难以烛照,一代一代女性需要在渴望了解却被掩蔽或扭曲的暗夜中摸索,付出了痛苦、血泪以至生命的代价! “性别来了”,这里的“性别”说的是一种新的观察人类存在方式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即用社会性别(gender)理论方法的光明烛照人生,也就是以社会性别为观察、分析的工具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经验、文化、认识,以反思批评的眼光创造、传递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建立新行为模式,从改善性别关系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即幸福度。 王向贤的书是她近几年来潜心研究并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结。全书读起来生动而亲切、通俗而意邃;雅俗共赏,男女成宜,诚为难得。
  • 性别的历史

    作者:Matt Ridley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 居支配地位的女人就会生儿子吗? 性别带来怎样的进化优势和困扰? 一本书破解所有你不知道的性别的秘密! 本书是一部结合生物进化、文化研究和心理学方法来探讨人类情感与两性关系的通俗作品。作者以经典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红色皇后”现象作为比喻,层层说理又援引各学科成果和社会现象,揭示了隐藏的心理规律和人性演化规律,并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读来饶有趣味。
  • 是高跟鞋还是高尔夫修改了我的大脑?

    作者:[英]科迪莉亚•法恩

    “我思故我在”的时代渐渐消逝了,如今的现实是“其他人思,故我在”。 你以为大脑的神经生理学本质决定了你的性格?你以为小女孩生来就喜欢粉色,小男孩生来喜欢小汽车?不要被你的大脑骗了。世界不断在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你以为他们对你的看法)穿透了你的自我概念,你“被成为”了一个理性有逻辑的男人,一个照顾家庭的女人,或者相反。 可是,如果有人为共情能力付钱的话,男人的共情能力就会突然好起来。而且,女生的数学能力不是天生就比男生差的。人的大脑,其实非常有弹性。 大脑,既不是你的理由,也不是你的借口。你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只和你以为自己是什么样,你觉得别人以为自己是什么样有关。挑战性别和大脑的常识,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破除错觉——不要被大脑刻板印象骗了,认识你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我思故我在?非也,事实上是其他人思故我在。 一张调查问卷,一张纸币,一种颜色,一个词,就改变你的男性/女性行为。男女,强弱,外向内向,职业成就,并不是只由大脑决定,你的自我概念会被穿透,被左右,然后悄悄变了模样。
  • 性别与欲望

    作者:[美]波利·扬-艾森卓

    《性别与欲望》是一本十分精致而且深刻的当代分析心理学著作。作者既是一位女精神分析师,又是一位具有后现代精神的女权思想家。书中关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真理观、诠释学和寻构论的理解,关于人格心理学理论、性别、双性共生、欲望对象与主体、神话的文化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西方当代生活方式判断,都有独到而令人信服的论述。作者没有用抽象的术语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是面对读者彰显自己,真诚透明地直抒胸臆,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她对男人与女人、东方人与西方人、过去与未来人类心理生活的评价及期望,道貌来娓娓动听,读来亲切有味,合卷沉思则会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
  • 雄性衰落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美]尼基塔·库隆

    ● 心理学家津巴多和库隆布在书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临危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匮乏、药物滥用、沉迷游戏和色情片等现象在男孩身上屡见不鲜。 ● 作者分析了这一当代困境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媒体、学校、家长提供了可能 的解决方案。 ● 本书提出的问题值得公众关注和讨论,视角独特,引人深思,给人当头一棒,让大家直面将要面临的危机。 [编辑推荐] ●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作者、“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菲利普•津巴多振聋发聩之作。 ●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联袂推荐。 ● 源自震撼人心的TED演讲,揭露高科技时代下,一代男性的群体性孤独。 ● 两万人参与调查,八年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当下男性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 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 湛庐文化出品。
  • Engender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作者:Christina Kelley Gil

  • 古史性别研究丛稿

    作者:王子今

    本书运用性别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历史,用性别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先秦至汉晋的一些神秘主义文化现象,包括鲁迅所说的“巫风”和“鬼道”。秦汉时期的性别关系,特别是女性作为社会脚色在当时的特征和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作者利用张家山汉简和走马楼吴简等新发表的出土资料,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多方位的性别考察。对于文学史料变换角度,从性别关系的分析入手进行研究,也是有意义的尝试。
  • 同性戀性史

    作者:劉達臨

    ◎ 100餘張歷史上的同性戀珍貴照片首度公開! ◎ 中國三千餘年同性戀歷史文獻完全分析! ◎ 同性戀四大典型完全披露!
  •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

    作者:游鉴明,胡缨,季家珍 主编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为数位专家的文集,所讨论的女性故事不仅对中国女性历史,而且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作者不但将眼光转向碑铭、小说、诗文、书信、日记等另类传记材料,提醒我们以往所忽略的文类记述;同时也尝试将传纪资料放回文本制作的历史情景之中,不但揭示了更多的文化规范与社会结构,也析理出更多以往被遮蔽的女性声音。如此解读,也让女性史研究拓展了空间,并藉此重塑了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观察与理解。
  • 技术与性别

    作者:白馥兰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物质文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它力主将科技看做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然而,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 不轨之举

    作者:朱迪丝·布朗

    从欧洲人对女性同性恋关系存在的可能性的认识来看,他们在法律、神学和文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忽略,都显示出一种极为不想承认的欲望。 总之,无论是普遍还是罕见,妇女之间的性关系只能由一个目的,增进真正的性关系,亦即与男人的性关系。这是为什么那些时代的人认为最好是避而不谈女性同性恋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认为女性在模仿男人。 ……罪行没有名称,在历史记载中也几乎没留下痕迹。西欧人关于妇女性关系相互矛盾的见解又使得人们根本不可能公开谈论。沉默孕育出混乱,混乱则产生恐惧。在这个基础之上,西方社会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道屏障持续了两千年。 ————-作者接着引入本文论题——这就是为什么教会对圣母修道院院长贝内代塔·卡莉妮生平的审查有那么重要的原因。这是极为罕见的实例之一,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相当详细地从具体事件中窥见西方对女性同性恋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重新建构并考察这些观念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 ——知识考古学家的任务,即在于,讲述一个故事。因为,“生前是一个引人注目而众说纷纭的人物,而在死后,她的事迹又使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这种对她的注目当初官方是极力想要消除的。” 正文内容:从家庭到女修道院到修女,接着第一次审查和第二次审查,然后得出结论。
  • 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确定的性别

    作者:[法]吕克·布里松

    本书稿为学术性论著。同时拥有两性性是一些典型的原始生物的特征。对原始状态的追忆往往唤起人类的怀旧情怀。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讲述的神话故事对此曾经有过深情的表述。每对情侣,当他们灵与肉的结合一次又一次地达到巅峰状态的时刻,无不渴望实现一种遥不可及的永久的融合直至带领他们回到从前人类尚处于两性性的原始状态。 与同时具有两性性相比,某些个体先后拥有两种性别则包含有十分不同的意义。他们身上依次拥有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的、更主要的是占卜者的两性。提瑞西阿斯便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他是一位能够同时与人类世界和神灵世界沟通的占卜者,他由男身转为女身继而又变成男身的事实使得他能够往来于男女两性世界之间。提瑞西阿斯自由穿梭于对立的矛盾之间而世界依然故我,恰恰象征着对人类最根本的矛盾即男女性别的超越。
  • 繁盛之阴

    作者:(美)费侠莉(Charlotte Fur

    《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是一部名闻国际医学史界、人类学界和汉学界的医学人类学名著。作者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以极为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披辨大量的中医典籍、医案、秘方和手册式文献,完成了这部连一般中国学者都难以企及的中医妇科学著作。作者虽然选择的是由宋及明的700年历史,但由于把握的角度新颖,以“黄帝的身体”为研究的开始,论及到身体的阴阳和性别,发现宋朝的中医妇科所关注的是“妇女以血为统帅”,重视调经的治疗原则和单独处方的艺术,怀孕和分娩成为家庭中产科活动的核心;到明代以后,妇科关注的重点转向养阴为主,治疗的重点从外转向内,强调补充分娩后造成的气血双虛。《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不是仅仅从一般技术史的角度考察中医妇科学的内容和历史,而是从社会与文化等角度,着力探讨中国古代女性作为一种特殊性别,在中医学中所承当的文化角色。所以《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不是传统的医学史著作,而是把与医学史相关的话题置于社会、家庭、性别中加以探讨,从而形成一种熔医学史、疾病史、身体史于一炉的新风格。
  • 性别是条毛毛虫

    作者:(美)凯特·伯恩斯坦

    “我知道我不是个男人,渐渐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个女人。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凯特·伯恩斯坦如是说。在本书中,伯恩斯坦引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性别与身份之边界的美妙旅程,风光绮丽,妙趣横生,充满洞见。一方面,本书是对伯恩斯坦从一个异性恋男人到一个 同性恋女人、从一个IBM推销员到一位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之转变历程的叙述。但这一传奇经历同时也是一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追根究底,追问我们的男女观念,追问文化的性别迷思,追问对那些打破性别樊篱者的惩罚,追问那些盲从性别成规者所付出的代价。 作者以幽默、坦诚而极富文采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跨性别女人的故事,她从未停止对我们文化的核心假设的质疑。无论当她详述自己变性手术的点滴细节,还是当她揭露流行文化中暗藏的性别玄机,伯恩斯坦都优雅却深刻地将读者推向了性别版图上最遥远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