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视觉艺术

  •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

    作者:张敢 / 李建群 / 邵亦杨 / 邵亮

  • 视觉原理

    作者:[美]卡洛琳·M·布鲁墨

    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 这本书从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机能(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入手讨论视觉发生原理和基本的视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视觉感受,进而对艺术家如何受到自己视觉的影响及运用视觉感受进行创作。期间涉及到的生理视觉问题及一些典型的视觉现象如眼睛的构造、形象/背景关系、色彩连贯性等在曾经的色彩学课程中已有过接触,但是想当时并没有将这些东西与艺术联系起来而仅仅是色度测量的一些考察因素,因此,现在重新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些曾经被看作是纯科学的问题,还是受到了很多启发。 艺术史上缤繁复杂的潮流兴替、艺术家们的兴趣转移是因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贯穿艺术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很多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比如丹纳的《艺术哲学》就从环境入手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至今被引为经典。但是进入20世纪,这个问题变得比以往更棘手了,从印象派画家们开始,现代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发自艺术家的内心,越来越不易以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作品,艺术流派如繁星一般多种多样,各领风骚一段时间。而且打破传统的艺术作品越来越主观抽象。 怎样解释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的复杂?从视觉原理入手倒是可以提供一个理解的思路。艺术家用眼睛看到了世界的的存在,视觉信号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被处理成可被理解的信息。无论是一片树叶、一双手还是傍晚的夕阳或者深夜的漆黑,所有的形式及色彩都是要考眼和脑的双重选择和处理而被人所感知,再把这种感知通过其他信息输出方式表达出来,绘画、建筑、摄影、电影、电视等等都是这种视觉信息的输出方式。在这一入一出之间,不同的艺术就诞生了!输出的视觉艺术取决于艺术家用眼感受世界而用脑处理视觉信号的过程。首先,我们看到的世界景象因多种变量的存在而不相同,比如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改变它在人眼中的映像、环境颜色的组合会使物体本身颜色看上去失真、透视关系的改变等,也就是本书着重讨论的一些视觉现象。其次,当这些视觉信号输入大脑,还会经过一次处理,可能是放大,可能是缩减,还可能是扭曲,比如记忆色的存在、视觉幻觉如海市蜃楼的出现等,在本书中很重要的所谓连贯性(线条、图形、色彩等的连贯性)就属此类。这样经过这两次的视觉信号变化,再进而因为艺术家个性的各异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在这些信号基础上反映出来的视觉艺术作品更是会千变万化。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眼睛看到了世界丰富多样性的各个侧面,通过不同的大脑处理出丰富多样的含义,再由这些含义创做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总之,视觉艺术的变化反映的是视觉观看方式的不同,观看之道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力,现代主义艺术乃至后现代主义艺术可以说都多多少少是由此视觉方式的革命和爆发而引起或者改变着。
  • 视觉艺术原理

    作者:帕特里克·弗兰克

    《视觉艺术原理(第8版)》,精心融汇了以前各版的优势,强调了《视觉艺术原理(第8版)》在全球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引领地位。并率先把女性艺术家和少数民族艺术家的作品纳入探讨的范围。反映出当今人们已经开始从学术的角度关注这个曾经被忽略的领域。并着力于突显原版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问建立桥梁关系而做出的努力。强调当今社会关注环保型建筑的新理念,并介绍了工业设计这一概念,以引导读者们更清楚地理解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是如何融会贯通到日常用品中去的。
  • 理解曝光

    作者:布赖恩·彼得森

    作者布赖恩·彼得森在书中打破了曝光的神秘感,并让曝光变得容易掌握。他阐述了光圈与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在看似困难的情形下怎样进行成功曝光进行了说明,包括逆光、低照度、阴天、运动状态等。无论你用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所讲的知识都很实用。而且,掌握了曝光概念,就为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你就不必再担心技术问题,让你能拍出你真正想拍的照片。书中提供了作者所拍的大量精美照片。因此,本书是一本既漂亮又实用的好书。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理解曝光:拍出精彩照片的关键(第3版)
  • 东京

    作者:陈逸飞,关蓓

    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陈逸飞先生在大视觉领域不断开拓:他在绘画、电影、服装设计、期刊、环艺等多方面不断创新,自成一格;他站在国际艺术的潮头,在艺术语言上树立了东西融合的典范。   陈逸飞先生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和品位,引领读者从时尚设计、现代艺术和人文角度,对这四座最具时代潮流感的国际大都市,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寻找和发现之旅。   《逸飞视觉》丛书第一套“视觉都市”共分四册,即《伦敦》、《米兰》、《布鲁塞尔》和《东京》,陈逸飞先生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和品位,引领读者从时尚设计、现代艺术和人文角度,对这四座最具时代潮流感的国际大都市,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寻找和发现之旅。   这里不乏让人惊奇的视角和让人惊喜的发现,也有极为实用的旅游和艺术资讯。这套书既可作为让人大开眼界的珍藏,也可以当作独一无二的时尚旅行手册。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堪称别出心裁,前卫但不晦涩,好看却不流俗,她的充气式护封在中国图书市场上也是首次出现。   “逸飞视觉”丛书是高品质的,但也是大众的;它不是专业读物,但专业人士也会认同;它是精致可收藏的,同时也是轻松的COFFEETABLEBOOK。   本书通过现场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讯,从时尚、设计、艺术的角度,去重新发现一座城市,从中感受到对美和未知事物无限追求所激发的创造力,促使它们不断地更新自我;活力、灵感和源于深厚文化的底蕴,映衬着这座城市的时尚节奏,成为做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安坐家中,这套书可以帮助你做一次不寻常的视觉之旅;如果你想出游,那么相信这套书将成为一种最独特的FASHIONMAP。
  • 视觉艺术鉴赏

    作者:[英] 约翰·伯杰

  • 视觉艺术的含义

    作者:潘诺夫斯基

  • 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

    作者:[日] 中川作一

  • 视觉艺术心理

    作者:王令中

    《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针对美术创作、设计与理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向当今的前沿领域,从视觉心理分析切入,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成因和效应进行了逐层深入的分析。《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附以设计图解和大量精选图例,图文并茂。该书避开陈陈相因的理论套路和时尚色彩,打破创作与理论之间的隔膜,融实用性,方法论和原理性论证为一体,初步形成了新的美术研究体系。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心得,有鉴别地吸取阿恩海姆、贡布里希、格列高里等著名学者的理论精华,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考,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 视觉艺术史

    作者:帕特里克·弗兰克

    《视觉艺术史(第8版)》主要内容:自从1972年第一版问世以来,《艺术形式:视觉艺术原理》(Art Forms)一直为读者带来莫大的视觉美感享受。这种视觉享受几乎不亚于单独欣赏书中所刊载的任何一件作品时的感受。为了让读者在经历缤纷视觉体验的同时能了解艺术知识,所以《视觉艺术史(第8版)》在编写和设计方面,力图让读者积累起丰富、多层面的艺术见闻,以奠定个人理解和鉴赏视觉艺术的基石。我们努力将读者带人一个全新、广阔的视觉艺术认知领域,而目标就是要引导读者去认识自身内在的创造力。 《视觉艺术史(第8版)》的书名有两重含义。除了对各种艺术类型的探讨这一层大家都能猜到的含义之外,书名还暗示了另一个事实:艺术确实能把我们塑造成更具完美与丰富性的人。当我们创作一个艺术形象时,这个形象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第八版把原书名更改为《Preble's ArtForms》,以肯定初版作者杜安和莎拉·普雷布对于艺术研究的原创性贡献。他们的视野和精神已经传递到了千千万万个学习过《视觉艺术史(第8版)》的读者心中。 第八版的新增内容—— 第八版精心融汇了以前各版的优势——清晰的组织结构、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述和高品质的图片——另外还增订修改了许多重要的内容。 全球艺术。新版书强调了《视觉艺术史(第8版)》在全球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引领地位。如《亚洲和非洲的现代艺术》一章是最新增加的,在所有此类书籍中,这一章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世界越变越小,不断拓展我们的文化见识将变得益发重要。 多样化的艺术。《视觉艺术史(第8版)》率先把女性艺术家和少数民族艺术家的作品纳入探讨的范围,并且今后还会增加。这反映出当今人们已经开始从学术的角度关注这个曾经被忽略的领域。 修订和新增的话题。《视觉艺术史(第8版)》的其他新增内容着力于突显原版为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桥梁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为此,我重新编写了第5章,以进一步更新《视觉艺术史(第8版)》的内容,使之更具有实用性,此外我还增加了一篇关于艺术评论家彼得·普拉根斯的自传体文章。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一章中的新编内容,强调当今社会关注环保型建筑的新理念,并介绍了工业设计这一概念,以引导读者们更清楚地理解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是如何融会贯通到日常用品中去的。
  • 历史的“暗室”

    作者:周海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北上;霞飞坊;庆祝;在北方;景观;社会;亲友;彩色摄影等。
  •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作者:爱德华·路希·史密斯

    本书不是以艺术风格和流派为纲,而是以时间为纲;本书关于20世纪视觉艺术的描述是主观的;本书在主题和实例的选择上必定存在个人因素;但我相信,本书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   本书关注20世纪视觉艺术发展进程中各种艺术门类、各种艺术流派、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涵括建筑、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环境艺术、视像艺术等现当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作者坦诚而谦虚地表示本书关于20世纪视觉艺术的选择和描述是主观的,只是一家之言。然而,作者的视野其实是广阔而开放的,不仅几乎囊括了西方20所有的艺术形式,而且对亚洲、非洲、大洋洲的艺术,也有一定的介绍,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作者并非孤立地审视艺术,而是将艺术发展放到整个20世纪的时代背景中去考量,以时间为纲,每十年为一个单元,既考察种类艺术的传承与演变,又注重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对艺术的影响,从而清晰地为读者理出了一条20世纪视觉艺术的历史脉络。
  • 上海字记

    作者:姜庆共,刘瑞樱

    100多年 400多幅图例 12位口述者 呈现上海汉字书写和设计的脉络 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这些图例通过手写、设计及石印、铅印、胶印等近现代印刷工艺的再现,为我们保存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同时,也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字体设计热潮提供了一册可交流的读物。本书获2014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 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

    作者:Stefan Sagmeister

    This book began as a list designer Stefan Sagmeister made in his diary under the title 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 , which includes statements such as "Worrying solves nothing" and "Trying to look good limits my life." The list reveals something that is profoundly true: Although human beings have been pursuing happiness for countless generations, it is not so easily achieved. And we need constant reminders to keep us on the right path. With the support of his clients, Sagmeister transformed these sentences into typographic works, from billboards in France to sign-toting inflatable monkeys on the streets of Scotland. Accompanied by essays from design historian Steven Heller, Guggenheim chief curator Nancy Spector, and UK psychologist Daniel Nettle, as well as Sagmeister's own words, the series is revealed as a complex blend of personal revelation, art, and design--an eclectic mix of visual audacity and sound advice. This book consists of 15 unbound signatures in a laser-cut slipcase. Shuff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signatures will produce 15 different covers.
  • 视觉地图(全彩文图藏本)

    作者:白莹

    绘画、雕塑和建筑,是该书作为视觉艺术类书籍关注的主要内容。从公元前30000年直至公元20世纪,产生于各种文化形态中的视觉表达都跃然纸上。该书对全球各大洲视觉艺术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且对同一时代不同文化形态中产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直观的比较。在比较中揭示了各种文化形态的艺术作品的深刻差异,以及发人深省的无数偶合。 这是一部编写结构十分奇妙的视觉艺术之书,是一部试图澄清个人审美视觉的基本读物,是一部较为完备地绘制出自视觉艺术出现以来各大洲美学图景的现代读本。经由这部书,你也许仅仅用双眼就司以接触到无数艺术大师的非凡灵魂。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世界上古视觉艺术 第一章 史前视觉艺术 第一节 石器时代视觉艺术 第二节 欧洲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视觉艺术 第五节 大洋洲视觉艺术 第六节 美洲视觉艺术 第二编 文明形成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章 早期文明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古文明艺术 第二节 亚洲古文明艺术 第三节 非洲古文明艺术 第二章 古典文明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编 中世纪与过渡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章 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章 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四编 近现代视觉艺术 第一章 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章 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美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二节 美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附: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流视觉艺术
  • 艺术史的视野

    作者:曹意强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 图像与眼睛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这是一部有关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集,引人注目而发人深省,是作者另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有益补充。《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介绍了透视问题;关于动作、表现、手势和运动的再现问题,关于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再现中的真实性标准问题,贡布里希教授将一位艺术史家的洞察力与知觉心理学家严谨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 长久以来,《艺术与错觉》不但启发了艺术专业学生,也对科学家颇有启迪。在这部补充论文集中,作者仍旧以其清晰而热忱延续着艺术史与科学的对话。
  • 安徒生童话剪纸

    作者:(日)太田拓美

    拇指姑娘、小美人鱼、、白雪皇后、夜莺、坚定的锡兵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没有画的画册、红鞋、雪人、养猪王子、妖精之丘……还记得安徒生笔下这些神态各异,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童话人物吗? 本书收录了133款安徒生童话主题的剪纸作品,让您在折折剪剪之余,重温一个个传奇又梦幻的童话故事。本书以10款出自安徒生之手的非常珍贵的剪纸作品作为开篇,介绍了这些作品在创作之初的小故事。 此外,作者还带您神游安徒生博物馆、安徒生曾经居住的哥本哈根市和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塑像,让您虽足不出户,却对这位童话大师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一部分附带本书所有作品的纸样,您只需将其根据喜好放大或缩小,即可制作出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 在令人神往又充满绮丽色彩的童话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有了灵性,花朵世界里住着拇指姑娘、森林里的夜莺在歌唱、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和重重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小雪人与它的爱人翩翩起舞,小美人鱼在海王宫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书中收录的剪纸作品,不管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小角色、其中的场景也罢,每一张都是那么生动、形象,似乎也被赋予了灵性,恍如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正向您娓娓道来。 午后阳光下,品上一盏茶,折折剪剪之余,重温那传奇又梦幻的童话故事和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好不惬意!
  • 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

    作者:[英] 金·格兰特

    此研究追溯和探讨了从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超现实主义的制度化的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理论的发展和接纳过程。金·格兰特(Kim Grant)从超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着手,以漫谈的形式论证了超现实主义和当代艺术评论之间相互复杂的关系。她分析了《艺术纪实》(Cahiers d ’Art)杂志提出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所面临的挑战。《艺术纪实》激励了一群年轻画家,他们潜心研究与现代艺术形式主义变革相一致的自由而富有诗意的绘画技法。格兰特认为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的中心趋向是诗意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她分析了法国现代艺术理论中的诗歌意义以及读者期望革命性变革时的先锋派艺术运动所面临的困境。 金·格兰特是南缅因州大学艺术史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