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遊記

  • 帶著手帳去旅行!壘摳的歐洲40天旅記

    作者:壘摳

    旅行就是要這樣!邊走邊畫,從捷克開始,一路玩遍德國、義大利、捷克,把旅途中的驚喜與回憶,通通收藏在親手繪製的手帳裡,讓歡樂賞味無限期,畫面永遠新鮮! 網友們最想知道! 文具狂 X 手帳控——壘摳的旅行筆記首度大公開! 40天的旅行,一輩子的回憶! 壘摳的捷克迳德國迳義大利迳法國自助旅行, 變成了一本用各種票根、DM、照片、塗鴉、文字匯集而成的旅遊手帳。 她用手帳記錄下了捷克建築之美、德國的童趣夢幻;可愛到犯規的義大利景點及無敵厲害美食;花都巴黎的浪漫與優雅,學法國人在假沙灘真日曬、躺在公園草坪悠閒野餐…… 不管過了多久再翻閱,旅行的記憶還是那麼鮮明, 好像再一次回去了那段美好時光, 旅途中的喜悅與感動,也一直留存在心中。 不管你的旅行有多長,旅行目的是哪裡,都應該要幫自己準備一本旅行手帳。 你會發現,有回憶的旅行真的很棒、很不一樣。 跟著壘摳一起這樣邊走邊畫玩手帳吧! 這樣旅行真的——好好玩! 準備好了嗎?Let's travel!
  • 驚歎愛爾蘭

    作者:吳祥輝

    「在別的國家一切可能嚴重,但不絕望;在愛爾蘭一切都絕望,但不嚴重。」 「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除了想像。」 是什麼樣複雜的背景因素,讓長期飽受政治和宗教衝突的愛爾蘭人產生如此特殊的嘲諷風格?於二十世紀末十年力爭上游、目前已成為歐盟中第二富有的愛爾蘭,將會帶給台灣何種的想像、啟示與驚歎? 旅行者吳祥輝腳踏別人的土地,眼睛看著世界,探索著自己的國家心靈。他以視野寬廣、觀察細微的作家之眼,從文學、歷史、地理等多視角出發,配合所拍攝精美圖片,深入探訪愛爾蘭的悲情命運及民族心靈,嘗試從另一面向為台灣「定性」。他自認寫作本書時看到的是一頁頁悲痛,充滿著警惕--也認為對台灣人而言,「警惕」也許更具意義。
  • 跟世界熱戀308天

    作者:陳皮

    放下一切,只身出走,是每个人骨子里最不安分的欲望。 都说中国人勇气可嘉,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存活,所以才会有遍布全球的中餐馆和华人。不过,说到旅行,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风景优美,环境适宜的旅游圣地,时间,金钱,心情,安全感,都成了旅行缺一不可的必要元素。在本书中,香港奇女子陈皮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旅行态度,豁出一切,放弃所有,只身上路,探险猎奇,只为凭自己的眼睛,感觉和胆量,亲身体会所谓的危险世界。 其实,真正的旅行不仅止于“出去走走”,绝不等于吃喝玩乐,目的地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过程,旅途中有寂寞,有惊慌,有放纵,有温馨,有激情,有动荡,有不可预知的点点滴滴。这样的行走,会让你明白,身边很多手到拿来的东西,在外面是那么得之不易。 村上春树说:只要踏上前路朝目的地进发,总会有一些事情发生…… 我们欠缺的,只是一点点上路的勇气。 目录 环球大旅行 出事啦! 缅甸初体验门 寂寞难奈 佛门Rock'n Roll 放纵老挝t Happy Pizza 血染饭团 突然求婚 早安越南 嗅觉旅程 疼我 异域柬埔寨 杀人狂魔 吴哥窟的超级巨星 极度惊荒 最酷的Runaway 黑白两道·津巴布韦厂 身份危机 动荡·零距离 血溅Zambezi River 马拉维传说 法力无边的巫医 圆梦·坦桑尼亚 WOW!攀上非洲第一高峰 布西曼族人武器 爱上伊斯兰 没答案的问题 魔鬼天使·埃塞俄比亚 恐怖“性袭击” 天使之城 流动蜗居 土著猫步秀 发现埃及门 哈利·波特的水底世界 重拾失落的历史 快乐墨西哥 像个初中生 吃得死去活来 生日快乐 庆祝死亡 玛雅日月星辰 开心指数 另一个自己 后记
  • 音樂‧旅‧情

    作者:林一峰

    林一峰的第一本散文集。 由自資出版唱片,到為香港藝術節演出... 由得到了Janis Ian 到遺失了陳淑樺...... 由三藩市的歌劇到亞拉斯加北極光...… 由音樂出發,經過加州的陽光海灘,走過歐洲小鎮; 看過華麗的百老匯,也聽過地下鐵中孤獨的小提琴獨奏;記下的, 是音樂旅程,也是沿途風光。
  • 風行東京

    作者:杜如風

    無線生活台人氣旅遊節目「流行東京」美女節目主持人杜如風,人稱「東京行街精」, 一手包辦節目資料搜集、撰稿、編輯、主持,並以搞笑輕鬆的另類風格及實用地道的旅遊資訊,開創出一個旅遊節目新境界。本書精選節目中多間店舖,再加上從未曝光的獨家心水靚店,合共近60間供你喪行喪買喪食,並附有詳細地址、電話、網址、地圖、路線,一定不會找不到,還教你搭Hello Kitty飛機去日本、不搭JR遊東京、利用7-11遠水救近火……
  • 11元的鐵道旅行

    作者:劉克襄

    總是自得其樂,總是小題大作。 不論世界如何轉動,劉克襄慣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如此隨性,卻能在平凡俗事,發現迷人之處。 在喧嘩旅驛,他的視線穿越庸擾塵囂;在寂寞小站,讓荒涼孤獨靜靜包圍。除了鐵道迷追逐的硬紙票、號誌樓等,更愛牽扯無關鐵道的內容。比方,海線上挑扁擔的老人,他的扁擔是什麼植物做的?高雄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還有窗口如老鼠洞的售票亭嗎? 就是這些那些,難以述說的千頭萬緒、微不足道的小景小物,讓心靈暫時出走,讓旅程滿載而歸。鐵道不單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搭乘新的火車──高鐵,作者的視野不改獨家。他說,搭高鐵就像觀看一部台灣的生態紀錄片,九十分鐘的車程,活力與頹敗,文明又荒野的畫面輪番上映。也可以盡情地「流動鳥目」,由北南下,二三千公尺高山的雄峙嵱嵷,中低海拔淺山的嶙峋嵾嵯,在眼前逐一聳立而過。那興味,唯有搭高鐵,才得以盡情感受。 風物特產、鐵路便當,作者更是當寶似地翔實研究,那股熱情,彷彿永遠十七歲,還在情竇初開。 這回配備依然多元,文字爬梳、車站地圖、風物素描、行旅攝影。透過劉克襄的文字與圖片,我們彷彿第一次搭火車,遇見另一個迷人的台灣。
  • 從絲路的盡頭,開始

    作者:鄒頌華

    本書是作者一趟跨越歐亞、走過絲綢之路的真實紀錄,2003年,不論對香港和對全球來說,也是艱苦的一年,戰火和瘟疫,四處蔓延,就在這一年,一位香港女生毅然「離家出走」,帶著僅四千美元的盤纏,背著行囊獨自上路,走過最不為人了解但又最被人所誤解的古老地域,從希臘穿過土耳其安那托利亞高原,來到高加索山三個前蘇聯加盟國,尋訪諾亞方舟和伊甸園的遺跡,再跟著亞歷山大大帝的蹤跡向伊朗邁進,來到南亞的巴基斯坦後,又隨玄奘和法顯的步伐翻過帕米爾高原,到達新疆,踏遍八個國家,渡過愛琴海、地中海、黑海和裡海,歷時七個月。 絲綢之路地段由古至今都是世界上最混亂,最多宗教、種族,甚至是性別衝突和矛盾的地域之一。在2002年,美國向伊拉克宣戰,SARS於全球蔓延之際,作者獨自走上這個誤會重重而又男性強烈主導的地域,以女性的觸覺去觀察、去感受這片土地上的美麗與哀愁,並紀錄著自己與別人在路上的故事。 一個女生獨自跨越歐亞、走過絲綢之路的旅程,觀察到當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包括蘇聯崩潰後的前蘇聯加盟國,堅守回教基本教義派的伊朗等國,慢慢走過這個古來紛爭不斷卻又風景壯闊美麗的地區。她以一個單身女子的身分,排除萬難,親身體驗當地人民的經濟、文化、風俗、男尊女卑等等,許多讀者難以想像的經歷,接觸同為遊歷者的日本人、台灣人、歐洲人等,也接觸到急欲獨立的庫德族人、懷抱民族仇恨的亞塞拜然人……更親身戴上頭巾,在女性極受禁棝的回教基本教義派國家裡艱難獨行,經歷十分珍貴,並附大量作者親攝精采照片,彷彿帶領讀者親臨現場。
  • 憂鬱的邊界

    作者:阿潑

    「我恨旅行。」 而我熱愛衝破我門和他們的邊界線, 從東亞各國回望台灣。 為什麼我們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西方的文化點滴, 卻不熟悉時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東亞文化? 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 這些離台灣這麼靠近的國家,我們為什麼卻感到陌生? 我們有多少成見,使得我們不願意甚至迴避於認識這些地方? 而只把他們歸為「外籍」或「陌生」的一類,這些邊界是誰畫出來的? 從事媒體工作,具有人類學背景的阿潑,效法人類學家的精神, 到東亞各國旅行時不忘田野調查,尋找邊界如何具體而微地作用在不同國族的人群之中; 而阿潑也以與當地人同桌吃飯為目標,在深刻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東亞並非想像中陌生, 台灣和他們也同樣有著因邊界而造成的憂鬱情景,而他們和台灣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她沿著邊界行走,一路追索著每條國界上那些難分難解的認同與曖昧的身分: 她在越南古芝地道體驗越戰的烙印,也前往南北韓38度線理解韓戰的寒冷; 她到澳門不住豪華酒店,而住進木板隔間的破舊旅館,看見城市嫖賭不分的難堪過去; 她從中國與北朝鮮邊境乘坐廉價巴士前往北京,體驗底層中國的生活; 她進入泰緬邊境小鎮探訪,甚至在越南火車上被警察誤以為是中國偷渡客。 一般旅客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勇於嘗試, 原因在於,她想要更深入當地,重新越過憂鬱的邊界,找出認同為何困惑的答案。 「印尼華人幾乎不搭火車、巴士,他們只搭飛機。在他們的想像中,這些便宜的陸路交通工具滿是危險,又因為沒搭過,恐懼更被無限放大。但實際上不然,從雅加達到萬隆的『恐怖火車』,卻擁有空中巴士一般高級享受。沒有他們所說的壞印尼人。」這類刻板印象與文化偏見的打破,書中比比皆是。 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 而這些邊界,在當今的社會與人心之中,始終曖昧地作用著。 張翠容 專文推薦 余佳璋(公視全球現場節目主持人)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張正(四方報總編輯)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楊宗澧(社運工作者,曾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賴樹盛(NGO工作者) 簡美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各方推薦 (按姓氏筆劃遞增排序) 記者阿潑不是一般的背包客,僅以經濟克難的方式踏行每個景點或聚落,而是透過強烈目的性與有計畫地在走訪他堅持關心的城鄉,且那些路線多半鮮少出現在旅遊書或遊記式部落格上。也因此她的文章,多了些來自記者專業調查訓練與深度訪談結果得出的人文味,不僅具閱讀趣味性,還帶些特有視角。 余佳璋(公視全球現場節目主持人) 再遠也不怕,再荒僻也不退懼,帶著遠闊的眼界和胸襟氣度走到山巔海角,她的旅行是尋找而非放棄,不是流浪或放逐,而是尋找問題與答案。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我覺得,阿潑不只把旅行當作跑田野,更把整個大東亞當成巨型遊樂場,抱著破關的頑皮心情一關闖過一關。無奈心思太細密敏銳,冒險玩樂之際,又克制不住地認真起來哀傷感嘆兼反省。當然,阿潑沒有辜負記者與人類學家的身份。多年奔波,以她一如其名時而活潑時而潑辣的文字,累積出這本百轉千迴的田野筆記,帶領讀者進入謎一般的世界。 張正(四方報總編輯) 這是一部深情的邊境流浪史,作者從島嶼出發,在國界的交會發現,那位處大陸邊緣的家鄉,竟是如此深情。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我總用抽象的方式認識東南亞、韓中港澳,而阿潑則用具體的行走認識。作者揉合人類學式的、旅行書寫的、新聞題材的風格,任何習於從閱讀過程中增益認知與樂趣的人都會發現,本書讓人開卷有益。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一本學術教科書難以完全打破那道台灣與東南亞社會之間的文化藩籬,但是一本人類學家的旅行筆記,也許就此扭轉你對東南亞的認同想像。 楊宗澧(社運工作者,曾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不算意外地發覺她連一般人最放鬆想好好享受的遠行,竟也能藉著街頭巷尾的哈拉閒聊寫下了這令人著迷的田野筆記。關於這位菜鳥人類學家觀看世間的獨有視角,以及對文化與社群的無盡關懷,絕對值得大夥好好捧讀此書盡情享受。 賴樹盛(NGO工作者) 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一書的開頭說:「我恨旅行」。而阿潑,一個熱愛旅行的文化記者,雖然她說她沒有繼續人類學研究,但是這本書記錄幾年來她旅行亞洲國家的所聞所思的主軸:邊界、身分與認同,卻是目前人類學極為重要的議題。 簡美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邊界」是個無法避免的專有名詞,如果沒邊界,如何講模糊曖昧的地帶?然而有邊界,也正是情感無法安歇的因素!不得以而用「邊界」一詞,只好是「憂鬱的」。我們在書中看出,有政治的邊界、國家的邊界、文化的邊界、情感的邊界。原來在現實生活中,邊界並非單數。阿潑以人們的複雜處境,描繪出流動的、變化的、雜揉的邊界,並詳述在其中安身立命的故事。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 第三個紐約

    作者:潘国灵

  • 新疆游记

    作者:谢彬 著,杨镰,张颐青 整理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新疆游记》主要内容:谢彬走遍新疆的时间,正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间。《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新疆游记》反映出的整体思维,是新时期到来之前社会精英的敏锐与深刻,是民主、科学深入人心的过程。有这个过程,“五四”便有了直接的推动力。实际上.无论现状使人多么沮丧,谢彬笔下写出的一切,立足点都是要对当地有切实的帮助。
  • 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

    作者:董啟章

    董啟章的第一本旅行札記,看似漫不經心,卻用心紀錄他的觀察、批判、聯想與思考,既有文學的況味,也充滿了視覺場景的震撼;這不僅是董啟章的個人經驗與深沉的擴延想像,更是情感的時空移位......。 成英姝:「在這部刻意任性放縱自己筆隨意走的遊記當中,董啟章最吸引人的身分仍然是一個創作者,我並不是指這個身份之於遊記本身,我指的是一個創作者所擁有的尖銳敏感,在這裡仍然超過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後者也許從分析社會體系的結構運作,對體制抱以挑戰和質疑的態度,可是一個創作者的出發點卻是根源於他所理解、感受和堅持的美好而重要的事物。」 駱以軍:「董啟章像從音控室的各種音效按鈕,從母體胎膜的各處絨毛,從時光隧道的各液態月台入口,從上面、下面、裡面、外面......將不同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地獄變掛幅、城市的記憶構成術,或是世紀初無政府主義者預言式否定我們正錮禁其中之資本主義世界的緩慢時刻,全開閘灌引至他和妻子的這趟旅程...」
  • 奥古斯特·博尔热的广州散记

    作者:[法]奥古斯特·博尔热,Auguste

    本书是一部描绘中国的游记,亦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进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种。本书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旅行家,曾于鸦片战争前夕到中国旅行,留下许多珍贵的绘画和素描,并且还写了多封长信为巴黎的朋友们介绍他在南部中国所看到的情况。他回国后,就把信和绘画组合成《中国和中国人》出版。该书一问世,立即在法国引起轰动,乔治桑、波德莱尔等人均从中获得中国的信息和灵感。
  • 杜甫的五城

    作者:賴瑞和

    後記 那年我離開香港嶺南學院,回到我出生的那個南方邊城,暫時不想工作,每天上午的唯一功課,便是寫作這本書,晨早起來,先陪長女棠兒等她的校車。她上了校車,常會轉過頭來跟我扮個鬼臉。然後,我就走到樓上那間書房,開動電腦,開始一天的寫作。 那書房的窗子向南,面對著一個軍營。那軍營的風景很美,有幽深的古樹林和一大片青翠的草地。每天清早寫作時,經常可以聽到軍隊在草地上操過去的步聲和他們悠揚的軍歌。軍營前面是一條馬路,不免有些「車馬喧」,但我那時的心比較寧靜,久了也就「心遠地自偏」,彷彿再也聽不到車聲了。 我便在這風景優美的南方的窗下,寫了九個月,寫完這本書。回想起來,那是我至今最快樂的一段寫作時光。當時我規定自己每天只寫一千字左右,不要多寫。下午午睡後修改上午寫的初稿,晚上讀書,過著一種很有紀律的生活。 這本書是我過去幾年來在中國行走九次的紀錄。這九次行程,絕大部分是火車旅程。除了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海南及西藏沒去外,我幾乎全靠火車走過中國其餘二十多個省和自治區。寫作時,我把重點放在旅程本身,想以一種沈靜的筆調,細寫火車旅行的樂趣和一些比較少人去的「非旅遊熱點」,如山東嘉祥的武梁祠、陝西麟遊縣的九成功醴泉銘碑、西安唐太宗的昭陵和唐大明宮遺址等等。 我的妻子先後兩次替我校閱全書,以及兩歲的幼女維維安帶給我許多的歡樂,都是我十分感激的。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我的前同事,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童元方教授的提示,以及柯青華先生那麼快就答應替我出版這本書。 一九九九年九月六日 賴瑞和 於馬來西亞最南的邊城新山市 電子郵件:sflai53@tm.net.my 【目次】 【內容簡介】 爾雅出版社特別推薦 乘火車,擠巴士,單身走遍遼闊的中國大地。是許多人埋在心底的渴望,也是本書作者賴瑞和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三十五歲那年,他終於漸漸圓了這個夢,帶著一本中國地圖,一本『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走過徐霞客走過的路,又到過許多徐霞客未到的地方。橫過中國大地四萬多公里,和大陸民眾一起擠爆滿的火車,睡簡陋的小旅社。 本書即作者九次中國旅程的紀錄。以簡樸親和的文字,細寫比較少人到的「非旅遊熱點」和文物,趣味中,集地理、歷史、文化於一爐,本書涵蓋的範圍之廣,作者旅程之長,為歷來所罕見。 本書作者賴瑞和,廣東梅縣人,一九五三年生。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及博士。曾任教於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即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
  • 轉山

    作者:謝旺霖

    2004年的秋天,一名台灣男孩誤打誤撞拿到了一筆補助,不知天高地厚的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專業人士的警告,順著內心的召喚,決定騎著腳踏車,從台灣到西藏去流浪。長途漫漫,幾千里的旅程,有時路好,有時路差,有時竟不知路在哪裡?男孩會渴會餓會累會痛,他終於搞清楚「每天十個小時卵囊下持續頂著石頭的滋味」時,卻已經無法回頭了。男孩不停地騎,風來了,雪也降下了,麻煩接踵而至,一個比一個困難。有時候他累了,想要放棄回頭;有時候他病了,只求能活著回去;有時候,終點拉薩,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序文 我們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蔣勳 自序 因為,我懷疑…… /謝旺霖 之一 柔軟的時光 之二 瀘沽湖的女兒 之三 梅里雪山前的失足 之四 出發 之五 邊境未竟 之六 話說鹽井 之七 紅塵 之八 東達求援記 之九 幫達奚大哥 之十 與藏獒對峙 之十一 八宿記事 之十二 波密中毒記 之十三 朝聖者 之十四 行路難 之十五 在那借來的空間 之十六 越過最後的山口 之十七 直貢梯寺的天葬 之十八 雪域告別
  • 魚的德西旅行

    作者:赵于萱/图/文

    繼《魚的義大利旅行》、《魚的巴黎旅行》,作者再度背起行囊,朝德國西部邁去,展開滿滿豐富與感動的幸福旅程。 從海德堡出發,見識寧願被雷劈也不給人住的性格古堡;在矗立黝黑巨大惡魔古堡的科隆,嗅嗅聞名全世界的「No. 4711科隆之水」;來到暱稱「蹦!」的波昂,走訪貝多芬故居。一座城市,無數個故事與感動。 記錄感動旅程的,不只是文字,還有幾乎等量的相片與彩繪。所有親自拍攝或畫下的影像,不論高大的城堡,可愛逗趣的路旁雕像,或桌上好吃的食物,都是作者每個當下的心靈悸動記錄,真誠可愛的情感投射。 即使不曾到過這些地方,書中對當地人事物的詳細介紹,會使你對這遙遠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彷若已親身走上那麼一遭;如果這些地方已是你人生旅途的一點,作者樸拙的筆觸與敏銳的觀察力,也將勾起你的回憶,再次重溫當時的興奮與感動。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導引。翔實的旅程記錄,豐富的人文歷史敘述,實用的各類小訊息附錄,這些當然都不少。 更多的卻是感動。作者細膩觀察與真摯情感、親自拍攝或畫出的相片與彩繪,深刻勾勒出心靈悸動的每一刻。大量精緻手繪彩圖讓人翻開書,就一路驚艷到底,自然而然跟著栩栩如生的畫片與質樸的文字,躍入格林兄弟的童話世界。
  • 土耳其手繪旅行

    作者:張佩瑜

    全書圖、文並重,以隨筆隨畫形式介紹土耳其。 除了邊走邊畫,作者也拍幻燈片,這些都是她頗受歡迎的上課教材。今年還獲頒「亞太地區創意教師獎」。 因此本書的旅遊、遊學、地圖、風土人情、文化藝術等資訊,力求準確、參考性高,非一般旅遊筆記書可比。 隨書還附贈光碟,收錄作者部分原始的圖文日記、拍攝的幻燈片,讓老師、學生及一般讀者自行參考對照。
  •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

    作者:耿朔,李国光

    《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是一本细品江南的旅行随笔,以一位考古者的视角记录了江南古村古镇的悠悠历史和锦绣风光。 在作者看来,时光是小桥流水间摇动的橹声,时光是白墙黑瓦上移动的日影,时光是在江南一起虚度的那些日子。 从小玩到大,去过很多地方,但总割舍不了“江南”二字在作 者心中的分量。带着对江南文化的迷恋,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这些年来他足迹遍布广义上的江南大地,慢慢走,慢慢写,将看见的锦绣风光收入行囊,又落到笔下,从时光里打捞起二十八个古镇古村的前世今生。作者希望伴着一杯新茶,一碗陈酿, 闲敲棋子,娓娓道来。本书还配有30幅建筑手绘图、80幅摄影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真实的江南图景。 这本书没有序言,没有后记,所有要说的话都在对那些古老村镇的品读之中。 作家苗炜、《国家人文历史》首席记者李响、《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主编陈晓萍、旅行家洛艺嘉、建筑师唐克扬、摄影师王牧联袂推荐。
  • 大地旅人

    作者:張翠容

    2002年,在南方朔眼裡具有古代旅行家特質的「背囊記者」張翠容,將她長達十五年深入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印尼、東地汶、越南等亂世國度,透過記者的鏡頭與文字,全部在《行過烽火大地》裡做了一次最真實的披露,有批判有省思。三年多來,張翠容的腳步從沒停歇過,仍然不時單槍匹馬,遊走在這些紛亂不斷、戰火頻傳的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對她而言,別人旅行是度假,然而,她的旅行,卻是為了見證歷史!她的新作《大地旅人》,即是這三年來,再次觀照、凝視行腳過的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事件,以及在每趟旅程所遇見過的每個人、所聽聞的每個故事,在經過沈澱、分析、思維下,所抒發的定見及對"記者"角色所應承載的責任與專業的檢視。......在《大地旅人》中,她不僅往外看世界的紛紛擾擾,也向內觀望自身所處的香港現況;一手執握追求真相的判官筆,一手則寫盡在世上每個角落大無畏地貢獻一己心力的無名氏的感人故事。每則簡短的篇章道盡了邊緣國度的慘烈、無奈,可也告訴我們無許許多多令人可敬可愛的人間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