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性

  • 阴影中的日本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日]新渡户稻造

    本书辑录19世纪、20世纪,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四大文本。《菊与刀》,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1944年为战时政府决策撰写的内参;《武士道》,日本第一代留学生新渡户稻造1899年为日本民族之魂——武士道所作的出色辩护;《日本论》,戴季陶1928年纵论近代中日恩怨时对日本的洞察;《日本人》,民国军事理论家蒋百里1938年发表的抗日战略预言书。
  • 中国人与日本人

    作者:尚会鹏

  •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修订版)

    作者:翟学伟

    作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与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和分析。作者指出中国社会的运作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人情、面子与权力运作等。关系,不单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工具,乃是所有普通中国人自己明白的生活手段;同样,关系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趋之如骛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常识般地知道:关系是可以取代制度的;那些压根儿就不知道或不懂社会学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需要建立起他的人脉。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尤其对"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在中国官僚作风与技术的背后"及"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等几篇论文做了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书的最后一篇,"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以及于2010年春季在北大一篇讲演记录《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力结构》,则因为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这几年的研究取向和思考理路。
  • 中国人的性格

    作者:史密斯

    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在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中,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性格。史密斯以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他为中国人归纳了20多种性格特征,有褒有贬,而且很容易看到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如“一干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读者看中国人的性格,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中国人的性格。正是雅瑟·亨·史密斯的孜孜以求,他的著作就像一面镜子,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思考:我们中国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性格。
  • 天下与帝国

    作者:江宁康

    《天下与帝国:中美民族主体性比较研究》试图在全球化视野下对当代中美民族主体性建构进行比较研究,从历史演变、理论阐释和文本分析等方面具体深入地研究中美民族主体性在当代的差异和类同。对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进程给中美两国的民族意识和主体精神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和总结,提出文化交汇和民族建构的双重形态是认识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关系演变的一个重要坐标系。 民族主体性是一个国家各个族群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共同形成的民族主要特性及民族自我意识。 它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传承和更新于民族国家特有的集体记忆和价值体系之中。 “天下观念”和“帝国意识”则体现了中美两国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核心特征,对于我们理解两国间的“竞争与交往关系”和双方在重建世界秩序时不同的战略思维方式,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宇春,真帅!

    作者:潇潇枫子

    李宇春是一个奇迹,她让数百万中国人的情感在2005年夏天幸福地崩溃。爱上李宇春,只需要1秒钟。 “玉米”不分年龄与性别,不分职业与地位。“玉米”对宇春没有崇拜,没有追捧,只有疼爱。小孩子把宇春当作姐姐疼爱,年轻人把宇春当作友人疼爱,老年人则把宇春当作孩子疼爱。所以,宇春已经成为大众自己“全民公投”的绝对偶像。一个作为朋友的偶像,一个作为亲人的偶像。“玉米”们对宇春的爱,真诚、简单、执着,让人感动。 这部书里故事,发生在成都这座“玉米”最为聚集的城市,校园“玉米”之间最为动人、最为疯狂的情感纠葛与冲突。年轻和叛逆、自我与认同,成为每一个“玉米”最纯粹和最极端的精神武器。这群“玉米”就是一代人的缩影,他们的脆弱与幸福,让人砰然心动。
  • 从小到大说日本

    作者:刘德秦

    《从小到大说日本》简介: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说过:“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态的……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从未去过日本的孟德斯鸠号准了日本人的脉,但未能指出其“非常态”的“病根”何在。而事实上,日本人这种民族特性,就隐藏在他们社会的纵向特点之中。从汉唐时期日本对中华文明的追随到侵华战争时的凶残,从对遭受原子弹伤害耿耿于怀到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无不在透漏出这个社会的纵向特点。这些,也正是本书在剖析日本民族性所运用的独特的视角。 《从小到大说日本》一书作者根据自己在日本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极为丰富的史料、各国专家论述等资料,历时20年的时间,以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为切入点,上下日本历史近千年,深入独到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日本民族和他们的民族特性;同时,又掀开了自幕府政治以来,始终蒙在日本政坛上的那层黑纱,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政坛,展现在世人眼前。《从小到大说日本》结构严谨,资料翔实,论述精妙,见解独到,对日本民族特性剖析之透彻,实为当代论著中之佼佼者。更兼之作者的行文严谨中带有生动,深入中不乏风趣,读之令人怕案,思之令人回味,是为一部当代研究日本、了解日本的必读杰作。
  • 中国人德行

    作者:Arthur.H.Smith

    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究竟是怎样的?虽然我们不必以他人的模式来改造自己,却也通过他人来审视自己、改进自己。这是一部100多年前,由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国人所撰写书,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表现出对它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为什么?一方面说明了“偏不肯研究自己”的中国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教训,逐步觉出了认识自己的极端重要性,渐渐地肯于研究自己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书里面所批评的中国人的种种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治,有些甚至愈加严重了。究竟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身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毛病,就请在书中一窥究竟吧!
  • 菊与刀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二战之前,美国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制定了对日本的外交政策,珍珠港事件宣告这些政策彻底失败。所以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撰写有关研究日本民族性的报告,1946年公开出版,书名为《菊与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仍作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著作被人们广泛引用,显示出了悠久的学术生命力。 修正文库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典藏本《菊与刀》,特请著名画家、日本美术史专家梅忠智先生遴选百余幅稀世珍藏的日本绘画,依照先后次序展示日本绘画的发展历程,为书中某些著名的论断寻找纯感性的印证。
  • 物哀与幽玄

    作者:叶渭渠,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日本人的美意识的著作。作者多年浸润于日本文化之中,其论其述,亲切通达,且以纯粹的日本美学范畴解说日本之美,颇有新人耳目之效。
  • 丑陋的日本人

    作者:(日)高桥敷

    《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日本人类文化学家高桥敷教授,上世纪70年代前夕在南美洲任教八年,他以他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日本人在思想观念、社交礼仪、衣食住行、性格气质、工作态度、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1970年初版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但也受到非难,数度隐姓埋名。当时力荐此书的京都大学教授会田雄次评价它是“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是“谋求新的发展的日本人最值得阅读并且应该铭刻于心的文章” 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跳出岛国5 第一节 蜕变之旅8 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16 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25 第二章 日本人与世界沟通的障碍33 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36 第五节 永远的誓言43 第六节 愤怒的秘鲁青年53 第七节 日本人“大甩卖”65 第三章 残酷与忍从的历史73 第八节 没有日本人的地方76 第九节 残酷的移民史91 第十节 死去的名誉与活着的亡灵105 第十一节 朋友,安息118 第四章 风中芦苇129 第十二节 各具风采的城市132 第十三节 寻访印加遗迹142 第十四节 没有人性的性爱154 第五章 阴郁的国民性165 第十五节 多明盖斯的恋情168 第十六节 交际的虚与实178 第十七节 低能的羔羊187 第十八节 某留学生的失望195 第六章 与绝望的斗争205 第十九节 含泪回故国208 第二十节 深感惶惑218 第二十一节 绝望的一年225 后 记233 附 录 给芙萝拉女士的回信236 ——第二版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