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师

  • 筑业中国

    作者:[美] 郭伟杰

    【编辑推荐】

    ☆ 第一个在近代复兴中国古典建筑的建筑师是美国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老板、朋友与合作者,而他的生涯长期隐没在历史之中,无人深挖,他探索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详细记述茂飞建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女大、湘雅医学院……并出任国民政府首都计划(南京)顾问的具体过程,客观评价茂飞的建筑遗产和影响力,填补历史空白。

    ☆是建筑史,也是近代史:从建筑项目切入,详细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教会、买办、美国外交官、国民政府、民族主义……几股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一个特别复杂的近代中国跃然纸上。揭示建筑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盘根错节的相互关系。

    ☆通过建筑,理解权力、文化、身份、形式、空间;理解近代中国;理解全球化。

    从清华园里的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到燕园的博雅塔和贝公楼,到南京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到上海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大来大厦和圣玛利亚女校(张爱玲母校),到长沙的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到福州的福州协和大学;从设计中山陵的吕彦直,到中国建筑师学会首任会长庄俊,从“大上海计划”主持人董大酉,到设计美琪大戏院的范文照;从清华周诒春校长、复旦公学李登辉校长、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校长,到孙科、孔祥熙、王正廷、宋子文和蒋介石,亨利·K. 茂飞不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却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一位。

    茂飞在中国的二十年间,设计的建筑遍及大江南北,尤其以校园建筑和规划最为著名。他参与制定的建设南京的《首都计划》受阻于战火,他成立的公司早已关门歇业,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已经几经沧桑。但是在五四运动开启的“中国文艺复兴”潮流中,这位外国建筑师提倡的“中国建筑的适应性”和“中国建筑的复兴”,无论在理论思辨还是在建筑实践中,都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因为这不仅仅是建筑,而且是整个中国文化都要面对并且给出答案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中国为中心,重点介绍了亨利·茂飞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这位鲜为人知的美国建筑师最初于1914年来到中国为雅礼协会设计校园,但后来他发现自己被持续二十年的专业和文化挑战所吸引:如何保护中国丰富的建筑传统,同时使用最新的西方技术设计新建筑。茂飞的建筑是一种妥协——他曾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本书从这些“瓶子”的视角出发,理解茂飞为自己在中国的建筑找到一个中间地带的追求,同时也审视了一个未来难以预料的动荡社会。茂飞建筑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美学或技术,它们无意中成为一种政治象征,因为中国的统治者,如蒋介石和孙科,都要求他提供城市规划建议,以满足他们对城市改造的期望。

    针对20世纪非西方背景下执业的西方建筑师的严肃研究很少,少数出版的相关著作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或荷兰的殖民地建筑上。因此,该书对美国和中国的建筑史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作者:赵扬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 高迪

    作者:奥罗拉·翠特,克里斯蒂娜·蒙特斯

    ARCHITECT MONOGRAPH 丛书介绍的都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与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这套丛书每一册均包含一篇由国际知名建筑评论家所作的评论,或建筑大师所作的绪论。所选入的建筑作品代表了建筑师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杰出成就,同时收录了部分正在建造中的作品。建筑表现形式有设计过程图、平面图、渲染图和彩色照版,很多是大幅照片。 高迪如梦似幻的作品是永恒的、超越时间的。在他去世后的差不多80年里,这位才华横溢的加泰罗尼亚艺术家仍然为当代建筑师和现代雕塑家、画家、摄影师以及诗人们提供借鉴,并且依然是他们灵感的源泉。《高迪》是献给这位建筑师和创造者的。本书对于那些想及时了解高迪和寻求有关高迪的新信息、新观点的读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本书也是为了那些熟悉高迪留下的财富以及想去重新发现这位艺术家与他的作品的人们。四百多幅特别制作的图片引导读者去领略高迪令人赞叹的全部设计,包括那些从未建成的作品。本书展现了高迪才气焕发的心灵所创造出的美景,这美景使我们不断地回想起这位天才。 本书目录 高迪现象 高迪—自然、技术与艺术 高迪的一生 建成作品 未建成作品 年表 参考文献
  • 卡罗.斯卡帕

    作者:李雱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卡罗•斯卡帕》从评述、作品、讲演三个部分来分析解读这位独特的建筑师。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卡罗•斯卡帕是探索建筑历史性延续创作队伍中独特的一员,他的作品所形成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历史观。
  • 建筑师的生活

    作者:[美] 艾伦·拉皮迪斯

    《建筑师的生活:一切源自设计》作者以历史的重要塑造者的身份敏锐地观察了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历史。他带我们走进纽约、拉斯维加斯、迪斯尼世界、古巴哈瓦那、大西洋城、莫斯科、亚马逊雨林幕后,从中我们知道为什么米老鼠们好像不用休息室,为什么百家乐游戏在赌场中总是远离玩骰子的赌桌,为什么美国中央情报局想要让拉皮迪斯去重新设计位于古巴哈瓦那的犹太大教堂,以及为什么莫斯科酒店的巨型地下通道不能触及……
  • 安藤忠雄

    作者:王建国

    《安藤忠雄》内容简介: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建筑大师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对安藤的成长经历、事业生涯、学术思想、设计理念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性总结和评述,其中颇多见解;第二部分介绍了安藤从1969年开业到1997年完成的56例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和方案;第三部分则选译了反映安藤主要学术观点和思想的论文和访谈录。最后附有安藤的简历、主要建筑作品年表和参考文献。《安藤忠雄》供广大建筑设计、科研及规划人员、建筑院校的师生参考。
  •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作者:徐明松

    王大閎一直是建築系學生最崇拜的本地建築師,他的建築作品多完成於1950到70年代,本書介紹他的生平及重要的作品,這些令人讚嘆卻被遺忘的寶貝。 提起王大閎,馬上讓人聯想到國父紀念館,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可是對許多6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來說,知道的僅止於他是蓋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其他作品和生平點滴甚少有印象,彷彿是武俠小說家筆下的世外高人。這和他沉默低調的個性有關,以往我們只識作品不識其人,今天我們不妨揭開神祕面紗,從人去貼近作品。也許從人與人文的角度進入,我們才有機會深入建築的核心。 王大閎生於1918年,童年在中國文人庭院建築林立的蘇州成長,吸納了東方美學的種子。少年以後留學歐陸,先後在劍橋和哈佛就讀。在哈佛研究所時期的王大閎,是少數「直接」接受包浩斯現代主義啟蒙的人,師承包浩斯創辦人時任哈佛建築系主任的葛羅培斯,同班同學有貝聿銘和菲立普強生等人,王大閎畢業的時候是全班第一名。 1953年35歲的王大閎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開始了他在台灣土地上「中國建築現代化」的實驗探索,他的中國建築現代化不是抄中國建築元素到作品裡,而是融合入傳統建築的精神,更可說是全新的創作。在第一個設計案「建國南路自宅」他以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平面,打造出內部空間自由流暢的住宅,這個作品嘗試結合中國的建築語彙和密斯的風格語法,帶給當時國內建築界極大的衝擊,並給掙扎著想創新中國建築的年輕一輩指出出路。之後他陸續完成許多建築案,除了住宅案之外,公共建築案的表現亦極為精采,如國父紀念館、外交部、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以及得到競圖首獎卻因政治因素而徒然化為紙上傳奇的故宮博物院計畫案。80年代後王大閎從建築圈淡出,加上他低調的個性,這個名字和他的作品逐漸被遺忘。 王大閎的構思與創作,是一個不斷化繁為簡的過程,所以他的作品總能予人形式簡單,走入其間卻感受層次豐富,比例勻稱。在造形、尺度、線條、細部工法,乃至人文內涵,在在都讓後輩建築師由衷讚嘆,試想要有何等才氣及紮實的專業訓練才能創造出這樣的作品?無怪乎他被葛羅培斯視為最愛的學生。 本書特色 1. 本書的出版乃見證台灣五、六○年代建築文化的重要發展,同時也看到活躍於建築界的青壯建築師及建築系老師們於五、六○年代仰慕學習的本地建築師「典範」。透過本書尋訪王大閎的作品,更在於找回屬於這塊土地的舊有美好價值,祈盼更多人重新認識這位當代建築大師。 2.作者經多方溝通,耗時兩年始促成王大閎展覽和本書的誕生,其苦心搜羅史料以外,並走訪王大閎好友和他一幢幢的建築,文字深入淺出,每個作品的誕生和建造經過都像故事般有趣且耐人尋味,就像鑽入時光隧道回到五六0年代。 3.收錄建築與非建築業界人士的評論和訪談摘錄,超過百幅珍貴照片。探討王大閎23個作品(含譯寫的一本小說),包含那些未被執行的計畫案如故宮競圖計畫、台大禮堂和登月紀念碑等等,還有已遭到拆除或是改建的建築,在這個王大閎的作品持續消失中的時代,本書更具有珍藏價值。 王大閎 -是第一任外交總長王寵惠的獨子 -是德國現代建築大師,亦是包浩斯校長葛羅培斯在哈佛大學的得意門生 -是貝聿銘在哈佛研究所的同班同學(王大閎畢業是班上第一名) -是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是五、六○年代台灣建築學子的學習對象(譬如1953日本駐華大使官邸、1954建國南路自宅、1955松江路羅宅、1961台灣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962台灣大學地質館、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1964虹廬) -是第一位使用預力懸壁梁的建築師(1963淡水高爾夫俱樂部) -是第一位使用帷幕牆的建築師(1966亞洲水泥大樓) -是第一位使用鋼管構造的建築師(1972國父紀念館) -是第一位橫跨文學領域的建築師(1977將王爾德”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翻譯改寫成《杜連魁》,九歌)
  • 阿尔瓦·阿尔托全集

    作者:阿尔托

    《阿尔瓦·阿尔托全集:方案与最后的建筑(第3卷)》讲述了:当阿尔托去世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从赫尔辛基(Helsinki)传出的时候,职业建筑师们都知道20世纪伟大的一代建筑师中最后仍尚在人世的这位大师已经离开了我们。阿尔托的建筑语汇不能够被归为任何一类给定的历史类别;任何这种分类对于他的每一个单独作品来说甚至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设计,从平面、功能、剖面和立面的视角来看,都不可磨灭地带有非常原创的个人的烙印,真的是很难从其中推衍出阿尔托的理念、对时代的批判和基本的哲学观点。卡尔·弗雷格(Karl Fleig)和爱丽莎·阿尔托(Elissa Aalto)夫人制作的这一版作品全集不仅仅展现了阿尔托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展现了阿尔托全部的成就和阿尔托本人。
  • 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

    作者: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安藤忠雄的作用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部分是安藤忠雄的独特经历、获奖列表以及作品年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安藤忠雄的5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安藤忠雄的其他20个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安藤忠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 矶崎新

    作者:邱秀文

    《矶崎新》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 西萨·佩里

    作者:艾定增

    《西萨•佩里》收录作者20几项代表作品。《西萨•佩里》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西萨•佩里》由艾定增等编译。
  • 丹下健三

    作者:马国馨

    丹下健三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正值当前信息技术引起建筑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时,是丹下提出了“城市轴”、“锁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象“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本书作者马国馨曾受业于丹下健三事务所,亲聆过大师的言教,系统研究过大师的理论。本书就是作者研究丹下的成果。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技术·建筑·城市”是作者对丹下学术思想、创作实践经验的概括性评述,颇多见地,富有启迪性;第二部分介绍了丹下最著名的51个代表作,包括400余幅照片和插图;第三部分收了丹下的七篇论文。附录部分为丹下的简历、获奖纪录、作品年表和主要著作。全书内容丰富,资料齐全,论述简明,是研究丹下和现代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科研及规划人员、建筑院校师生参考。
  • 詹姆士·斯特林

    作者:窦以德

    《詹姆士·斯特林》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 贝聿铭谈贝聿铭

    作者:波姆

    大艺术书房与一般的艺术丛书有所区别。我们走出纯艺术的框架,把艺术的视野扩展到最广阔的领域,把艺术的触角舒展到过去人们并不认为是艺术的层面;同时,用更新颖的观念,更丰富的视角,更多样的形式来讨论艺术,力图给人不拘一格,耳目一新之感。
  • 莫内欧论建筑——21个作品评述

    作者:拉菲爾.莫内欧

    莫內欧论建筑 序言 很多年前-大约在20多年前,Gianfranco Monacelli便邀请我对我曾经设计创作的建筑出版一本专著。我接受了他的邀请,但由于平日工作的繁茂和诸多的学术研究,这项工作延误至今,如今最终完稿并交付于读者手中。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向读者解释这本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专题著作,也不是我职业生涯中选取的作品选集。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将一系列的建筑作品详细记录,而是通过我撰写的论文来诠释激发这些建筑设计创作的基本原理,并具体阐述建筑中所运用的各类方法。在选择这些建筑作品时,我并没有刻意地考虑其建筑规模,在我个人看来,书中的这21个建筑项目可以让我针对最能引起任何一名建筑师的好奇心的诸多问题作出一一解答。可以说,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建筑项目都代表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让我对过去四十年来的建筑发展进行理论上的论述。因此,从一方面来说,这本书包含了我专业生涯的研究课题,另一方也是这些项目建造期间的理论原理的编年史。 这本书中选取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圣塞瓦斯蒂安的乌鲁米尔住宅建筑,这幢建筑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距离如今最近的项目则是始于2007年10月的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扩建工程。我的职业生涯跨越了这两个项目之间的这段历�****凇5蔽以�2005年开始撰写这本书稿时,我选择对一些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评论,因为人们可以随意地去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建筑并且这些建筑本身也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考验。这就解释了为何书中没有提及一些近期完工或即将完工的项目,诸如Panticosa, Deusto, RISD, Novarits, Cartagena, Aragonia和Beirut。 针对这21个项目所撰写的21篇文章虽然都是为这本书而创作,但内容上却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对工程的描述,另一些则是陈述了项目的意图,而另一些则列出了建筑师在项目设计建造过程中面临的理论挑战。这些评论通常以注释、观点和评注等方式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解释和说明,同时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我经常和我班上的同事讨论这些作品,这更让相信我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我自己的作品进行解析。
  • 西澤立衛對談集

    作者:西沢立衛

    這本對談集,是西澤立衛和多位日本知名的建築家:原廣司、伊東豊雄、藤本狀介、石上純也、妹島和世、長谷川祐子,與他們所設計的建築物,在現場實際探訪,以議論的形式進行對談。透過多位建築家的相互對談,提供了珍貴的意見與尖銳的批評,可謂建築論壇中最精彩、豐富的精華典籍。 本書特色 新科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西澤立衛(SANAA共同主持人) 與國寶級建築家原廣司 / 伊東豊雄 / 妹島和世的珠玉之論 與前衛建築新秀石上純也 / 藤本壯介分享的創作歷程 空前的建築對談,尖銳的碰觸、解讀出新世紀的前衛建築觀
  • 纯的杂

    作者:曹晓昕

    《纯的杂:有关建筑》是一本完全的由杂七杂八的文字汇集而成的杂烩,是近十年作者曹晓昕在不同场合发表的各类杂文杂感的一个合集。《纯的杂:有关建筑》虽是杂烩,但最终谈论只涉及建筑设计这一件事,这一点上《纯的杂:有关建筑》是纯的。
  • 寻找城市

    作者:陈曦

    《寻找城市:一名建筑师的欧洲旅行笔记》内容包括意大利——城市的灵、意大利·行迹、意大利·印象:城市的灵、罗马·笔记:建筑几何、威尼斯·笔记:陆上的威尼斯、威尼斯·印象:“最美的书店”、佛罗伦萨·印象:建筑的胜利、锡耶纳·笔记:戏剧性空间(一)、锡耶纳·笔记:戏剧性空间(二)、维罗纳·印象:歪街窄巷等。
  •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

    作者:(日)富永让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中的12个住宅形象各异,但作者读出太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变的是外观设计。不变的是原型,即多米诺和MONOL原型。接着分别对每所住宅进行详细剖析,从建筑用地、周边环境到创作灵感、设计思路、内部结构、空间特征,可以体会至各个空间的有机结合。尾声之际,又对勒·柯布西耶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做了分析。
  • MVRDV 1991-2002

    作者:ed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