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本电影

  • 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作者:[日]春日太一

    作为日本电影巨星,仲代达矢九十高龄仍活跃在电影界与戏剧舞台。他无比丰厚的从影经历是日本电影史的宝贵财富。

    在日本电影的黄金期(1960年代)仲代达矢与黑泽明、成濑巳喜男、小林正树、五社英雄、冈本喜八等著名导演合作无间,共同铸就了无数经典电影,他与三船敏郎、高峰秀子、原节子、胜新太郎等名演员共同工作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由此堪称电影史的活证人。

    本书是他晚年接受电影史研究学者春日太一访问的精华,他娓娓道来自己的片场经历,各个名导、名演员的接触印象,是引人入胜的回忆文字。

  • 大岛渚与日本

    作者:[日] 四方田犬彦

    大岛渚是日本电影史上极受争议的导演,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本书对大岛渚的生平身世及重要作品做了深刻、细致的介绍与论述,并很好地结合了“大岛渚与日本”这一相互指涉的主题。因导演及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作者在书写时也以此为出发点,从电影评述到创作过程,从影史纵深到学术内涵,都做了既富史论价值又具可读性的尝试。

    本书得到大岛渚夫人及大岛渚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并独家提供了珍贵的私人照片,使本书大为增色。

  • 大岛渚的世界

    作者:佐藤忠男

    大岛渚是才华横溢、个性突出的日本导演。他的拍片思想和制作技法都有鲜明的“先锋派”特征。他的作品主题是反体制的: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的牺牲品、罪犯,他注意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及性的实态,因此他收到世人的注目和国际资本的器重,成为世界知名的人物之一。 本书是作者对大岛渚大部分重要作品所做的公正、客观、细致的分析和评论。
  • 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

    作者:舒明

    ★纵览日本电影独立新时代之面貌 ★逾百部代表影片引介赏析 平成年代,日本电影独立美好的时代。1989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逝世,长子明仁继位,改年号为“平成”。也是从这一年起,随着片厂制度的瓦解,日本电影开启了新的元年,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在这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纯真、《大逃杀》的暴烈、《下一站,天国》的诗意,百感交织;北野武的冷峻、是枝裕和的温暖、山田洋次的细腻,共冶一炉。 本书选择了1989—2006年间的135部优秀日本影片,涉及近百名日本电影人,分为四辑来书写:历史篇,人物篇,作品篇,资料篇。“历史篇”追古溯今,综述了日本现代电影发展的繁荣景况及平成电影多样化的特色;“人物篇”主介了十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导演,如今村昌平、北野武、是枝裕和等,以及十位弛名中外的日本演员,如吉永小百合,高仓健等,其中主要介绍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演艺风格;“作品篇”将135部电影以青春、爱情、喜剧、惊悚、恐怖等类型划分,每部均有内容简介和赏析评论;“资料篇”是平成年代获得日本最有份量奖项——电影旬报奖、每日映画竞赛奖、蓝丝带奖、日本Academy奖——的电影作品表。 在香港喜爱日本电影的人,多不胜数,但有资格称得上是研究者的,舒明是第一人。他的介绍文章似特重资料的考证,但观点其实都隐藏在字里行间,所以格外耐看。本书不独是入门者的最佳导读,也是老影迷的必备手册。 ——舒琪,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 长期专注研究日本电影的舒明,再次作出了一次漂亮的示范。《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评介当代70位导演及135部佳作,分别从历史、作者及类型角度切入,旁征博引,资料翔实趣味盎然,乃日本片迷案头必备的天书。作者用功之勤,涉猎之广,在日益浮浅而崇尚即食速成的香港影评界,可谓无人能出其右。 ——李焯桃,香港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 本书资料详尽、解说清晰、评价客观;日本片影迷绝对不可错过,一般电影爱好者亦宜收藏。 ——郑树林,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 日本电影大师们2

    作者:佐藤忠男

    《日本电影大师们(2)》是根据佐藤忠男多年在各种报刊和杂志等发表过的,关于日本电影评论和对采访资料所做的梳理。《日本电影大师们(2)》主要涉及成濑巳喜男、山中贞雄、山本嘉次郎、丰田四郎、木村庄十二、吉村公三郎、久松静儿、龟井文夫、山本萨夫、岛耕二、今井正、黑泽明、木下惠介、川岛雄三等几位日本电影大师。
  • 講演日本映畫

    作者:湯禎兆

  • 日本电影经典

    作者:虞吉

    从某种角度说,一部电影艺术史,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史和心灵成长史。 鉴于此,本丛书力图通过对各主要电影大国电影史上若干具有经典意义的代表性作品的细读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通过电影认识一个国家或显或隐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以点带面,呈现其“心灵史”的历程。 本套丛书共分“美国电影经典”、“德国电影经典”、“意大利电影经典”、“法国电影经典”、“英国电影经典”、“西班牙、瑞典、波兰电影合经典”、“日本电影经典”、“俄苏电影经典”、“中国电影经典”等。 在丛书的体例编排上,每一分册前有一导读性的文字,介绍本册(国)电影的发展概况、艺术特征与民族文化背景。每部电影(或每一类型)都有出产年月、主创人员、获奖情况及内容梗概。正文均有能概括主要内容的,较有新意且较为引人注目的标题。书内每一部(类)电影都配以1—2幅电影剧照或历史照片(黑白),以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在正文的撰写上,正文部分不能等同于一般电影鉴赏词典的鉴赏文字,不强求面面俱到的广度,而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求既有对电影语言、艺术手法乃至某些符号、细节和叙事缝隙的细致分析,也要有对文化背景的宏观把握,努力把握形式背后的深层意识形态内涵和民族文化精神特点(“形式的意识形态”)。要力求艺术分析的可靠性、细致性与表述的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相结合。特别提倡有机地(决非机械套用)运用文化批评和文化分析(如神话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学、电影叙述学、意识形态批评、电影符号学、后现代与后殖民理论等)的方法。基本上要求一篇正文就是一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但不要过于生涩),整本书则具有较为清晰的历史线索和相对完整的整体感。 本丛书有助于人们既提高艺术修养,得到美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又通过色彩缤纷的银幕世界认识各国的历史、人文和民族文化性格。 本丛书面向广大电影爱好者,具有中级文化水平以上的大中学生及社会各阶层知识青年和知识群体,也可以作为大学生艺术教育及高校影视艺术课程、国际政治关系和外语外贸类课程的辅助教材和社会青年的艺术、文化普及读物。
  • 帝国的银幕

    作者:彼得·海

    《帝国的银幕:十五年战争时期的日本电影》是对日本战时电影的悉心研究——在任何语言中这都是破天荒的——作者认为你会发现我的初衷远不限于此。十五年来作者一直在为本书做准备工作,他所做的并非仅仅是看电影。作者广泛阅读当时的报刊、文献、哲学、历史、漫画和文化批评,在本书中,把电影视作文化/社会产品,旨在将其植入更广阔的时代语境中。本书广征博引,不仅得益于专门的日本电影史学家,还受惠于多位普通历史学家,对此深表谢意。 希望,在中国,本书的读者也不囿于电影爱好者,而是包括所有对历史良知问题感兴趣的人。
  • 日美欧比较电影史

    作者:(日)山本喜久男

    《日美欧比较电影史(外国电影对日本电影的影响)》是用历史比较方法进行电影研究的成功尝试。它资料丰富、见解独到,评介客观。主要论述从电影开创之初到1940年代日本电影在欧美电影的影响下发展、独立的过程。其中提及了重大事件、理论演进,明星名片、轶闻趣事。专业人员或一般读者都能在品味《日美欧比较电影史(外国电影对日本电影的影响)》的内含时联想到中国电影在那一时期与之相似的境况。《日美欧比较电影史(外国电影对日本电影的影响)》论述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它揭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理是有普遍意义的。
  • 成濑巳喜男的电影

    作者:[加]凯瑟琳·罗素

    凯瑟琳·罗素所著《成濑巳喜男的电影(女性与日本现代性)》讲述了作为最多产、最受尊敬的日本导演之一,成濑巳喜男(1905—1969)在1930年至1967年间,拍出了89部电影。成濑是一位片厂导演,以不超支和按时完成电影拍摄而闻名。在他漫长的电影生涯里,他执导了风格各异的情节剧,在调子上秉持一种非凡的连贯性。他的电影,或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或根据原创的剧本拍摄,背景大都设定于当代的日本。成濑的许多电影属于“女性电影”。它们以女性为主角,描绘女性的激情、失望、乏味的生活和她们的生存境况。尽管成濑或他的电影观众都不认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然而他的电影却一再地强调(如果不说是挑战的话)了日本社会的僵化的性别标准。考虑到围绕着成濑电影的复杂的历史和批评议题,对导演的全方位研究需要一种创造性的和跨学科的方法。罗素通过追溯成濑在日本影评界的接受情况,并利用哈里·哈鲁图尼安、米莲姆·汉森以及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理论,指出成濑的电影是日本现代性的关键文本,它们既描述了日本女性在公共领域中所扮演的不断变化的角色,又描绘出了一个都市的、工业化的、被大众媒体浸染的社会。凯瑟琳·罗素所著《成濑巳喜男的电影(女性与日本现代性)》讲述了作为最多产、最受尊敬的日本导演之一,成濑巳喜男(1905—1969)在1930年至1967年间,拍出了89部电影。成濑是一位片厂导演,以不超支和按时完成电影拍摄而闻名。在他漫长的电影生涯里,他执导了风格各异的情节剧,在调子上秉持一种非凡的连贯性。他的电影,或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或根据原创的剧本拍摄,背景大都设定于当代的日本。成濑的许多电影属于“女性电影”。它们以女性为主角,描绘女性的激情、失望、乏味的生活和她们的生存境况。尽管成濑或他的电影观众都不认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然而他的电影却一再地强调(如果不说是挑战的话)了日本社会的僵化的性别标准。考虑到围绕着成濑电影的复杂的历史和批评议题,对导演的全方位研究需要一种创造性的和跨学科的方法。罗素通过追溯成濑在日本影评界的接受情况,并利用哈里·哈鲁图尼安、米莲姆·汉森以及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理论,指出成濑的电影是日本现代性的关键文本,它们既描述了日本女性在公共领域中所扮演的不断变化的角色,又描绘出了一个都市的、工业化的、被大众媒体浸染的社会。
  • 日本新浪潮电影

    作者:[美]大卫•德泽

    1960年代完成了一批“新浪潮”电影,这些电影制作人是反叛者,挑战电影传统和整个文化。日本的新浪潮电影直到现在基本上被忽视。《日本新浪潮电影》是第一部致力于审视和解析日本新浪潮电影的重要研究著作。 本书作者从研究“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们出发,围绕“新浪潮”最典型的主题,组织 起这本著作,书中章节全面考察了诸如青春、身份、性别、女人等,这些在1960年代日本电影中所揭示出的主题。德泽将对日本重要电影档案的研究与重要人物的访谈,及对日本文化敏锐的洞察力结合在一起,为大岛渚、筱田正浩、今村昌平、吉田喜重、铃木清顺等人的电影,提供了一份可靠而公正的解析。 大卫•德泽教授的研究,从方法论和视野方面来看,无疑是出众的……《日本新浪潮电影》充满了令人着迷的观点……这是一份精心的研究,且简洁明快,引人深思。 ——美国匹兹堡大学 惠子•麦克唐纳德
  •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

    作者:(日)四方田犬彦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收录的文章的核心,是围绕着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社会重建而出现的神话形象的评论性研究。其中主要围绕下面两种电影展开了分析和叙述:一种是将这些形象作为同时代的神话而加以彰显的电影;另一种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怀旧地或是评论性地)提起上述神话的电影。说得更具体一点的话,首先我会论及在日本电影中,1945年8月15臼的天皇玉音广播是如何通过电影被描写成神话的;其次我会参照玉音广播在亚洲电影中的使用,籍此寻找出使其背离神圣化的对照物。就在日本电影长期将天皇的表象当作默认的禁忌的时候,饿罗斯的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打破了该禁忌,拍摄了以昭和天皇为主人公的作品,《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中将会讨论这件事的意义。
  • 日本异色电影大师

    作者:(美)克里斯·德斯贾汀

    本书中所提及的全部电影制作者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日本的“异色(叛逆)电影制作者”。其中的一些导演,如深作欣二和佐藤纯弥,以不事渲染的方式,创造了社会-经济的后台故事(backstory)的丰富多彩图景,以及对日本黑社会的残酷、极端暴力性的考察而揭出其背后的的政治背景,从而重新定义了类型电影特别是黑帮电影。另外一些导演,例如工藤荣一和池广一夫,则在主流制片厂还在推销其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俗极而流和多愁善感的电影时,在时代剧的武士电影中开创了一种难得一见和现实主义的手法。冈本喜八则象铃木清顺一样,为类型电影带来了一股令人振奋的、冒天下之大不匙的生机勃勃的活力,并以一种极能掩人耳目的轻松劲儿,在尖刻的讽刺电影和悲剧现实义电影领域中收放自如。长谷部安春则是谦逊的动作电影的行家里手,除了喜欢以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劲头制作蛋奶酥,更擅长于拍摄冷酷的犯罪影片。石井辉男则是独立导演中的惟一一位异数,他能够通过巧妙地耍花枪而在制片厂体制里拍片数十年,在此争得自己的时间拍摄想拍的影片,虽然偶有失手的平庸陈腐之作,更多的是将他反传统的感受和视觉上的鲜明特色融入他所做的任何影片当中。他同样也是一个开拓者,将十九世纪的歌舞伎的色欲/怪诞传统融会贯通为六七十年代一系列恐怖表演(Grand Guignol)式的电影中。铃木清顺是另一位在制片厂体制下拍片超过十年的独立导演,不过对比起石井辉男,他基本上是个更强烈的对抗主义者,更不愿意和制片厂玩游戏。他全力投入于打开陈腐形式的信封,直至其被撕裂,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他被片厂领导炒了鱿鱼。从第三部影片开始,他的电影就是将陈腐的材料打磨到几乎使人难以承认的令人称奇的范例,他在所有矫饰的类型影片中表现出新颖和高度娱乐性的特质,它忠于观众对类型电影的期望,但同时对于类型又莫明其妙地进行了令人目炫神迷的解构。筱田正浩是一桩可疑的个案,他是那种猛一看去非常具有艺术电影气质的导演,但根本上,他那虚无主义的、按照宇宙法则生存的存在主义的复杂世界观最后占据了上风。事实也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一再被电影杂志的编辑和影评人、那些只关注“严肃的”日本电影作者以及一些本应更了解他的人所视而不见。尽管他拍了很多非类型电影,然而在西方,他那非同寻常的类型片杰作如《狮子鬃毛上的眼泪》、《暗杀》、《异闻猿飞佐助》、《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和《魔鬼池塘》(Demon Pond),特别是《苍白的花》却并非广为人知并获得赏识。我猜想,人们或许会争论若松孝二是不是另一桩疑案。乍看上去,若松孝二似乎更适宜居住于阴影重重、最好被描绘为日本地下电影的电影地下世界里,这个舞台见证了更多的象慧星划过天空一般的“异色(叛逆)”天才的出现,从同为作家/导演的寺山修司到松本俊夫到足立正生和大和屋竺。不过毫无疑问,若松孝二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导演,不仅在产量上――他拍了超过一百部电影――而且从影响来看也是如此。他制作的是被人贬低和鄙视的电影形式,从暴力的粉红电影到“实录”的系列杀手电影,他总是将令人吃惊、发自内心地将社会的、心理的和政治的背景带入几乎所有影片中(至少,是我看过的他大部分影片中)。多年以来,他一直将那些备受争议而让人尊敬的导演如大岛渚和深作欣二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同道,即便是对更为激进的艺术家如足立正生也是如此。 我也感到很有必要将“异色(叛逆)”类型电影黄金时代的至少两位演员(一男一女)包含进本书。千叶真一和梶芽衣子本身虽然不是电影制作者,他们一旦成为明星,就在自己参与的所有电影中形塑出自身的明星气质,他们通过自己在动作类型电影方面的不懈努力,而营造出自己的大于生命的超凡明星魅力。随着其出演的影片在世界范围内俘获越来越多的观众,他们的声名也在不断增长。
  • 日本电影导论

    作者:马克斯·泰西埃

    所有这些影片,即使有时被批评界高估了,都表现出了一种对今天的日本发表个人言论的意愿,不管这种言论是犹豫不决还是确信无疑,也不管这个日本是真实可信的还是虑无缥缈的。因此,日本电影已有所预示的复兴的希望会以其他艺术和经济形式在日本本土文化让位于国际多元文化主义的那个时刻显露出来。
  • 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1989-2006

    作者:舒明

    《平成日本電影》……乃日本片迷案頭必備的天書。作者用功之勤,涉獵之廣,在日益浮淺而崇尚即食速成的香港影評界,可謂無人能出其右。 ──李焯桃,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 舒明在后记中写到:……本书试图用简洁清晰的文字,全面介绍最优秀和有代表性的平成日本电影,致力解答影片“说什么”、“怎么说”和“好在哪里”这些基本及有意义的问题。行文上知性的评述多于感性的遐想……。这也正是舒明此书的特色:绝无虚招,货真价实。 本書中評介了日本自平成年代起(1989年)至今的十大導演、演員及135部優秀電影,其中有84部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大日本电影,有16部更是每年的最佳电影。概述電影的創作背景和在香港的放映情況,並探討當代日本電影的新趨勢。 此書分為四輯: 第一輯為歷史篇,由日本映畫百年史說到平成電影新貌,兼論平成電影在香港。 第二輯為人物篇,導演與演員共冶一爐。涉及到的人物除了有中国影迷熟悉的岩井俊二、冢本晋也、大岛渚、铃木清顺、三池崇史、是枝裕和、北野武、中田秀夫、周防正行、SABU、三谷幸喜等外,还有资料难寻的小栗康平、相米慎二、冈本喜八、原一男、崔洋一等等的介绍。 第三輯乃作品篇,最為豐富。每部電影除了註明該戲的基本資料外,也提供了劇情概述、导演背景、手法特色、获奖情况、星標評分與評論。作者將電影分爲青春、愛情、喜劇、歷史、黑幫等類型作評述,並將題材相近的電影作對比。比如介绍黑木和雄的《浪人街》一片,短短两页的篇幅,就介绍出了影片最大特色(片尾15分钟的大杀阵)、日本武士片可以分作哪三大类型、本片的摄影师宫川一夫(《罗生门》)和片中最出彩的演员石桥莲司等等,不仅仅是介绍单独的一个电影或一个导演,而是把相关的其它重要内容也全盘托出给了读者。 第四輯則是資料篇,包括《电影旬报》平成年代年度十大日本电影完整名单、平成年代日本四大电影奖项获奖名单、一九八九至二○○五年在香港公映的日本电影的名单(包括映期与票房)以及香港电影节放映的日本电影名录。
  • 日本电影十大

    作者:郑树森,舒明

    《日本电影十大》以两位著名的影评人坐在一起,以对谈的方式讨论最权威的日本电影杂志《电影旬报》历年来评出的十大电影,谈导演,谈电影,谈日本文化,有趣、有料,有风物,有历史。
  • 日本电影

    作者:[美]约瑟夫·安德森 Joseph L.

    本书是第一部用英语来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作者对日本电影的兴趣,远在海外对日本电影加以重视前,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写作本书前,作者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搜集相关资料。作者的资料来源,不仅包括与日本电影有关的文件和书面材料,以及作者和那些与日本电影有关或是关注日本电影的人们之间的谈话,作者还观看和审察了超过500部、内容涉及日本电影工业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影片,包括著名的黑泽明、木下惠介、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电影大师的作品。
  •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作者:[日]山田洋次

    《幸福的黄手帕》《黄昏的清兵卫》导演山田洋次经典著作全新修订版 山田洋次—— 成长于中国东北,从卖鱼小贩到国民大导,创作超过一百部卖座影片; 艺术与商业共赢的常青树,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日本导演; 分享从影六十载的编剧、导演秘密,心路历程及艺术观念全公开; 细数片场趣事与生活感悟,带你感受“含泪的笑容”与“幸福的泪水”。 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在本书中将其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又有充满人性温度的生活细节。如同他的电影风格,山田洋次以平和而温暖的行文,介绍了自己从影的动机和愿望;论述了素材与剧本的关系;并以《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为例,分享现场执导的体会,探讨导演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读者不仅能从中管窥山田洋次是怎样拍电影的,也会收获一份心灵的感动。
  • 日本恐怖电影

    作者:杰伊·麦克洛伊

    恐怖电影向来是日本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导演的电影常受民间传说的影响,也屡屡受惠于日本的能和歌舞伎美学,它们牵涉着复杂的政治、社会和社会生态学焦虑,包括着对西方文化和军事帝国主义的忧虑,以及对建立日本人民族(国家)身份的挣扎。过去二十年里,日本恐怖电影达到了一个流行新高度,这种类型的代表作无处不在,不仅出现在享有盛誉的国际电影节展映片目中,同时也出现在最标榜商业性的录像带租售店货架上。 本书收录的多样并颇富洞察力的文章,对“日本恐怖电影”这一充满生命力的电影和文化传统的最黑暗一面(某种程度上,亦堪称是最具启发性的领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冒险。作者们以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批评性的考察和详尽的个案研究,融合于复杂的文化分析,并对日本恐怖电影的“关键”作品做了精细解读。 为便于读者的循序渐进、登堂入室,本书的章节特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编排,从美学的多重性和理论的不同手法着手。我们的作者紧随变换的历史和文化气候,或从相反的方面入手,考察了日本恐怖电影里一些最具影响和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们特别留意到不断变化的性别认同观念、经济安全、民族(国家)主义和不断显现于日本文化中的科技对日本恐怖电影的影响。本书所有作者的目标,不仅是要提供一些最有价值的整体评论性观点,更是要帮未来研究日本恐怖电影者搜集一批重要的基础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