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創意

  •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作者:貝蒂.愛德華,譯/張索娃

    ◎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史培利 強力推薦! ◎全球銷售超過255萬冊,14種語言搶譯出版!用右腦學習繪畫,用繪畫開發右腦。本書教你在5天之內學會繪畫技巧,掌握繪畫的精髓。透過右腦開發的研究,激發你的創造力潛能,你可以像愛因斯坦、凱薩大帝、達文西等天才,反轉你的大腦,看見不同的世界。 如果說,有人能在五天內,教你學會畫畫並掌握繪畫的全部精髓,而且不論你是5歲小孩,還是50歲的大人,五天之後你不但掌握所有技巧,而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會發生改變,你相信嗎?事實上,真的有這樣的繪畫課程。 這個神奇的課程來自一位美國加州大學的藝術學博士、著名畫家貝蒂•愛德華的頭腦。愛德華長期從事藝術及研究工作,有一天她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培利關於大腦研究的成果產生極大的興趣。史培利認為人的大腦有兩種思維模式,一個是L模式一個是R模式,而事實上我們絕大部分習慣了左腦思維模式。愛德華很快將這個醫學上的成果應用到自己的美術教學上,她驚奇地發現她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在西雅圖的一個成人繪畫班上,愛德華嶄新的美術教學理論得到了驗證:這個成年班的學生繪畫能力不一,受教於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美術背景和不同的繪畫技巧。他們第一天的作品和第五天的作品有天壤之別,連學生自己都難以相信,自己五天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進步。學生的作品整體顯示了能力的提升,有些作品更展現了令人驚歎的繪畫技巧。 愛德華繪畫技巧分為五項基本技能:一是對邊線的感知;二是對空間的感知;三是對相互關係的感知;四是對光線和陰影的感知;五是整體和完形的感知。這五種感知其實是對個人觀察習慣的重新訓練。通過熟悉這五種技能,不知不覺你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畫手。 一位跟隨愛德華學畫的學生深有體會地說:「愛德華老師教會我如何更加相信自己觀看的方式,這太讓人驚奇了。我覺得基本繪畫技巧就像是寫字和騎自行車一樣簡單,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天分獲得和發展這項技能。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畫畫,並且欣賞別人的繪畫,就像愛德華教的那樣,她教你畫畫,更重要的是教你怎樣看眼前的事物。」 愛德華的訣竅在於她完全領悟到人類思維的祕密,一般人習慣左腦思考問題,而且這個世界也習慣用左腦來思考問題。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完全是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他們天生習慣右腦,習慣用左手。天才不習慣用語言、他們習慣於直覺,而他們的直覺往往更接近事物本身。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人物也往往都是左撇子,愛因斯坦、卓別林、維多利亞女王、富蘭克林、凱薩大帝、布希等等。 其實人類思考的祕密一直就這麼簡單,本書作者成功地運用繪畫技能的訓練,揭示人類要如何學會轉換思考模式,使每一個人迅速獲得真實認知世界的方法,而學習美術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重新觀察這個世界、重新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
  • 賴聲川的創意學

    作者:賴聲川

    這是個講究創意的年代。企業無法創新、個人缺乏創意,都將使一切生存愈來愈吃力。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天分高,或罕見地靈光乍現時,才會迸發創意;平凡如一般人,創意是可見而不可及的天賦,更別說要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了。但是,創作連連、創新不斷的劇場大師賴聲川卻認為:創意,其實是可以「練」的。賴聲川精煉二十多年來不斷令世人驚奇的創作經驗,首度公開他的私人練功祕笈─「創意地圖」,為讀者徹底剖析「開啟源源不絕創意」的方法。在創意地圖中,賴聲川將培養創意的訓練分為「創意概念(內容)」的培養和「表現手法(形式)」的訓練。他細緻剖析如何將生活中的習性、經驗、動機,藉由重新學會「如何看」,來貫通內心的神祕泉源,將障礙創意產生的「三毒」變成「三智慧」,並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這回,賴聲川要帶領讀者走進「賴老師私塾」,深入「創意之道」的新天地。他透過旅行、生活、禪修的各種體驗、領悟與第一手經驗,分析膾炙人口的《如夢之夢》、《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劇作創作過程。他也在書中分享與金庸、候孝賢、傅聰等華人世界重量級大師交談所獲得的啟發。
  • 上海1800-0600

    作者:姜庆共,陆忠华

    LOMO摄影是一种精神。随意就是潮流,解放传统就是时尚。不要想,随便拍……这是LOMO,热爱生活,随心所欲的拍摄方式。 本书是69位LOMO玩家,花了200天时间,用1500张LOMO作品记录了从晚上18:00到早上6:00夜上海自由个性生活的多姿多彩。 LOMO摄影在海内外文化艺术和时尚潮流界流行十余年,这种自然、即兴、随机的摄影活动也越来越被国内时尚潮流媒体所关注。
  • 設計私地圖

    作者:葉穎

    22位全球工業設計師明星的21世紀新設計及新時尚 這是一本學習工業設計、從事雜誌編輯採訪的設計人及媒體人,多年研究設計、看設計、做設計、寫設計後,描繪出來以全球工業設計師為座標的設計地圖;從早已各擁山頭的Marc Newson、Droog Design的創立者Gijs Bakker、Marcel Wanders、Jasper Morrison、Stefano Giovannoni,一直到年紀雖輕卻早早嶄露頭角的Ora Ito、Bouroullec Brothers、Tjpe.、吉岡德仁……織就出一張讓設計人神往的設計師地圖,同時牽引出一篇篇意味濃厚的設計師故事,探討設計師及其作品背後的設計思考。 今日,吸引了全球目光的米蘭設計展,引領的不只是全球設計的潮流,更成了全球時尚流行的風向球,Marc Newson等設計師,創造的不只是產品設計,他們創造的更是一種21世紀的設計生活品味!設計人同時是說故事人的作者,將帶著大家一起解析這些設計師的創意密碼。
  • 纽约下城风格

    作者:庄卉家

    在纽约下城发现创意炼金术…… 在纽约,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无数的创意工作者选择来此,激出了这个城市的最大可能性、激出它源源不绝的能量…………而此创意之源,在纽约下城燃点出了最耀人的火花!在这里,街道较狭窄,心灵较宽广,音乐较大声,衣服较酷炫,大楼较低矮,梦想较远大!纽约下城拥有最前卫的创造力!在这里,想像力、活力及无止尽的追求创新的态度、行为和生活型态全都融合在一起。下城区主导了纽约前卫时尚的风格,它代表了活力、多元、及自由风气;它步调快速、爆发力十足;它就无限的可能! leif & Tooya 有机的手工剪裁风格、Siri Kuptamethee炫耀中又带点低调的理性风格服饰、 Michael Spirito透过银饰品打造出的哥德风、Jem Pilippi甜美及城市图像风格的提袋;WK Interact带有强烈旨意的街头黑白画作……本书记录十四位充满创意怀胆识的纽约下城设计师的经验与见识,同时记载了时尚界各种“对事物的观点”的有用资讯。这些设计师强调跟随直觉及达成目标的理要性,而他们作品的独特性在充满想像力及活动的下城区,更是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本书目录: Leif and Tooya Marin Penvern Valentine Leung Susan Hable Smith Mary Ping Siri Kuptamethee Michael Spirito Victoria Keen Eiko Berkowitz Jem Filippi WK interact Juta Neumann David & Jody Rodriguez 该书在北京俊杰视点广告文化书店有售 www.junjiesd.com
  • Sticker Graphics

    作者:All Rights Reserved

    Stickers surround us. Whether stuck to walls, signs, mailboxes and other elements of urban furniture, or to car bumpers, helmets and messenger bags, they represent a growing culture fascinated by the various forms and expressions, the myriad of messages, or the lack thereof. This book explores the fetish. From the designers and artists that create the stickers to represent their work and ideas, to the collectors and membe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which utilize them to assert there own individual style. Stickers have become a new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is book is divided into various sections including: Urban Art, Cutie, Bumper, Artistic, and more. Includes work by: Airside, APE, Alife, Beatservice, Buro-destruct, Build, Delaware, Devilrobots, Flipsflopflyin, Garrettch, Gwg, Groovisions, Happypets, Issey Miyake, Peepshow, Rinzen, Michael Lau, Shepard Fairey, Sticker Nation, Moshino Katsura, Deanne Cheung and Young Kim.
  • 涂鴉·城市糖果地圖

    作者:Jin Meng,Nina Liao

    在整個藝術史當中,塗鴉藝術仍算是一門初生的想法與概念。這種 Ephemeral Art(消失性藝術),是基於作品本身的毀滅性或是它的短暫性,它存在的時間從藝術家創造它直到它在街頭到被天然或人為因素銷毀為止,也因此,這種街頭藝術的特質困擾著目前以收藏持久性藝術作品為主的美術館。但這種消失性藝術的維持及其活力正是靠著大量的新作品和其中持續轉變的訊息內容所延續下去。 塗鴉藝術是一個既新又舊的話題,但這股正在迅速席捲世界青少年的次文化,已經遠遠滲透到流行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音樂、時尚、設計,甚至是純藝術領域,例如英國ICA(國家當代藝術中心)每年都舉辦塗鴉藝術週,邀請文化圈的知名人士,以整體文化架構的角度來討論這種現象。另外更有不計其數的塗鴉藝術家活躍在街頭創作,而且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銷售服裝、玩具和代表這種生活方式的各種產品,這同時是一股正在擴張的文化經濟力力量。
  •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

    作者:李欣頻

    ◆創作才子方文山熱寫推薦! ◆創意爆衝!開創熱寫創業時代的新視野! ◆縱橫兩岸!精選媒體&讀者最想知道的50大問題。 ◆首度公開!台灣第一位把自己「如何開啟寫書動力」、「出書圓夢細節」、「個人筆記本效率法」公開的作家。 一本創意人&熱寫青年不.看.會.死的書! 「當你正在書寫一本源自你感情深處的作品,你會知道那就是一股『非寫不可,不寫會死』的狀態,那文字會先感動自己,然後才可能感動別人,也會比較具有跨國界、跨時空、跨文化的感染力,與留下來的價值。」 創作之於李欣頻,就好像犯了一種無可救藥的癮,如果忘了帶筆,她就會用口紅、眉筆或是用指甲在紙上刮字,以記下思緒的源源不絕。 想知道李欣頻是如何能在同一時間內寫七本書、每年旅行三個月、單月最高還能賺六十萬嗎?想知道她的靈感、創意、寫作又是如何發生的嗎? 本書集結了三年多來,李欣頻橫跨海峽兩岸,接受一百多次媒體採訪與經歷過三百多場演講,由數萬名聽眾與記者精選的五十大提問,所有關於李欣頻的「文案與創意」、「寫作與出版」、「旅行與人生」等精采案例實務版,毫不保留,完整公開! 且讓我們隨著李欣頻的文字創意,一同進入這個熱寫創業的嶄新時代吧! 閱讀前請注意: 知識是可以複製的,但智慧是不能複製,只能感染。建議大家不必急著逐字看完這本書,可以先翻開目錄頁,想一下如果有人拿這些問題...MORE>> -------------------------------------------------------------------------------- 序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的創作慾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是我在學學文創教作家班時的口頭禪,意思是:當你正在書寫一本源自感情深處的作品,你會知道那就是一股「非寫不可,不寫會死」的狀態,這些文字必須先感動自己,然後才可能感動別人;要去寫一本「非寫不可,不寫會死」的書,不要去寫一本「可寫可不寫」的書。 後來被方智出版社編輯們,從全書稿中挑出來做為書名,雖然跟我過去的書名很不像,但這句話畢竟是自己講出來的,只好同意。 這本書起源是我的詩人朋友顏艾琳,她在九歌出版時跟我邀了這本書,希望我能針對「創意與寫作」,寫一本實用的教學指南,但因為我很討厭教科書,自己也排斥寫教科書,兩人折衷的結果就是,舉辦五場北中南的讀者對談會,我現場回答大家對我的提問,經由編輯整理成逐字稿,我再來修寫。 後來艾琳離開了九歌,經協調後將全書轉給方智出版,我埋首在近五十萬字的逐字稿,並匯入我在誠品講堂與學學文創的演講內容、讀者來信提問、媒體記者的採訪題……精簡過濾了無數回,也把凌散的問答整理成三大主題:文案與創意、寫作與出版、旅行與人生,前後共有五十個子題。其間因臨時決定到北京大學念書與教書,所以中斷了半年,直到二○○八農曆年全心閉關整理,終於完成。 知識是可以複製的,但智慧是不能複製,只能感染。建議大家不必急著逐字看完這本書,可以先翻開目錄頁,想一下如果有人拿這些問題拿來問你,你會怎麼回答,然後寫成你的創意問答集,...MORE>> -------------------------------------------------------------------------------- 目錄 PART 1:關於文案與創意的23個問題 第01—13問:創意.靈感 第1問:如何踏上「創意這條路」? 第2問:創意是天生的嗎? 第3問:如何增加閱讀的吸收能力呢? 第4問:如何成為創意者? 第5問:創意是一種發明嗎? 第6問: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創意? 第7問:如何突破創意的瓶頸? 第8問:你說創意是要輕易被看見的,但有沒有可能是隱性的? 第9問:如何將創意轉成文字? 第10問:創意需要結構嗎? 第11問:創意和幻想有何不同? 第12問:要如何打破制約? 第13問:對妳來說,終極的創意是什麼? 第14—20問:廣告.文案 第14問:如何寫出經典文案? 第15問:如何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創意? 第16問:文案與設計如何完美結合? 第17問:如何保持寫文案的清靜心? 第18問:請問你最喜歡自己寫的廣告文案是哪一則? 第19問:何說服客戶? 第20問:當你面對說不清楚自己需求的客戶時,要怎麼進行溝通與說服? 第21問:面對廣告產業的萎縮,創意空間變少,創意人該如何自處? 第22—23問:學校.教育 第22問:學生如何堅持自己的創意? 第23問:如何將創意融入到教學? PART 2:關於寫作與出版的14個問題 第24—26問:作家身分.寫作計畫 第24問: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作家的...MORE>>
  • 創意@東京

    作者:蒼井夏樹

    俯拾即是的芬芳, 不期而遇的風景。 沒有咖啡因, 不含膽固醇。 一個轉角,一處驚喜, 一段旅程,一段記憶。 整個東京就像是一座超大美術館,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意靈感與私密角落。 跟著專攻感性工學的早稻田大學博士候選人──蒼井夏樹, 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感受,種下你的創意系統樹。 人性化的設計與專注細節的意匠精神, 美的競爭力,讓日本設計在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如何保存、研究、再發現? 他們如何學習、應用、再創造? 本書帶領你從創意出發, 透過觀察任天堂感性工學、文化系女子等趨勢潮流; 活用廣告蒙太奇、電視知惠袋等資訊情報; 親臨村上隆藝祭、Good Design等設計現場; 探訪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等當代建築大師的最新建築作品, 學習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感受、如何觸摸、如何呼吸, 奇想採集,甜美發酵,五感甦醒,切切磋磋, 探索日本「和、敬、清、寂」的設計美學!
  • 上海寓言

    作者:马良

    常希望我自己和我的照相机都更加纯真一些,不必承载什么苦难的意义,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圣像了,所谓摄影的真实存在感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反衬下,早就变得面目可疑了,所以,无论我怎么自负地自认为师出有名,我的照片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寓言,或者说是一场草台班子的演出而已,仅止于此!我渴求的是观众的掌声和微笑,然后鞠躬谢幕或者再为大家加演一个节目什么的,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多好啊…马良
  • Made in China

    作者:Reed Darmon

    Made in China is a fun-filled, action-packed journey into the heart of Chinese pop culture. For Asia-philes, designers, and pop culture junkies, designer Reed Darmon has collected the most colorful (and in some cases, the kookiest) Chinese ephemera in this chunky paperback. Candy wrappers, firecrackers, Chairman Mao heads, and more! These objects are a testament to the age-old Chinese fascination with vivid hues and whimsical figures. Even humdrum, everyday items such as matchbooks and sock labels are decorated with exuberant illustration. A stylishly designed object and graphic essay in one, Made in China is a kaleidoscope of playful graphics and vibrant design, from the post-revolution '50s through today.
  • 奥美的观点Ⅲ

    作者:奥美公司

    奥美的历史源自一个人的思想、才智和工作规范,进而演绎成一种公司文化、一种明确的行业政策和一种趋势的发展历程。一切始自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他以过人的才智和热诚写下了精彩的一生;他对广告不同凡响的见解与理想,造就了奥美的传奇。 1948年,大卫・奥格威在纽约创立自己的广告公司。想要与众不同,立志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一个值得尊重,高品质,有着非凡创造力和才智的品牌,一个可以激发起大众与客户强烈的忠诚感,具有一流运作规范的品牌。正是这种精神,形成了今天的奥美文化。今天,奥美已经从两个员工成长到跻身全球8大广告事业集团之一,有359个分支机构分布在10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公司之一,奥美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提供专业性的策略顾问和传播服务,如广告,顾客关系行销,公共关系,到动行销,促销和视觉管理等。奥美在2000年的营业额达88亿美元。目前,奥美拥有10000多各富有才干和创新思想的专业人士。奥美钭本地文化背景及其自身的国际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客户保持其国际品牌一致性的同时,为其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传播策略。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奥美帮助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建立了他们...
  • 大衛林區談創意

    作者:David Lynch

    《象人》、《藍絲絨》、《雙峰》、《穆荷蘭大道》、《內陸帝國》,大衛?林區一出手,必定引起全球影壇的側目。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林區不斷創新表現形式、影像風格,捕捉意識底層那若有似無、難以名狀的事物,將之表達為具體的影像。創意人馮光遠提到大衛?林區時,「哇?,他很屌!」哪裡「屌」呢?因為「他是當今導演之中,唯一一個不斷在形式上頭突破的導演。」 讓人好奇的是,大衛.林區為何能保持創意源源不絕,數十年而不衰?在《大衛.林區談創意》這本書中,他第一次談論了他身為藝術家的創作法門、如何捕捉創意,以及如何把細微的念頭發展一部作品。 ●●●內容連載●●● ●下水之前 INTRODUCTION 創意跟魚是一樣的。 如果你想捉小魚,留在淺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魚,就得躍入深淵。 深淵裡的魚更有力,也更純淨。碩大而抽象,且非常美麗。 我在找某種我在意的魚,一種能轉化為電影的魚。但水裡游的魚形形色色。有商業的魚、有運動的魚。萬事萬物都各有其魚。 只要能稱得上事物的東西,都是來自最深的層次。現代物理學把這層次稱為統一場(Unified Field )。你愈是拓展你的意識知覺,你愈是往源頭深處探究,就有可能捉到更大的魚。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我練了三十三年,對我的電影、繪畫與生活各方面意義至鉅。在我而言,它是我入深淵捉大魚的方法。我想在本書中與你分享這些經驗。 ●令人窒息的橡皮小丑裝 SUFFOCATING RUBBER CLOWN SUIT 不識自我而獲致快樂真諦,難於把整片天空捲成一小塊布。 《奧義書》(Upanishads ) 我開始靜坐的時候,內心充滿焦慮與恐懼。我有一種沮喪憤怒之感。 我常把怒氣發洩在第一任妻子身上。我學習靜坐約兩個星期之後,她過來問我:「怎麼回事?」我沉默了一會兒,我最後開口說:「你是指什麼?」她說:「你的怒氣,它跑哪裡去了?」我甚至沒意會到,它已經被連根拔起了。 我把那種沮喪與憤怒稱為令人窒息的負面能量橡皮小丑裝。它令人窒息,而且橡皮很臭。然而,一旦你開始靜坐,潛入內在,這套小丑裝便開始消解。等到臭味開始散去時,你這才明白它有多麼令人作嘔。等到它消解之際,你便得著自由。 故事裡的沮喪、憤怒與悲傷有其美感,但對電影工作者或藝術工作者來說,則是是毒藥,有如老虎鉗,扼制創造力。你要是受其鉗制的話,恐怕連床都下不了,更別說去體驗創造力與創意的奔流。你必須心志清明才能創作。你必須有辦法捕捉創意。 ●創意 IDEAS 創意即思緒。當你接收到這思緒時,它所蘊含的東西比你以為它所能夠容納的還多。不過,在最開始的片刻,還只是火光一閃而已。在連環圖畫裡,每當有人想出個點子,就有燈泡發亮。這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事,就跟現實生活是一樣的。 假如一次就能把一整部電影想清楚的話,那就太棒了。但是對我來說,它是零星而片斷地浮現。第一塊斷片就如同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一樣。它是指向其他斷片的一塊拼圖。這塊拼圖充滿希望。 在《藍絲絨》(Blue Velvet)中,是紅唇、綠草,還有那首歌──巴比.雲頓(Bobby Vinton)翻唱的《藍絲絨》。接下來是野地上的一隻耳朵。就只有這樣。 你愛上了第一個念頭,那微不足道的一小塊。而你一旦有這一塊之後,其餘的遲早會出現。 ●欲望 DESIRE 欲望之於創意,就像釣餌一樣。你釣魚的時候,得要有耐心。你把餌掛到釣鉤上,然後等待。欲望就是把那些魚──那些創意──鉤進來的餌。 美妙的是,你抓到一條你喜愛的魚,就算是一條小魚──一個創意的小碎片──這條魚會招來其他的魚,它們都會上鉤。那麼你就上了軌道。很快就會有愈來愈多的片斷,然後整個全貌便會浮現。但一切皆始於欲望。 ●意識 CONSCIOUSNESS 透過靜坐,人體會到開闊無際。 開闊無際即是幸福。 狹隘渺小了無幸福。 《奧義書》 小魚浮游水面,但大魚在深處悠游。假如你能夠拓展垂釣的容器──也就是意識──你就能捉到大魚。 事情是這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純淨又充滿生氣的意識汪洋。當你置身超覺靜坐中「超脫」時,便潛入那一片純淨意識的汪洋中。你濺著水花蹬入水中。那裡是至福。你可以隨著至福浮沉。去體驗純淨意識便能活化、拓展純淨意識。它於焉開展並增長。 假使你的意識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那麼你看書的時候,理解力也只會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望向窗外時,知覺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早晨醒來時,清醒的程度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度日的時候,內在的幸福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 但你若能拓展意識,使之增長,那麼,你看書的時候,理解會更深刻;你看窗外的時候,知覺會更敏銳;你醒來時,會更清醒;而度日時,會享有更多的內在幸福。 你有辦法在更深的層次捕捉創意。創造力確實奔流不息。它讓人生更像一場妙趣橫生的遊戲。 ●轉譯創意 TRANSLATING THE IDEA 對我而言,每部影片、每個案子,都是一場實驗。你要如何轉譯創意?你要如何把創意變成電影或椅子?你有這念頭,你能看見它、聽見它、感覺它、瞭解它。好,我打個比方,你開始切一塊木頭,但就是不怎麼對勁。這讓你想得更多,所以你能從這裡下手。現在你正在行動與回應。所以這是一種實驗,讓它感覺起來是對的。 你靜坐時,這種流動會增加。作用與反作用力也會變快。你在這裡有個念頭,然後你會到那裡,然後再到那裡。就像即興舞蹈一樣。你只要跟著它動來動去;你會整個動起來。 這不是裝神弄鬼;也不是那種讓人心情愉快的課程,要你「停下來聞一聞玫瑰花,你的人生會更好。」。它來自內在。它必須發自內在深處,然後不斷增長、增長、再增長。事情就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因此,超脫、體驗自我──純淨意識──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音樂 MUSIC 我在拍《象人》(The Elephant Man)的時候,有一天在廣播上聽到巴伯(Samuel Barber )的〈弦樂慢板〉(Adagio for Strings)。我愛上這首曲子,想把它用到最後一場戲。我請製作人強納森.桑格(Jonathan Sanger)去找。他買了九張不同的版本。我都聽了之後說道:「不對,這跟我聽到的完全兩樣。」九張全都不對。於是他又出去再買幾張。最後,我聽到普烈文(Andre Previn)的版本,我說:「就是這個。」當然,它演奏的音符跟其他版本是一樣的,差別在於他演奏的「方式」。 音樂必須與畫面相結合,並有所增益。你不能就這麼隨便丟個東西進去,以為這樣就行得通,就算是你最喜歡的音樂也不行。那首曲子可能跟那場戲一點關聯沒有。兩者彼此結合時,你能感覺得到的。東西會跳起來;一種「整體比個體之總合來得大」的事情會發生。 ●直覺 INTUITION 藉由知曉全知之事而知之。 《奧義書》 生命充滿了抽象,我們唯一能加以理解的方法,就是透過直覺。直覺就是看見解決之道──看見它、認知它。情感與理智攜手前行。這對電影工作者來說至為重要。 你如何讓事情感覺起來對味?這些工具每個人都有:攝影機、影帶、這個世界,還有演員。但是如何把這幾個放在一起,方式各有不同。直覺就是在此切入。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透過靜坐、潛入自我,直覺會更敏銳、更廣延。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意識的汪洋,各種解決之道盡匯於此。你潛入那片汪洋、那片意識之時,你便將生氣注入其中了。 你並不是為了找尋特定的解決方法而潛入其中,而是為了活化這片意識汪洋。你的直覺開始滋長,然後,你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知道什麼時候不對勁,也知道如何把事情弄對。這種能力會日漸發展,事情進行得也會更順利。 ●排戲 REHEARSAL 排戲的時候,從哪裡開始並不重要。你把演員湊在一起,然後只要挑一場在你心目中足以界定角色特性的戲。你開始排戲,不管進行到哪裡,就先這樣。情況可能有點凌亂。 然後你跟他們談。這些談話聽起來往往言不及義。但對我來說、以及對於我的談話對象來說,確實有其意義。你可以感覺到它有意義。所以等到下次排戲的時候,也許會更接近一點。然後下次又更接近一點。 排戲的時候會有很多交談,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說很多話,有時說些奇怪而愚蠢的字眼。但是你與某些男、女演員發展出小小的密碼。比方說,對我來說,「多一點風」代表「多點神秘感」。這是件怪事。但是慢慢地,你只要動一動手或是說某個字,就會有個人說:「啊、啊,好。」而演員在剛開始排戲沒多久就會跟上,然後盡情發揮。他們的才華都能步上正軌。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跟你共事的人身上。大家說到「排戲」的時候,通常只是指演員而已。但是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在排戲。這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攜手合作,朝著相同的方向──由想法指引出來的方向──一同前進。 舉個例子來說,管道具的人可能會找來一堆道具,但是全都不對,但是你說幾件事,然後他說:「噢,好。」然後他再回來,這次更接近你要的。然後你再說幾句,他再回來,這次他把東西全都找對了。這關乎交談、動作與反應。 拍電影就跟各部門做事一樣,因為整部電影要是都能統合在一起,那麼每個元素都至關重要。它的過程都是類似的。你開始著手排戲,無論事情有多麼遙不可及。開始就是了。而你可能會說:「老天爺──我們還差得遠呢。」(當然了,你只能在心裡說!)然後你開始溝通、排戲。然後事情開始愈來愈接近、愈來愈接近。這種事情有點抽象,但每個人都往那裡去。每個人的燈泡在某個時刻都會亮起來。然後他們會說:「我想我明白了。」然後你再排一次。但是你不想揠苗助長,所以你在開拍之前都先不去管它。 你永遠思考著最初的想法──氛圍、角色。透過交談、排練、交談、排練,它很快就會出現。一旦大家都抓到你的意思,他們就能跟你一起往下發揮,他們隨著初念中的東西一同流動。事情就是這麼進行。
  • 创意灵感的咖啡因

    作者:(美)斯蒂凡·穆默//温迪·利·奥尔德菲

    《创意灵感的咖啡因:250个唤醒创意灵感的练习》内容简介:也许你会喝杯咖啡,补充能量,提神醒脑。如果在一整天中,你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时时需要有好的创意出现,或者为了想出更好的创意而努力,你的大脑需要更多刺激的时候,你又能怎么办?现在,你可以查阅——《创意灵感的咖啡因》。 这是一本短小精干、目标明确的创意练习集,它可以激发你的创意,帮助你寻找你所需要的灵感。其中,你会发现: 五十多个提升大脑思维活跃度的练习。这些练习简短、有趣,目的是激发创意灵感、引发思考。在一天开始的时候或者当你需要创意灵感的时候,停下来做一个练习,开动你的大脑。 “我来试一试”。从插图家到摄像师、教授,他们都对自己试过的某个特定练习给出反馈信息,而且还就如何运用、改进或者修改这些练习让它们更为有效提供了更多的建议。 对出色艺术创意家的访谈。了解这些主管、建立和工作室负责人、设计师、商店老板、插图家和动画师是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创意的重要性。 唯一阻碍你达到创意思维新台阶的事情是不行动。有了这本趣味盎然、激发灵感的书,你就会知道如何用快速、可定义的方式集中自己的创意重心。《创意灵感的咖啡因》是帮助你挑战自己、改变视点的基础,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出发点——最大程度地开始创意思维!
  • 靈感的法則

    作者:Pash

    靈感拋錨怎麼辦? 40 Top Designers--聽全球設計師的靈感告白 PLUS 特別收錄 Creatives in Taiwan 台灣創意人士的靈感配方 可樂王x何佳興x林小乙x馮宇十七x蕭青陽x聶永真 (按姓氏筆劃排序) 一致推薦!!! ◆全球40位頂尖設計師的創意思考解剖,關於靈感的40個大哉問 ◆設計師親筆塗鴉書寫設計靈感,究竟是什麼啟發了他們? ◆爆笑有趣設計師告白問卷,幽默是一切創意的源頭 ◆靈感的配方,設計師發揮創意不可獲缺的各種食材 ◆看見全書設計師超過100個靈感來源,創意真的有跡可循嗎? 如何找到靈感? 設計師一輩子最大夢靨在於……靈感拋棄了你…… 稿件難產的時候該如何解決? 客戶太過機車喪失理智之時要怎麼面對? 創意思考和靈感是可以傳授的嗎? 《靈感的法則》訪問了全球40位頂尖設計師,大膽分析他們的創意靈感從哪裡來?作者透過各式各樣有趣的問題,除了獲得幽默、辛辣、玩世不恭,甚至是有點狗屁不通的白痴答案之外,設計師們毫不矯揉造作的率性真情,以及充滿哲學思維的弔詭回應,對於許多愛好設計的你我而言,這是角度另類但又極具啟發性的一本好書。 靈感雖然沒有辦法包起來賣,有趣的是設計大師都能夠覓得,並且隨時保持靈感源源不絕,在深度訪談之後,本書更特別收錄了Mirko Ilic、Stefan Sagmeister、Paula Scher…等設計大師的「靈感配方」以及由每人親手填寫塗鴉的「問卷告白」,讓讀者從這個別出心裁的設計中獲得更進一步的靈感法則。本書作者帕許(Pash)以一位資深平面設計學者身份,試圖替讀者抽絲剝繭,透過各種方法找出這40位享譽國際、獲獎無數設計師們的創意思考源頭,帶你隨著他們的思考脈絡,抓住那稍縱即逝的靈感軌跡。 更多關於成功設計師背後的精采故事,等著告訴你! 40位設計大師 + 100種靈感法則 + 13種創作領域 + 40個靈感提問 ◆Stefan Sagmeister談坦白、抽煙和科學 ◆Milton Glaser談潛意識和感受性 ◆Ann Willoughby談好奇心、未來和文化研究 ◆Michael Beirut談排除一切困難的優秀和工藝技術 ◆Chip Kidd談問題和答案、多元主義和日本文化中的稍縱即逝 ◆Margo Chase談爵士樂、建築、夢想和熱情 你的靈感從哪裡來? 要成為一位有想法的設計師 先讓設計大師帶你一起抓住靈感 享譽國際的美國平面設計師Stefan Sagmeister的靈感來源不過就是他的女朋友安妮,而毀滅他創意想法的卻是人人都必須收看的電視新聞、美國《時代》雜誌國際版藝術總監Mirko Ilic 最喜歡看到別人的大腦運作的狀態,而盲目追逐流行的人最讓他倒胃、知名設計師Paula Scher是紐約的Pentagram設計公司的設計舵手,開車時聽爵士樂卻很容易發呆發生車禍、玩世不恭的曼哈頓設計團隊Hjalti Karlsson和Jan Wilker最愛讀的書竟然是字典和《基度山恩仇記》…… 幽默是所有創意的源頭! 這裡,設計師不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好設計,因為創意思考沒有標準答案。你會發現每位設計師的靈感來源竟然和生活如此息息相關,舉凡許多微小容易感動的事物,都能激發他們的無限想像空間。要抓住靈感,隨時保持靈感狀態,其實的答案不過就是簡單「幽默」二個字,而輕鬆的生活態度將是所有創意的源頭!
  • 洞人心弦

    作者:菲尔·杜森伯里

    《洞见远胜创意》为《洞人心弦》最新版本,请大家移步关注。 《洞人心弦》领导创作团队,以前所未有的电视广告形式展现“9·11”之后的纽约市富有“重新开始”的精神。在拍摄全球播放的百事广告时,把百事的代言人一当时最受欢迎的明星——的头发给点着了。菲尔·杜森伯里把BBDO纽约公司变成了一个创意发电站。他在《“洞”人心弦》一书中,与我 们分享了其最好的建议和最有趣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商业洞见的书——我们如何去发现它,如何把它转变为伟大的创意。从通用电气到百事可乐、HBO、联邦快递,甚至是前美国总统里根,菲尔分享了他真实、有趣、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把隐蔽的洞见挖掘出来,并利用它成就了一系列成功、著名、让人难忘的沟通案例。 本书为任何有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者或沟通者的人提供了实际的、有价值的建议,其中有很多给了我日常所需要的指引和帮助。 (正在采用)
  • Whatever You Think, Think the Opposite

    作者:Paul Arden

    Book Description Filled with fun anecdotes, quirky photos, and off-the-wall business advice, the provocative sequel to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reveals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bad decisions. From Publishers Weekly Referring to his first book,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Arden describes himself as "author of world's bestselling book," ably demonstrating one nugget of wisdom to be found in his latest: "Great people have great egos; maybe that's what makes them great." Otherwise, the book suggests that Arden is less a great person (or a great author) than a great former creative director at advertising powerhouse Saatchi and Saatchi. In the restrictive, often repetitive genre of management by aphorism, Arden is an original: master of the snappy maxim and eye-catching graphic, Arden advocates unconventional thinking, skipping college, taking risks, being outrageous and failing dramatically. Missing is a page in this book emblazoned "Take my advice with a grain of salt," or "Triumph for an advertising copywriter may be disaster for an accountant." Nevertheless, Mr. Arden's books are a pleasure to peruse. His writing is spare, clever, brisk and pointed. Illustrations are clean and witty. Think you whatever, this book is a natty little addition to the business bookshelf.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7.5                 width:(cm)10.9
  • 讓你瞬間看穿人心的怪咖心理學

    作者:Wiseman, Richard

    ◎推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 人的心裡藏著哪些祕密? 你有哪些「心事」不想透露給別人甚至自己知道? 為什麼人會相信明明沒有科學根據的事? 有哪些不合理的行為其實背後都有複雜的心理因素? 現在,頂尖的心理學家們要發揮奇想, 用各種近乎搞怪的實驗把它們通通挖出來,一一求證! 看完你將大呼:「原來,我們心裡是這樣想的!」 你一定無法想像,連這些都可以用科學實驗證明! 你的星座、姓名和面相,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你走路的方式透露了哪些性格? 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話是什麼? 人的記憶有可能經由操弄而回憶起不曾發生過的事? 有沒有科學辦法可以分辨真心的笑和虛假的笑? 哪個國家的人最樂於助人? 編輯室報告: 第一次,用科學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索複雜難測的人心! 各種前所未見、匪夷所思的搞怪實驗,令你拍案叫絕! 搞怪實驗+科學結論=原來,我們心裡是這樣想的! 俗話說「人心難測!」就連你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 更不用提每個人心中多少都存在著各種迷信、偏見、刻板印象、欺騙......。 但偏偏就是有科學家想要挑戰複雜的人心, 設計出種種匪夷所思、看似無厘頭搞怪,卻又簡潔有效的心理學實驗, 試圖找出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思索軌跡和邏輯。 如同本書作者所說:「只要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激發點子、讓我們對俗世有新的了解,我都覺得值得。」 本書是作者累積前輩卓越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 以及自己二十一年孜孜不倦想要解開眾人心中之謎所進行的各種實驗, 分別從時間和巧合的心理、說謊與欺騙的心理、鬼怪與靈異現象的心理、感受幽默的心理、決策時的心理,和助人或阻撓的心理這幾個不同的象限,進行探索跟求證。 當你看到書中作者及其他科學家設計跟進行這些幾近於搞怪的實驗,一定會拍案叫絕,例如: 計算哪一種男女搭訕術或徵友廣告的心理戰術最高明, 在倫敦最著名鬧鬼的房子裡過夜,在搞笑俱樂部裡做冷笑話即席表演, 請博士班學生穿上大公雞裝在街上宣傳, 看四歲小女孩和黑猩猩打敗股市專業分析師, 用鋪滿六十呎的火熱煤炭想要破除「過火」的神跡, 故意在紅綠燈前阻礙交通等等。 更精彩的是,這些實驗的結果有許多都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例如: 大家寧可穿沾到狗屎沒洗的毛衣,也不想穿連續殺人犯穿過但已經乾洗過的毛衣; 多數相信占星的人,其實是心理因素造就他們「應當」有哪類的個性; 真正的笑容與虛假的笑容差別完全看眼睛部位; 說謊者比講實話的人更少話、透露的細節較少、使用的「我」字也比較少; 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幸運,出生時的氣溫差異讓夏天出生的人比較樂觀; 有些看似撞鬼的經驗,其實是因為低頻音波造成的; 女性貨車駕駛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違規超速、在限停位置停車; 還有更多更多……。 這些研究,不僅幫我們揭開日常生活底下的秘密心理,更顯示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多麼有意思。就好像柯南‧道爾在神探福爾摩斯的系列作《血字的研究》中所說的:「生活比人類大腦可以想像的一切還要奇怪太多了。」
  • 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

    作者:李欣頻

    繼排行榜首、熱賣33刷的暢銷書《14堂人生創意課》後, 李欣頻以更高的視點,找出啟動創意風暴圈的方法! 十二層的人生終極且不退流行的創意學,涵括 「憂鬱創意學」、「夢境創意學」、「巧合創意學」、「杜拜創意學」等完整概念。 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 創意→創造→創世,不退流行的12層終極創意境界。 創意速度太慢,意念成真的創世法,才能瞬間改變遊戲規則! 各界名人齊聲推薦:詹宏志、南方朔、詹偉雄、王立文∕文:李欣頻 像是洞窟冥思或功夫修煉一樣,李欣頻的新<創意學>(但書名被她倒過來取了)尋求的境界,一層推向一層。後一層推翻前一層,卻又包容前一層,峰迴路轉,曲折離奇,深得辯證思想之趣,令人目眩神迷。這本書寫得創意十足,也禪意十足,不僅剝開創意真相,也示範創意思維本身。 ──詹宏志推薦 李欣頻這書從低階的「創意」始,到高階的「創世」終,天馬行空,意興遄飛,其實所談的就是那最終極的創意心靈和創意人生。──南方朔
  • 創意市集II玩心大發

    作者:王怡穎

    简体版已在上市计划中了,大家可以稍等一阵向各地龙之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