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设计史

  • 自行车设计200年

    作者:[英]托尼·哈德兰德(Tony Hadland) / [德]汉斯-埃哈德·莱辛(Hans-Erhard Lessing)

    ◎ 编辑推荐

    200多年前,人类发明了第一辆自行车。

    至今,全球自行车产量已超10亿辆。

    ☆人类为何会发明出自行车这种两轮机器?

    ☆历史上为何许多国家纷纷禁止人们骑自行车?

    ☆人类曾发明过哪些样式的自行车,今天都有哪些新颖的自行车?

    ☆如何利用材料学、人体工程学、车辆物理学,让自行车不断革新?

    ☆车架、车轮、轮胎、悬挂、传动装置、刹车、车座、踏板、车把、车灯、载具等自行车部件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意大利人说达·芬奇绘制了链式自行车,是谎言,还是历史事实?

    两位权威自行车历史学家,结合3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对自行车进行全景式解读。让读者在自行车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探究自行车的神奇魅力。

    ◎ 内容简介

    人类发明自行车距今已有200多年,但它的历史却一直被忽视。从滑冰、诸葛亮的“木牛”、日本陆地船,再到四轮人力车,在自行车被发明之前,人们就已采用多种代步方式。从早期的粗糙简单到今天的精致复杂,自行车历经多个关键发展阶段。发明家及厂商利用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和车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使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不断革新。除了对自行车及其部件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还探讨了自行车历史上存在的一些谎言或悬案,例如自行车是否由达·芬奇发明、鲍登缆绳是否是罗利公司的弗兰克·鲍登设计。

    全书配以300多张历史珍贵照片和设计图,这本权威的自行车历史书将成为自行车未来持续演进的新起点。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自行车历史的权威性参考书,怎么推荐都不过分。

    —— 卡尔顿·里德(Carlton Reid),BikeBiz

    这本书注定会成为我们对美妙车轮的权威记录。

    —— 迈克·伯罗斯(Mike Burrows),Cycle

    一次成功的自行车设计之旅。

    ——《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视觉上充满了吸引力。

    ——《洛杉矶时报》 (The Los Angeles Times)

    关于自行车设计及历史主题的权威书籍。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两位世界领先的自行车技术史专家偶然结对,产生了这本关于自行车设计的权威书籍。这本书非常完整地描述了过去两个世纪中遇到的众多技术问题,以及不同年代的机械师和建造者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 格伦·诺克利夫(Glen Norcliffe),约克大学名誉教授和高级学者, 《通往现代的旅程:自行车在加拿大,1869-1900》(The Ride to Modernity: The Bicycle in Canada, 1869-1900)的作者

    两位作者描绘了一部更全面、更权威的自行车历史。他们还平息了历史中滋生的许多争论。这本书比过去四十年中产生的几部优秀的自行车历史著作更全面、更准确。

    —— 戴维·戈登·威尔逊(David Gordon Wilson),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名誉教授, 《自行车科学》 (Bicycling Science)的作者

    这是一部独特的、全面的、经过仔细研究的自行车设计史,从国际角度撰写,并配有丰富的插图。它从自行车的起源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创新,涵盖了从刹车到儿童座椅等一系列部件功能。自行车看似简单,其实是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的结果,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自行车——在本书中被称为19世纪的高科技——现在正朝着成为环保时代的先锋交通工具的方向发展。在《自行车设计200年》中,这种小型人力机器的发展正在成为大历史。

    —— 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代史教授

    从简单而巧妙的设计出发,自行车是一种完全轻盈而稳定、单一而多样的机器。通过这部专业的、详尽的作品,自行车被巧妙地介绍给读者。握紧车把,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次穿越时间之轮的旅程。

    —— 安德烈·吉耶尔姆(André Guillerme),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技术史教授

  • 设计史(上下)

    作者:朱铭

    《设计史(上)》:设计家丛书。人类文明的历史绵延数百万年,要想使已经逝去的事件、人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新复活在我们面前,当然是不可通报。到目前为止,考古学所达到的水平只能使我们借助于地下文物和史籍的记载,从实物和观念方面来研究过去,这种研究对于《设计家丛书设计史》的任务来说将侧重于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观念形式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作为以上二者的综合和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 在“人类生活方式史”中所碰以的困难,在“设计史”中同样存在,因此,我们的努力很难说得上理想,只能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行的注意,共同来繁荣我国的设计科学这一新兴的事业。
  •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

    作者:方海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以欧洲工业革命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设计理念和风格流派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设计师、著名公司、著名院校、著名博物馆为坐标,同时以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社会文化、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及传统、地域特点为背景,研究分析现代家具与生活方式、美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材料、制造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对经典代表作品逐一分析、详细介绍。 现代家具业已成为与全球家电、服装、汽车并列的四大消费产品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家具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家具强国,鉴于当代中国家具产业的迫切需求,我们撰写了这部书,希望对中国家具产业发展有所帮助和启迪。
  • 芬兰设计

    作者:[芬兰] 拜卡·高勒文玛

    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ISBN:9787112146512,作者:高勒文玛
  • 世界室内设计史

    作者:约翰·派尔

    《世界室内设计史(精)》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改变我们生活的150位设计家

    作者:朱旭

    《改变我们生活的150位设计家》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设计的原则应当是:天赋、美和功效三位一体。 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少就是多。 工业设计师的目标,就是为业主增加翻润。 好的设计必须有市场。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 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民间。 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 未来不靠想象,而靠创造。
  •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

    作者:毛溪

    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发展为背景,选择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出现的代表性本土产品和品牌,梳理了这些产品和品牌形成发展的脉络,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产业背景。本书基于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和十多个不同品类产品民间收藏博物馆的庞大实物和史料,包括民国期间大量的珍贵手绘设计稿和史料照片,以及撰稿人对中国几代设计师所进行的珍贵的口述采访资料进行撰写,呈现了中国100年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
  • 设计真言

    作者:

    《设计真言》是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书中收录了《装饰的文法》、《一部现代家具设计和构造的篇章》、《句法的毁灭——无拘无束的想象——话语的自由之境》、《1914年工业联盟大会陈述》、《装饰性设计的原则》等文章。 《设计真言》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设计与文化导论

    作者:[英]彭妮·斯帕克

    本书《设计经典译丛:设计与文化导论》介绍在国际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下,1900年至今的现代(与后现代)设计发展历史。它探讨后现代主义和设计的新主题、技术与设计的结合、身份认同与设计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设计话语的发展,并通过各社会时期及运动来追溯。 作者例举了大量批量生产的商品、形象和环境,包括缝纫机、汽车、椅子、电视机、时尚物品、室内、平面媒体、电子和名牌商品、展会等。书后附有丰富详细的眼神阅读指南,于相关研究者将大有助益。 本书是设计史专业的必读书。它详细介绍了20世纪设计的流变及角色,呈现了许多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信息全面,案例丰富。
  •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作者:视袭音乐

    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系列丛书: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由视袭音乐策划编撰,联合强势主流媒体、社会各界话语权人士共同推出,旨在关注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现状,推动青年文化发展。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以开放、客观的文化视野,选择具有典型性、普遍性、代表性、时代性的“青年音乐”为切入视角,多方面立体呈现中国新青年文化。 首发两册: 卷一《重塑偶像》 卷二《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此后将不定期推出: 卷三《音乐造就的风格时尚》; 卷四《音乐节上崛起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 卷五《中国音乐产业推手口供》; ……等丛书。 关于《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图书的第二卷《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集中展示1989年至2010年间,来自近300个艺术家/乐队团体的音乐作品图片;从1989年中国摇滚乐的第一盘磁带,到2010年底截止发行的CD唱片;从1991年中国内地的第一张手绘黑白海报,到2010年底截止所能寻找到的演出海报;这本书在客观呈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历史,通过寻找当事者与见证人,记录视觉与感动。来自近七十位设计师、音乐人、乐手、策演人、唱片从业人员、铁杆乐迷的具有背景性、观点性的访谈;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记录了中国本土青年音乐演出的近代史。呈现出海报设计与唱片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以图片为主,文字辅助的方式,冷静、客观的呈现出青年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 设计的善意

    作者:杭间

    当“设计”和“创意”成为时尚的时候,终于有人出来提醒“被设计”的“原罪”。 从辨析Design 中译的含义到回应霍金《大设计》的思想超越。 一位艺术史家逆流行价值的思考之作。 本文集汇总了他自2006年以来最重要的有关于设计的文章,其中既有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设计教育的思考和展望,也有作为充满情怀的学者对设计本来面目的追索与探讨;既有在全球化大格局下,设计作为创意文化产业龙头的责任意识,又有回归生活本真,怀抱理想主义的设计原乡情怀。
  • 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

    作者:(美)梅格斯

    《视觉传达设计史》原著,基 本上可分为古代至二十世纪前的前 半部,及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初 的后半部。 前半部介绍埃及、罗马、中国 等古代象形文,及手抄本、活版、 印刷术的演变及发展,文艺复兴、 维多利亚时代至新艺术运动时期的 插图、招贴及广告等的兴起史。 后半部介绍二十世纪现代视觉 传达设计,涉及招贴、广告及宣传、 字体、版面设计、书籍及唱片封套、 插图、包装、展览、商标、标志、 产品说明书及目录、图表等广阔范 围。原著在国外也属这方面少有的 系统、全面的新著。现仅将后半部 译供读者了解世界现代视觉传达各 方面的巨大发展情况,并希望它能 有现实参考价值。 Graphics一词原文原义指版面 和印刷术,或指能通过复制手段, 如印刷等,而大量传播的图象(包 括几何、抽象图象及图表等),有 别于一般的绘画、图画等的独件原 作。 中文对此词没有恰切的译法, 迄今常译为“图形”、“图画”,有时 译成“印刷”,例如GraphicArts 译成印刷艺术。原文现已作广义的 视觉传达或信息传达解,它能较恰 当地概括多种用处,本书即采用当 代“视觉传达”这个译义。 译者 1987.8.
  • 工业设计史

    作者: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总结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修订而成的。“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史》主要内容包括工业革命前的设计、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1915-1939年的设计以及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为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书后附有《工业设计史教学辅助系统》光盘。 《工业设计史》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选用。
  • 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

    作者:

    《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着力探讨中国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及经过,包括中国人现代意识的抬头、民族工业的兴起、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及设计工业的崛起等。此外,编者又从书籍设计、报刊广告、家庭电器、早期博览会及上海「摩登生活」等个案研究出发,配以大量当年的图像数据及私人藏品,深入剖析中国现代设计的历程。 中国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至今已一跃成为世界工厂。今时今日,大家都意识到中国工业必须从制造业(made in China)提升到品牌创造(designed in China)。要向前发展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设计,大家不妨看看这本《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重温十九世纪中至1949年期间中国现代设计走过的成长路。
  • 世纪风格

    作者:(英)贝维斯.希利尔,凯特·麦金太尔

    艺术史学家马克斯·弗里德兰德说:提到文明,一只鞋能传达给我们的消息,和一座大教堂蕴含的内容一样多。作者为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贝维斯·希利尔,他以这句话为开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自二十世纪以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鄙俗物件儿”,如服装、家具、首饰、招贴广告等等发展历史,分析了这些颇具时代特征的实用艺术品在不同时期风格的转换,强调了艺术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密不可分的关系。图文精美,文字生动,知识性趣味性俱佳。
  • 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

    作者:班纳姆

    本书的构思和写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一时期曾经被人们称为喷气机时代、清洁剂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等等。在那个阶段,几乎任何一个标签都会引起人们对某些科学技术变革的关注。因为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我们整体的命运轨迹中开辟了可选择的全新路径。本书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 雷纳.班纳姆(ReynerBanham,19221988)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研究建筑、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理论家与评论家。195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布法罗州立大学设计研究系主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艺术史系教授、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史教授。《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雷纳.班纳姆一生著述众多,《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虽然是他的第一本专著,但却始终是他最具学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史课程的必读文本,并普遍认为是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权威著作之一。 导言机械时代 第一部分前期影响:学院与理性主义作者,19001914年 1.学院的传统和基本构成的观念 2.舒瓦西:理性主义与技术 3.学院的延续:加尼尔和佩雷 4.英国:莱塞比与斯各特 5.德国:工业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6.工厂美学 7.阿道夫.卢斯与装饰问题 第二部分意大利:未来主义宣言与方案,19091914年 8.未来主义:成立宣言 9.未来主义:理论与发展 10.圣埃利亚与未来主义建筑 第三部分荷兰:贝尔拉赫的遗产:风格派,19171925年 11.荷兰:贝尔拉赫及对赖特的态度 12.风格派:荷兰阶段 13.表现主义:阿姆斯特丹和柏林 14.风格派:国际阶段 第四部分巴黎:艺术界与勒.柯布西耶 15.建筑与立体主义传统 16.巴黎的进步建筑:19181928年 17.走向新建筑 18.勒.柯布西耶:城镇规划与美学 第五部分柏林,包豪斯,新风格的胜利 19.柏林学派 20.包豪斯 21.德国:百科全书 22.结论:功能主义与技术问题 专有名词与建筑物索引 风格作品与机构团体名称索引
  • 现代设计史(第2版)

    作者:[美] 大卫·瑞兹曼,[澳] 若斓达·昂

    本书第一版是作者积八年之功写作的关于西方设计史发展的集大成之作。这部涉猎广泛、富有洞察力的著作,纵览了18世纪至今的实用艺术和工业设计,不仅从纵向阐述了各个设计流派、各种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从横向探讨了设计和生产、消费、科技、商业之间盘根错节又变动不居的关系,甫一出版,便受到颇多赞誉。 又经过七年,作者在原书基础上进行了大幅修订,扩充了相当多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引人注目的专题,包括: ·更新并扩展了参考书目、大事年表和推荐书目。 ·扩充了关于当代设计的部分,增添了最新的内容。 ·每章的时装和织物设计,都增加了大师的例示,如薇薇恩·韦斯特伍德的作品。 ·更多地把设计品和室内设计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其当成单纯的“物品”,以促进关于生活方式和使用者体验的讨论。 ·追踪了设计领域最新的流行趋势和观点,包括数码技术、微型化、安全性、可回收性、信息性和交互性。 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配有实例图片577幅,其中有302幅彩色插图,为设计专业的师生及对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形象的历史角度的展望。 对设计师、设计系学生和那些认为设计理念很重要的人来说,这本书应该在他们的书架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杰米·布拉塞特(Jamie Brassett),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享誉世界的全球四大设计学院之一)课程总监 对于大学、研究院和设计学校的师生来说,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教科书,而就那些对设计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也是一本很棒的入门书。 ——艾达·恩格霍姆(Ida Engholm),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学院之一)副教授
  • 中国工艺美术史

    作者:卞宗舜,周旭,史玉琢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2版)》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增加彩色图版部分,为此重新选编了153幅彩色图片,同时进一步增选了180幅彩色图片,文字、封面、版式也作了修订和设计,全书的内容质量进一步提高、视觉图像信息也更加丰满。
  • 外国工艺美术史

    作者:张夫也

    《外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讲述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工艺美术也就开始产生了。一部工艺美术史,实际上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和进步历程的形象记录。上下百万年,人们创造的分布在世界各地、难以数计的工艺美术作品,无一不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征服自然环境能力增强的历史,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方式的佐证。
  • 20世纪的设计

    作者:[英] 乔纳森·M. 伍德姆

    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