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评论&理论&艺术史

  •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作者:[英] 迈克尔·苏立文

    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熟识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那些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的信任。他是20 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者。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苏立文教授毕生心血所在,用丰富的文献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作者在中国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的双重语境下,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卓越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在20世纪盘根错节的各种力量的纠缠中的各色形态,以及偶尔异乎寻常的怪诞。其中包括传统派与革新派的激烈争辩、首批艺术学校的创建,以及振聋发聩的新观念的诞生,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而那些新观念超越了民族优越感所形成的隔阂。中国古典文人画传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再发现、共产主义影响之下的艺术巨变,及对于艺术核心价值的再思考等等问题,一一纳入了苏立文教授这部迷人的著作之中。
  • 诗之旅

    作者:[美] 高居翰

    三联书店“高居翰作品系列”新增品种之一,在1993年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办的赖世和讲座基础上增订而成,专题讨论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虽是一本专门的学术著作,但并不拘于传统上对诗画关系的讨论,另辟蹊径,见解独到,辅以大量精美的宋代、晚明诗意画以及在大陆很少见到的日本南画,以飨有意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读者。
  • 形式的生命

    作者:[法] 福西永

    《形式的生命》是福西永的方法论代表著作,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心灵冒险。作者遵循了最优秀的法国文学传统,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将自己对于形式与风格问题的思考呈现出来,分别论述了空间王国、物质王国、心灵王国和时间王国中的形式,全书贯穿着纵横驰骋的思绪和奔放的想象力。全书由六篇组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篇“形式的世界”揭示了艺术形式的内在逻辑和变形的基本原理,接来各篇分别讨论形式与空间、物质、心灵、时间各王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一篇“手的礼赞”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将前几部分的内容有机贯穿起来。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美术史贡献了一种别样的形式主义理论,与沃尔夫林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
  • 美的曙光

    作者:蒋勋

    《美的曙光》简介:“读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单纯,却是一切的开始。”阅读《美的曙光》,听蒋勋先生讲述那遥远时代的人类创造,那些遍及各地的远古岩画、壁画、石器、陶器、青铜、甲骨、建筑、衣饰、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着无数鲜活的创造图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性格、生活习俗和美的经验都可以在这里发现起始的原点。《美的曙光》将带领我们,释读那些久远的痕迹,回到最初的感动,回到纯朴之美……
  • 熊秉明美术随笔

    作者:熊秉明

    《熊秉明美术随笔》收录关于熊秉明的美术随笔数十篇,用他独特的文字来为你解说一个艺术的世界。宗璞这样说熊秉明: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熊秉明的书便是如此。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熊秉明。
  • 加德纳艺术通史

    作者:弗雷德·S. 克莱纳,克里斯廷·J. 马

    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2版翻译出版。 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颇具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该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书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并且图像和翻译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 世界摄影史

    作者:内奥米•罗森布拉姆

    罗森布拉姆博士的摄影编年史是权威且客观的,按照年代和主题,对摄影这门年轻艺术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完整追溯。在探究理念传播过程中摄影所扮演的多种角色的同时,罗森布拉姆博士对肖像摄影、纪实摄影、广告摄影、摄影报道,以及相机作为个人艺术表达的媒介等主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针对摄影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摄影师或者某类风格的代表人物,《世界摄影史》提供了相应的人物小传。 作为对大量图文内容的补充,《世界摄影史》还编辑了七个图片集,更为深入地展现肖像、风光、社会和科学纪实、彩色摄影以及摄影报道方面的杰出范例。此外,《世界摄影史》还收录了三段技术简史,辅以相关的白描插图,清晰地阐释了摄影发展史上涉及摄影器材、材料和工艺的重要发明。针对这次的修订版本,摄影年表、术语表和参考书目均做了相应的更新,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宝贵的信息。《世界摄影史》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广艺舟双楫注

    作者: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据张伯桢所编《万木草堂丛书目录》载,是书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脱稿后,“光绪辛卯(1891年)刻,凡十八印。戊戍(1898年)八月,庚子(1900年)正月两奉伪旨毁板”。在当时的条件下,七年中印刷这十八次,这不能不说是相当大的出版数。何况在清政府下令毁板后,《文艺舟双楫》依然流行。仅在康有为生前,日本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了六版。近世论书者,不管持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对这部著作都是相当重视的。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广艺舟双楫》在书学上的重要性。
  • 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徐复观

    徐复观所著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即在虚、静、明的心。简单来说,艺术要求美的对象的成立。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
  • 书情画意

    作者:王稼句 编

    本书精选4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艺术家、美学家及艺术史家谈论中国书画的散文、随笔七十九题。内分四辑:前三辑是“画意”,分别侧重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现代绘画、汉画像砖和版画;辑四是“书情”,围绕书法和信札。字里行间,翩然呈现了中国书画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凝神涤滤的诗情韵致。而广袤的艺术芳林之中,文人雅士的风度,创作收藏的雅趣,民间艺术的宏富,书画品评之法则,对当世文化之观照,亦得采撷。一篇篇轻灵闲淡的美文,予人隽永的回味。诚如沈从文先生言:“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艺术简单界说:‘艺术,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人一种正当无邪的愉快。’”
  • 伍迪·艾伦与哲学

    作者:(美)马克·T.科纳尔//伊恩·J.斯考

    《伍迪·艾伦与哲学:你说我的谬论一无是处》内容简介:被高傲的法国人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的伍迪·艾伦,这次被15位知识分子-美国哲学领域的一群专家学者借“身”(伍迪电影)还“魂”(哲学要义)借伍迪·艾伦的作品来讲授与人生有关的哲学问题。 尽管伍迪·艾伦对专业哲学家冷嘲热讽,尽管他拒绝系统地讨论哲学立场。尽管他缺乏与根植于欧溯或美国的任何一种哲学类型的联系,但是哲学家们把他视为当代的一位伟大哲学人物,因为他的电影里充满了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和观念,以幽默的手法有效地将基本哲学问题放进成千上万入的脑袋中,没有一位哲学家能做到像他那样。所以,他们一起用哲学的方式研究和评价伍迪·艾伦的电影,同时娱乐性地探究这个叫做“伍迪·艾伦”的哲学宝藏,为读者送生这部“不需要主修哲学便可获得对哲学和伍迪·艾伦作品内容的深层次理解”的文集《伍迪·艾伦与哲学>。正如《伍迪·艾伦与哲学:你说我的谬论一无是处》前言所说,书中“这些文章有的让你发笑,但每一篇都会让你思考。我相信当你掩卷时,会为伍迪·艾伦鼓掌,他是悟性非凡的艺术家和思想者。当然,他肯定太忙了,无暇留意你们的或我的掌声,但他当之无愧。”
  • 更大的信息

    作者:[英] 马丁·盖福特

    《更大的信息:戴维•霍克尼谈艺录》由马丁·盖福特著。《更大的信息:戴维•霍克尼谈艺录》是这位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马丁·盖福特对话的记录,这一对话历时十多年,涉及他从事艺术的方方面面,他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他的艺术激情的来源,他对历史上许多经典大师和现代艺术家的认识和分析。
  • 画家生涯

    作者:[美] 高居翰

    本书为“高居翰作品系列”第五种,也是中译本的首次面世,主题讨论中国古代画家,尤其是元、明、清晚期画家的工作与生活。高居翰在这本书中,试图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他们如何将作品作为社交的礼物与应酬,如何通过卖画来养家糊口,如何苦于画债繁多而草草了事或雇佣助手,而对赞助人、收藏家和顾主来说,他们如何从画家手中取得作品,他们的希冀和要求对画家创作能起多少权重,他们如何判断获得是一张应酬之作还是一幅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之,在出自文人之手的主流撰述之外,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考虑到一幅作品创作的原初情境,从而重新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读来令人读来耳目一新,是同类书市场中难得而重要的学术普及读物。
  • 洛书河图

    作者:阿城

    阿城文化随笔新作《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创作缘起于2005年,那年阿城受画家刘小东和喻红邀请,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三画室给本科进入毕业创作阶段的学生讲课。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聘阿城做客座教授。客座期间,阿城每学期授5个星期的课,课上讲造型史和色彩。而这本书的内容也是按授课录音和校外同类讲座的录音,弃繁取简整理而成。“所以虽然有关学术,但无论文标准体例。讲述中枝蔓丛生,离题千里,亦是讲座时气氛、议论、质疑所致,只是将离题万里的删除。”阿城说。 在《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中,阿城试图用图像学的方法展现文明之源。传说中的河图即后来的阴阳图,它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盘的图案中。传说中的洛书即九宫图,它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商代的青铜器中罕见存有。书中的天极即北极星,它的形象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它的符形由盛而衰,与三代王权的长消相符合。阿城对造型解读进而证明,中国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统的配置,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三代青铜器的造型是小型的星象系统模拟,制造和崇拜这个系统,是表达权力的合法性。对天极解读,从而重新解读先秦的儒、道的觉醒价值。对自然地理及气候变化解读,合理推测东亚文明圈的原始面貌,由星象系统而找出东亚文明具体到中国文明,与中亚、西亚、两河、古埃及、古希腊及欧洲的本质区别。
  • 丘吉尔的黑狗

    作者:[英]安东尼·斯托尔

    丘吉尔长期罹患忧郁症,他称忧郁症叫做“黑狗”。 在大人物中,饱受忧郁症折磨的,丘吉尔并未唯一。 叫得出名字来的还有一大串:雨果、伍尔夫、马丁•路德和托尔斯泰。 非凡成就与忧郁性格之间的关系,仍有待于深入探讨,但几乎可以确定,对某些人来说,忧郁症就有如一条鞭子。 《丘吉尔的黑狗》首次出版于1970年代,多次再版,是斯托尔多种著作中最畅销的一种。书中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观察心理忧郁现象,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剖解了许多大人物的忧郁心理与非凡成就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