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内亚

  • 敦煌民族史

    作者:杨富学 张海娟 胡蓉 王东

    敦煌古来为多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都会,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是他们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敦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尤其是月氏、鲜卑、吐蕃、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族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敦煌诸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既是敦煌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研究的需要。本书是国内外首部敦煌民族通史,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从某一角度说具有裨补阙漏的意义;以语言学、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以深入研究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本质,进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关系,重点阐述敦煌古代民族的能动作用。

  • 帖木儿之后

    作者:[英] 约翰·达尔文

    ★重新理解世界史,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读这本书!

    ★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重写600年世界史,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探索全球化世界由来及未来走向。

    ★沃尔夫森史学奖历史巨作!

    ///////////////////////////////////

    【编辑推荐】

    ●重写600年世界史,一部全新视角的全球史。真正跳出欧洲中心视角,在欧亚大陆的时间和空间里,重新解释全球史,重写600年世界史。

    ●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探索全球化世界由来及未来走向。以帝国兴衰为线索,回溯世界权力版图的分配,透视600年世界舞台风云变幻,理清今日世界局势的历史根源,探索未来世界格局。

    ●荣获国际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史学奖,被赞誉为“一部大历史的巨作,也是一位全球史大师的伟大成果”!

    ●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极具雄心的代表作。作者约翰·达尔文为牛津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首任主任,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2020年凭借卓越学术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CBE勋章。

    ●北京大学强世功教授1.5万字专文导读,盛赞推荐:应当成为欧亚大陆所有政治家的案头书,也是我们思考未来世界秩序的入门书!

    ●契合世界与中国时代精神的历史巨著,郑永年、赵磊、昝涛、朱联璧、何帆、向松祚、刘苏里、徐瑾、郭建龙……国内学者名家罕见一致推荐!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蒂莫西·布莱宁(《企鹅欧洲史·追逐荣耀》)等国际学术巨擘赞誉推荐!

    ●席卷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拥有众多语言版本的当代历史经典!

    ●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南德意志报》、法国《世界报》、俄罗斯《圣彼得堡时报》等全球媒体好评如潮!

    ///////////////////////////////////

    【内容简介】

    1405年,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帖木儿,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去世。这不仅造成了帖木儿帝国的崩溃,自成吉思汗以来,草原帝国主导整个欧亚大陆的时代也就此结束,全球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史叙事中,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兴起”——这些名词构成了人们解读近现代全球发展历程的关键线索。但在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约翰·达尔文看来,世界历史的重心是欧亚大陆而非海洋世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欧亚世界来说,1405年才是多元化的全球现代历史的开端。帖木儿霸业的溃败,直接催生了欧洲、伊斯兰世界与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欧洲在数百年里都感受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巨大压力。这种漫长的动态均势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欧亚革命”的来临……

    这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由来的历史巨著,跳出欧洲视角,全方位俯瞰了1405年以来的世界舞台,将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美国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得这600年的世界历史,不再是西方的独角戏。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大全新转变的边缘,且这一转变的影响比起18世纪末的“欧亚革命”,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帖木儿之后》呈现出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展现了欧亚帝国的兴盛与衰落。而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这部巨著有助于我们思考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

    【媒体评论】

    达尔文这部总结欧亚帝国兴衰历史的著作,无疑是我们思考未来世界秩序的入门书。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读懂中国,不仅要看中国,更要看世界,在世界地图中来定位中国。这本书摆脱了西方史学家过往以欧洲作为中心的世界史叙事,通过对近600年的欧亚世界史的回顾,梳理出全球历史结构转型的脉络,预见了从西方中心到后西方世界的巨变。通读这部书,读者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看法或许都将改观。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时间上跨越600年,空间上立足欧亚大陆,基于这个“世界岛”的视角,精彩呈现地缘、经济、文明的复杂互动,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欧洲或西方中心主义,让我们感悟历史与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深刻。

    ——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部大开大合的全球史,意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之由来。本书结构大胆而富有新意,行文生动而有史有料。作者将内亚史、帝国史与海洋史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给人以开脑洞般的启发。

    ——昝涛,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

    《帖木儿之后》是一本思想深邃、发人深省又具可读性的经典全球史作品。约翰·达尔文笔下的现代世界的诞生并不等同于西方世界的兴起,而是全球各地此消彼长的帝国交流与竞争的结果。无论是想了解诸帝国留下的过去,还是想理解帝国的遗存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此书都值得一读。

    ——朱联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欧亚大陆始终是历史的主场,在这个舞台上,西方、东方和中东各种力量相互较量,相互交织。所谓的全球化,不过是各方暂时达成的一种共识。从更长的视野来看,共识已经被打破,竞争并未结束。巨变才刚刚开始。

    ——何帆,《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站在全球的高度,运用大历史的视野,我们才能理解人类政治经济体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这部作品讲述了600年来全球历史的重大变革,视野宏观,气势磅礴,令人耳目一新。在大变局时代,这是一部正合时宜的历史史诗。

    ——向松祚,经济学家、《新经济学》《新资本论》作者

    把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俄罗斯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600年的历史,不再是欧洲人(后来是美国人)的独角戏,或许更接近历史真相。

    ——刘苏里,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

    将600年内的全球博弈,欧亚帝国龙争虎斗,现代与前现代的碰撞变迁,生动而简练地浓缩在一本书之内。读了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换个角度了解历史,也可以更好理解当下的诸多问题。

    ——徐瑾,《白银帝国》作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

    作者立足欧亚大陆整体,展现了这场欧亚革命的兴盛与衰落,有助于读者们思考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郭建龙,历史作家、《帝国密码三部曲》

  • Studies on Chinese and Islamic Inner Asia

    作者:Joseph F. Fletcher

    This book brings together the most important articles of the late Joseph F. Fletcher (1934–84), a scholar widely acclaimed for the breadth and brilliance of his historical thought and for his almost unequalled linguistic competence. Fletcher’s mastery of the major language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of East Asia, the Middle East and Europe gave him a unique ability to trace historical movements across the cultural boundaries of Eurasia. The articles in this collection summarize his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 of China to its neighbours, the history of nomad society, and the interconnections among the great empires of the early modern age. Fletcher’s highly important research into the Islamic revival movements of China and Inner Asia is collec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his most complete, but previously unpublished study of the subject, “The Naqshbandiyya in Northwest Chinaâ€.
  • Chinese Scholars on Inner Asia

    作者:Luo Xin (Editor),Rog

    In Chinese Scholars on Inner Asia, some of the best work of the past half-century by leading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history and peoples of Inner Asia i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The fifteen essays were selected by a tea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pecialists to represent the unique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made to the field of Inner Asian studies by Chinese scholarship. In addition, many of the essays have been revised and enhanced by their authors especially for this volume of translations.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covered includes new evidence from the Turfan documents on the Turks and on Chinese military activities in Central Asia, appellations of Xiongnu Shanyu titles, the Sogdians in China, the religious background to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hitan state,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of the Khitan naming system, the Kirghiz and neighboring tribes,the Kerait Kingdom, the geography of Turkestan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ongol bo’ol,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chu ethnic identity.
  • 突厥铁勒史探微

    作者:陈恳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作者:Edited by Denis Sino

    This volume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al setting of Central Asia and follows its history from the palaeolithic era to the rise of the Mongol empire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From earliest times Central Asia linked and separated the great sedentary civilisations of Europe and Asia. In the pre-modern period 'Inner Asia' was definable more as a cultural than a geographical entity, its frontiers shift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balances of power. Written by distinguishe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who have pioneered the exploration of Central Asia's poorly documented past, this volume discusses chronologically the varying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disparate population groups in the region.
  • Eurasian Crossroads

    作者:James A. Millward

    Eurasian Crossroads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Xinjiang, the vast central Eurasian region bordering India, Pakistan, Afghanistan, Tajikistan, Kyrgyzstan, Kazakhstan, Russia, and Mongolia. Forming one-six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Xinjiang stands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China, India, the Mediterranean, and Russia and has, since the Bronze Ag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Asia and the world. Xinjiang was once the hub of the Silk Road and the conduit through which Buddhism, Christianity, and Islam entered China. It was also the point at which the Chinese, Turkic, Tibetan, and Mongolian empires communicated and struggled with one another. Xinjiang's population comprises Kazakhs, Kirghiz, and Uighurs, all Turkic Muslim peoples, as well as Han Chinese, and competing Chinese and Turkic nationalist visions continue to threaten the regio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Besides separatist concerns, Xinjiang's energy resource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ve gained it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in recent decades. Drawing on primary sources in several Asian and European languages, James Millward presents a thorough study of Xinjiang's history and peopl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and takes a balanced look at the position of Turkic Muslims within the PRC today. While offering fresh material and perspectives for specialists, this engaging survey of Xinjiang's rich environmental, cultural, and ethno-political heritage is also written for travelers, students, and anyone eager to learn about this vital connector between East and West.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nner Asia

    作者:Di Cosmo, Nicola (ED

    This volume centres on 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the Mongol World Empire founded by Chinggis Khan and his sons, including its impact upon the modern world.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scholars examine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Mongol empire, its Chinggisid successor states, and the non-Chinggisid dynasties that came to dominate Inner Asia in its wake. Geographically, it focuses on the continental region from East Asia to Easter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twelfth century, the volume moves through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and Russian political hegemony in Inner Asia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ies. Contributors use recent research and new approaches that have revitalized Inner Asian studies to highlight the world-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regimes and states formed during and after the Mongol conquest. Their conclusions testify to the importance of a region whose modern fate has been overshadowed by Russia and China.
  • 回鹘时代

    作者:杨蕤

    本书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旨在阐明10-13世纪特定的民族、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下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的演变过程。盛唐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演变状况是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客观地再现这段历史可以弥补丝绸之路研究史上的薄弱环节,其在学术上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将以宋朝、西夏、辽等政权与西方的交往分为几个研究板块,以贸易线路、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为研究线索,在勾勒出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基本状况的同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丝绸之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研究呈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
  • 边疆的背影

    作者:袁剑

    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汉学家、蒙古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在20世纪中国学术和政治中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对于中国边疆研究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书从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并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本书力图以上述的相关梳理与分析,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边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 【拉铁摩尔】当一捆捆的羊毛从骆驼背上被卸下装上货车时,骆驼就在那里休息——马可•波罗时代与轮船时代在这里相会了。我决定我必须到商队出发的地方去,亲自看看那里的情况。 【拉铁摩尔】从太平洋到帕米尔高原,又从帕米尔高原南下,到达分隔中国与印度的高寒地带,在这个范围内所包括的是满洲、蒙古、新疆和西藏。这是亚洲中部的隔绝地域,世界上最神秘的边疆之一。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欧文通过他的想象力,结合实地观察,建立了一座历史理论的城堡。 【罗威廉(William T. Rowe)】 总体而言,欧文•拉铁摩尔的研究为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问题提供了一种独到见解。 【袁剑】 他是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孩子,一个曾经卯足了劲想要考牛津大学的懵懂少年,一个在商行工作中发现边疆与内亚魅力的青年人,一个与新婚妻子度过一整个“蜜月年”的丈夫,一个跟埃德加•斯诺、费正清等建立起终生友谊的学者,一个曾经拜访过延安的美国友人,一个首次将中国内陆边疆地区进行区域性划分的西方研究者,一个对政治不敏感却被委任为蒋介石政治顾问的老实人,一个被麦卡锡主义迫害而不得不远走他国的学问家,一个在耄耋之年应邀访华的老朋友,他是边疆与内亚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也是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方面的思想者,更是20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见证者之一,他就是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中文名为赖德懋、赖迪谟等)。
  • 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

    作者:齐光

    本书利用满、汉、蒙、藏多种语言文字史料,以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阿拉善和硕特部为切入点,通过揭示该部在清朝时期的活动,首先探讨了康熙、雍正时期西北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达赖喇嘛地方政权等的内部动向,及清朝基于这种动向所实施的方针政策。同时又以阿拉善和硕特部为中心。考察了清朝时期外藩蒙古札萨克旗内部的社会行政组织的存在形式及其具体运营,以及札萨克王爷的部众支配手段。以此较详细、系统地论述了清朝时期外藩蒙古的政治与社会的具体面貌。
  • 中亚历史

    作者:(苏联)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巴托尔德

  • 想象西藏

    作者:沈卫荣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关于中西方对于西藏的想象之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的结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有西方学者以东方主义理论为批判武器,清算西方文化传统中以妖魔化、神话化西藏和西藏文化为特征的想象西藏的历史。作者不但以《西藏生死书》和密教在西方的流传为例,进一步批评和讨论了西方想象西藏的历史,而且率先用同样的学术方法对汉文化传统中有关对西藏想象的若干历史个案作了深入的讨论,揭示了造成汉藏佛教文化间种种误解的根源所在。
  • 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

    作者:[美]丹尼斯·塞诺(Denis Sino

    丹尼斯•塞诺是迄今在中央欧亚研究(the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领域取得最卓越成就的学者之一。如今广为学界接受并习用的“中央欧亚”(the Central Eurasia)概念,就是由他1940年在巴黎首先提出的。在塞诺那里,中央欧亚是一个迥然不同于大陆边缘地带的独特的文化区。作为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学者,在他的弟子和朋友圈子里,塞诺的绰号是“大汗”(the Great Khan)。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丹尼斯•塞诺(Denis Sinor)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都是研究内亚(Inner Asia)诸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成果。换言之,如果要深入了解内亚的历史文化,塞诺的作品不可不读。本书也是塞诺的第一本中译本著作,书后所附塞诺的著作目录,也是第一次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作者:罗新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看民族政治传统的遭遇、碰撞与变异。 海豚书馆系列之《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与“代都旧制”;二、内亚传统中的可汗即位仪式;三、内亚传统作为一个方法;四、内亚传统的连续性与中国历史的内亚性;五,附录一:内亚视角的北朝史,附录二:耶律阿保机之死。作者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一方面观察拓跋 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所谓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