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阿德勒

  • 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以取得成就。
  • 阿德勒人格哲学

    作者:罗玉林,阿德勒

    《阿德勒人格哲学》主要讲述了:不论我们做什么,每个行为都是我们个人对人类生命的一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必须顾及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并聚居在这个地球上。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 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 心理与生活

    作者:阿德勒(Alfred Adler)

    目录 上篇 生活的科学 译者序 引介 阿德勒及其著作 理论的摘要 后期的发展 关于目前这本书 实用主义 生活方式 原型 争取目标与自卑感 概论 第一章 个体心理学纲要 争取目标 统觉的图式 自卑感与社会兴趣 一般常识及其缺憾 双亲的影响 感觉与梦 排行的顺序与早期的回忆 结论 第二章 克服限制 个体联合 社会关联 对不完美的态度 强烈自卑感的征象 第三章 自卑与优越情结 一般情况 个案 第四章 生活的方式 了解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进 第五章 早期的回忆 回忆的方式 回忆的目的 被纵容和憎恨的小孩之回忆 第六章 表达活动与态度 表达活动 站立 依靠 距离与接近 态度 勇气和胆怯 相信命运 羡慕、男性的羡慕与性的困难 第七章 梦及其解析 生活方式与目标 个人逻辑 做梦的推论 睡眠、清醒与催眠 第八章 教育与问题儿童 学校及社会理想 家庭的影响 问题孩童 治疗 诊断:出生顺序 第九章 错误的生活方式:一个个案 早期孩童时期 学校问题 三个生活问题 预防与改正 第十章 犯罪与缺乏社会兴趣 一般情况 个案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平等的必要条件 准备与婚姻 婚姻的商议 第十三章 结论 下篇 人类面临的挑战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自己与世界 第二章 生活风格研究的心理学途径 第三章 人生的任务 第四章 身体与灵魂 第五章 体形、运动与个性 第六章 自卑情结 第七章 优越情结 第八章 失败的形态 第九章 娇生惯养者的非真实世界 第十章 神经症的性质 第十一章 性变态 第十二章 童年的最早回忆 第十三章 妨碍社会感发展的情况 第十四章 白日梦/夜梦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义 附录 咨询者与病人 问卷
  • 超越自卑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该书中运用个体心理学原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细密的解剖,指点迷津、破疑解困。该书语言平易优美,对人类个体心理的描述和解释独辟蹊径、细致入微、客观而精辟,被认为是分析个体心理的经典之作,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 超越自卑

    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

    《超越自卑》写于1932年,就是这位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书中,阿德勒博士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文描写了自卑感去争取优越感,从而获得成功的。阿德勒博士特别强调自卑感,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也是所有人之所以努力奋斗的源头。自卑感非但不是弱点或异常,反而是创造的源泉。人类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所有人的通性。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会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去争取优越以及完美,从而获得成功。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在自卑感的驱动之下,人们的发展才能够持续地往更高层次迈进。
  • 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修订版)》内容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心理学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了女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涵盖师生关系。在维也纳,阿德勒有众多的追随者。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为日本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之一,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重要著作,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生活的意义。全书分12章,论述了生命的三项任务、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中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等问题。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 超越自卑

    作者:[奥] 阿德勒

  •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與佛洛依德、榮格齊名,並稱「心理學三巨頭」。阿德勒除了是心理學發展承先啟後之人,更堪稱自我啟發之父!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 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 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 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 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 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 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各界好評 來自各界的勇氣推薦! 知名作家|蔡康永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心理諮商師|蘇絢慧 心理諮商師|許皓宜 心理諮商師|黃錦敦 諮商輔導博士|黃士鈞(哈克)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逗點文創負責人|陳夏民 影評人|膝關節 資深譯者|陳系美 勇氣推薦 這本書寫出許多我在小說創作中,至今仍不斷思考、想要了解的事。書中許多字句讓我眼睛一亮,不斷點頭稱是,或是感到驚愕。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趣味十足,讓我不知不覺中以為在讀一本小說,最後更不知為何,竟然哭了出來。──伊坂幸太郎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哲學家,同時也住著一個年輕人。或許我們都走過了年輕歲月對人生的疑惑與追尋,最終,我們終於成為我們生命的哲學家。我喜愛這本書,不只在它的書名所帶來的一種睿智及平靜,還有在於它的內容正是每個人都曾探問過的「人生是什麼?人活著而感受到的痛苦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究竟在追尋什麼?」等等這些人生問題的智慧對話。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心理諮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如果佛洛伊德教導我們定位潛伏記憶深處的傷害,將之築成終身居住的小屋,反芻創傷帶來的宿命掙扎(要不是xxx,我早就xxx了),那麼阿德勒便是將我們逐出傷痛之屋、逼我們勇於面對當下每一決定的嚴師(原來是我把自己害得那麼慘)。讀完《被討厭的勇氣》,身為佛洛伊德忠實信徒的我也不得不承認,阿德勒的理論,讓人燃起想好好活在當下、不為宿命捆綁束縛的信念與熱情。「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我會永遠這樣勉勵自己,不再逃避了。──逗點文創負責人 陳夏民 在自我價值的一千零一夜中,有位智慧長者陪伴我們一起探索……《被討厭的勇氣》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那些潛藏於青年時期,在那個知識毫不留情地灌注腦袋的年代,我們心裡其實早浮現許多疑問,只是還來不及尋求解答: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我們想要的自由? 什麼是現狀?什麼是讓我們不滿的現狀? 什麼是當下?怎樣才叫活在當下? 什麼叫分離?不再滿足別人的期待算不算分離? 什麼叫勇氣?被討厭為什麼是一種奔向自由的勇氣?…… 這些生命議題,只要我們曾經想過,就像打開心靈之眼,將纏繞於腦海而不願離去。本書大量談論這些議題,卻不用「給你解答」的方式,而是透過哲學家和年輕人的心理對話,輕輕柔柔、卻又精準不已地,打動我們正在思考的困惑。就像聆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般,如此誠懇地帶我們巡迴過,這些存在於生命裡頭如此重要的思考。 我很希望在我年輕時,就看過這本書,那麼也許我會更懂得,什麼叫做:不用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我又十分慶幸,在已經經歷一陣工作的洗練後,看了這本書,它啟發我:如何選擇與決定自己的未來。我想在更年長時,我還會再翻閱這本書,也許那時更能理解:原來接受「被討厭」,也是一種人生的豁達。──心理諮商師 許皓宜 生命裡,我們雖然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例如創傷經驗,而讓生命顯得遲滯困難。但這本書卻道出一條珍貴的路徑:即使過去如此,我們仍能堅定地拾起想要的生活目標,盯視內心所渴求的,然後重新做出選擇並努力著,想要的生命是可以這樣創造而來的。這樣的觀點還給人們身心很大的自由,我們絕對不是只能被過去事件所宰制,我想這應該就是阿德勒學派帶給世人最好的禮物之一了。──心理諮商師 黃錦敦 給傷沒有很重,卻又很想改變的你:這會是一本好書,如果你沒有厚重的「傷」,又有一份很想改變很想創造幸福的「決心」。 在助人工作領域二十年的歲月裡,我見過不少辛苦的生命,明明很想改變,但是卻莫名其妙地被過去埋藏深處的傷痕給拉了回去。這些生命的傷痕,有時候深到連主人自己都摸不著,像是鎖鏈層層深鎖的盒子。在我的諮商實務經驗裡,這樣深層厚重的傷,有時候真的需要安靜又有智慧的陪伴、等待、撫慰。 然而,大部分的傷,沒有那麼厚重,如果你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剛好屬於這樣的落點,那麼這本書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出路。 我的心裡有一個看待人如何得以改變移動的概念圖,那些生命的「傷/困境」像是槓桿左邊把人往下壓的積累重物,而生命的主人如果在生活裡累積了足夠的資源、扎實地活出力量,就有機會開始累積成槓桿右邊的新施力點。 什麼時刻,生命的槓桿會有機會開始往向陽處移動? 這本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用一整本書的精彩內容,好好地勾勒出「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槓桿施力」。一個人的槓桿如果已經傾斜向下那麼多日子了,當然不會一下子就改變,我自己很喜歡書裡的幾個經典的使力施力概念: 「從等待別人改變到決心自己要改變。」 「重新選擇的可能性/活出什麼樣的可能性,是可以選擇的。」 「把競賽對象變成夥伴關係。」 「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甘於平凡的勇氣。」…… 書中最讓我驚豔的一段描述是哲學家說著:「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唉唷喂呀~真是立體極了的描述呀!我們常常一不小心走了這個流程:因為怕別人不喜歡我,因而擔心焦慮,於是越活越差越不喜歡自己。如果我們想走去相反邊的那個方向,就可以想像自己,像是書中說的:「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與其終日擔心受怕自己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不如,一步一腳印,每天清晨一起床,就好好的問自己:生命的這個時刻,我最想創造的,是什麼?問了,然後就去創造一分一秒的美好! 這麼一來,即使是看似長遠的上坡路,即使會揮汗吃力,但是,美好的這個時刻,生命槓桿的施力點,正正的,真實的,落在自己的手裡、腳底。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真摯地祝福,打從心底想創造美好的你。──諮商輔導博士,《做自己還是做罐頭》、熱情渴望卡作者 黃士鈞(哈克)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它振振有詞地否定了我們舊時的心理創傷,讓人無法辯駁;並指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認同」的需求,與他人的課題分離。然後非常務實地告訴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中心,認真地活在當下。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這本書不斷地提出各類有趣的邏輯陷阱,讓讀者隨著書中年輕人的發問,一次又一次地試探自己的思考中心到底是否會受哲學家牽引,因為哲學家對於「目的論」跟「決定論」的想法始終能夠拉扯出許多凡夫俗子陷入的謬論與自以為是。讓哲學家帶領你經歷一場邏輯思辨三溫暖,保證你看完之後會重新釐出新的宇宙觀,這才是《被討厭的勇氣》最值得閱讀的原因。 ──影評人 膝關節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擁有絕對的詮釋權,這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明白這個道理是我三十二歲那年,活到不想活不下去時得到的意外禮物。此後遇見挫敗哀傷,我不會再回頭連結過往的悲慘記憶,告訴自己有多可憐,因為它們已經被我「重新定義」,慢慢轉化成養分了。因此遇見這本書的「目的論」時,我非常驚喜!原來這個「魔法」早就有人發現。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魔法,請發現它,並好好地運用它。──資深譯者 陳系美 讀者淚推:阿德勒,是你救了我一命! 兩年前,我得了憂鬱症;不,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相信是自己「選擇」得了憂鬱症。更讓我驚訝的是,當初為了回歸社會所做的練習和回歸後的心情,竟然都跟書中的描寫一模一樣。謝謝你,阿德勒,原來是你救了我一命。──麻吉 衝擊力很強的一本書。對父母來說,「守護但不介入」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我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孩子變成只會看別人臉色的人。即使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了,我相信這本書對我或他依然非常有用。──Unicorn 幾年前開始,我就一直想「擺脫認同的需求」。我覺得為了得到認同而活得小心翼翼是不對的,又找不出適合的方法,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解決了我多年的問題!真是太酷了!──Matsu 我在不久前創業,為了爭取客戶,必須花很多時間跟人往來、看人臉色。在我非常煩惱的時候,「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道路」這句話讓我又有了自信,非常推薦給從事業務的各位。──muku 書店職人推薦:連靈魂都在共鳴! 超名作誕生!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好像「咚~」地不斷作響。──喜久屋書店阿倍野店店員 讀這本書時,說不定會覺得有點「怪怪的」,但這些「怪怪的」地方才是你非讀它不可的原因。──紀伊國屋書店澀谷店店員 本書不但把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思想整理得很清楚,對話形式也很易於吸收,閱讀起來充滿樂趣。──TSUTAYA大崎站前店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