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金融危机

  • 崩盘

    作者:[英] 亚当·图兹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 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

    作者:尼克.李森

    自序 通常,在一本书的开头,作者都要写上一篇简短的献词,但是, 我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重录我的生命中并不怎 么光彩的一段经历,再现一段我一直想要忘却的历史,因此,我觉得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它献给任何人。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借了写这本书的机会,着重展现一些事件的真实面貌。譬如,在书中,我引用了英格兰银行的报告,但那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其中的观点。并不是这样的。那份报告只不过废纸一一张──跟新加坡提交的那一份报告比起来,它让人感到羞愧。 另外,我认为还有必要问英格兰银行和“打击严重欺诈行为办公室”(SFO)几个层次较高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避而不谈,譬如,在巴林银行倒闭后,为什么还会引起五千五百万英镑的货币损失?那些所谓的“专家”是否有能力对那些货币进行有效的套做交易?或者他们只是在进行赌博? 我没有被遣送回英国去接受审讯,这其中有好几个原因。我不想谎称我对此决定背后的内幕不知或者不懂。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么一个事实:新加坡政府在他们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他们被禁止接触英国人掌握的大部分能用作证据的文件。而在我被扣留在德国期间,SFO所 做的陈述与此正好相反。 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暴露内幕。但是我仍怀疑它会导致新闻媒体的热烈炒作,就像读者们常常见到的那样。只是这一次的故事却是 完全真实的。在写这本书时,我一直坚持着“真实”的原则,以告诉 读者事情的真实面目。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我的描绘方式感 到不安,但是,在将书读过多遍之后,我觉得我的描绘应该是公正的。为了不伤害别人,我在书中两次使用了化名。好在这两个人算不上 书中的主要人物,也不会想到我会在这本书中提及他们。所以,我想 这个处理方法应该是妥当的。 借此机会,我想向一些人表达我的谢忱。首先我要感谢爱德华怀特利先生,是他帮助我写成了这本书。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监狱当局格外帮忙,允许他一次一次地来探视我。但愿他日后一切顺遂。 我还想对我的律师们表示感谢,尤其是史蒂芬波拉得、阿伯哈特凯普夫和爱娃丹宁弗尔德。是他们接了我的案子,帮我打完了那场官司。第一次入狱时,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可以看出谁是你的朋友了。”这绝对是至理真言。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深受感动。但是,我又无法一一回信──朋友们的来信实在大多了──我只能在此感谢所有给我写信的人。我未曾收到过指责我或批评我的信,但我确实对我以前引为“朋友”的一些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尽管大多数朋友都抗拒了悬赏的诱惑,但还是有叁个人将自己出卖给了报社,我不想说出他们的姓名──我不想将自己降低到他们的等级──但是,我想,他 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的。 我想感谢我所有的家人和所有的好友,他们一如继往地支持着我。他们的爱是我的精神支柱。要是没有他们的爱和帮助,我肯定无法坚持到现在。这又谈何容易!对我而言,适应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是,你们之中的每个人都给了我不小的帮助,让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我要对我的妻子丽沙说声“谢谢”。在整件事情中,她都是我的力量泉源,在我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激励着我。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心服刑,尽快回到她的身边。我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丈夫。
  • After the Music Stopped

    作者:Alan S. Blinder

    One of our wisest and most clear-eyed economic thinkers offers a masterful narrative of the crisis and its lessons Many fine book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were first drafts of history—books written to fill the need for immediate understanding. Alan S. Blinder, esteemed Princeton professor, Wall Street Journal columnist, and former deputy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held off, taking the time to understand the crisis and to think his way through to a truly comprehensive and coherent narrative of how the worst economic crisis in postwar American history happened, what the government did to fight it, and what we can do from here—mired as we still are in its wreckage. With bracing clarity, Blinder shows us how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which had grown far too complex for its own good—and too unregulated for the public good—experienced a perfect storm beginning in 2007. Things started unraveling when the much-chronicled housing bubble burst, but the ensuing implosion of what Blinder calls the “bond bubble” was larger and more devastating. Some people think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s a sideshow with little relevance to the real economy—where the jobs, factories, and shops are. But finance is more like the circulatory system of the economic body: if the blood stops flowing, the body goes into cardiac arrest. When America’s financial structure crumbled, the damage proved to be not only deep, but wide. It took the crisis for the world to discover, to its horror, just how truly interconnected—and fragile—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is. Some observers argue that large global forces were the major culprits of the crisis. Blinder disagrees, arguing that the problem started in the U.S. and was pushed abroad, as complex, opaque, and overrated investment products were exported to a hungry world, which was nearly poisoned by them.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ory explains how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kept us from a total meltdown. Many of the U.S. government’s actions, particularly the Fed’s, were previously unimaginable. And to an amazing—and certainly misunderstood—extent, they worked. The worst did not happen. Blinder offers clear-eye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still before us, even if some of the choices ahead are as divisive as they are unavoidable. After the Music Stopped is an essential history that we cannot afford to forget, because one thing history teaches is that it will happen again.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作者:郎咸平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也曾经像这代人一样心怀一个简单而淳朴的梦想: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为此,你“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 On the Brink

    作者:Henry M. Paulson

    When Hank Paulson, the former CEO of Goldman Sachs, was appointed in 2006 to become the nation's next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he knew that his move from Wall Street to Washington would be daunting and challenging. But Paulson had no idea that a year later, he would find himself at the very epicenter of the world's most cataclysmic financial crisis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Major institutions including Bear Stearns, Fannie Mae, Freddie Mac, Lehman Brothers, AIG, Merrill Lynch, and Citigroup, among others-all steeped in rich, longstanding tradition-literally teetered at the edge of collapse. Panic ensnare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orst of all, the credit crisis spread to all parts of the U.S. economy and grew more ominous with each passing day, destroying jobs across America and undermining the financial security millions of families had spent their lifetimes building. This was truly a once-in-a-lifetime economic nightmare. Events no one had thought possible were happening in quick succession,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globe were terrified that the continuing downward spiral would bring unprecedented chaos. All eyes 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reasury Secretary to avert the disaster. This, then, is Hank Paulson's first-person account. From the man who was in the very middle of this perfect economic storm, ON THE BRINK is Paulson's fast-paced retelling of the key decisions that had to be made with lightning speed. Paulson puts the reader in the room for all the intense moments as he addressed urgent market conditions, weighed critical decisions, and debated policy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with of all the notable players-including the CEOs of top Wall Street firms as well as Ben Bernanke, Timothy Geithner, Sheila Bair, Nancy Pelosi, Barney Frank,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Barack Obama and John McCain, and then-President George W. Bush. More than an account about numbers and credit risks gone bad, ON THE BRINK is an extraordinary story about people and politics-all brought together during the world's impending financial Armageddon.
  • 危机与变革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危机与变革:索罗斯的金融逻辑》呈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索罗斯对应对金融危机的实时思考,将他的哲学思想与美国、中国、欧洲各国对银行业和金融业进行的结构调整措施相结合,深刻挖掘当前危机的历史根源与现实要素,并呼吁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应对这场危机。 在描述危机演变历程的同时,索罗斯常提出与美国和欧洲各国所选政策不同的政见,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欧元区以及美国未来前景的担忧。索罗斯高瞻远瞩地预见到这场危机的规模,并认识到人类将面临“非常时期”。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基金经理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索罗斯的分析令人信服。他表示,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危机带来的最严峻的考验,各个国家应该重塑金融监管环境,共同破除“金融魔鬼”带来的魔咒,抵制人性的贪婪。
  •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作者: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既是索罗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第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他从美国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入手,更加通俗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论,并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解读了本次危机的来龙去脉、与历次危机的异同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索罗斯认为,正是过于依赖自由市场的陈旧范式,现在累积出的大量泡沫将世界经济拖入困境。但是,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的强劲增长。将使全球市场避免崩溃,监管部门也必须在市场中快速反应并有所作为。他的看法先后引起了美国白宫和全球金融界的重视。 不论人们认为乔治·索罗斯是乱世英雄还是枭雄,他都毫无疑问是当今全球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洗耳恭听。这次,索罗斯说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以往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会感冒,以后不再如此。 一度淡出投资舞台的索罗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重返市场,按照自己的投资预测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在这部最新著作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收入了自己的最新投资日志和2008年的投资策略。
  •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作者:[美]罗伯特·席勒

  • Boomerang

    作者:Michael Lewis

    The tsunami of cheap credit that rolled across the planet between 2002 and 2008 was more than a simple financial phenomenon: it was temptation, offering entire societies the chance to reveal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s they could not normally afford to indulge. Icelanders wanted to stop fishing and become investment bankers. The Greeks wanted to turn their country into a pinata stuffed with cash and allow as many citizens as possible to take a whack at it. The Germans wanted to be even more German; the Irish wanted to stop being Irish. Michael Lewis's investigation of bubbles beyond our shores is so brilliantly, sadly hilarious that it leads the American reader to a comfortable complacency: oh, those foolish foreigners. But when he turns a merciless eye on California and Washington, DC, we see that the narrative is a trap baited with humor, and we understand the reckoning that awaits the greatest and greediest of debtor nations.
  •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作者:海曼·P.明斯基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内容简介:经济学家们将此次金融危机定位为二战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它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明斯基是一位非主流经济学家,他早年研读过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对当今的经济秩序秉持批判态度。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中,他对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刻画,深入分析了经济泡沫发生的一般模型,经济泡沫由开始到最后破裂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正向冲击(displacement)、乐观的繁荣(boom)、非理性疯狂(euphoria)、获利抛售(profit-taking)及大恐慌(panic)。明斯基认为长期的快速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宏观经济稳定会滋生出自满情绪和更强的承担风险的意愿。 稳定必将带来不稳定!
  • 压力测试

    作者:蒂莫西·F•盖特纳

    拯救美国经济的焦点人物——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反思整个金融危机始末! 在这本充满启迪的回忆录中,蒂莫西•盖特纳解释了美国如何成功渡过了其政治和金融系统的最终压力测试。 作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帮助美国渡过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繁荣到萧条到抢救再到复苏。在这部坦诚、吸引人、有历史价值的回忆录中,带领读者领略危机的台前幕后,解释他如何做出各种艰难抉择以及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决定,用以修复一个破碎的金融体系,防止国家经济走向崩溃,避免了第二次经济大萧条,但却失去了美国人民的支持。 《压力测试》揭示了盖特纳部长鲜为人知的一面。他讲述了早期作为一个年轻的财政部官员帮助应对199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然后描述了在华尔街繁荣破灭之前他所看到的一切,所做的事情和他错过的事情。他带领读者进入其间,从危机开始,到加剧。然后失控,讨论他在纽约联储和财政部期间最具争议的任期,包括拯救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破产时悲惨的周末,对AIG的救援和公司大量分红的愤怒,以及在奥巴马政府内部对他的广受批评但最终成功结束危机的计划所做的斗争,并将争取到在70多年来最全面的金融改革。
  • 完美风暴

    作者:[美] 罗伯特·布鲁纳,肖恩·卡尔

    市场恐慌和金融崩溃为何会发生?危机的发生有规律可循吗? 1907年,资本主义金融史上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它直接改变了美国的金融体系,并导致美联储的诞生。以详尽的史料为基础,通过颇具戏剧化的叙述手法,揭开了1907年金融恐慌背后的真相。在作者看来,金融危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形成金融危机“完美风暴”的7大要素:系统性结构、经济快速增长、风险缓冲机制不足、不利的领导、巨大的经济冲击、过度的恐慌、贪婪及其他行为失当、集体行动失灵。这一体系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危机,应对危机。
  • 大萧条

    作者:本·S.伯南克

    《大萧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大萧条”进行认识的全新视角,不再将研究仅仅局限于美国自身的情况,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大萧条”。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以实证为主的方法,对“大萧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时的金本位货币制度,说明大萧条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和传播的。今天我们研究大萧条的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分清消费者、企业、股市、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责任,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什么,面对今天的金融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 十年轮回

    作者:(马来西亚)沈联涛

    · 沈联涛 2013年美国《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100人唯一金融家 · 吴敬琏、刘明康、斯坦利·费希尔等人倾力推荐 · 寻找金融的真相! 金融的本质是一场不公平的骗局? 如果把金融家全都一脚踢开,这个社会是不是会更好? 我们遭遇的到底是金融危机,还是道德危机?抑或只是华尔街铺设的一个华丽丽的陷阱? 到底谁在掌握金融的规则与底线? 在这场混乱中,金融监管者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又阻止过什么? …… 正如在自然科学中,实验是验证一切理论的途径;在社会科学中,历史才是真理的守护者。在人类智慧所囊括的诸多知识中,恐怕没有什么比真实的历史更为可靠的了。 尽管没有一次危机与前一次相同,但总是有一些可以应用的普遍原则不应被忘记。而当我们从这场绵延不绝的危机回头望去,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和顿悟? 经历及经验同样丰富的沈联涛,以内部人的视角对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为亚洲金融的监管者,他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 在本书中,沈联涛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段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 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 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全球金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致我们目前用以应对关键事件的工具和组织结构完全是过时的。《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作为原书典藏版,本书增加了首版精装版独有的索引内容,以及作者针对当前局势为此书特做的第二版自序,很有收藏意义。
  • 金融危机真相

    作者:德罗萨

    《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再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危机场景,分析了危机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为我们揭开了金融危机的神秘面纱。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接连发生,从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到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很多人不愿回想的噩梦。各国政府官员为开脱罪责,纷纷控诉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指责货币投机者。事实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国际金融制度出了问题?还是货币投机者从中作祟?抑或是另有隐情?
  • 疯狂、惊恐和崩溃

    作者:(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罗伯特·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五版),ISBN:9787504958167,作者:(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 等著,朱隽 等译
  • 行动的勇气

    作者:[美]本·伯南克

    本书描述了美国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应对2008年大衰退的过程,无疑是同类中的最佳之作。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披露了许多细节,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世界经济历史中的这一关键时期,很有启发意义。 ——《纽约时报》 美联储为规避另一场大萧条,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行动,本书认真、详细且格外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这么做。 ——《华盛顿邮报》 本书非常精彩地描述了美联储如何力挽狂澜,使得世界免于再次遭遇像大萧条那样的灾难……且不提美联储在危机爆发之前犯了哪些错误,至少伯南克主席领导下的美联储拯救了美国和世界,不至于再度遭难。人类应该有感恩之心。 ——《金融时报》马丁•沃尔夫 伯南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何在以及未来如何规避类似问题。 ——《洛杉矶时报》 本书深入浅出、精彩绝伦地介绍了一位美联储前主席的经济思想。 ——新闻网站Vox.com 内容简介 全面阐释伯南克直面风险与拯救危局的金融哲学 对危机救赎内幕前所未有的披露 对金融政策的深入思考和现实考量 2006年,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从南卡罗来纳州的小镇到声誉卓著的学术殿堂,再到担任公职,伯南克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谓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巅峰。 他根本无暇庆贺。 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系统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一度濒临崩溃。从投行贝尔斯登的崩溃到对保险业巨头AIG开展空前救助,伯南克及其团队殚精竭虑,采取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机蔓延态势,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公众对华尔街的贪婪义愤填膺。伯南克及其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在两位总统的积极支持下,终于成功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恢复了稳定。一旦美国经济彻底崩溃,规模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伯南克等人以非凡的创意和决心力挽狂澜。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非传统的救助工具,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开创了令其他国家竞相效仿的模式。 本书记录和阐释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以内部人士的视角回顾了华盛顿的应对政策,全面翔实地披露了决策过程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要人物的个人形象,同时也梳理了伯南克在专业背景下对金融政策和工具的思考与反思。
  • 前车之鉴

    作者:蔡林海,翟锋著

  • 压垮世界的泡沫

    作者:[美]加雷·加勒特(Garet Garr

    《压垮世界的泡沫》不仅在内容上驱散了1929年大崩盘的传统解释,它的一版再版也证明了这一点。本书写于1931年,加雷•加勒特将1929年大崩盘归咎于债务之山的倒塌,以及美联署全力开动印钞机。这一切扭曲了社会生产结构,危机是对这一扭曲的纠正。所以,泡沫破灭后的答案是什么?让纠正发生,并且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这就是伟大的加雷•加勒特的理论,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本书在1932年是一本超级畅销书。也就是说,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将大衰退归咎于资本主义和投机主义并实行破坏性新政的两年前,加勒特已经解释了罗斯福式纠正的真正后果。 几十年后,经济学家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才让加勒特的真理复兴,当罗斯巴德带来这种复兴的时候,已经是1963年。当时的人们为之震惊,而那时的我们仍然在为1929年大崩盘以及后来的大衰退的原因唇枪舌战。但是,这本出色的著作,现在坦诚的告诉全世界的人们那次大崩盘的真正原因。 对于那些仍对1929年大崩盘不解的人,我们无话可说,但加勒特已经告诉了他们。感谢加勒特的这本经典而重要的著作,他将再次告诉我们过去的以及未来的金融危机的原因。
  •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作者: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披露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及根源。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国会直接任命成立的由商业、法律、经济、房地产等领域50位人员组成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运用独立的调查方法,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超过800多位见证者,包括企业领袖、银行家、投资专家等,查阅数百万页的文件,包括尚未公开的机密资料,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律师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旨在揭示这场不仅重创美国经济,更是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