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研

  • 做研究是有趣的

    作者:刀熊

    如何入手成为一个研究者?为什么要有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做研究是有趣的工作?作为学术新人,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读文献、做文献笔记、训练学术思维?如何看懂一篇实证研究?如何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如何合理地使用理论?国际期刊投稿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参加国际会议和做学术报告?在美国读博士是怎样的体验?……

    本书基于作者在美国读博士、做研究、从事教学的多年经验,以轻松、实用、近似于与朋友聊天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社会研究的底层逻辑、核心价值、操作方法,为学术新人提供入门社科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指南。

    本书所探讨的如何读文献、写论文、设计研究等话题既适合于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阅读,也适合于对世界和人类充满普遍好奇心、对社会科学拥有广泛兴趣的读者。书中展现了社科学者的日常、智识思考的乐趣、自我进阶的思索,非科研类读者将能通过了解社科研究的思路来升级个人思考世界的方法。

  • The Chicago Guide to Your Academic Career

    作者:Goldsmith, John A./

    With a perpetually tight job market, the road to an academic career can be a rocky and frustrating one. There are lots of questions, and this book attempts to provide good, frank answers to them. The three authors, with more than 75 years of combined academic experience, talk openly about what is good and what's not so good about academic life. The book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finding a mentor, avoiding the pitfalls when writing a dissertation and negotiating job listings. 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tough issues such as departmental politics, dual-career marriages and sexual harassment. There are also short essays that offer advice on financing graduate education, publishing your first book and leaving academia for the corporate world.
  • Advice for a young investigator

    作者:Santiago Ramón y Caj

    Santiago Ramon y Cajal was a mythic figure in science. Hailed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anatomy and neurobiology, he wa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the brain. His groundbreaking works were New Idea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Histology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Man and Vertebrates. In addition to leaving a legacy of unparalleled scientific research, Cajal sought to educate the novice scientist about how science was done and how he thought it should be done. This recently rediscovered classic, first published in 1897, is an anecdotal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new investigator as well as a refreshing resource for the old pro. Cajal was a pragmatist, aware of the pitfalls of being too idealistic -- and he had a sense of humor,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his diagnoses of various stereotypes of eccentric scientists. The book covers everything from valuable personality traits for an investigator to social factors conducive to scientific work. --from amazon
  • A PhD Is Not Enough

    作者:Peter J. Feibelman

    Despite your graduate education, brainpower, and technical prowess, your care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far from assured. Permanent positions are scarce, science survival is rarely part of formal graduate training, and a good mentor is hard to find. This exceptional volume explains what stands between you and fulfilling long-term research career. Bringing the key survival skills into focus, A Ph.D. Is Not Enough! proposes a rational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yourself as a scientist. It offers sound advice of selecting a thesis or postdoctoral adviser, choosing among research jobs in academia,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and industry, preparing for an employment interview, and defining a research program. This book will help you make your oral presentations effective, your journal articles compelling, and your grant proposals successful. A Ph.D. Is Not Enough should be required reading for anyone on the threshold of a career in science.
  •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作者:P.J.费贝尔曼

    不论你的研究生教育、智力和技术才能如何,你的科研职业还不能令人放心。永久性的职位是不多的,而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很少讲科学生存技巧,这方面好的咨询师又很难找到。这本独特的书讲解了你达到一个完善的长期研究生涯之前,所要面对的事情。本书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你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方法。它就这样一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忠告:选择论文或博士后导师;在科研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业研究所之间挑选研究职位;为聘用面试做准备;确定研究项目,等等。此书帮助你做效果很好的口头报告,使人对你的刊物论文发生兴趣,使你申请经费获得成功。每一位站在科学职业门槛上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 A PhD Is Not Enough!

    作者:Peter J. Feibelman

    A Ph.D. Is Not Enough! is required reading for anyone thinking of applying to graduate school or entering the science job market. Focusing on critical survival skills, it offers sound advice on selecting a thesis or postdoctoral adviser; choosing among research jobs in academia,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and industry; and defining a research program. This new edition features updates throughout and a new chapter reflecting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 LATEX入门与提高

    作者:陈志杰

    《LATEX入门与提高(附光盘)》全书分成“基本篇”和“提高篇”,基本篇面向初学者,只介绍最基本的TEX命令。完成此篇后就能用LATEX打印自己的论文或讲义,且例子均用中文。提高篇介绍更高级的排版技巧,是供选读或需要时查阅的。第二版改以 CJK为主线介绍中文TEX,而且增加了各种绘图软件包以及用LATEX生成投影仪演示文稿和网页文件的介绍,极具实用价值。本书各部分相对独立。书末还有LATEX命令简介、LATEX宏包简介、LATEX中能使用的符号等附录以及详细的索引。随书附光盘一张,由ChinaTeX网站的主持人,汉化TEX的高手李树钧(即 Hooklee)精心制作。包含了最新的TEX系统及其周边软件,安装程序是傻瓜式的,安装完成后就能实现书中提到的所有功能。光盘包含了本书所有例题的源文件以及各种实用的TEX模板文件,还有从网上精选的各种说明书及经验介绍,内容精彩。而且今后可在ChinaTeX网站上随时得到更新信息。
  • 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第3版)

    作者:阿琳·芬克

    如果你已迷失在数以百计的文献中,不知如何才能识别和了解这些海量信息,也不知该使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好的和差的研究?这本书兴许可以帮到你: •本书就是要教会你识别、解释和分析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文献。 •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精心设计的评估文献质量的一览表,为你确定文献取舍的标准,助你精确定位高质量的文献。 •作者“三步一‘小例’,五步一‘大例’”,带你置身丰富的实例之中,让你对好的文献综述好在哪儿,差的文献综述又如何改进有更直观的体会。
  • 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

    作者:(英)萨拉·德拉蒙特,(英)保罗·阿特金

    《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第2版大学教师通识教育读本)》从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开始,就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角色、设计与规划研究课题、撰写文献综述、收集数据、写作论文以及评审和答辩等各个阶段的问题,向研究生导师提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建议,并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自信地开始职业生涯等内容。
  • 实验室生活

    作者:布鲁诺・拉图尔,史蒂夫・伍尔加

    科学家如何工作?他们如何“发现”科学事实?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法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以及英国社会学家史蒂夫·伍尔加深入到美国的一个神经内分泌学实验室并与那里的教授共度两年时光,对科学家进行观察,看他们如何选择课题和申请基金,如何从事研究和发表论文,如何评级评奖等等。作者以自然主义的方式研究科学,特别探讨了科学的社会制约因素,触及人性、社会、理性和知识这些更大的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科学事实的建构做了独到的诠释。本书是科学社会学也是国外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SSK的经典之作。 以色列著名哲学家约瑟夫·阿伽西曾说:“科学是现代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在某些意义上孤立地看待科学也情有可原,但是没有注意到孤立的图景可能歪曲图景本身,这将导致混乱。而被扭曲的图景会产生误导作用。” 的确,在科学研究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孤立、片面地看待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早已经与这时代格格不入了。因此,法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提出:“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开辟一条不同的途径:走近科学,绕过科学家们的说法去熟悉事实的产生,然后,返回自己的家,用一种不属于分析语言的元语言来分析研究者所做的事。总之,重要的是去做所有人类文化学志学者们所做的事,并把人文科学通常的义务论用于科学:使自己熟悉一个领域,并保持独立和距离。”在库恩之后,科学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我们都关心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关心科学成品的逻辑结构 ”,“要分析科学知识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科学的实际活动方式 ”。当然,在这一被欧洲科学社会学注重的科学“实质性理论 ”(即科学知识过程)的形成过程中,巴黎学派的拉图尔功不可没。原因是:一方面,他把对科学知识的研究从“社会建构 ”转向了“科学实践 ”,提出了“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观”、“黑箱论”、“行动者网络”等一系列科学事实;另一方面,他在科学实践中充分借用了人类学学科独有的“整体观 ”、“参与式观察 ”、“对他者的研究”、“文化相对论”等一系列研究原则和方法,使这些科学事实变得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欧洲科学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股“实验室研究风潮”。
  • 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

    作者:P. B. Medawar

    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 by Peter Medawar (Basic Books). The titan of 20th century molecular medicine gives well-meaning and funny (in the British sense) advice on (from the chapter headings): How do I tell if I am cut out to be a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 - What shall I do research on? - How can I equip myself to be a scientist or a better one? - Women in science - Aspects of scientific life and manners - Of younger and older scientists - Presentations - Experiment and discovery - Prizes and rewards - The scientific process. Some details of the 25-year old book feel out of date now but it still is an excellent companion up to your first faculty position. See the following quote: "A novice must stick it out until he discovers whether the rewards and compensations of the scientific life are for him comensurate with the disappointments and the toil; but if once a scientist experiences the exhilaration of discovery [...] then he is hooked, and no other kind of life will do."
  •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丁学良

    本书基于作者在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的心得,从理念和操作的双重层次上,纵论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一流大学的核心制度;一流大学如何聘请优秀教员;一流大学的“才源”和“财源”间的互动;一流大学与大国的兴衰;全球化对中国大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改革的国际标准。作者的这些言论激发了、并且还在激发着热烈的讨论。本书的出版,将给所有关心中国大学的今天和未来的人,提供思考和行动的一个参照点。 本书提出: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十一世纪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大学兴起带来国家昌盛,这不仅是西方现象,也是世界现象。日本最著名的东京大学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北大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普遍主义,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我探索的领地、各国人才为我所用的气魄之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员要来自五湖四海,学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财经资源、信息资源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如果你想成为一所卓越的大学,就必须在世界尺度上参与竞争;否则,你只能在慢车道上跑,然后从慢车道滑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个人的竞争、制度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跨国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观念和知识,这样的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处于下等或中下等的位置。
  • Lab Girl

    作者:Jahren, Hope

  •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作者: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

    科学家,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呼。怎样当一名合格的科学家呢?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回答了这个问题。该书出版后,立即成为美国研究生和大学生们的必读书,现已发行20多万册。
  •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

    作者:马丁·登斯库姆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 是一本畅销英美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典。 从研究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作者以深入浅出、直击要点的风格,为研究者阐述了完成一项出色的小规模社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决策判断和操作方法。 本书的特色: • 避免艰涩术语,对关键问题的阐述直击要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 强调研究方法的“择优原则”,在介绍每一方法的同时必陈明该方法适用的情景,以及其优势和劣势所在; • 不仅帮助学习者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教会研究者如何明智地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 • 在每一个关键之处都设计了要点提示、自测表等,辅助研究者把握要点,做出一项扎实、出色的研究。
  • 谁想成为科学家

    作者:南希·罗斯韦尔

    本书系统介绍了与开展科研有关的各方面内容,主要有研究方向的选择,成功的面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怎样进行演讲、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提高知名度等,此外,还包括道德规范和学术欺诈、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开发等。
  • 怎样做研究

    作者:乔纳森·埃文斯,Jonathan Eva

    该书是英国普利茅茨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心理学专家乔纳森·埃文思撰写的一部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著作。该著作观点新颖、通俗易懂,介绍了很多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初级研究者、授课者和助教们很有帮助的观念和思想。内容包括学术观点的源头,如何设计经验性研究、假设检验与推理、统计推断,如何提出与检验理论、协作与管理,如何交流成果,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心理学专业、初涉心理学的年轻学者的欢迎,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或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

    作者:(英)彼得,(英)鲁格

    本书详细讨论了选择导师、阅读与写作参加学术会议、陈述报告、处理与导师的关系、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论文答辩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针对研究生各阶段给出了详尽的学术建议,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 诚实做学问

    作者:查尔斯·李普森

    学习知识过程中也需要诚实吗? 在实验记录本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涂改液? 在你的笔记中如何区别你自己与他人的话? 为什么在有些引注中资料发表日期特别重要? 如何引用网上电子文件或者未刊论文? 参考文献是必须的吗? 可以从互联网上购买论文吗? 怎么才算做到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 这些问题是从大一新生到博士、教授都必须回答的。 本书讨论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到“诚实”,并养成“诚实”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剽窃行为的发生。作者认为:规范的引注是通往学术诚实的唯一途径。 本书是从大一新生到博士、教授都值得一读的工具书。 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广泛赞誉。芝加哥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克基尔大学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其他多所大专院校目前均已向新人学的学生推荐,列入他们的必读书目。该书的主题很简单,就是指导研究者(从大一学生到教授)如何合法而有效地准备“引注”,以避免剽窃和学术欺诈,取得真正的学术成就。作者Lipson教授把这件事的核心概括为“学术诚信”。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大学研究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意或无意的欺诈和剽窃,作者罗列了各种形式的欺诈和剽窃行为,给出了判断是否欺诈和剽窃的标准,并分析产生这些可悲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学术欺诈和剽窃的主要方法即“引注”的概念。第二部分按具体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教育学、工程学、商学、生物学、医学与护理学、化学、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要求,详细介绍目前美国各大学通行的几种主要“引注规则”,并配以大量“引注”例证,读者可以一目了然。
  • 规则与潜规则

    作者:[美]达利.约翰,[加]马克.扎纳,[美

    学术界有其正式和非正式的运行规则。正式的规则在教师手册里有明文规定,而那些支配着整个领域发展的潜规则常常难以发现,却在学术游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书作者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用他们幽默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各自在学术界奋斗一生的成功经验——他们如何参透规则与潜规则的玄机,在学术界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些世界顶级学者现身说法的讲述,揭开了学术界潜规则的神秘面纱,让你豁然开朗,引领你在学术研究这场漫长而充满活力的竞赛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