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物

  • 文物中的古文明

    作者:李学勤

    《文物中的古文明》分为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年代学研究和学术史研究七辑。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古史的十个新发现;深入探讨远古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的所谓“丁”的一点看法;论士山盘——西周王朝干预诸侯政事一例;荥阳上官皿与安邑下官钟;从新出楚简看齐鲁文化的影响;试说楚简中的《说命》佚文;颂器的分合及其年代的推定;侯外庐先生与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研究等。
  • 古文物称谓图典

    作者:罗西章

  • 广汉三星堆

    作者:陈显丹

    三星堆是迄今我国发掘数量最多,形体最大古代青铜雕像群,是古代蜀文化的惊人发现。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在三星堆发现文物是从1929年开始的,是一个曾在县衙当过师爷的农民首先发现了玉器。上世纪30年代进行过考古发掘,此后,五六十年代都在该地进行过发掘。尽管每次发掘都有重要发现,但是,真正惊人的发现是在1986年,7月18日,当地农民在发掘过的地方取土时,发现玉器,告诉了在旁边正在进行发掘的考古人员,考古人员立即过去并布置了发掘,十天后,第一个惊人发现漏出来地面……
  • 故宫珍宝

    作者:朱家溍

    《故宫珍宝》主要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图册,就是第五次改陈后珍宝馆所展示的精美文物的图集。它不是简单的图片堆砌,而是经过悉心的编辑整理,对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重点文物细节进行展示,将器物的铭文与款识作了放大或传拓,配合长篇导言和简明的文物解说,辅以精挑细选的宫廷绘画,在不失资料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强调装帧的美感和形式的活泼。相信这样一部图册,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展品,而且就其本身而言,也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 文物春秋战国史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文物春秋战国史》即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历史和文物专家精心写作,同时选配2000余幅精美历史文物图片,从历史年代到出土地点,从形制到功能,对每件文物都有十分详尽而准确的权威解说。众所周知,"中国通史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留项目,来北京不看这个陈列,与没有到过天安门、没有游过故宫一样遗憾。 《文物春秋战国史》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以史带物、史物结合,把文物置于历史坐标之上,从而使文物从零散的个体变成流动的过程。拥有一套《文物中国史》,您就仿佛置身于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从史前到明清,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历史让文物定格,文物使历史生动,展现在您面前的,将是一幅无比直观、无比鲜活的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史长卷,而您,也拥有了足不出户却上下古今纵情饱览的惬意感觉!
  • 满城汉墓

    作者:卢兆荫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 文物中国史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中国史,ISBN:9787544026475,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编;陈成军,王永红卷编写
  • 中国圣火

    作者:孙机

    本书收入了十五篇文章,讨论了自商周以迄宋元的青铜、钢铁、金银、陶瓷、石刻、漆画等类古文物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它们或多或少都和东西文化交流有点关连。笔者研究的出发点本是探讨我国出土文物的性质,但有时被其中所饮食的外来因素所吸引,而随着若干诱人的细节,追踪到一片陌生的天地中去。。。
  • 文物史前史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文物史前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合作撰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设定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正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年轻人或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 文物夏商周史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文物夏商周史》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展览王作经验。所以,我相信读者读这部书,会有走进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精心选择的、优美的典型文物图像, 附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使读者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领悟与欣赏文物,增加许多文物知识。这应该是《文物夏商周史》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据我所知,类似的著作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过,体例并非《文物夏商周史》首创,但是由于《文物夏商周史》作者们均具有博物馆专家、学者身份,故而《文物夏商周史》在文物选择之得当与诠释之准确方面,应该是同类书很难达到的。
  • 文物物语

    作者:朱启新

    现在见到的出土或传世文物,大多是当时人们使用的器物,它们的名称什么?当时又是干什么用的?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可能知道的很少了。再如很多我们现在常用的词语,如规矩、管辖、运筹、寻常、希望、计较、鞭策、权衡、关键等等,其在古代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工具,他们的原始形制、使用方法等,现在人知道得就比较少了。本书即是从某些古代器物入手,通过这些器物的名称、质地、形象和用途等等,结合文献资料,阐述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从而再现千百年前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探求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普遍现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及日常生活等,如古人在站立和席坐方面的礼仪规范;古人的装饰、服饰等;古人的照明工具、计时工具、计算工具、书写工具等等;军事上的铁衣、刁斗、弓弩等的形制和变化,等等。每篇短小精悍,全书图文并茂,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 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上下)

    作者:王子林

    紫禁城原状是一部大历史。紫禁城原状,特指清逊帝溥仪撤出紫禁城后没有被改造过的宫殿及其室内外陈设。原状里的文物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它集中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到政治、文化、思想、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本书搜索了明清紫禁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宫殿为研究对象,不仅阐释了原状宫殿的建筑形式、历史沿革、室内外陈设等方方面面,而且还紧扣历史脉搏,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对紫禁城原状宫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曾侯乙墓

    作者:谭维四

    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本书记载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过程并展示了其中部分文物的图片。
  • 中国表情

    作者:郑岩

    本书借助古代文物,探讨了古人的相貌和风度。书中设有“土石本色”、“青铜气质”、“秦汉豪情”、“六朝姿容”、“帝国异彩”等七个专题内容。
  • 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展览王作经验。所以,我相信读者读这部书,会有走进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精心选择的、优美的典型文物图像, 附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使读者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领悟与欣赏文物,增加许多文物知识。这应该是《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据我所知,类似的著作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过,体例并非《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首创,但是由于《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作者们均具有博物馆专家、学者身份,故而《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在文物选择之得当与诠释之准确方面,应该是同类书很难达到的。
  •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作者:冯明珠主编

    清世宗雍正(1678—1735)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位君主,庙号世宗,年号雍正,人们一般习惯称其为雍正皇帝。他四十五岁时登基,在位仅有十三年(1723—1735)。雍正可以说是清代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位皇帝,在清代官方档案中的雍正与民间传说中的雍正南辕北辙,评价两极。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传说与历史记载中究竟有几分事实的真相?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于2009年10月7日隆重开幕。此次展览还首次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了三十七件有关雍正的文物,也是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第一次联合举办文物展览,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所以广为世人瞩目。 本次《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分为两大部分:一、雍正皇帝的一生。此部分又分为八个专题,它包括雍正与皇父、皇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治理天下、宫廷生活、宗教信仰和传位宾天。二、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又分为十六个专题,它包括皇家出版、文化和教化宣传、皇家用器、宫廷艺术、宫廷书画、雍正及其词臣的书画、宫廷供奉画家和西洋传教士画家与影响等。此次共展览文物246件(组),它们包括有: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印章、砚台、瓷器、漆器、玛瑙、玻璃、珐琅器等。此次展览有别于过去以工艺美术为主要内容的展览,而是以雍正作为一个“人”为重心的研究性和具有开拓性的展览。 在本次文物大展的第一部分中,展出了许多雍正硃批谕旨。雍正在有些奏折上一批再批,有些文字甚至超过了奏折上的文字。雍正在位十三年他亲笔批写的奏折竟达数十万字,这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也可堪称仅此一人。其中有一件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上,雍正写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他在批陕西凉州总兵官朱可进的奏折上写道:“知道了。用心做好官,操守要紧,不要仗着功劳,放纵如隆科多也,如年羹尧一般,贪诈负朕,负朕深恩,揽权柄,作威福,不堪的人。(下略)”雍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恩威并施。此次展出的雍正硃批谕旨是研究雍正朝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些大量的硃批谕旨文字,正如后来《雍正遗诏》中所说的那样:“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肝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在第二部分《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中,是一般观众最有兴趣观看的内容。其中雍正朝的各色官窑瓷器,真精美绝伦。在展出的九十四件雍正款的器物中,分为皇权象征、吉祥如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五个单元。雍正对器物的品味是要“雅”、“薄”、“秀”,而“文雅”是他的第一要求。据《活计档》记载,雍正曾明确要求工艺上必须按照他的谕旨进行制作,精益求精,几近苛刻。所以雍正朝的瓷器或其他宫廷用品,在工艺和品位上确实超过了康熙朝,连乾隆朝也望尘莫及。雍正非常喜欢珐琅彩的瓷器和器皿,红地或黄地瓷胎画珐琅,绚烂而不俗艳。在工艺上明显受西方工艺的影响,但形式则是非常的传统古雅。此次大展中印象极深的几件珐琅彩画瓷器有:柳燕纹碗、喜报双安把壶、红地白梅花碗、黄地芝兰图盘、红地花卉杯等。 雍正朝的单色釉瓷器有仿古创新的之美。比如仿汝釉弦纹瓶、仿龙泉窑凤尾尊、仿哥窑螭耳折方瓶、仿宣德洒蓝釉盆托、天蓝釉长颈瓶、仿哥窑贯耳瓶、仿均窑莲花式盆托、花盆、炉均釉海棠式洗、仿哥窑釉古铜纹方尊等,真令人睹物而思雍正其人。另外还有许多制作精美,构思独具的铜胎珐琅器物,过目难忘,叹为观止。一个“宵肝焦劳”的“工作狂”皇帝,怎么会有如此独特的“匠心”?真匪夷所思。 雍正工书法,自皇子时期就遍临历代法帖,并深得康熙赞赏。他在用笔结构上,神似康熙书风。结字高长紧密,用笔流利劲健。但雍正书迹传世不多,此次展出扇面和诗轴各一件。在词臣书家中,此次有戴临、张廷玉、张照、王澍等人书法多件。在词臣绘画作品中,有蒋廷锡、高其佩、唐岱、邹一桂、允禧等人的作品。雍正朝时一批西洋传教士画家开始进入宫廷服务,此次郎世宁有五件(组)作品展出,其中《百骏图》,高94.5公分,长达776.2公分,绢本设色,堪称稀世名作。雍正非常喜欢工整写实的绘画作品,所以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在雍正朝才有可能真正的确立了它的艺术地位,并且得到了朝野上下绝大多数人士的肯定,这也就并不使人感觉意外了。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的第一部分是展现雍正的政治生涯,而第二部分是体现雍正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这两个部分都是雍正一生的重要内容,而且两者不可分割。至于雍正的历史功过还是让历史学家们去评判吧,作为一个爱好古代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雍正的确是一个有相当品位的和近五百年来少有的“艺术皇帝”。一个坐拥天下,日理万机的皇帝对生活品味的全方位追求,或许也是他在戮力朝政后的一种心理调剂和精神寄托吧?
  •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作者:那志良

    《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作者那志良生生,1925年1月进入故宫工作,那时正是,溥仪出宫后一个月,也就是“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之初。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已有将近70年的光阴。先生现在虽然退休了,仍然续任顾问之职。
  • 明式家具研究

    作者:王世襄 著,袁荃猷 制图

    1985年9月,王世襄兄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经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填补了此门学问过去只有外国人有专业著、中国人却没有这一令人遗憾的空白。一年之后,该书的英文版、法文版已经问世,德文版今年亦将付梓,在台湾亦已正式出版中文本,它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世襄之所以完成这样一部煌煌巨著,是因为他具备一些非常难得的条件。所谓难得的条件并不是说他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因为这只能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必须具备的条件。难得的是他能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劳动,一点一滴,逐步积累创造为撰写此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王振铎题签 启功题签 朱启钤题签 袁葵猷七十小像、王世襄题诗二首 凡例 序 第一章 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和制造地区 第二章 明式家具的种类和形式 甲、椅凳类 乙、桌案类 丙、床榻类 丁、框架类 戊、其他类 第三章 明式家具的结构与造型规律 甲、基本接合 乙、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 丙、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 丁、另加的榫销 戊、试谈明式家具的造型规律 第四章 明式家具的装饰 甲、选料 乙、线脚 丙、攒斗 丁、雕刻 戊、镶嵌 已、附属构件 第五章 明式家具的用材 甲、木材 乙、附属用材 丙、木材及附属用材文献资料 第六章 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 甲、关于年代鉴定问题 乙、关于家具的改制问题 附录 一、名词术语简释 二、明式家具的“品”与“病” 三、《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 四、明式家具实例增补 五、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六、山西民间家具三种 七、明铁力翘头长供桌 八、求知有途径 无奈老难行 图片检索 插图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作者简历 《明式家具研究》再版的意义
  •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作者:彭林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由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 正仓院

    作者:韩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