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晚明

  •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

    作者:柳素平

    本书旨在从妇女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晚明的名妓文化,通过透视晚明名妓的内心世界、价值追求、艺术才情、婚恋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她们的生活空间与其他阶层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从而给予她们较为科学的历史定义。本书有别于以往的史学研究著作,以女性作为研究主体,以文化学、女性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认识晚明期间的历史具有新的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晚明名妓的生存空间 一、狭义的生存空间:名妓自身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广义的生存空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第二章:晚明时代名妓群体兴起 一、晚明时代各地的妓业情况 二、晚明名妓群体形成 三、晚明名妓的出身观照和成长特色 第三章:晚明名妓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一、名妓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二、晚明名妓的文化艺术才能 三、晚明名妓的艺术活动及其意义 四、晚明名妓的艺术精神 五、晚明名妓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关系 第四章:晚明名妓的气质风貌与大众审美 一、晚明名妓的气质风貌 二、心理层面的支撑 三、与晚明社会大众审美的关系 第五章:晚明名妓的社会交往——以名士为例 一、名妓与名士互倾情节分析 二、名妓与名士交往的简单历史回顾 三、晚明名妓与名士的交往活动及社会原因 四、晚明名士名妓交往活动的文化意义 第六章:晚明名妓名士婚姻文化解读 一、晚明时代名妓名士婚恋状况 二、对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 三、不同婚姻的结果 四、名妓婚恋观分析 五、晚明名妓名士婚姻文化解读 第七章:晚明名妓文化悲剧性探析 一、依附于男性的附庸地位 二、作为妓女文化性态的两面性 三、生活中的际遇遭逢 四、凄凉的结局 第八章:晚明名妓的历史评价 一、与前代名妓相比 二、与清代名妓相比 三、与西方、日本名妓的参照对比 四、晚明名妓的历史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作者:左东岭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篇,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 晚明民变

    作者:李文治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大明帝国其灭亡是有清晰脉络可循的:由底层民变而起,农民起义而兴,民族战争而终。李文治教授在《晚明民变》中力避前人隐讳,据实直陈,通过对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股民变势力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民变的兴衰演变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并根据史料做出惊人假设:明朝有数次机会或可免于灭亡,如果明朝政府处置得当,今日中国会走向何方? 时代或许不同,但引发天下巨变的原因总是惊人地相似:贪污腐化,社会不公,民怨沸腾,正义不彰……一个繁盛王朝短时间内崩溃,必然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或许正是《晚明民变》的价值所在。
  • 晚明思潮

    作者:龚鹏程

    《晚明思潮》(增订版)一九九四年曾由里仁书局徐秀荣兄刊印。岁月如矢,转瞬书亦售罄,因补续作数篇,改由学校发行,爰志感言数语曰: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代,近八十年来也极受学界重视,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是一堆错误,不仅无甚价值,抑且误导后昆,贻祸无穷。这些研究者认为:晚明社会上弥漫着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思潮,注重个体生命,肯定情欲,强调儒学应落实于现实生活;而造成这种思想的,则是整个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勃兴、资本主义萌芽、王阳明学说之流行等等。《晚明思潮》(增订版)对晚明思潮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细致的分析。作者一反前人对晚明思潮的研究成果,认为,从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来看晚明时期阳明学并非主潮,以王学发展及公安泰州为线索来观察晚明更不妥。因此,作者呼吁调整策略,扩大视野,重新理解这个时代。《晚明思潮》(增订版)内容就是作者对这个时代的全新理解。
  • 走进晚明

    作者:商传

    晚明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曾经发生了社会转型的萌动,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一次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政治文化的全面变化,传统的专制政治统治松动,社会生活空前繁荣,社会风气也随之而变,出现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官僚集团的贪腐导致国家权力异化,加之小农经济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形成的社会竞奢纵欲思潮与人文精神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盛行,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历史机遇,并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作者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引用多种史料,以史解史,揭示了晚明社会转型变化的实质,将一幅生动、清晰的晚明社会和政治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全新的认识。
  • 品味奢华

    作者:巫仁恕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兩大主軸,其一是嘗試把近代早期中國的消費史,放在世界史的脈絡下,觀察晚明時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費社會」的現象,以修正英國史學家關於「消費革命」的歷史解釋。本書另一個主軸是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到晚明社會結構的變動,特別是士、商關係的變化;另一方面士大夫也透過消費文化,塑造消費品味與流行時尚,來重新建構他們的身分地位。
  • 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

    作者:周明初

    本书着重研究处于晚明这一历史转型时期作为时代精英的士人的心态变化,认为士人心态的变化与晚明时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士人心态长期发展深化的结果。晚明士人就其群体而言,存在着一个基本心理趋向,就是力求道统与政统合一的理想人格的解体,自我觉醒和个性的张扬;而就其个性而言,则每个士人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心态也很不同。本书在进行群体心态探讨的同时,对晚明时在文学或思想上富有建树的四位代表性士人的心态,也作了个案分析。
  • 活在晚明③

    作者:贼道三痴

    主人公张原赴松江为姐夫贺寿途中的故事。张原在杭州巧遇准备入京告御状的土司夫人秦良玉,张原通过与钟太监的交情巧施妙计,化解了秦良玉与太监邱乘云之间的矛盾。在松江,张原姐夫之弟觊觎张原婢女穆真真美色,妄图霸占,被张原狠狠教训。张原在松江文会中一鸣惊人,结识了很多朋友,因此有了结社的想法。回到绍兴后,张原参加府试,获得了童生资格。在杭州拜师之时,再次与董祖常起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
  • 活在晚明②

    作者:贼道三痴

    以主人公张原与讼棍姚秀才在省里的督学巡视绍兴时当堂比赛八股文开篇。比赛中张原大胜,姚秀才颜面扫地,被剥夺秀才功名。就在张原去会稽与商小姐商议定婚之事当日,其师王思任也托侯县令来向张原提亲,阴差阳错,晚了一步,张原很为难。龙山灯会,张原与董其昌之子董祖常起了冲突,董祖常恨恨而去,埋下祸根。在此次灯会上,张原崭露才华,得到了杭州织造太监钟本华的赏识,随后在科举第一步童生试的县试中,张原名列第一。 故事背景逐渐扩展到绍兴山阴县之外,晚明时期的秀才、学人、宦官等依次登场,向读者展现了晚明时期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及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
  • 冒辟疆全集

    作者:[清]冒辟疆 著辑,万久富 丁富生

    冒辟疆为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家,交游广泛,著述丰富。本书第一次将冒氏著作十四种以及见之于其他文献的零散诗篇汇为一编,依次为《朴巢诗选》《巢民诗集》《朴巢文选》《巢民文集》《寒碧孤吟》《香俪园偶存》《泛雪小草》《集美人名诗》《岕茶汇钞》《宣炉歌注》《兰言》《影梅庵忆语》《影梅 庵悼亡题咏》《冒辟疆诗歌辑佚》《同人集》。每种著作精选底本,广泛参校他本以及其他诗文集或相关文献,详为校勘,主要涉及文字异同、文字详略两个方面。《冒辟疆全集》的整理对于深入研究冒辟疆,尤其是开展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学术风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浮世的晚风

    作者:简雄

    钱谦益、柳如是、龚鼎孳、顾媚、吴伟业、陈圆圆、冒襄、董小宛、陈继儒……二十多位名士名姬一一登场,时间跨度从学界认定的明季转折年代万历直到易代,既有名传后世的“江左三大家”“复社四公子”“秦淮四大美人”“秦淮八艳”,也有名噪一时的士林名宿;既有投笔从戎的仗剑书生,也有回归山林的遗民隐逸。作者试图通过晚明“士”的演变与分化,既知人论世又知世论人,既宏观思考又微观分析,启迪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研究思路。
  • 晚明风月

    作者:王鹤

    本书是文化作家王鹤写的关于晚明风月的小品文集。它以晚明名士余澹心的《板桥杂记》为取材基点,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演义、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对晚明风月做了一番详尽的主观的但很有说服力的爬梳和解析。
  • 末世的爱情标本

    作者:原著:冯梦龙,导 读:张曼娟

    《末世的爱情标本:三言》:一部《三言》令冯梦龙名声大噪。除此以外,冯梦龙还是明代了不起的“主编”,编著了一部《情史》,可谓吹响了古往今来痴男怨女“集结号”。张曼娟认为,《三言》除描写情爱外,兼谈了人情世故、人际关系。“如果要论爱情典型,《情史》比《三言》更集中,像是个资料库。在人物塑造与情节铺就上,《情史》大不如《三言》。因此,《三言》是经典。”然而,冯梦龙所写的爱情虽是“末世”的,但也是幽默的。张曼娟介绍,当他形容卖油郎为了与花魁娘子共度一晚春宵拼命攒钱时,竟用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我们没有想到这句话居然可以这样用”。因此,张曼娟认为,《三言》中的名篇都具有情节离奇、人物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谈及人性,尤其是欲望与人情,且与现代辉映。
  • 晚明与晚清

    作者:陈平原,王德威,商伟

    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ISBN:9787535131546,作者: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
  • 陈子龙全集

    作者:【明】陈子龙 著

    近年明刻本《安雅堂稿》、《壬申几社文选》、《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湘真阁稿》等九种合集与别集陆续现身,再结合有关文献加以考证,表明陈子龙的著作绝大部分还是留存了,有的原刻本虽不存,但其作品仍被收录在诸合集中。而明刻本的出现,又可对《全集》本进行校订与校补。这都为编纂一部大体齐全的《陈子龙全集》提供了可能。《陈子龙全集》以清嘉庆《全集》为主体,补充了《安雅堂稿》、《兵垣奏议》、《论史》、《〈诗〉问略》等数种《全集》漏收的著作。
  •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作者:李奭学

    明末天主教耶穌會士大舉入華,揭開西學東漸的歷史新頁。傳統上認為耶穌會士的貢獻以科技為主,本書則獨排眾議,從人文的角度再審這場運動的文化本質,發現耶穌會士所傳文學性亦強,尤多盛行於歐洲中世紀的證道故事。本書細案此一文類的古典型,亦即源出希臘與羅馬上古的寓言、世說、神話與歷史軼事。這些故事俱為西洋文學入華的先聲,在文學史、翻譯史與宗教史上意義別具。本書論其與修辭學的關係,鉤沉歐洲源流,並副以宗教語境的研究,尤重文本分析,為明末文學與文化的知識領域再開一境。 目次 自序 常用書目代稱 第一章 導論︰從語言問題談起 歷史偏見 普通話 勒鐸里加 證道體裁及其他 第二章 寓言︰誤讀的藝術 閱讀本體 故事新詮 閱讀新詮 理論與轉折 故事新編 重讀本體 第三章 世說:歷史.虛構.文本性 文本特質 歷史語法 操作歷史 人物形象 「有用」試剖 第四章 神話︰從解經到經解 由象徵論出發 「寓」與「實」 再談詮釋的類型 「荷馬問題」及其他 第五章 傳說︰言道.友道.天道 傳而說之 守舌之學 輔仁之學 昭事之學 意識形態現象 第六章 結論︰詩與哲學的宿怨 再見「誤讀」 省略荷馬 書教 講故事的人 外一章 另類古典︰比喻.譬喻.天佛之爭 問題 譯體 故事 諷刺 重要書目 索引
  • 晚明小品研究

    作者:吴承学

    作者从理论到具体论述新意甚多,对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了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角度是新颖的,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十分丰富的。
  • 活在晚明①

    作者:贼道三痴

    本书以大明万历四十年为历史背景,以绍兴山阴县读书人家少年张原立志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曲线救国为主线,描写了其在备考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张原之父在开封周王府为小吏,张原平日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奴张大春与当地讼棍姚秀才勾结欲图谋张家的田产,十五岁的张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了这一图谋。为科举中第,张原拜会稽王思任为师勤学八股文。后在一次秋日游园邂逅了美丽的官宦小姐商澹然,一见钟情,与其定亲。 书中以悬念迭起又不失诙谐的情节向读者展现了晚明江南风物之美和少年张原求学的历程。晚明时期的饱学之士,如王思任、袁宏道、张岱等逐一登场,与故事情节形成浑然一体之势。原作“雅骚”这一书名正体现了晚明社会的矛盾结合以及本书雅俗共赏的特点。
  • 晚明史

    作者:樊树志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化”进程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包括中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与文化。晚明时期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这个中西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 本书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关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晚明七十年

    作者:十年砍柴

    制度与人性之间的生死博弈 解析大明王朝衰亡的历史真相 《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 像吴思那样去探究历史 晚明君臣的精神气质和行为举止,今人看来也许十分阴郁古怪,让人疑惑不解。专权程度远迈前代的皇帝,有权打文官的屁股甚至杀死他们,可面对效能递减的暴力,要么是选择躲进深宫要么是滥用重刑,险些而外别无他法;文官集团内意气激荡,有不畏死的官员在皇帝面前保持心理上的道德优势,将逆龙鳞视为英勇壮举让皇帝无可奈何,也有怕死贪财的官员则忽悠皇上中饱私囊。 彼此合作了两千年的东家和伙计,即皇帝和文官们,竟然不知道再如何相处下去。在争吵、赌气中,庄稼地荒了,盗贼进院了。最终,土地和宅子不得不归了别人。 明王朝的政治构架在技术层面设计十分精密,几乎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可从张居正的中兴,到崇祯帝殉国,仅仅七十一年。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个看起来控制严密的庞大帝国?十年砍柴用精炼活泼的语言讲述帝国覆亡的全过程,再用深邃独到的思考分析帝国覆亡的历史因缘。 这是一篇当代语境下的《过秦论》。 中国传统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两种角色:皇帝和士大夫,在明朝留给接班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且困惑。时至晚明,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阴有脚阳春则怪异的精神气质,预示了帝国的覆亡。明亡不足惜,可叹的是,它彻底阻坏了中国士人阶层的入世想象。晚明尚不乏逆龙鳞的直臣,而清廷满朝大臣,却尽是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