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大英博物馆

  •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作者:(日)出口保夫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内容简介:十八世纪,陶制工艺品之父Wedgewood因它得到创作灵感,发现南极大陆的库克船长为它带回一级文物; 十九世纪,狄更斯和达尔文在此思索,拜伦、济慈和雪莱因它写下不朽名作; 二十世纪,马克斯和列宁在此阅读,甘地、泰戈尔,还有落难的孙中山,陆续来访,叶慈、萧伯纳、夏目漱石……连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来了,这里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地。 这里,充满知性和智慧,却也充满神秘; 这里,洋溢永恒的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从创立以来,为何坚持参观免费? 有人在阅览室读了整整三十年书,他在阅读什么? 十八世纪文坛祭酒的约翰生博士,为何死也不踏入? 电影《窈窕淑女》和大英博物馆的关系密切? 埃及文物中的木乃伊引发一连串死亡事件,连铁达尼号都因此沉没?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作者:Neil MacGregor

    'In this book, we travel back in time and across the globe, to see how we humans have shaped our world and been shaped by it over the past two million years. The story is told exclusively through the things that humans have made - all sorts of thing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then either admired and preserved or used, broken and thrown away. I've chosen just a hundred objects from different points on our journey - from a cooking pot to a golden galleon, from a Stone Age tool to a credit card, and each object com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Museum' - [from the introduction]. This book takes a dramatically original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using objects which previous civilisations have left behind them, often accidentally, as prisms through which we can explore past worlds and the lives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lived in them. The book's range is enormous. It begins with one of the earliest surviving objects made by human hands, a chopping tool from the Olduvai gorge in Africa, and ends with an object from the 21st century which represents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Neil MacGregor's aim is not simply to describe these remarkable things, but to show us their significance - how a stone pillar tells us about a great Indian emperor preaching tolerance to his people, how Spanish pieces of eight tell u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a global currency or how an early Victorian tea-set tells us about the impact of empire. Each chapter immerses the reader in a past civilisation accompanied by an exceptionally well-informed guide. Seen through this lens, history is a kaleidoscope - shifting, interconnected, constantly surprising, and shaping our world today in ways that most of us have never imagined. An intellectual and visual feast, it is one of the most engrossing and unusual history books published in years.
  •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

    作者:[英]Regina Krahl (康蕊君

    多年来,大维德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视觉饕餮。 你是否也在等这样一部艺术经典,让你不用再远赴大不列颠面对瓷器宝物垂涎,而能随时流连于大维德爵士所藏的精品陶瓷世界: ——打开《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你的大维德之旅将随之启程。 购书链接: http://www.art-asia.co.uk/publish.html ArtAsia艺术亚洲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出版信息与官方购买。 官方淘宝:artasia.taobao.com ArtAsia艺术亚洲官方淘宝店 ★中国陶瓷各朝精品标本典范 ★中国陶瓷史学习研究必备读本 ★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陶瓷收藏 ★国际最负盛名的中国瓷器专家撰写 ★中国陶瓷界著名学者联袂翻译 ★“大维德——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中国艺术收藏家和鉴赏家”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 18 世纪中期,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年接待超过六百万人次的参观量。其藏品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涉及文明之多样、影响力之巨大,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囊括了一批海外最大的中国官窑瓷器藏品,总数达1700 余件。这些瓷器是大维德爵士倾尽一生多次前往中国和世界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历代官窑精品和带重要标识的资料性标准器,比如极为罕见的、 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瓷器以及著名的“大维德瓶”。 大维德收藏是被世界学术界和收藏界认可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不但品质上乘造型精美,更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国收藏家尤其是宫廷的鉴赏品位,对学习和欣赏中国瓷器乃至中国历史文化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09年,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正式对外开放专题展出大维德爵士的中国陶瓷收藏。该馆藏品大多来自于大维德爵士四十余年的珍藏。他以毕生之力,凭借对中国艺术的热爱和不屈不饶的执着精神,使其收藏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中国陶瓷收藏之一,可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瓷相媲美。本书从这个世界上最著名收藏的近1700件的藏品中精选了50组。在文字介绍其特征和艺术价值的同时更特地为每一件藏品拍摄了高分辨率的精致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最切身的感官和阅读体验,让读者即使不在展厅,也能看到藏品,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和经历。 本书还原了具有敏锐判断力的大维德爵士如何抓住清朝灭亡、文物在市场大量流通的时机的这段珍贵历史。大维德自二十二岁起的四十年里,收集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以及高品质的中国瓷器。其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找到了一对现知最早(也是唯一具有题词表明其年代)的元代青花瓶,也就是这只登上本书封面,被称为镇馆之宝的“大维德瓶”。书中还将中国瓷器自铜器时代开始的制造手法和艺术特征做了梳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发展历史有生动而清晰的认识。
  •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

    作者:[英]尼尔•麦格雷戈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