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海外中国学

  • 英国汉学史

    作者:熊文华

    《英国汉学史》的编撰以汉学家为经线,以历史事件为纬线,其间穿插了专题探讨和评析。应该说明的是,国际汉学界是个流动的大舞台,书中所介绍的一些汉学家并非始终都是英国护照的持有者。有些在英国汉学界工作数十年的外籍学者并没有加入英国国籍,据说荷兰籍汉学家龙彼得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些则在退休之年才落户英伦,如美籍汉学家马士。鉴于以上情况,《英国汉学史》把那些为英国汉学做过贡献的外籍学者和英籍汉学家放在一起加以评介。
  • 中心与边缘

    作者:李焯然

    ★葛兆光先生倾情推荐,这是一部“东亚背景下的中国史”。 ★著名明史专家李焯然先生最新力作,多角度展现东亚文明的互动与传播。所涉儒家思想、宗教信仰、中华典籍在“汉文化圈”的传统与现状,无不发人深省。 《中心与边缘:东亚文明的互动与传播》一书分上下篇:上篇除第一篇概论和最后两篇讨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译经以及韩国汉文小说外,中间主要五篇涉及的都是发生在中国和安南/越南之间的历史与文化现象;下篇除了第一篇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讨论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联系和最后三篇介绍当代新加坡的儒学教育海外华人的儒家思想,中间四篇讨论的是受到中国影响的新加坡华人世界有关文武、城隍、孔庙、妈祖的信仰。
  • 域外中国学十论

    作者:葛兆光

    本书是域外中国学十论,主要的内容包括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九十年代日本中国学的新观念评兴膳宏、川合康三《隋书经籍志详考》、从丧葬制度中理解中国宗教与社会、日本的中国道教史研究印象记、文献学与历史学的进路、重新清理唐代宗教的历史、见微与知著、隔帘望月也是洞见、学术思路的转换、附录一:语言学批评的前景与困境、附录二: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中文译者序、后记。
  •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

    作者:小科布尔

  • 中国人的幸福观

    作者:(德)鲍吾刚

    《中国人的幸福观》按照历史的线索,分五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先秦不同学派对幸福的不同理想,汉代董仲舒的天道循环论对幸福观的影响,以及魏晋时期的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和19世纪各种思想流派对幸福的探索。
  • 历史上的理学

    作者:包弼德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走向所起的作用。与纯粹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以致无暇顾及历史背景的研究比较,此书为读者揭示了理学作为士人的一种选择如何产生并传播开来而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另外,与从社会史或政治史入手,探讨理学如何受历史进程的影响,却对其义理核心存而不论的研究比较,作者对哲学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使得他能够说明理学家的社会改革方案为何会呈现如此的面貌,以及方案为何会被广大士人群体所接受。作者的研究成功地表明,缺乏对义理的认真对待,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理学家的政治与社会行为;而缺乏对理学家所生活的社会加以掌握,我们亦无法真正了解历史上的宋明理学之面貌。 作为欧美汉学中宋明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大型中国研究数据库的主持者,《历史上的理学》(“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是包教授十余年来在这个领域的最重要著作,而今年六月包弼德教授也因此书荣获哈佛大学的Walter Channing Cabot Fellow殊荣。
  • 中国:传统与变革

    作者:(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费先生有意将自己的著作,尽量描述成镜子,让不同的人从他的著作中得到不同的启示,相比一元历史观的书籍而言,更富哲理也更加深刻。对于同一历史事实的不同解释令历史栩栩如生,丰腴饱满,生动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客观直陈的秉笔直书,也让人们能够更加宽容的看待历史,接受歧义和冲突。书中对于一般历史时间着墨不多,着重于中外关系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冠以《中国:传统与变革》这样的书名,贯穿了费先生“冲击—回应”模式的治史态度,在作者的眼中,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各种新兴力量和传统的习惯及思想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这种模式受到了柯文为首的中国中心观的强烈挑战。
  • 日本汉学史

    作者:李庆

    《日本汉学史(套装共5册)》分为《日本汉学史第1部·起源和确立(1868-1918)》、《日本汉学史第2部·成熟和迷途(1919-1945)》、《日本汉学史第3部·转折和发展(1945-1971)》、《日本汉学史第4部·新的繁盛(1972-1988)》、《日本汉学史第5部·变迁和展望(1989-)》共5册。 《日本汉学史(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李庆教授所撰《日本汉学史》的第一至第三卷前些年曾由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并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现在,该书全帙五卷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次推出,这对中国的文史研究者实在是一项福音。因为,至迟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文史研究就受到日本汉学研究的日益深刻的影响。直至抗日战争开始,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影响已几乎消歇,但实际上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到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影响又大为增长。所以,要真正明白中国文史研究的来龙去脉,就非对日本的汉学研究有所了解不可;当然,在今后的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史研究的质量,也得吸收国外的同类研究的成果,而日本的汉学研究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可惜的是,日本国内迄今为止尚无日本汉学史一类的著作。所以,李庆教授的这部大著在当前——也许还包括以后的一段较长时期——都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唯一一部翔实的书籍。而且,他在日本任教二十余年,《日本汉学史》是长时期研究的积累,具有相当强的可信性,绝无疏漏之失和无根之言。 日本汉学在当时之产生上述重大影响,首先是由于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统治者的唯“天朝”独尊的思想就已浃肌沦髓,对外部世界的发展不屑一顾,一味致力于对内的钳制,而对中国的程朱理学等传统则尊奉得无以复加,直到鸦片战争失败,才有思想较为开明的土大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其所谓“夷之长技”不过是船坚炮利之类,根本没有考虑到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人文研究成果和政治制度。
  • 审视中国

    作者:张英进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的理论文集,全书注重跨文化的视野,分别介绍了跨文化视野中的电影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文学研究两大部分的内容,适合电影及文学研究者。 本书注重跨文化的视野,首先概述了中国电影研究在欧美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然后分析主要的理由和批评方法,重点揭露西方中心的话语霸权,兼论好来坞与国际电影节;第二部分注重跨学科的视野,概述美国文学史、电影史、文化史三个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变迁,然后以比较文学为切入点探讨西方理论和中国文学研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古代中国与其强邻

    作者:[美] 狄宇宙

    本书是美国学者的一部汉学研究力作。作者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中国北疆地区的历史,他将中国的历史文本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对早期中国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包括:后来连接成为“长城”的早期各个防御城墙的筑造;世界历史上有第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国——匈奴帝国的形成;致使中国军队征服西北地区,从而开通了一条与中亚的商贸通道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等等。
  • 观察中国

    作者:费正清

    《观察中国》中论及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记录了费正清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全书共收文26篇,分成五辑:一、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扮演的角色;二、中国革命的领袖们;三、中美邦交恢复正常化;四、文化大革命的弊端;五、美国访华人士的观感。费正清表达了一个美国学者的独特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萧乾在中文版序言中写道:“《观察中国》是15年来费正清在美国报刊上所发表的关于中国论文的结集,记录了他对近、现代中国局势的观察及评论。不同于一般外国人的评论中国著作,他一向以历史学家的眼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演变,来分析、评论当前所发生的一切。这是对我国感悟最浑厚而成见最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的论著。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 中国:传统与变迁

    作者:[美] 费正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作者前言、中国概况、古代中国:文明的诞生、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秦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晚唐与宋:中国文化的全盛期、汉人与胡人:蒙古帝国、明代的国家和社会、清:传统中国发展的高峰、中国在19世纪时遭遇的入侵与叛乱、中国对西方的回应、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从君主专制到军阀混战、中华民国兴衰、中华人民共和国、译后记。
  • 美国与中国

    作者:费正清(美)

    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使一本严肃的史学专著成为难得的极具可读性的历史文化佳作。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本书自194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内容不断增补,这个译本是根据1983年的第四版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