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掌故

  • 世载堂杂忆

    作者:刘成禺

    本书以幽默的语言记述了清代的科举制的利弊清代官员奖罚制度、当时的风云人物及其表现、太平天国动乱的见解、对文化名人的讽刺以及当时的外交政策等等。
  • 近代印坛点将录

    作者:王家葵

    《近代印坛点将录》主要内容:诗坛点将录是清代人为评论诗歌所创制的一种文学体裁,后来也用于基础艺术门类人物或伤口的品评。近代印坛点将录承前人点将录的旧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近代印坛点将录》评说事件月旦人物。偶然涉及文献典章,尚能生动有趣。凡所陈说,虽轶闻掌故,坚持出言有据。一般艺术爱好者、旧文化关心者,皆可以把玩欣赏,专业研究人士于书中所陈述之细节、观点,亦能有所启发。
  • 寄庐杂笔

    作者:刘衍文

    《寄庐杂笔》是当代学人笔记丛书之一。《寄庐杂笔》分为“诗文漫语”、“序跋选存”、“人物杂谈”三辑, 包括《文学起源小议》、《美人的体形》、《年龄最小的教授》等近70篇文章。
  • 京剧谈往录三编

    作者: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本书是一本有关于京剧史料的集成之作。内容包括对中华戏校、上海戏剧学校的回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萧长华、孟小冬等人的生平及逸闻趣事。尤为珍贵的,是齐如山先生的《戏剧小掌故》与何希时先生的《梨园旧闻》。
  • 亦佳庐小品

    作者:徐一士著,徐禾选编

    《亦佳庐小品》收小品文章90余篇,23万字。编者按照文章内容设了五个栏目,分为五辑:第一辑“人物述林”,选文30篇,所涉人物32个;第二辑“旧闻杂记”,选文24篇;第三辑“湘军谭荟”,选文9篇;第四辑“典制丛谈”,选文15篇;第五辑“科举故实”,选文12篇。所选文章大部分是徐一士署名的专论,凡是有标题的,一律保留原貌;无标题的,由编者酌情命题。另,编者在书后附录《徐一士与掌故学》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徐一士的生平事迹,供读者参考。
  • 京剧谈往录四编

    作者: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本书一本关于京剧史料和探索京剧艺术发展规律的专书。书中共收入24篇文章,加上朱先生极有价值的序,25篇篇篇精彩。分别是高盛麟、刘曾复、孙盛云等人的回忆文章以及介绍唐韵笙、高庆奎、李世芳、周信芳、孙菊仙等京剧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和艺术特点。着重介绍了京剧艺术家们对待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各个流派形成的经过及其特色。
  • 天咫偶闻

    作者:震钧

  • 一士谭荟

    作者:徐一士

    《一士谭荟》全书30则,内容主要是清末掌故,间有明末清初掌故,或对戏剧的议论。其中记述太平军大败曾国藩,以及左宗棠、岑春煊、袁世凯等人逸事,取材于近人笔记、文集、函札、日记等,对研究近代史有参考价值。
  • 庚子西狩丛谈

    作者:吴永口述,刘治襄笔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仓惶出逃。怀来知县吴永仓促接驾,却应对有方,受慈禧宠信,奉旨办理前路接待。该书即为他随扈西行时的所历、所见、所闻,有“信史”之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武林掌故丛编(共12册)

    作者:[清] 丁丙,[清] 丁申

    武林掌故丛编(共12册),ISBN:9787806943267,作者:(清)丁丙、丁申
  • 国闻备乘

    作者:胡思敬

    本书共4卷,记述了清末掌故、轶事,叙事翔实,为研究清末政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史料。
  • 梵天庐丛录(全三册)

    作者:柴小梵

    “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巨细靡遗。”
  • 人海闲话

    作者:傅芸子

    《人海闲话》收录了傅芸子的58篇散文随笔。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述北平文人名流的一些趣事,如人海闲话部分,记录了王梦白,邵瑞彭(次公),郑颖孙,陆健三等人的交往和收藏情况,读来趣味盎然;一是记载北平的风土人情、街巷变迁、人物景色。关于北平戏园的衍变,颇具文献价值。二十则《春明杂记》更是将北平的古迹,风俗的历史做了精细的描述。 《人海闲话》中的散文都不长,但文笔流畅,涉笔成趣,足见作者博览群书的功底之深,诚可谓大家写小文章。
  • 《掌故》第一集

    作者:徐俊 主编,严晓星 执行主编

    大致说来,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段、世相掠影。《掌故》关注重点在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 趣味与不俗的境界——这后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我们当然也期待作者撰写亲身见闻,但时移世异,百态丕变,耆旧凋零,堪称最大的难题。也许只能说,有一代人的心史,也就有一代人的掌故。
  • 近代笔记过眼录

    作者:徐一士

    《近代笔记过眼录》介绍评述了近代十一位学者、名所著的笔记原著、版本、流变,这些笔记包括毓盈的《述德笔记》、卓从乾的《杏轩偶录》、高照煦的《闲谈笔记》、江庸的《趋庭随笔》、史念祖的《弢园随笔》等。《近代笔记过眼录》摘录了大量的原文精华,公之于世。其中许多笔记已不传世,幸而被徐一士所录入,得以保持至今。如,书中记载了江庸所著《趋庭随笔》,并选十七则,其中有“理学家李如松之卑劣”一则,揭露了晚清著名的理学家李如松的丑恶面孔。 本书主要内容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咸同年间江南战乱后的破败景象,厘税制度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以及科举中的大挑以貌取人、八股与策论并考的趣谈,官场失态的笑料,等等。这些内容对是作者的亲闻亲历,是不易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而徐一士在移录评述之时,经常加记与之相关的资料,更增加了此书的价值。
  • 雪桥诗话全编

    作者:杨钟羲

    包括《雪桥诗话》、《雪桥诗话续集》、《雪桥诗话三集》、《雪桥诗话余集》共四十卷,为近代旗籍学者杨钟羲著。 本书虽名为诗话,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记载有清一代的掌故书,上至朝章国故、经济民生,旁及风俗物产、旧闻轶事、学术渊源、艺文流派,兼收博采,荟萃一编,和历代有些诗话一样,不仅仅限于评诗而已。《雪桥诗话》尤致力于八旗文献的搜集,遇到可资考稽的,虽片言只语,亦无不广为罗列,藉诗以存人,因人而存事。《雪桥诗话》是作者与其表兄宗师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作者:冉云飞

    本书是《老成都系列》之一,作者对正史只注重大事件的呆板写法没有多少好感,因此想以鲜活有趣的细节,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故事、私家史乘、方志谱谍中,切入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部,复活先人们哀乐沉浮的生活面貌,进而从独一无二的山川土地、民俗风物里所凝聚的人气。
  • 古城返照记 上下

    作者:徐凌霄

    一部尘封70年的我国第一部京味长篇纪实小说; 一部名记者以“史笔”留给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当年《时报》连载刊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胡适先生颇称其佳,恨未全阅。 《古城返照记》集近代文史掌故之大成,开京味长篇纪实小说之先河,约6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宦海浮沉,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后政坛人物明争暗斗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小说中涉及到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考场作弊及戌变法等方面,涉及如章太炎、张之洞、康有为等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读来犹如一部用小说体写成的近代史。下卷梨园盛事,记述京剧的发展、变迁及及历史上几位著名演员如谭金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小说虽言梨园事,实涉及当时京城社会民风民俗、三教九流,掌故迭出,今天读来,依然生动传神。对于我们以史为鉴,不无裨益。
  • 一士类稿

    作者:徐一士

    本书已记清末掌为主,共二十四篇。前十九篇多发表在《逸经》、《国闻周报》等杂志。作者熟知清末掌故,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以考证比较,对于研究近代历史颇有参考价值。
  • 艺林散叶续编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