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学史

  • 中国史学史纲要

    作者:宋衍申 编

    《中国史学史纲要》主要内容: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近百年逐渐发展建设起来的。但是,对史学得失的评论源远流长。一般来说,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是史家和史书。如是,则战国时代的孟轲,就应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评论家了。《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里的王者之迹是指西周的采风制度,周天子用这一办法去了解民俗民情,从而调整国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后来,天子卑弱,诸侯力争,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采风制度也随之逐渐瓦解。
  • 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

    作者:唐燮军

    本书致力于探讨学界语焉不详尤其是未尝措意的史学问题,或驳斥四库馆臣所谓《建康实录》记刘宋史事全据《宋略》为蓝本之说,或揭橥韦昭《洞纪》与汉儒侈陈阴阳谶纬之风习的内在关联,以期多角度、全方位地究明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进程和时代特征及其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本书力求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进程、特征和影响,勉力纠正长期以来对该期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的误读和曲解,从而增进历史研究者和史学爱好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深入了解。
  • 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

    作者:罗梅君(德)

  • 中国史学史

    作者:(日)内藤湖南

    本书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是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科的第一代教授,亦是日本京都学派的开创者,堪称日本的史学大师。内藤湖南史学特色之一,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地把握。他关于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理论是“唐宋变革论”。他认为中国历史分期以秦汉以前为“上古”,东汉到西晋为“第一过渡期”,五胡十六国到唐朝中叶为“中世”,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为“第二过渡期”,宋朝以后则为“近世”。他的理论被之后的日本学者所继承,成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观念。他撰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论著。本书则是根据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所讲授的“中国史学史”的内容整理而成的。正因为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史学著作烂熟于胸,方能这样如数家珍般地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对每一本中国的史学著作的优劣、特色都能一一加以评点。读之,真可谓获益匪浅。故特约请马彪先生翻成中文,以飨中国读者。 《中国史学史》中文版序 例言 第一章 史的起源 第二章 周代史官的发达 第三章 记录的起源 第四章 史书的渊源 第五章 《史记》——史书的出现 第六章 《汉书》 第七章 《史记》、《汉书》以后史书的发展 第八章 六朝末唐代出现的史学变化 第九章 宋代史学的进展 第十章 元代的史学 第十一章 明代的史学 第十二章 清朝的史学 附录 中国历史思想的起源 章学诚的史学 中国史学史概要——从《史记》至清初 跋 后记 欧洲“历史主义”与中国史学——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译后 索引 凡例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 中国古代史学史

    作者:仓修良

    《中国古代史学史》内容简介:1983年我们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一书,由于当时出版的这类著作不多,因此出版后曾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欢迎。如今26年过去了,不仅书店里早就购买不到,就连许多图书馆也无法借到,馆藏之书也早已被借光了。因为许多借者出于需要,宁可交高出几倍的赔款,也不愿还书,久而久之,藏书自然也就没有了。因而许多青年朋友希望能够再版,对于他们的深情与信任,首先在此表示谢意!当然,原样的再版自然是不可能了,众所周知,26年来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发展,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况且从今天的回顾来看,那本书中有些结论显然是不太恰当,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还有个别史料征引上有错误。所有这些,无疑都曾对读者产生过误导的作用,在此有必要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近几年来先后有多家出版社向我提出,希望我在此基础上写一本新的《中国古代史学史》,其中有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由于人民出版社最早提出,所以就答应了他们。既然有此机会,我想有必要首先在此对那本书中明显的错误列举几点,以示向读者作一公开的道歉,我觉得这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应当有的责任感。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慢慢养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即“永远追求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并在做学问过程中,一直以此自律。每个人在做学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免不了的,早年作品中的缺误,晚年著作中加以更正,这也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认识到,就应当这样做,古人早就说过,学无止境。
  • 中国史学史(第一卷)

    作者:白寿彝

    本书论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上起传说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分册陆续印行。 本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叙篇),是全书的总叙,不是本书的正文。在这篇里,笔者论述了史学史的任务和范围、中国史学史的分期,还说到关于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以及笔者对中国史学史的模索过程和设想。篇内的大部分,都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的。篇内在提到史学界前辈的地方,有的称先生,有的不称先生。称先生的,都是我曾经接触过的老专家,其中包含我曾经受业的老师。这种称呼只用于本篇,在以后各篇,不用比例。第二部分是关于先秦史学的论述。这篇的结构、论点,都表示了一些新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商榷。
  • 史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研究

    作者:杜学霞

    《史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研究)》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政治跌宕起伏,运动接连不断,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中,与此相应,中国史学也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一波接一浪的史学批判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特有的现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演绎出一段激情与颓丧、光荣与屈辱、愉悦与辛酸并存的历史。那么,史学批判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样歧变的呢?它的后果与作用如何?对新中国史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如何认识和评价史学批判?《史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学研究)》以史学批判作为研究对象,力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严谨认真的精神分析评价史学批判,从多方面揭示史学批判形成的背景和条件,理清史学批判的歧变脉络,分析史学批判发动的背景和原因、发展阶段、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以及特点等,剖析史学批判的性质、任务、方法、理论武器、批判的主体与客体、指导方针,最后阐述史学批判的后果和影响,总结史学批判的经验教训。
  • 家国、夷夏与天人

    作者:王志刚

    四至六世纪的的中国处于历史上的南北分裂割据时期。北方是十六国北朝,南方是东晋宋齐梁陈。秦汉以来大一统的中国社会至此彻底走上分途发展的道路。较之东晋南朝,当时中国北方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勃然兴起,呈现出尤为突出的民族重新组合和融合的景象。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史官史家们曾经就夷夏、家国和天人等事关皇朝久治长安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间的流血斗争、是非曲折、以及大一统情怀,深深地印刻在当时的史学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本书即围绕夷夏、家国和天人这三个主题,就当时北中国的史学和历史记忆的形成提出了视角独到的认识,以期阐明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的历史文化价值。
  • 西方史学通史 第二卷 古典时期

    作者:吴晓群

    《西方史学通史第2卷:古典时期》内容简介:本卷阐述了西方史学的三大源头:希腊史学、罗马史学和犹太史学。其中,希腊史学包括从荷马史诗到希罗多德、修营底德以及希腊化时代的史学思想及诸史家;罗马史学包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早期、帝国后期以及帝国治下的史学思想及诸史家;犹太史学则包括古代犹太史学的特征、范畴以及主要的犹太史家及其思想。据此,总结与归纳出西方古代史学的特征与传统。 本卷试图在兼及各阶段学术史研究成果的同时,注重考察古代史家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与时代需求,探讨史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可能做出的反应,将史家的历史书写理解为他们对自己那个时代和社会所面临问题的一种解答。因此,作者一方面引用古典文献,使读者能够直接面对、切身感受古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则尝试着容纳和穿插不同的研究视角,希望能以此发现和还原一种尽可能真实的历史,并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立意为西方古代史学史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作者:杜维运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内容简介:1952年当我从台湾大学外文系转到历史系时,就立下志愿,研究中国史学史,从清代始,向上逆溯。1962年负笈英伦,侧身剑桥大学,与西方世界相接,了解西方史学的兴趣骤增,于是倾力阅读西方论史学之书,如醉如痴,迄于1964年回国,阅读约数十册,初见西方史学的美富,无限欢欣。惟在阅读之际,偶然遇到西方史家论及中国史学处,觉其议论有极精当者,亦有甚值商榷者,于是草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于1966年出版。此后继续钻研西方史学,所见及西方论中国史学的言论益多,乃于1978年至1980年之间,改写《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字数增至一倍以上,学林许其有沟通中西史学之功,然自我评论,则觉不足。西方史学,浩瀚无涯埃,中国史学,自己所认识者,亦未至彻底。因此从1981年起,一方面继续深入了解西方史学,一方面计划撰写一部全面性的中国史学史,以扩大对中国史学的认识。2004.年三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写成,字数近八十万言,中国史学的大脉络、大建树涌现,亦于关键处与西方史学相比较,所得的新认识,与以前迥异者,为中国史学的世界地位,有不亚于西方史学者。
  • 良史的命运

    作者:王学典

    作者主要研究范围为近现代及当代史学史,本书是作者近年对二十世纪史学界一些节点和人物的研究文字结集,分为“回眸八十年代”“那些逝去的背影”“重写学术史”“情系当代”四个部分。
  • 新史学圈外史学

    作者:王尔敏

    史家治学贵在有法度。本书系著名史家王尔敏先生继《史学方法》、《20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之后第三部探讨史学方法的专书。王先生立意检讨当代新史学风气的源流,勘验其成就与流弊,于主流之外另辟蹊径,戏称为新史学“圈外史学”,提示史学研究新门径,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对后学有启发之功。
  • 中国史学史(全三册)

    作者:杜维运

    《中国史学史》(全三册) 杜维运 著 商务印书馆2010年7月第1版 内容简介: 杜维运所著《中国史学史》分为3册,共计27章。第一至三章,以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对史学史进行了总体性论述,四至二十七章,以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系统为基本框架,重要的史籍、关键的史家都有所体现,分期与专题有机结合。本书在将重心放在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诠释及发明上,将史学史放在历史的发展中考察,同时又照顾到了史学发展的自身进程和史学发展的不同特点。本书首次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内容置于史学通史的逻辑结构中阐述,是中国史学通史在中西比较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作者置中国史学于世界史学之林,将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相比较,在阐述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再以纵向眼光比较中西史学这两大不同史学发展系统的各自特点,二者结合,使中西史学间的比较呈现出立体感。
  • 歷史的歷史

    作者:約翰‧布羅(John Burrow)

    這是一部關於各種歷史的歷史,帶你瞭解歷史、認識歷史,看史學家如何寫史,歷史敘事如何躍然紙上! 歷史、神話、史詩和宗教是人類最古老的研究領域;西方兩千五百年文明裡的史家和歷史作品,都可以在本書裡綜覽。本書作者約翰‧布羅把史家和史著放在文明和社會的框架裡去看,而不是孤立敘述,他以饒富文學趣味的筆調詳述史家及其作品,對於想一窺史學堂奧的讀者而言,是一部深具收藏價值的史學史導讀。 在這部史無前例的作品中,敘述了過去兩千五百年來史家對歷史的研究與思索,及其對西方世界所造成的思想衝擊。它認為歷史實踐不是孤立的事業,而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面向,是歐美文化史的核心部分。 約翰‧布羅以精采的筆調使希臘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復生氣,包括李維、塔西佗、比德、弗羅瓦薩爾、克拉倫登、吉朋、麥考萊、米什雷、普里史考特與帕克曼,他解釋史家們的特點,告訴我們史家如何選擇歷史事實、研究和評斷歷史,使現代讀者能更進一步地欣賞與喜愛他們。 布羅的作品也檢視了與新視角的產生同樣多元的主題,如羅馬的興起、中古編年史家的興趣、十八世紀將「情感」導入歷史敘事的做法、浪漫主義的影響,以及十九世紀末歷史專業的出現。他的作品不是學院的學科史,而是選擇的歷史:對過去的選擇,以及過去如何因政治、宗教、文化與(通常是最重要的)愛國條件的變遷,而更改其調查、呈現,乃至於學習的方式。 本書也希望改變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它驅除了歷久不散的迷思,例如上古史家只撰寫當代史且抱持著純粹的循環史觀、十八世紀缺乏對過去的理解,以及史料考證始於十九世紀的蘭克。書中提及史家對自身時代與文明的看法,其觀點不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

    作者:王学典主编,陈峰、姜萌编撰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总四册,分1900~1949和1950~2000两部,按年份顺序撰稿,便于搜索与记忆。全套近200万字,将20世纪中国史学之重大事件与重要著述,堪称百年史学之“历史回顾”、“世纪盘点”。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上下册)以20世纪前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 20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

    作者:王尔敏

    本书主要讲述和评论了20世纪史学的主要流派之外的非主流史学和史家。20世纪史学的两个主流学派:一个是科学主义史学派,史家傅斯年、顾颉刚以及教育家蔡元培承此科学主义思潮而倡率科学治史;一个是马列主义史学派,郭沫若、翦伯赞等自是重要领袖。非主流史学流派有国粹学派、南高与学衡、战国策派、钱穆的传统史学派、张其昀历史地理学派、南港学派等。著者筚路蓝缕,以五年时间回顾其中之一家——南港学派,评述了史学家朱云影、郭廷以、沙学浚、刘广京、戴玄之、唐德刚、梁嘉彬、李国祁、陆宝千等的学术传承和成就,书写南港学派的宗风、人物体制和学术贡献,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史学。
  • 六朝史籍与史学

    作者:郝润华

  •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

    作者:河北教育出版社

    回顾20世纪中国历史学,可以概括出它的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进化史观的引进。 第二,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 第三,理性精神的张扬,或曰理性的发醒。 为使读者对《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了解,并回眸20世纪中国史学家们在变革与创新的道路上留下的足迹,进而加深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变革与创新之历程的认识,将“总序”和“前言”汇编成册乃大有必要。该书即是为此产生的。它对本丛书的作者及其著作都作了深入介绍,对阅读本丛书的读者来说,它的作用当不止是提示,也有启迪吧。 20世纪即将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书旨在系统地展示二十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读者将会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中国历史学怎样沿着一条崎岖的道路从传统走进了现代,将会看到中国历史学的转型、创新、继承、探索的历程,将会看到一百年间众多的学者怎样用心血汗水浇灌润泽了祖国的历史学园地。
  •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作者:[美] 伊格尔斯

    有两点声明:尽管本书试图要对国际范围上的历史思想作一番比较考察,但它只限于我所能阅读的语种。因此焦点就聚在大不列颠和北美、法国和比利时、德语中欧和意大利,偶尔也提到波兰和俄国菱的译本。然而哪怕就在这些地区,我挑出来的作者们也必定是高度有选择性的,焦点主要在集中在那些可以阐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趋势的历史学家们身上。
  • 西方史学通史 第一卷 导论

    作者:张广智 编

    《西方史学通史第1卷:导论》内容简介:本卷阐述西方史学诸元素,从总体上勾画了自古迄今的西方史学发展进程,并反思西方史学自身的历史,注重探讨西方史学与相关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联系,以及它在输入中国后所激起的回响,尤就西方史学开拓与创新的建设路径、中国史学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学习与研究西方史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发表论见,指点门径。本卷汇聚作者多年来治西方史学史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心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新时期大陆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这种思考曾在近三十年来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历程中产生过影响。本卷可供西方史学的初学者和有志深造者参考,立意成为他们学习与研究的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