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休谟

  • 论道德原理·论人类理智

    作者:(英) 休谟

    简介: 大卫·休谟是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论道德原理/论人类理智》是休谟哲学思想的结晶,对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完整地论述了关于道德思想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今,在当代思想界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整理历代经典,更能体验到人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导读: 做一个哲学家吧,不过,在你的全部哲学中,你仍然要做一个人。 ——大卫·休谟 休谟对于他的好友亚当·斯密在道德哲学和经济学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也将康德从独断论的睡梦中唤醒。 ——边沁 《论道德原理》是我所有哲学著作中最好的一本,无论是在哲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皆然。 ——大卫·休谟 柏拉图和笛卡儿超越怀疑的梦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学会与怀疑共处,但并不被怀疑所左右。休谟的独特天才就在于向我们显示他如何做到这一点。 ——朱利安·巴吉尼 毁灭整个世界也不愿意碰伤我的指头并不和理性相违背。换句话说,让我们从毁灭整个世界的想法退却的不是理性的讨论,而是人类的情感! ——大卫·休谟 休谟主张我们应该追随自然而避免思想的焦虑。如同那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一样,休谟认为我们应该先了解我们自己所处的自然本质,而不是贸然进行任何哲学思考的冒险。 ——特伦斯·佩内休姆 我在构思《相对论》时便受到了休谟的启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道德原则研究

    作者:[英] 休谟

    《道德哲学研究》明确地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道德分析。休谟认为,道德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道德赞美和道德遣责赖以存在的一般原则;善或恶之所以得到赞许或遣责,部分是由于人的同情,部分是由于其社会效用;效用说明了仁爱、正直、友谊、诚实之类美德的价值。作者主张一切人类行为源于自私的理论是错误的;凡有价值的东西,或是由于有效用,或是因为它适意。
  • 自然宗教对话录

    作者:大卫·休谟

    《自然宗教对话录》是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者休谟(1711—1776)的晚年重要著作。全书共十二篇,都系对话体裁,通过论辩方式,披露他对宗教、神的存在等问题的看法。书前附有校者序言一篇,可供读者了解《自然宗教对话录》内容作参考。
  •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者:David Hume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1739-40), David Hume's comprehensive attempt to base philosophy on a new, observationally grounded study of human n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xts in Western philosophy. It is also the focal point of curren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18th-century philosophy. The Treatise first explains how we form such concepts as cause and effect, external existence, and personal identity, and to form compelling but unconfirmable beliefs in the entities represented by these concepts. It then offers a novel account of the passions, explains freedom and necessity as they apply to human choices and actions, and concludes with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how we distinguish between virtue and vice and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virtue. Hume's Abstract of the Treatise, also included in the volume, outlines his 'chief argument' regarding our conception of, and belief in, cause and effect. The texts printed in this volume are those of the critical edition of Hume's philosophical works now being published by the Clarendon Press. The volume includes a substantial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aims of the Treatise as a whole and of each of its ten parts, extensive annotations, a glossary of terms, a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
  • 宗教的自然史

    作者:[英] 大卫·休谟

    《宗教的自然史》是近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部经典作品。休谟是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哲学中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和《自然宗教对话录》。除了目前的这本《宗教的自然史》之外,我馆此前已经出齐休谟其他的哲学代表作品。译者曾晓平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我馆的《道德原则研究》即为曾晓平所翻译。本译文根据1826年爱丁堡版《休谟哲学著作集》第四卷收录的文本翻译,并参照1976年牛津克莱伦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的自然史和自然宗教对话录》和2007年牛津克莱伦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考订版《论激情和宗教的自然史》修订。
  • 人类理智研究

    作者:休谟

    编辑推荐: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针对诸多有关人类智慧研究方面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关于各派哲学、关于观念的起源、关于观念的联系、关于理智活动的怀疑性的疑问、关于这些疑问的怀疑性的解决、关于或然性、关于必然联系的观念、关于自由与必然、关于动物的理性、关于神迹、关于特殊的天命和来世的状况、关于学园哲学或怀疑哲学。
  • 人性论

    作者:(英)休谟

    《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 ”——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有关自私和同情的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休谟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产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它既要维持同封建贵族的联盟,同时又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对本阶级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阶级内部发展的需要,还要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休谟。   休谟总结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休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是许多哲学思潮和观点的理论来源。休谟的研究能力、深刻见解和道德品格赢得了康德的高度评价,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尼采也特别肯定了休谟对因果推理的怀疑主义论证,把它作为否定客观因果规律性的存在,反对理性主义认识作用的一个证据。罗素也明确指出休谟的怀疑主义摧毁了一切理性的信念,为非理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他认为,休谟哲学代表了近代重理精神的破产,在对理性精神的破坏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非理性理念的爆发。他说:“整个19世纪内以及 20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除经验主义的当然后果。” 休谟对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休谟就没有康德;没有康德就没有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德国古典哲学,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   当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休谟哲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虽然休谟是18世纪的哲学家,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实际是现代的问题,他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于处理当今哲学的复杂问题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经验哲学方面,休谟比以往任何哲学家更彻底、更全面地考察了经验知识的内容,揭示了它的内容、局限和内在矛盾,因此,休谟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主张以经验为基础的各类哲学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休谟哲学不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从那个时代起至今的整个西方哲学。不论后人对休谟哲学的瑕瑜有何评说,都不能否认它对人类哲学思维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休谟正因其哲学的价值而被纳入西方哲学有持久而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之列。
  • 英国史 Ⅵ

    作者:(英)大卫·休谟

  • 英国史Ⅴ

    作者:大卫·休谟

    《英国史5》起自詹姆斯一世登基,结束于查理一世死于断头台。这段时间是英格兰和全世界历史最关键的时期,塑造了近代世界的面貌和路径。僻处一隅的英格兰击败了地跨三洲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威震欧洲、方兴未艾。詹姆斯以苏格兰国王身份入主英格兰,结束了两国数百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给两国带来惨重的损失,还断送了历代君主专心对外的机会。最后,内战构成唯一可行的仲裁手段。伦敦市的财政势力、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国会的制海权使得保王党一开始就处于劣势。随着苏格兰人倒向国会一方,保王党败局已定;但查理国王的正统原则和殉道仍然激励保王党人继续抵抗,而国会自己组织的军队开始反噬国会。在双方精疲力竭之际,一代奸雄克伦威尔就要乘机崛起、劫取政权。伊丽莎白留下的重臣和名士(伯利和培根)认为:都铎王权膨胀,苏格兰贵族权重。二者的联合可以产生更恰到好处的混合政体。詹姆斯为人温厚而寡断,不会成为强势君主。然而,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愈演愈烈的财政危机和宗教冲突。
  • 英国史Ⅰ

    作者:[英] 大卫·休谟

    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本册为罗马—不列颠时代到金雀花王朝的历史。
  • 英国史 Ⅳ

    作者:(英)大卫·休谟

    《史家名著:英国史4》内容简介: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一经上市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史家名著:英国史4》为伊丽莎白时代的历史。 海报:
  • 英国史 Ⅲ

    作者:(英)大卫·休谟

    《史家名著:英国史3》内容简介: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一经上市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英国史Ⅲ(第24-37章),主要描述的是都铎王朝早期(亨利七世—爱德华六世)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海报:
  • 休谟

    作者:伊丽莎白·S.拉德克利夫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为什么只能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的知识?
  • 休谟经典文存

    作者:瑜青

    休谟(1711—1776)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的近、现代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怀疑论促使康德开创了德国的哲学革命,现代实证主义及第二代马赫主义、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都把休谟看作他们的宗师和重要理论来源。本书是从休谟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他就人生、艺术、认知方法、经济等方面的论还和思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本书内容包括:优雅而快乐的人、注重行为和德行的人、人性的高贵与卑劣、论技艺的提高、鉴赏的标准等。
  • 休谟政治论文选

    作者:(英) 休谟

    大卫·休谟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颇具影响的政治理论家。本书选收其《关于新闻自由》、《论议会的独立性》、《概论党派》、《关于理想共和国的设想》等19篇政治论文。这些政论文,颇具特色,思想主张自成一家,博引史实,富于哲理,亲切生动、启人思索。
  • 人类理解研究

    作者:【英】休谟

  • 人性论(上下)

    作者:[英]休谟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 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作者:休谟

    世界贤哲名著选译·猫头鹰文库 第一辑
  • 休谟散文集

    作者:[英] 休谟

    《休谟散文集》收录了18世纪苏格兰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休谟的27篇散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作者从人性的天赋特点出发,分析了政府起源和宗教狂热与迷信产生的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肯定了人性中追求完美、热爱美德的高尚一面,批评了人们脱离公认行为准则的道德偏见。
  • The Life of David Hume

    作者:Ernest Campbell Moss

    Mossner's Life of David Hume remains the standard biography of this great thinker and writer. First published in 1954, and updated in 1980, it is now reissued in paperback,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interest in Hume. E. C. Mossner was Emeritus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ossner's work is a quite remarkable scholarly achievement; it will be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Hume scholars and a treasure-trove of information for all students of the intellectual and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Richard H. Popkin in the Philological Quarterly 'This magnificent and exemplary work...has more than a biographical value. It is a study of intellectual reac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 book for many readers, and not only for those of a philosophical turn.' C. E. Vulliamy in The Observer 'This is the work of a man thoroughly in love with his subject...this biography is the product of long and happy research. The length and the happiness both contribute to its merits.'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