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麦克法兰

  • 玻璃的世界

    作者:[英] 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

    本书是讨论玻璃如何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是一部描述变化的书,特别描写了玻璃为何出现,以及人类对于玻璃的应用为何大力加速了文变化。人们研究历史时,容易把历史的焦点指认成创造历史的个人英雄的作用,这往往导致对历史的歪曲,困为变化其实产生于数十人、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综合活动。
  • 给四月的信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Alan Macfar

    本书是作者、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麦克法兰应译者马啸女士的邀请,写给四月小友(马啸的女儿)的礼物,因此对中国读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中国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急速变化,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对于我们周遭的世界如何去感知和理解?作者从自身求知的经验出发,以简明概略、力求浅显的语言,讲述了人类历史区分的主要四个世界观时期:神话时期、轴心时期、科学时期和后现代时期。它们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高层次方法。特别是书中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有益视角。
  • 给莉莉的信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 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本书讨论工业革命前五个世纪英格兰社会的性质,以及英格兰与欧洲其余国家的关键差异。作者依据他本人对英格兰若干教区的详细研究、其他学者的各种地方性专题研究、历史人物的日记、法学文献、外国的史料,检讨了马克思、韦伯、麦考莱及当代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于英格兰案例而提出的社会变迁的大框架。作者陈述了一种意见:对于英格兰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本误读,并由此而影响了对于英国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理解,也影响了关于工业化前提的当前理论。
  • 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英] 艾伦·麦克法兰 主讲,清华大学国

    ★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人类学会院士麦克法兰 ★四十年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比较研究 ★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之创获,敬献中国读者 本书是我毕生思考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 我是有的放矢,专为中国读者而写作的。——艾伦•麦克法兰 ——麦克法兰如何挑战马克思、韦伯 、涂尔干和彭慕兰的经典理论,将旧制度与现代世界的“大分流”,追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 ——他又如何定义现代世界的本质和特征?这一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英格兰的奇迹诞生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中。这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借鉴和反思? —————————————————————————————————— 本书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最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丛书简介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讲学社丛书”第一辑,内容脱胎于麦克法兰教授2011年受国学院之邀在清华园所作“王国维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是清华国学院创办的“三大纪念讲座”之一,还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思想与宗教”、“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 ———————————————————————————————— 没有人想要理解工业化世界的重大现代变革,却可以不去研究麦克法兰的卓越学术成果。——James Q. Wilson,《华尔街日报》 麦克法兰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具洞察力的作者之一。——Paul Barker,《标准晚报》 麦克法兰的著作探讨的是有关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课题,其研究路径也体现了某些新的学术潮流。此外,从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将重大的学术话题写得很有趣味,非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可。 这部著作充满了精辟的创见,发人深省。尤其是,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英国形象,几乎处处都可以用来对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刘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