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余戈

  • 1944:腾冲之围

    作者:余戈

    《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四字中所包蕴的一切,重新理解“艰苦卓绝”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轻易”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搏得”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推荐词: 滇西,只不过是中国抗日大战场的一小隅,但在作者显微镜般的史眼之下,竟展现出如此波澜壮阔、令人心惊的图景,直叹历史因书写而得“再造”!中国历史,特别需要这样严谨精致的叙事作品,以忠勇将士之血肉铸就的战争史尤其需要与之相称的巨笔浓墨。作者余戈以后辈军人的庄重与虔诚,化刀剑为斧凿,镌刻并树立起了一座厚重的方尖碑,以此告慰历史、告慰民族、告慰牺牲者!佩甚!敬甚!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文忠 此书是余戈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之后,酝酿许久、孜孜以求,在他的滇西战役三部曲写作上的又一可喜“突围”之作。其史学之意义在通过对当年真实氛围的追寻,唤醒我们已经麻木的知觉,换来更有价值的反思。余戈不惜以十年代价,弄清尘封的一个个微观细节所构成的残酷真相,以其心血为抗战史重写树立了标杆。当今浮躁时代,仅此意志,就须要我们向它致敬的了。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朱伟
  • 1944:松山战役笔记

    作者:余戈

    读了这部书,你才会了解,人,可能疯狂到何种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种程度。 你可以说,这部书填补了后人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你还可以说,这将是一部一上架就会获得战史类模范文本地位的作品。 你更可以什么都不说。在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你走到屋角的某处,坐下来,静静地翻开它,然后,开始读吧。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 余戈写的这本书,有两个突破,或称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从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闻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见到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朱增泉(中将)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1944:松山战役笔记》像一块厚厚的板砖朝我劈面拍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质量和沉重,也让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鸟气:总算在期待了如此多年之后,看到了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放在世界战史文学橱窗里毫无愧色的作品。 即使如我这种以读战史为己任的读者,也很少读过如此这般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作品,以致我至今闭上眼睛,都能马上想象出那片寂静的战场下,被太多的鲜血浸泡过的钢铁和铜的腥气以及暗红色的泥土! ——乔良(空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