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音乐

  • 古琴实用教程

    作者:李祥霆

    《古琴实用教程》以第星期上一次课,每天练习一小时的进度,经过半年,中等爱好程度、中等接受能力的人,可以学会《秋风词》、《阳关三叠》、《酒狂》、《平沙落雁》四曲。此次教程的出版,比原有的教材稿增加了《鸥鹭忘机》、《普庵咒》、《关山月》、《长门怨》四曲,可以帮助学琴者巩固已经取得的演奏基础。
  • 故宫古琴

    作者:郑珉中

  • 琴史初编

    作者:许健

    《琴史初编》名为《琴史初编》一则是还有修订的必要,二则是准备还有再编,本编因为是编年断代体,许多专题不便集中探讨,如:琴论、流派、曲式、演奏的发展以及琴曲艺术与其它文艺的关系等。 许健所著的《琴史初编》的诞生,首先应归功于党对古琴艺术的重视。建国以来,查阜西等前辈们的辛勤劳动,为《琴史初编》奠定了基础;管平湖、吴景略等琴家出色的演奏,为深入领会琴曲艺术打开了大门。
  • 谛观有情

    作者:林谷芳

    目录 ●自序——回报三十年前一次翻转生命的感动 楔子 在进入中国音乐的人文世界之前,先让我们从它的处境谈起吧! 壹、传统音乐处境维艰的主因 一、一个中国文化认知上的空白面相——音乐 二、历史音乐的未能有效保存 三、音乐抽象与量化吊诡本质所导致的困境 贰、文化意义下的音乐认知 一、音乐无国界的偏羞 二、没有离开认知系统的音乐欣赏 叁、原汁原味传统的价值 一、时代性的迷思 二、“永恒之当机” 肆、内游与外知 凝固的音声——中国音乐人文的图像展现 本自具足 ●第一章 当下即是——一即一切的音色观 一、“音的本质”是传统音乐观照的焦点 二、中国音乐有最丰富的音色变化组合 三、音色的根柢与形上 四、在一音中具现全体 缘起相生 ●第二章 虚实相生——韵是音乐中的水墨 一、弹弦音乐三种层次的行韵处理 二、韵与语言 三、拉弦、吹管的行韵处理 四、韵与弹性自由的表达 五、音之始发,情之致远 ●第三章 娓娓道来——旋律及乐曲的线性开展 一、曲调的一定主导性 二、细腻直抒:线性开展下的风格 三、线条娓娓道来的时间性参照 ●第四章 一唱三叹——气造就了中国音乐的顿挫与转折 一、不同面相的顿挫转折 二、欲垂还复的风格处理 ●第五章 无声之趣——留白是音乐世界的扩充 一、休歇、扩充与深化 二、意象塑造 . 三、无一物中无尽藏:从老庄到禅 ●第六章 一多相即——主客交融的合奏世界 一、线条的分合交织 二、对话与帮腔:由默契主导的艺术完成 三、演奏形式与欣赏的自由出入 四、处处俱见风流 ●第七章 实相缘起——当下与相生的根柢观照 一、有机宇宙观的具体外现 二、每一当下皆为实在,又互为缘起 宛然实在 小引:乐器与乐种——历史与美学所完成的有机世界 ●第八章 余响入霜钟——文人音乐的代表乐器:琴 一、最多历史资料的乐器 二、简单结构下的丰富内涵 三、幽微淡远的琴乐面相 四、内含天地、自有丘壑的隐者 ●第九章 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刚性为本、兼备文武的琵琶 一、与琴相颉颃的乐器 二、阳刚个性加多变指法所带来的丰富世界 三、面相广袤的流派分野 四、江湖侠者的世界 ●第十章 长吟入夜清——出入雅俗的笛乐 一、少数出入雅俗的乐器 二、听觉空间性无可比拟的笛乐 三、南北笛派及其发展 四、从无腔信口的牧笛到倜傥风流的书生 ●第十一章 玉柱冷冷对寒雪——偏圆互见的筝乐 一、在民间见其活力的“古典”乐器 二、行韵丰富,以偏见圆的筝乐 三、更具地域分隔色彩的传统筝派及异化的近代发展 四、清冷玉润中的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 ●第十二章 常民的讴歌——胡琴 一、与歌乐同步的后起之秀 二、富于张力与唱腔变化的胡琴音乐 三、不同乐种的型制与近代独奏的发展 道不远人 ●第十三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非表演与反表演性的中国音乐 一、“场”或相配合的外在形式——艺术呈现不可忽略的一环 二、“准仪式性”的现代音乐厅演出 三、中国音乐的“场”与表现形式 四、“表演”的极限 五、每种音乐都有它最适合的“场” ●第十四章 识得江流千古意——中国音乐里的自然观照 一、生命本质的差异解读及不同的人生境遇 二、隐逸文化与自然哲学 三、音乐中的放情山水与田园自适 四、自然的歌咏与描摹 五、生命的补足与依归 ●第十五章 听唱阳关第四声——人世际遇之喟叹 一、不同困境的不同观照 二、感时兴怀 三、宫词闺怨 四、千古离情 五、悲怆史诗 谛观有情 ●第十六章 江楼望月——艺术境界的扩充与提升 一、为生命而艺术 二、道与艺的殊途与同归 三、境界与观照(一):人与自然的交融 四、境界与观照(二):生命轮转的谛观与荷担 ●第十七章 谛观有情——有情宇宙的道艺体现 一、史的观照 二、诗的感叹 三、有情的宇宙观 四、生命境界的对应 五、谛观有情 结语 一个民族打了自己百年巴掌,为什么不停下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