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老照片

  • 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

    作者:刘北汜,徐启宪主编

    《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主要内容: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人物照片中,除晚清人物和逊帝溥仪等在故宫居住期同的人物照片外,还有溥仪住在天津张园和静园时所拍的一批照片、民国时期部分人物和故宫博物院建院初期的一些照片,以及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晚清新式军队、清末某地水災災民照片等等,都保存了很多难得的历史镜头。又如1924年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时,曾到故宫会见溥仪,并在御花园四神祠前合影留念,其后在景山荘士敦家中舆诗人林徽因、徐志摩及当时的民国政府总理颜惠庆等十二人合影;以及张学良、于凰至舆美国人端纳等参观故宫乾清宫的照片等,也都极为珍贵。这些照片,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宫廷史、文化史、社会史及帝国主义侵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们期望,这本《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的出版,能够满足广大历史研究者、爱好者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需要。对《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编选上的缺点和错误,则望读者批评指正。
  • 伪满洲国的“照片内参”

    作者:张志强编

    这些照片已经封存了五十余年。所反映的内容均为伪满洲国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人事变动,以及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等。这170余张照片,对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伪满洲国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 昔日的夏宫圆明园

    作者:刘阳

    全书收录大量第一次公开的珍贵照片及资料,四十景为法国收藏的原版。长春园、绮春园均有详细介绍并配有彩色复原图。是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法国原版四十景图。此书是斑马工作室为悼念圆明园罹难145周年出的系列从书的第一本。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建造规模最大、内部装潢最精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社会宫廷造园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圆明园在中国清代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治功能,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也记录了世界历史上最野蛮的一刻。
  • 梦迴沪江

    作者:秦风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激情和传奇色彩的城市。《梦�沪江》一书用330个瞬间,真实地记录了上海的百年沧桑。 330个富有代表性的瞬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时空的隧道,承载读者穿越历史的空间,从列强侵略开始,畅游了12个历史阶段,又回到了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其中救亡运动兴起和胜利后的失望、希望两部分收集的照片最多,有许多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一幅幅照片把百年上海的浮沉更迭、风云变幻展现给读者。让记忆中或明或暗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条气势非凡的江流。不仅是痛苦的记忆,还是美好的回味,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激情。这也许就是老照片的魅力所在。 该书330幅照片的注释简明生动,但也有一些注释用今天的观点去看感觉值得商榷,愿您读过后能有所探讨。
  • 伤痕

    作者:李昆武

    《伤痕》内容简介:在昆明文物市场上,作者意外发现了一张日本人绘于1894年的图片,描绘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场景。作者因此与文物店老板老七结缘,得以亲眼目睹老七的师父珍藏的一大批战争资料,均为日军随军记者在侵华时期制作的照片集、纪念册、画报、地图等。在翻译、整理这批史料的过程中,作者和亲人记忆深处的伤痕也意外地被揭开。于是作者拿起画笔,用漫画和照片交织融合的奇特方式,讲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 三山五园旧影

    作者:刘阳

    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北京西北郊先后建成了静明园(玉泉山)、畅春园、静宜园(香山)、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五座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园”。这五座皇家园林,水木清华,楼阁玲珑,绵延数十里,在中国建筑史和园林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书收录了300余幅三山五园的老照片。
  • 定格西康

    作者:孙明经,孙健三

    《定格西康:科考摄影家镜头里的抗战后方》内容简介:中国有过一个西康省,它于1939年1月1日成立,1955年9月撤销,只存在了短短十六年。这里有康巴同胞,有茶马古道,还有不远万里为西康带来现代文明的西方教师、医生和传教士。有意思的是,国宝熊猫就是在西康省第一次被电影媒介记录下来,《康定情歌》诞生的跑马山,也在这里。《定格西康》即聚焦生死存亡的抗战岁月。1939年6月至12月,为开发西部大后方,我国电影教育家孙明经骑马投入川康科学考察,历时半年,用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拍摄,一次拍摄所用胶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在中国的摄影史、电影史、科考史中都很罕见。1944年8月至9月,孙明经应邀率队再赴西康,可惜的是,此次拍摄的电影、照片与底片,相当部分已毁于“文革”。今将劫后侥幸余存的两次科考影像结集出版,洵为珍贵。
  • 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第五集)

    作者:秦风

    打量历史照片,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既可以将其安放在历史的链条上统而观之,也可以将其从历史的链条上摘下来独立地去把玩。《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的编著者在展示历史照片的时候,有意淡化历史的主线,引领读者以一种无序的、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来打量,可谓深得照片的观赏之妙。随着书页一张张地掀过,人们发现以往规整井然、环环相扣的“历史”,经照相机的瞬间定格,都变作了斑驳陆离的流光碎影,在眼光跃动、亲烁,仿佛伸手可触,倾耳可闻。历史像是一个长长的链条,特定的场景与细节,便是穿在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而照相机偶然间定格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些链环。
  • 1939年:走进西康

    作者:孙明经 摄影,张鸣 撰述

    《老照片》专辑重现尘封了60年的影像,追寻一个消失了的省份。本书中收录的老照片讲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西康的老故事,读者从中将会对那逝去的年代有一个了解,《老照片》是当代青年人认识过去一个极佳的窗口。
  • 证照百年

    作者:许善斌

    《证照百年》精选许善斌先生证照收藏中的三百余张,从婚俗、妓女、鸦片、缠足、文凭、教师证、彩票、交通执照、通讯票证等国民生活的十个侧面,拼绘出最近一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图景。
  • 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中英对照版)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编

    随着奥运在北京举行,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成了举世的焦点,一点一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北京仿佛突然间苏醒过来,不仅高速地向前冲刺,同时也频频回首;不仅现代大厦耸立着,宫阙阁楼也得到整理与修缮。物质精进的背后其实是心灵的升华,北京人的城市自豪感中包含了进步的建设意识。而历史记忆是珍贵的精神资产,只有清晰完整的过往纪录才能发人深省,并导向正确的建设方向。因此,在这历史性的时刻,秦风老照片馆由馆藏老照片中整理出这本书。书中所收图片,悉出于日本东京皇室博物馆“御藏版”的《中国北京城建筑》,为日本建筑工艺出版社1925年所出版。《中国北京城建筑》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经过精致印制的102张写真帖(28×21cm),装在一个同样制作精致的函匣里。照片所附的文字解说虽然不多,却画龙点睛,极具专业水准。画面的结构也十分讲究,既可作为建筑或美术专业的数据文件,也可供观赏之用。照片的内容基本上涵盖紫禁城、西苑、北海、中海、南海、天坛、颐和园、先农坛等地,挑选的均为有普遍代表性建筑的全景或局部,反映传统中国建筑工艺的巧思和精美。
  • 北洋岁月

    作者:秦风, 徐家宁, 秦风老照片馆

    《北洋岁月》内容简介:重看北洋,辛亥革命以后若干年内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旧砖瓦搭起的新世界。掌权的人是清廷走投无路求革新时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辅佐的文官是熟读经史子集又敢睁眼看世界的前朝士人。有变革,有创新,然而在国是、宪政、党派这些政治元素之外,整个社会依然蜷缩在旧砖瓦垒起的屋檐下,那些足够掀开屋顶的新的力量,也在一点一滴地滋生,一分一毫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只是远不如政坛上那般风起云涌了。 这样一个重要的北洋时代(1912-1928),却鲜有精彩的影像记录。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这本《北洋岁月》,涵盖了1912年以来的一百五十四幅珍贵照片,有幸记录了曹锟北京兵变、袁世凯葬礼、黎元洪南苑阅兵、张勋复辟、徐世昌及段祺瑞众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大会等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再现了老北京城内外的建筑和风情,还有那段时光中庶民百姓一如往常的生活。
  • 宽容与正义

    作者:秦风

  • 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

    作者:詹姆斯·利卡尔顿,徐广宇

    詹姆斯•利卡尔顿 (1844~1929),美国摄影师、教师、旅行家、发明家。1900年,他来到因义和团事件而成为世界聚焦中心的中国,从香港一路北上到达北京,拍下大量的立体照片,并怀着对中国的好奇、热爱、痛恨、怜悯和同情,为所拍摄照片做了详细记录。1901年美国Underwood & Underwood公司制作并发行了利卡尔顿此行的一套100张立体照片,并另出版了《China: Through the Stereoscope》游记。本书收录了此套100张照片,节译了游记中有关对应照片的文字说明,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现场的真实,是难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全二册)

    作者: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套装全2册)》从莫理循自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至新疆乌鲁木齐。莫理循拍摄了大量路上所见自然景象、人物、遗址、建筑的照片。他尤其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景物着迷,有时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景观拍多幅照片,如嘉峪关的照片即极具代表性,他总计拍摄了近20幅,而且在报道中详加叙述,对于其历史、现状一一道来。读者对着照片,辅以报道,即可对当时嘉峪关的状况产生深刻印象。莫理循通过照片逐日详尽地记录了从星星峡至乌鲁木齐沿途所见北疆的山野、客栈、当地居民、差人、废墟或某地区同时存在的新旧两城。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乌鲁木齐拍摄了主张“新政”改革的巡抚王树根等官员的照片,也留下了被流放此地的维新人士彭翼仲、保守势力代表之一载澜等人的身影,并且保留了一些载澜本人拍摄的照片,《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套装全2册)》选人。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流放新疆的张荫桓同样引起莫理循极大的关注。早在l898年当年,莫理循就曾为营救张而煞费苦心,但为张荫桓所婉拒。来到乌鲁木齐后,他一路打听张荫桓的下落。原来,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慈禧太后下令将张处死。莫理循拍下了张被行刑的地点。这张照片以及前述图片,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均弥足珍贵。
  • 巴蜀旧影

    作者:山川早水

    《巴蜀》一书虽然是游记,但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流水账,不像清代一般的国内游记多以记载沿途古迹名胜为主,而是在记载沿途的地理地势、风土人情、经济和物产状况、名胜古迹、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突出对经济贸易、名胜古迹、社会交往的记载。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十分熟悉,故游记对沿途历史名胜不仅多有记载和感怀,还有一些考证和研究。如在宜昌对荆门、虎牙历史的描述,博采古史,古今融通;作者对南京范成大的《吴船录》和陆游的《入蜀记》十分熟悉,旅行中经常将七百多年前范成大和陆游记载的风物与当时的风物进行比较;如将陆游记载的黄陵庙卖茶妇女与清代的妇女进行对比,发现妇人肤色不像陆游记载的那样白,也不见缠着青斑布头巾。有时还对一些史迹进行考证,如在归州对秭归得名及与楚文化和屈原的关系的考证,也是有一定见解的。
  • 宝岛风情

    作者:秦风 编著

    台湾,不是蕞尔小岛,这里几度处于大时代的风暴核心。 逆推一万四千年,原住民就已定居在此,与世无争。 17世纪以前,这里是中国东南海洋冒险家的藏身之处。 日据时代,台湾主流知识分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坚守民族立场。 自1945年光复后,宝岛又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本书为“秦风作品系列”之一,对台湾民生作历史性的解剖,与秦风编著的《岁月台湾:1900-2000》、《抗战一瞬间》并成姊妹篇,也与“温故影像”系列的《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同为图文读物,采取图文并进的读解方式,内容形式不多见。面向未来,读史知今。 台湾,两岸中国人的乡愁。 论传统,全中国大概没有一个地方像台湾这般“传统”了。曾有三十年间,台湾努力把自己打扮得比谁都更“中国”。这段特殊的生命体验,形成今天台湾社会内心深处的悸动。只要受到同胞真诚的爱的牵引,随时都会泉涌而出…… 目录 原住民 考试 家庭 传统 社会 农村 灾难 体育 人物 演艺 专家推荐 提到台湾,通常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阿里山和日月潭,一座山,一潭水,几乎引发了对宝岛的所有想像。如问题转到台湾同胞走过的足迹,我们的印象便变得十分模糊了,的确,我们不太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也不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怀有怎样的情感。 然而,这正是两岸同胞爱的根源,也是最重要的体现。两岸同胞以同理心来了解彼此的梦想和渴望,以及至今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果,彼此欣赏,彼此谅解,任何隔阂都可化解于无形。 基于此,继《岁月台湾:1900-2000》一书后,秦风再编撰此书,由过去编辑的《二十世纪台湾》全集中选取适当的照片,更强化视觉的效果,用清晰的画面让读者可直接在纸上饱览宝岛美丽的山川,看到人物鲜活的表情,仿佛那百年的光影刹那间就掠过眼帘。不发惊人之语,不作猎奇之态,更着重平实生活的层面,用温馨的琐事和贴近的心情,让读者的心思不自觉飞越海峡,走入彼岸的时空。
  •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2007年春,秦风老照片馆从荷兰文物收藏家蓝柏先生处收购了一批抗战原版照片。它们是国民政府中央宣传机构于抗战时期,向欧美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照片,目的是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消息,宣扬中国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每张照片都附有一张薄纸的英文说明。稍微遗憾的是,当年新闻照片的习惯只注明发布单位,却没有写上摄影者。整体来说,时间大致是从1938年国民政府在武汉指挥战局,一直到迁至重庆的最初几年。值得重视的,这批照片的其中一大部分反映了武汉和重庆的救亡活动,以及大后方生产报国的情况。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抗战史实的重要部分,文字的叙述已经很多,可是影像的呈现却很少,这批照片可谓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结集成册的抗战时期中国国际通讯照片,所有图片说明均由原来英文图说中译而来,以期保留图文的原始风貌。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不断耕耘抗战影像的努力,也期待通过点点滴滴的累积,以逐步铺陈全民抗战的完整记忆。
  • 1904-1948岁月东北

    作者:秦风

    《岁月东北1904-1948》1904年,日俄列强全面摊牌,爆发战争,结果日本大获全胜,从帝俄手中夺得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的经营权,更欲掌控中国东北。1928年,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此举不但没有吓倒张学良,反而促成东北易帜,公开抗拒日本对江北的领土野心。随着关东军的军事占领,筹划多时的“满洲国”也粉墨登场,逊帝溥仪成了关东军手中最大的玩偶。为确保占领,日本将本国贫穷的农村人口大量地迁移到中国东北,并对其编织了一套美梦,由思想家、教育家、作家、记者齐声共鸣,将中国东北描绘成任何人都可以力争上游、美梦成真的人间天堂。殖民主义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是日军持续的侵略以及空前残酷的清乡手段。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屈服,反而越挫越勇,在抗暴斗争中谱成悲壮的民族史诗。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以后,立刻牵动美苏争霸与中国内政的敏感神经,这将决定战后的世界里谁将是真正的老大,以及中国人未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 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作者:

    《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套装全上下册)》内容涉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光及民俗等各个方面,而其中最为珍贵、最为系统的包括三个方面,即义和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方面的照片,多为首次付梓面世,是研究和了解相关事件的珍贵史料。